中文名称 | 石灰性砂姜黑土 | 外文名称 | Calcareous sandy soil |
---|---|---|---|
主要成分 | 碳酸钙、游离铁等 | 分层数 | 5层 |
面积 | 776.5万亩 | 分布地区 | 胶菜河谷、小清河以南、南阳盆地 |
发展有利 | 一年两熟制作物 |
砂姜黑土土体深厚,剖面自上而下有耕作层、亚耕层、残留黑土层、氧化还原过渡层及砂姜土层。上部50或80厘米土体以暗灰黄,橄榄棕色为主,并有20-40厘米不等厚的棕黑色残留黑土层;心土层呈橄榄棕色为主,有较多黄棕色锈斑或铁锰斑、灰斑,其下为橄榄棕色砂姜土层,夹有少量锈斑,铁锰斑等新生体。由于微地形的起伏或上部土层遭侵蚀,残留黑土层出现部位及其厚度不一,砂姜土层出。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一)低产因素 砂姜黑土在60年代以前大部分属于低产土壤,其低产因素可概括为:农田基本建设差,农业生产管理不善以及生态条件不良;水灾(明涝与暗渍)和旱灾(春旱、秋旱和冬旱)危害频繁;土壤用养失调,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并缺少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土壤质地过粘,结构不良和胀缩系数大等。
(二)生产潜力 砂姜黑土具有很大生产潜力,主要是,
(1)区域地势平坦,土体深厚,砂姜层位低,耕地面积大且分布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机械化耕作,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规模优势。
(2)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也较多,有利于发展一年两熟制。
(3)地下水位浅,水源丰富,水质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4)中低产土壤面积大(占80%以上),宜于发展多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和经济作物(花生、大蒜、芝麻、棉花等),增产潜力大。
(5)综合治理投资少,但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6)交通较为方便,靠近开放城市,在开发后,大量农副产品就地运销。
(三)治理和开发 砂姜黑土的低产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用紧密结合,同时要开发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效益。其主要开发与治理途径为:
(1)排灌结合,旱涝兼治,开发地下水资源,发展旱作补充灌溉。
(2)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做到合理轮作换茬。
(3)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结合,科学施肥,争取均衡增产。
(4)农牧结合经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新腐殖质,抑制土壤的胀缩性。根据水源和地势条件,适当发展水稻种植。砂姜黑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均需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砂姜黑土的特性及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计划和采用适宜的措施。所谓"因时制宜",就是要考虑各地的砂姜黑土目前所处在的不同治理阶段,分别制定适当的计划和采用适当措施。
石灰性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胶菜河谷以西,小清河以南及运河 以东的交接洼地以及河南省的南阳盆地地区,面积有776.5万亩,占该土类面积的13.58%。
石灰膏砂浆是不是石灰砂浆?
石灰膏砂浆就是石灰砂浆,这个你可以看他们的定义就可以知道。石灰砂浆。由石灰膏、砂和水按一定配比制成,一般用于强度要求不高、不受潮湿的砌体和抹灰层
石灰土中8%的灰剂量指的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生石灰成块状形态,无法直接拌合成石灰土,所以要么把生石灰磨成粉状(拌合是要加水的,因为生石灰吸水,石灰土要求最佳含水量才好压实),要么把生石灰消解进行拌合(施工单位一般用这种方法,省钱呐)。8%的石灰...
灰土挤密桩用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生石灰。这种桩的原理就是利用生石灰遇水膨胀,把土挤密。
石灰砂浆的换算
怎么把1:3的石灰砂浆换算成1:4的石灰砂浆?把石灰膏含量0.36调整为0.28即可。
石灰膏 石灰 换算
可以查看当地定额的总说明。下面是河南省2003年定额总说明:淋化每立方米石灰膏,系按生石灰700kg计算;粉化灰每立方米按用生石灰540kg计算。
本亚类与砂姜黑土亚类的主要区别是,全剖面有强烈的石灰反应,pH8-8.5,表土层游离碳酸钙的含量达20-160克每千克,砂姜土层达120-360克每千克。本亚类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区或黄土地区,其石灰性主要受富含重碳酸钙水质的影响,或成土母质本身强石灰性所致。石灰性砂姜黑土的区域性差异表现在河谷地的质地稍轻,为砂质粘壤:壤质粘土,含细砂粒量高;在滨湖洼地的为粉砂质粘土、粘土,细砂粒含量低,而粉砂粒及粘粒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砂姜黑土亚类,但在黑土层以下又明显降低。土壤无机磷中的钙磷和闭蓄态磷含量很高,而土壤中游离铁,活性铁、结晶铁含最则较低,均与土体中富含石灰有关。
砂姜黑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剖面构型为黑土层一脱潜层一砂姜层。在1.5m控制层段内,必须同时具有黑土层与砂姜层两个基本层次,而且黑土层上覆的近期浅色沉积物厚度必须<60cm。
砂姜黑土土体深厚,剖面自上而下有耕作层、亚耕层、残留黑土层、氧化还原过渡层及砂姜土层。上部50或80厘米土体以暗灰黄,橄榄棕色为主,并有20-40厘米不等厚的棕黑色残留黑土层;心土层呈橄榄棕色为主,有较多黄棕色锈斑或铁锰斑、灰斑,其下为橄榄棕色砂姜土层,夹有少量锈斑,铁锰斑等新生体。由于微地形的起伏或上部土层遭侵蚀,残留黑土层出现部位及其厚度不一,砂姜土层出现部位常随黑土层厚薄而深浅也不一。耕作层以下的土体呈棱块,棱柱状结构,中、小垂直裂隙发育,可见滑擦面及楔形结构体。据微形态观察,可见较多裂隙和裂纹,粗骨颗粒边缘和裂隙壁可见大量亮线状光性定向粘粒,基质有大量纤维状光性定向粘粒,常见铁质凝团或铁锰质浓聚物。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乡变电站西150米的砂姜黑土剖面为例。地形为河间平原微度倾斜平坦地,海拔22.7米,黄土性古湖相沉积物母质,地下水位约1.5米。年均温15.4℃,年降水量900.9毫米,年蒸发量1616.7毫米,大于或等于0℃积温5629.8℃,无霜期218天,旱耕地,种植小麦、大豆、甘薯等,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
(一)低产因素砂姜黑土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部分属于低产土壤,其低产因素可概括为:农田基本建设差,农业生产管理不善以及生态条件不良;水灾(明涝与暗渍)和旱灾(春旱、秋旱和冬旱)危害频繁;土壤用养失调,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并缺少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土壤质地过粘,结构不良和胀缩系数大等。
(二)生产潜力砂姜黑土具有很大生产潜力,主要是,(1)区域地势平坦,土体深厚,砂姜层位低,耕地面积大且分布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机械化耕作,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规模优势。(2)热量条件较好,降水量也较多,有利于发展一年两熟制。(3)地下水位浅,水源丰富,水质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4)中低产土壤面积大(占80%以上),宜于发展多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和经济作物(花生、大蒜、芝麻、棉花等),增产潜力大。(5)综合治理投资少,但见效快,经济效益高。(6)交通较为方便,靠近开放城市,在开发后,大量农副产品就地运销。
(三)治理和开发砂姜黑土的低产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用紧密结合,同时要开发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效益。其主要开发与治理途径为:(1)排灌结合,旱涝兼治,开发地下水资源,发展旱作补充灌溉。(2)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做到合理轮作换茬。(3)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结合,科学施肥,争取均衡增产。(4)农牧结合经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新腐殖质,抑制土壤的胀缩性。根据水源和地势条件,适当发展水稻种植。砂姜黑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均需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砂姜黑土的特性及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计划和采用适宜的措施。所谓"因时制宜",就是要考虑各地的砂姜黑土所处在的不同治理阶段,分别制定适当的计划和采用适当措施。
土壤资源有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红壤系列
1、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2、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3、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4、红壤
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
世界三大黑土区为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
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仅就黑土而言世界有三大片,它们是北美洲、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潘巴斯大草原以及中国的东北;按广义的黑土,包括黑土和黑钙土,应当是四大片,除上述三大片之外,另有乌克兰和俄罗斯。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
黑土的成土过程:
黑土形成过程受粘重母质、季节性冻层、临时性上层滞水和草原化草甸植物的影响,存在着强烈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春季土壤化冻,微生物开始活动,但融冻水形成的土壤土层滞水使土壤过湿,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全年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产生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根系分布的变化而逐渐向下减少。
夏秋多雨季节,土壤水分充足。铁、锰还原迁移,淋溶作用在1米或2~3米土体内进行,尤其在滞水层中形成较多铁锰结核和锈斑;硅酸盐矿物经水解产生非晶质二氧化硅,呈溶胶状态移动,以白色粉末状聚积于淀积层结构表面,这种作用统称为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
百度百科—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