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碎石路面问题
两种方法。要吗你套用装饰定额里面的铺碎石要吗你套用市政定额。
碎石路面的做法
一,做法:依靠粘土作为粘结材料,便于就地取材,施工简易,路面易于成型。所用石料不低于4级。施工方法有灌浆法、拌和法、层铺法数种。前两种施工方法效果较好。灌浆法施工时,将粘土调成泥浆,将主层碎石碾压稳定...
泥结碎石路面的图纸有吗?
泥结碎石路面指的是以碎石为骨料,经碾压后灌泥浆,依靠碎石的嵌锁和粘土的粘结作用形成的路面。泥结碎石面层厚度一般为8~12cm,碎石粒径为2~4cm,粘土塑性指数12~20,用土量不超过碎石的15%(按...
河南省,泥结碎石路面,100mm厚,套哪个子母?
河南省,泥结碎石路面,100mm厚,套建筑定额9-15(泥结碎石路面面层)子目计算即可。碎石按市场价调整差价。
碎石路基孔隙率检测步骤
用水袋法,路基挖坑,将挖出的碎石称重,除以碎石的实际容重就是挖出的碎石的体积。用水袋将坑填平,称填满的水重就得出水体积,也就是坑的体积。孔隙率=1-碎石体积除以坑体积。
碎石路面按施工方法及灌缝材料的不同,分水结碎石、水泥结碎石、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干压碎石、湿拌碎石等路面。各种碎石路面的施工要点如下:
沥青碎石路面【bituminous macadam pavement】指的是用沥青碎石作面层的路面。它坚固耐用,是现在最常用的路面之一。
由马克当碎石路面改进发展起来的一类路面,其强度主要取决于碎石间的相互嵌挤锁结作用(粘结料的粘结作用是次要的)。
碎石路面用做面层的最小厚度为 8厘米;用作基层的厚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确定。如果厚度超过16厘米,则应分两层铺筑路面。所用石料强度应不低于 3级,碎石尺寸一般用50~75毫米和35~50毫米两种。
泥灰结碎石基层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所首创。这是由泥结碎石发展而来,在碎石空隙中灌注石灰粘土浆作填隙粘结料的一种碎石基层。其强度和水稳性都优于泥结碎石基层。其铺筑方法与泥结碎石基层相同。这种基层用的石灰约占灰土总重的 6%,石灰土用量不应超过混合料总重的20%。这种基层必须采用灌浆法施工。
水结碎石路面 碎石经洒水碾压形成的路面。这种路面以碎石和水碾压形成的石粉浆为粘结料,因此所用石料应有一定的粘结力。通常采用的碎石有石灰岩碎石和白云岩碎石。铺筑时,先摊铺碎石,用中型压路机预压;洒水后再用重型压路机压紧;然后分两次撒铺嵌缝料(第一次用15~25毫米的石屑,第二次用 5~15毫米的石屑)。每次撒铺后,均需洒水碾压紧密。如果用水结碎石作基层,可不必铺撒第二次嵌缝料。
泥结碎石路面 以粘土作为粘结料的碎石路面。作为面层的粘土塑性指数和用量(占碎石与土总重的百分率)的乘积应不超过150;用作基层则不应超过100。这种路面采用灌浆法铺筑应先摊铺碎石,用中型压路机预压;再向碎石空隙中灌入粘土浆(以体积计,粘土与水各占一半);随即撒铺尺寸小于15毫米的嵌缝料,厚约1.5厘米,碾压密实。采用拌和法施工应将碎石与土拌和后再摊铺压实。采用碎砖或礓石代替碎石铺筑的路面称为泥结碎砖或泥结礓石路面。
一般城市道路路面的结构:
1、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面层可由一层或数层组成,高等级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见表1K411012,可按使用要求结合各城市实践经验选用 。
(2)、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作单层式面层时,为了达到防水和平整度要求,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50 -70mm 。
(3)、沥青贯入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作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贯入式面层常用厚度为50~80mm。
(4)、沥青表面处治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常用厚度为 15-30mm 。
2、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故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
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用于基层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整体型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适用于各种路面的基层,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 05mm 颗粒的含量和塑性指数。
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
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类型适当控制小于 05mm 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不大于 60mm。
泥灰结碎(砾)石 :适用于中湿和潮湿路段,掺灰量为其含土量的 8 % - 12 %,骨料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 40mm ,并不得大于层厚的 07 倍,嵌缝料应与骨料的最小粒径衔接。
水结碎石:碎石的粒径宜小于或等于 70mm ,并不得大于层厚的 07 倍,掺灰量为小于 05mm 颗粒含量的 8 % - 12 % 。
3、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引县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
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
(1)、路基经常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应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稳定土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采用粗砂或天然砂砾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应小于 5 % ;采用炉渣时,小于 2mm 的颗粒含量宜小于20%。
(3)、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 150mm 。
扩展资料:
路面结构层指的是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按其所处的层位和作用,主要有面层、基层和垫层。
最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指出路面结构层由三部分组成:面层、基层和底基层。之前的垫层,可归为功能层或路基处置层。
路面不但要承受车轮荷载的作用,而且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行车荷载和大气因素对路面的影响作用,一般随深度而逐渐减弱,因而路面通常是多层结构,将品质好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大的上层,品质较差的材料铺设在应力较小的下层,从而形成了路基之上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的路面结构形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路面结构层
结构层(Structure level ):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包括板、梁等构件。结构层承受整个楼板层的全部荷载,并对楼板层的隔声、防火等起主要作用。地坪层(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组成)的结构层为垫层,垫层将所承受的荷载及自重均匀地传给夯实的地基。
无结构层:没有楼板,没有上盖的就是没有结构层了,相对于结构层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