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石灰碱釉

周敏

石灰碱釉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灰碱釉 外文名称 Alkali lime glaze
特点 高温粘度大,不易流动 作用 降低了烟熏和裂釉的倾向

石灰碱釉概述

釉料中以长石代替部分石灰石,釉中氧化含量在小于8%。高温粘度大,不易流动,釉层较厚,釉面光泽柔和,无刺眼感觉,降低了烟熏和裂釉的倾向。南宋、元、明时的龙泉青釉就是石灰碱釉。

石灰碱釉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石灰碱釉常见问题

碱石灰生石灰区别

calori 浓的确会氧化气体,但不会生成固体硫,因为固体硫在浓的环境中会继续被氧化;还有碱石灰和石灰是不同的 不能用浓吸收是因为:气体会被浓氧化成二氧化硫,同时浓自身被还原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也就是...

碱石灰吸收什么东西

碱石灰是氧化钙(CaO),是一种干燥剂,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用来吸收酸性气体,如二氧化、二氧化硫等.

请问碱石灰吸收什么?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碱石灰用作干燥剂,也就是吸收水但是它也能吸收一些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一些气体氧化物,还有hcl、H2S等一些酸性气体

谁知道熟石灰是碱吗?

是碱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化学式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

石灰石是碱性的吗了解的说下

石灰石正盐,是固体不显酸碱性,但它微溶于水,所以在水中溶解的化水解也很小略显碱性石灰石不溶于水,不显酸碱性的,

碱石灰错误认识

认为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是一种误解,可能源于"制碱石灰实验",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加,制成碱石灰。碱石灰可以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制成,只是代替,而没说就是二者。但考试的时候还是尽量写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备甲烷时,碱石灰中的生石灰并不参加反应,但生石灰可稀释混合物的浓度,使混合物疏松,使生成的甲烷易于外逸,同时也减少了固体NaOH在高温时跟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爆裂.生石灰的吸水性可以防止NaOH的潮解.制备甲烷时碱石灰的作用是提供反应物NaOH和干燥剂(CaO)。

碱石灰包装储运

碱石灰的包装储运:

碱石灰一般采用25kg三层塑编袋,内层和外层为塑料编织袋,中间一层为塑料内膜袋。片碱被《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属八级危险品,危规编码:1823。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或货棚内。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贮混运。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雨。失火时,可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但消防人员应注意水中溶入烧碱后的腐蚀性。

物化性质 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相对密度2.130。熔点318.4℃。沸点1390℃。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装、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固体烧碱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溶于乙醇和甘油;不溶于丙酮、乙醚。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非金属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时要注意把封严,防止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潮解或与二氧化碳。在用玻璃瓶盛放片碱或者其他形态的氢氧化钠时,不可用玻璃瓶塞,应换用胶塞,因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导致瓶塞与瓶体粘接不易打开。

碱石灰化学成分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氧化钙CaO,大约75%),氢氧化钠(NaOH,大约3%),和氢氧化(KOH,大约1%),水(H2O,大约20%)。(高中教材中的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和水是碱石灰的代替品)

工业碱石灰是煅烧碱石(即Na2CO3·NaHCO3·2H2O,富钾钠的石灰石)获得Na2O.CaO或K2O.CaO产品,澄清水溶液浓缩制成烧碱.

在不同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不同:

碳酸盐加热分解能产生CO2,只有(NH4)2CO3或NH4HCO3,其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后,CO2和H2O被吸收,可得到纯净的NH3。(起干燥作用)

运用其干燥作用能实现气体除杂,如NH₃(H₂O)

碱石灰还可以除去SO₂,H₂S,HCl,CO₂ 等酸性气体

初中常用的干燥剂有酸性碱性中性之分

干燥剂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干燥用的(中学常见的是干燥气体当然也可干燥液体,中学不常见),当然根据干燥剂的性质不同干燥的物质类型也不同.

常见的干燥剂(括号中为干燥剂的状态):

酸性干燥剂:浓硫酸(H₂SO₄),五氧化二磷(P₂O5)等;主要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

如SO₂,CO₂,CO,NO₂,O₂,NO,H₂,N₂

碱性干燥剂:碱石灰(CaO),NaOH等;主要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

如NH₃,CO,O₂,N₂,H₂,PH₃

中性干燥剂:CaCl₂(s),MgSO₄(s)等;这类干燥剂不常用因为很复杂,如CaCl₂(s),看上去好像不和酸性气体反应似乎可以干燥酸性气体,但它不能干燥卤化氢(HCl HBr),因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中学阶段没学;再者它也不能干燥NH₃,因它可以和NH₃形成复杂的络合物.总之这类干燥剂一般主要是干燥中性气体.

另:①,干燥剂的选择既要看干燥剂的性质还要看所干燥物质的性质,如浓硫酸是酸所以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另外浓硫酸还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用来干燥还原性的物质如H₂S,HI,HBr等

②对液体干燥剂来说一般装在洗气瓶中(气体从长管进,短管出).而固体干燥剂装在干燥管或U形管中。

瓷器底部刻有玉玩是什么意思

瓷器底部刻有玉玩是清代晚期时候的落款,多见于清代光绪年间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式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赞颂款、纹饰款、堂名款。五大类。

玩玉款瓷器,一般康熙时期居多 ,民国时期也有后仿,康熙“玩玉”款瓷器一开始是达官贵人的清玩,以压手杯居多,有一些还提有诗文,瓷胎细腻,画工娴熟,青花发色淡雅,可与官窑媲美,是堂名款中的精品,或者说是民窑精品。

扩展资料:

玩玉款瓷器鉴定的几种方法

1、看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

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唐时釉中入玉粉,后来在加玉粉的基础上,又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观釉的第三步是,看是否是出土器,因为只要入过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而这里所说的入土痕,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

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这都是从观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鉴真论假,可提供着一定的论证依据。

2、观型

瓷之型代表和展现着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最直接的体现。假如说年代确立不了,那就容易张冠李戴,形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此可说,鉴定瓷器,观型断代是坚定的第一要素。

3、识胎质

胎作为瓷之骨,是瓷器之根本。而这里所讲的胎,不是讲修饰,而只讲其原料成因。我们知道,从两汉三国、南北朝以至唐宋元明清,粗略的划分一元配和二元配;细致的划分则具体到某一个年代的官器民器,以至各个时期在原地取材。

我们说胎泥理论与五泥的运用是贯穿于千百余年的制瓷工艺中的。从胎泥的进化演变来看,它的演绎过程是:河泥胶质状到窖泥浆包状,再到合保泥的玉质感,及莹润无杂的漂白泥,这种进化过程的了解都予鉴瓷十分有利。

4、看纹

这里所说的纹主体放在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老一辈的专家曾说,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80%。这一论点在无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确的。

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瓷器

陶瓷原料中CaO,MgO含量的测定。一,方法原理。 二,分析步骤。 三,数据处理。 四,结果评价。

北宋汝瓷已经发现是由灰釉和少数石灰碱釉烧制而成的,但是最近几年再古玩市场上也发现部分由盐釉烧制成的北宋汝瓷,这一发现也证明古代盐釉瓷器的真实存在。

盐釉在古代又称之为“熏釉”,是不上釉的胚体直接入窑烧制,当窑温升至1200—1300度时向窑内撒食盐和少量的水(也可以把食盐溶化浸泡木柴,入窑燃烧),在窑内形成的氧化钠雾气和胚体表层硅酸反应生成玻璃釉层,可以通过多次撒盐不断加厚釉层,这种工艺形成的釉面温泽、含蓄、质朴、自然,充满变化与未知。

中国古代的高温釉,包括商代的草木灰釉、商周以后的石灰釉以及南宋以后的石灰--碱釉都属于"灰釉"。高温釉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石灰釉、石灰--碱釉、长石釉以及盐釉等。

使用草木灰的釉称为灰釉,它与土釉、石灰釉一样,是人类最早用于陶瓷的釉料之一,由于灰釉具有其他釉类无可替代的重要特性,直到今天仍被应用于日用瓷、陈设瓷,特别是某些颜色釉陶瓷制品。灰釉由于加入的草木灰产地及所用植物不同,使用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复制某种古代灰釉瓷器时,很难使釉色和釉面与样品相同。

灰釉的制作首先是开采石灰石,锻烧成生石灰(氧化钙),自然或人工加水消解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再与狼尾巴草叠加煨烧,利用煨烧狼尾巴草产生的二氧化碳把熟石灰变成碳酸钙,灰釉(又分为:头灰,二灰)为配制传统石灰釉的主要原料,按照釉灰8%~25%,釉果75%~92%,视釉果的用量由多到少,透明程度逐渐增加。

釉果,釉果指一种配釉用的瓷石,粉碎后制成的块状不一。它与一定量的釉灰配合,则可制成釉。具有较瓷石稍低的熔融温度和较好的透明度。

瓷石经过粉碎后也叫瓷土,是制作瓷器的最主要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并有包含长石,三氧化二 铝等的硅酸盐岩石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纯净瓷石为淡绿色,无光泽,也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全部成分。

瓷石质地纯洁,白度好,Li2O,K2O,Na2O等碱金属化物含量较高,并含有适量的P2O5和F,其它成份合理。因此赋予了其较好的的助熔能力和乳浊能力。

现代考古证明,安徽繁昌县的繁昌窑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使用了二元配方法。{瓷石头70%--90%,高岭土10%--30%}应用至今。

高古瓷有哪些特点,该如何掌握 鉴定方法

1、主要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WFD-Y2型原子吸收分子光光度计(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

钙、镁空心阴极灯(日本岛津)

12 试剂

盐酸:优级纯

硝酸:优级纯

硫酸:优级纯

高氯酸:分析纯

氧化锶:分析纯,配制20%水溶液

氧化铝溶液:1毫克/毫升(用9999%的铝片配制)

氧化钙标准溶液(甲):1毫克/毫升

配制方法是准确称取经灼烧的氧化镁(高纯)1000克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1盐酸10毫升低温加热溶解,冷却后移至1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氧化镁标准溶液(乙):20微克/毫升

配制方法是,准确吸取氧化镁标准溶液(甲)10毫升于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实验方法

根据原子吸收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样品的情况,对钙、镁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反复实验,从而确定了钙、镁的最佳测定条件。

准确称取在110℃烘干一小时的粉末样品01克置于铂皿中,用水润湿并使试样均匀散开,加入10毫升氢氟酸与05毫升高氯酸,在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蒸发近干,再加10毫升氢氟酸与05毫升高氯酸,在低温电炉上加热分解,蒸发近干,再加10毫升氢氟酸继续蒸发至大量冒高氯酸浓烟1~2分钟,冷却后,加4毫升盐酸(比重119)和10毫升水,加热使残渣溶解,再补加20毫升水,继续加热至溶解完全清澈透明,冷却至室温后,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5毫升氯化锶(20%)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用4%盐酸,1%氯化锶的钙、镁标准系列,直接比较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试样中各元素、氧化物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M=C·A·A×10-6/G×100%

式中:M——试样中元素氧化物百分比含量,%

C——试样溶液中元素氧化物的浓度,微克/毫升

V——溶液的体积,毫升

A——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

G——试样重量,克

2、结果与讨论

21 仪器条件的选择

①灵敏度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氧化钙的灵敏度为006微克/毫升(1%吸收),浓度为2微克的氧化钙标准溶液通常给出015左右的吸光度。测得氧化镁的灵敏度为00037微克/毫升(1%吸收),浓度为02微克/毫升的标准溶液通常给出024左右的吸光度。

②线性范围

标准系列为每毫升含氧化钙0、1、2、4、6、8、10微克,每毫升含氧化镁0、02、04、06、08、10微克4%盐酸和1%氧化锶的溶液,在上述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其工作曲线如图1。

由图可看出,氧化钙的工作曲线,其线性范围在1~7微克/毫升;氧化镁的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在01~06微克/毫升。

③分析线的选择

波长4227、2852是钙、镁最强的吸收线,适宜于(01~07)%CaO、(002~006)%MgO含量的样品测定,不需分离,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等特点。对于分析高浓度度的试样,可选择灵敏度低的谱线,以便得到适度的吸光度,改善曲线的线性范围。CaO在20~60微克,MgO在1~20微克范围内选择波长Ca2399、Mg2796的分析线,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测得石灰石和白云石样品中的CaO、MgO的含量见表2。

表2 分析结果比较

试样

分 析 方 法

CaO(%)

MgO(%)

石灰石

原子吸收法

5566

016

化学分析法

5558

017

白云石

原子吸收法

2742

1956

化学分析法

2754

1956

由表2看出,原子吸收法测得的结果与化学分析法测得的结果十分相近。

④狭缝宽度

光谱通带直接影响测定灵敏度和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单色器的光谱通带由公式Δλ=D×S决定。

式中:Δλ——光谱通带宽度,Å;

D——分光器的倒数线色散率,Å/ 毫米;

S——狭缝宽度,毫米

因为对于仪器本身,D是确定的,Δλ仅由S决定。当吸收线附近有干扰与非吸收光存在时,使用较宽的狭缝会导致灵敏呀明显降低。非吸收线的存在也人使工作曲线发生弯曲。合适的狭缝宽度可用实验方法确定。其方法是,将试液喷入火焰中,调节狭缝宽度,测定不同狭缝的吸收值,当狭缝增宽到遣下程度,其他谱线或非吸收线出现在光谱通带内,吸收值立即开始减少,不引起吸收值减少的最大狭缝宽度,确定为最合适的狭缝宽度。WFD-Y2原子吸收光谱仪,狭缝宽度定为01毫米,具有比较灵敏的吸收率。

22 酸的影响

①配制每毫升含4微克CaO,04微克MgO,4%HCI、HNO3、HCIO4、H2SO3、H3PO4等5种酸的标准溶液,测定CaO、MgO的吸光度,其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H3PO4、H2SO3对MgO的影响不明显,对CaO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原因是CaO在火焰中与P2O5、SO3形成了难熔的磷酸盐和硫酸盐,空气 — 乙炔火焰达不到其熔点温度,影响了对钙基态原子的形成,降低了原子的吸收信号。HCIO4、HNO3是氧化性酸,钙、镁的吸收有正效应。HCI是弱还原性酸,在利于溶液中化合物的稳定,又是实验室的通用酸,选用HCI作为测定溶液的介质最为适宜。

②盐酸浓度的影响

配制每毫升含4微克氧化钙,04微克氧化镁,2~12%不同浓度盐酸标准溶液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看出,盐酸浓度对钙、镁的吸光度的影响,在2~8%的盐酸浓度范围内影响不明显。当浓度>8%时,吸光度明显下降,原因是,溶液中盐酸的浓度高时,喷雾效率下降,使得火焰中原子浓度减少,导致吸收强度下降。在一般测定中,溶液的盐酸浓度保持在4%左右,或将试样和标准溶液中的盐酸浓度匹配一致,可减少误差。

23 共存离子的影响

配制4%盐酸溶液,每毫升含4微克CaO、04微克MgO为标准溶液1,每毫升含标准溶液1相同的元素含量再配入每毫升4微克Fe2O3、20微克Na2O3、30微克K2O为混合离子标准溶液2;每毫升含混合离子标准溶液2的相同元素含量,再配入20%Al2O3为混合标准溶液3,每毫升含混合标准溶液3的相同元素含量,再加入1%的氯化锶为混合标准溶液4分别测定这4种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其结果见表4。

表4 共存离子的影响

元素

吸 光 度

标准溶液1

标准溶液2

标准溶液3

标准溶液4

CaO

035

034

010

034

MgO

051

049

013

050

从上表可以看出,标准溶液1和混合标准溶液2的吸光度基本一致,显示出共存离子钾、钠、铁对钙、镁的测定没有影响。在混合标准溶液3中,由于20%Al2O3的存在,吸光度比标准溶液1、2下降3~4倍,对测定钙、镁显示出了明显的干扰。在混合标准溶液4中加入1%的氯化锶,吸光度和标准溶液1、2基本一致,显示了消除了Al2O3对钙、镁的干扰,原因是,在火焰中CaO、MgO与Al2O3形成了高晶格能、高熔点的尖晶石化合物(MgO·Al2O3)、(3CaO·5 Al2O3),空气 — 乙炔火焰达不到他们的熔点温度,影响了这些化合物的解离和基态原子的形成,严重的干扰了钙、镁的测定。在混合标准溶液中加入1%氯化锶,氯化锶和氧化铝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将钙、镁释放出来而消除了干扰。

根据资料介绍,同一份溶液中锌、镍、铜、锰、铬、铝等元素的存在不干扰钙、镁的测定,各元素间也存在不干扰钙、镁的测定,各元素间也存在相互干扰(共存元素铝、钛的干扰用入氯化锶来消除),所得结果和化学分析方法完全一致。因此,利用原子吸收法具有简便、快速的显著优点,更适用于陶瓷釉料、颜料的元素组成分析,可解决化学分析法中存在金属元素干扰钙、镁测定的难题。

24 标准样品的分析结果对比

表5列出了几种原料中CaO、MgO采用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用原子吸收法测得的CaO、MgO的含量比化学分析法更接近于标准结果。由此说明,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原料中CaO、MgO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5 标准样品测试结果对比

原料样品

化学分析法

原子吸收分析法

标准含量

名称

CaO

MgO

CaO

MgO

CaO

MgO

长 石

015

0

008

004

007

003

粘 土

035

010

015

007

012

005

焦宝石

040

020

035

015

037

014

由表5可以看出用原子吸收法测得的CaO、MgO的含量比化学分析法更接近于标准结果。由此说明,原子吸收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原料中CaO、MgO含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陶瓷的成分是什么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

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

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鉴定方法:在投资高古瓷(民间俗称元朝以前产的陶瓷即为高古瓷)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就是一定要选择“名窑口、典型器”来收藏。比如说,唐代的名窑口是南青北白,南方以越窑的青瓷见长,北方以邢窑的白瓷取胜。那么收藏唐代瓷器时,就要重点考虑这两个窑口的典型器物。

而投资宋代的瓷器,就最好选择五大名窑的东西,宋代的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

就拿定窑来说,定窑又有粉定和土定之分,粉定是正宗的定窑,土定则是各地模仿烧造的产品,粉定的窑址在今天的河北曲阳,对于粉定的瓷器,投资者即使收藏不到带“官”字的,也要收藏一些胎白、釉好、图案漂亮的,这些瓷器极具升值潜力。

相比之下土定的投资价值就要逊色一些。 另外宋代建窑、龙泉窑等八大窑系的瓷器也符合“名窑口、典型器”的收藏标准,这些瓷窑的瓷器也都大有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容易保值和升值。

扩展资料

高古瓷器收藏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高古瓷器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中国高古瓷器发展经历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高峰期)、衰落期,从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明清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民国瓷器。

2、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3、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高古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4、从其他因素来评估。包括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因素等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古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古瓷

问题一:陶瓷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亥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

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Cao)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问题二:陶瓷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叮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

问题三:陶瓷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陶瓷是由粘土、石英及长石等天然矿物原料按不同配方配制,经加工、成型及烧成而得,其化学组成取决于所用天然原料及配方,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古陶瓷由于所用原料的不同,配方的不同以及烧制工艺的不同,其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物理性能就会有各自的特点。如果收集不同窑口发掘时有可靠地层年代的陶瓷标本进行系统地研究,把积累的数据资料如化学组成数据(包括主次量元素含量以及微量元素含量)建立数据库,并用适当的处理方法,譬如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出具有特征意义的规律。对要鉴定的陶瓷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以及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将其化学组成数据与已知窑口和年代的古陶瓷的化学组成数据进行比较处理,再综合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以及烧制工艺等方面的信珐就可能对陶瓷作出鉴定。

陶瓷是混合物,成分特别多而复杂,而且根据陶瓷的产地不同成分也不同。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钙等)。

问题四:陶瓷是由什么组成的 如果按组成成分的话就是,氧化铝、氧化硅和长石,这三类了。各个成分的组成比例关系和作用那就复杂了。

问题五:陶瓷主要成份 “陶瓷”是一种通称,“陶”和“瓷”在质地上、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区别。中国是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陶器的出现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盛水、蓄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陶器的发明。中国陶器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的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以彩陶为特点,也称“彩陶文化”,它派生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装饰图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类型,比仰韶文化略晚,距今约5000年。黑陶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发明,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工艺独特的蛋壳陶。近些年来,山东、河北一带多有仿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秦汉时期的陶俑,是我国古代人物雕塑的高峰,使制陶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此外,唐代的三彩器、明清两代的紫砂器等,都是中国陶器文物的重要内容,很值得深入收藏和研究。

陶瓷(Ceramics),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长石、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Silicate Industry)的范畴。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changaiyin

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所谓陶器和瓷器是指用可塑性制瓷粘土和瓷石矿做胎体,用长石和石英等原料制釉,并且通过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主要有日用、艺术、和建筑陶器等三种。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8000)就发明了陶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农业生产使中国人的祖先过上了比较固定的生活,客观上对陶器有了需求。人们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提高生活质量,逐渐通过烧制粘土烧制出了陶器。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百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陶瓷品种。它们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粘土、长石、石英等传统陶瓷原料,而是使用其他特殊原料,甚至扩大到非硅酸盐,非氧化物的范围,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文献已将“Ceramic”一词理解为各种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的通称。因此陶瓷的含义实际上已远远超越过去狭窄的传统观念了。

迄今为止,陶瓷器的界说似可概括地作如下描述:陶瓷是用铝硅酸盐矿物或某些氧化物等为主要原料,依照人的意图通过特定的物理化学工艺在高温下以一定的温度和气氛制成的具有一定型式的工艺岩石。表面可施釉或不施釉,若干瓷质还具有不同程度的半透明度,通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晶体或与无定形胶结物及气孔或与熟料包裹体等微观结构组成。

陶瓷工业是硅酸盐工业的主要分支之一,属于无机化学工业范围.但现代科学高度综合,互相渗透,从整个陶瓷工业制造工艺的内容来分析,它的错综复杂与牵涉之广,显然不是仅用无机化学的理论所能概括的。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

问题六:瓷砖的成分是什么? 瓷砖的原料主要是含有硅、铝、镁、钾、钙、钠以及铁等成分的矿物原料组成的,加工过程是先把各种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加水,在球磨机中磨成泥浆,泥浆在干燥过程中喷粉,粉末在压机中被压成型,然后经过干燥,烧结,成为瓷砖,这是瓷砖的一般生产过程,至于釉面砖和抛光砖会有所差异,但是大体步骤就是这样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