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铁板洲

周敏

铁板洲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板洲 属    于 铁桐乡
形成时间 明代中叶 面    积 2平方公里

铁板洲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铁板洲常见问题

哪位说说铁板饭铁板价格

铁板饭铁板价格13元铁板饭制做步骤;   1、蒸饭   2、做菜   3、烧铁板   4、白饭放在烧的铁板上...

铁板烧该用什么样的铁板?

铁板烧要用熟铁板来做,熟铁板的铁质人是可以完全吸收的,而生铁的就不行不宜人体吸收,也不要用钢板或是不锈钢板,着两样东西在用完后会变的很脆,它会裂开不便于使用.铁板烧,是一种菜的吃法。先将铁板烧热,旋即...

哪位说说铁板烤什么

铁板可以烤鱿鱼材   料:鱿鱼二尾;洋葱(切丝)半粒;炸油适量;九层菜;太适量;味素适量;酱油适量;香油适量;水二匙;   作   法:...

铁板炒锅价格如何?

拜杰韩式多功能电热锅,带有铁板和炒锅的功能的,价格是99元的,另外格兰仕的多用电热锅CFK-120AG,价格是109元的,质量还是很好   ,而且就是热量的传递速度是很快的。价格来...

铁板吸盘价格如何?

铁板吸盘,纸箱吸盘品牌/型号:SHENGYE   圣野/SYP-260|台面尺寸:85(mm)|功率:0(W)吸盘类型:真空吸盘|配套机床机械|电压:0(V)报价:55.0...

铁板印花机概述

铁板印花机----支持铁板打印,相框印花,艺术相框

彩印,铁板打印印花等.可以支持在任何平面物体或任何材质及不规则软、硬性物体上直接打印彩色图案,文字.

铁板印花机特点:

1.铁板印花机还可在任何材质上喷印图案文字。如:陶瓷,铝板、水晶材质、木板玻璃板、皮革、布料、石材、ABS、PVC

2.可在不规则曲面上喷印图片。如:手机、电话机、U盘、玻璃杯、花瓶、笔等

3.可喷印圆柱体物体。如:玻璃杯、花瓶、钢笔等

5.免中间耗材。如:转印纸、水晶胶水、水晶胶片、高温胶布、热转印设备

6.产品适用围: 婚纱影楼,景点,医院,学校等;

B、工业上的应用: 玻璃有机玻璃等行业样品打样及产品批量生产起到了快速出样,加工成本成倍降低的特点。

铁板铜弦解释

【释义】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铁板铜琶、铜琶铁板

【同韵词】绿鬓朱颜、知易行难、寻绎吟玩、倚马万言、有本有源、息影家园、金鼓喧阗、入圣超凡、毅然决然、日试万言、......

【年代】近代

【英语】an iron plate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苏轼带他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无烟铁板烧设备铁板烧的由来

相传铁板烧是西班牙人发明的。在十五世纪中叶,由于西班牙的航运发达,经常会扬遨游于世界的各个国家,海上生活枯燥乏味,船员们便经常的钓鱼吃,钓到鱼之后再将鱼放在铁板上炙烤得皮香肉熟然后食用。

后来这种铁板烧的雏形由西班牙人传到美洲大陆的墨西哥及美国加州等地,直到二十世纪初传入日本,经改良成为名噪一时的日式铁板烧。

金口街的简要介绍

金口历来为武汉上游的重要门户和兵家必争之地:江夏太守黄祖抗吴孙权兄弟﹑三国赤壁大战﹑晋司马由出兵平吴﹑宋岳飞追讨杨幺﹑清夏逢龙兵变两战官军﹑太平军三克武昌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扼守﹑湘军霆字营反正﹑民国国民革命军渡江﹑武汉保卫战中山舰遇难﹑美(盟军)机三袭驻城日军﹑国民党军张轸部起义武汉解放等重要的战役与史实,均发生在金口。

金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目前已进入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录,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金口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古战场遗址赤矶山 ( 古称赤壁山 ) 、植于唐代的两株千年古银杏树、明代永久性大型水利建筑槐山矶石驳岸、槐山 “留云亭 ”( 古称达摩亭 ) , 明清景点遗迹“三台八景九庙一庵”等名胜古迹。有蒋中正 ( 介石 ) 亲笔书写纪念碑额的湖北省30年代最大的水利工程 “金水闸 ”,有在长江金口水域抗战殉国并已重见天日的一代名舰“中山舰”及占地面积近 33 平万公里的中山舰旅游区。有保存完好的明清两条古街:后山街和后湾街 ﹑宋太祖赵匡胤的龙床——龙床矶 ﹑英国著名来华传教士所建的福音堂等。

历代在金口留有足迹的帝王将相﹑骚人墨客及各界名士众多:女娲娘娘曾在金口梳妆,古有梳妆台;大禹曾在金口登禹观山治水,为铁板洲(原蜈蚣洲)命名;汉高祖刘邦为金口建制;东吴大帝孙权两筑沙羡(金口)城;魏蜀吴三国大帝在金口赤矶山大战;唐睿宗李旦在金口种下槐山古银杏树;宋太祖赵匡胤兵败在金口龙床矶歇息;明世宗朱由璁令武昌府在金口筑槐山矶石驳岸;明楚王朱桢在金口“三湖一地”为女置办嫁妆;中华民国前委员长蒋介石亲笔题名修筑“金水闸”;蜀国名相诸葛亮在金口祭风台(又名斩龙台)借东风备战;唐相魏征在金口斩龙台奉旨斩黄龙;唐尉迟恭在金口青埠湾设砖窑;东吴大将丁奉曾在金口为官;关公在金口饮马磨刀;东吴名臣鲁肃在金口鲁湖练兵;宋将岳飞在金口驻营;明将熊廷弼在金口修四邑公堤;清中兴名臣胡林翼在金口为抗太平军扎营扼守;太平军洪秀全先攻克金口在克武昌;武汉保卫战“中山舰”25英烈在金口遇难;国民党将领张轸在金口率部起义;晋代知名诗人陶渊明,唐代名臣宋之问,明代知名画家沈石田等均在金口留有墨宝。佛教禅宗达摩祖师在金口“一苇渡江”并留有一碣。英国著名传教士杨格非在金口筑福音教堂。

金口的灵山秀水,孕育了众多各界杰出的金口儿女:晋隐士李大槐;明兵部员外郎段然;清代祖孙三代知名文士:段灿﹑段追文﹑段而聘;清末慈善企业家肖禹虔﹑肖泽如﹑安春林﹑赵衡斋﹑肖逢春﹑邱德昭﹑肖文臣﹑韩谦亨;清末至民国李氏伯侄:画家李曙,左联发起人﹑左联烈士及中共早期领导李求实;唐门兄妹三人:原武昌艺专今湖北美术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教育家唐义精,有“人民艺术家”之誉的油画大师唐一禾,中共刚毅女烈士唐义贞(陆定一夫人);民国桥梁专家:李鸿斌;辛亥革命志士:吴毛娃﹑李金坡;知名医生:陈先盛﹑孙海云﹑廖镜川;京剧艺术家:简朴﹑李春芳;作家刘益善;前湖北首富企业家兰世立;革命烈士:梅焕章﹑戴晓南;抗美援朝烈士:王大洪﹑刘少山﹑王建章﹑喻佐树﹑杨继林﹑袁德树﹑孙元胜﹑李发新﹑魏修玉; 民间志士:汪世喜﹑朱志成等均为金口人。

近两年金口喜讯不断:武汉长江上游重件码头在金口建设;武汉第二大水厂在金口开工;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美国通用汽车上海公司选址金口;德国博世武汉热力技术公司进驻金口。

金口土特产:烧腊﹑香肠﹑武昌鱼﹑回鱼﹑风干鱼﹑米泡糕﹑线粉﹑剥皮花生﹑狮子头白菜﹑白玉霜丝瓜﹑系马桩萝卜﹑湖南泡子莲藕﹑广条鱼钩等

金口风味菜肴:炙骨(糖溜排骨)﹑皮杂﹑黄肉﹑鱼丸等

金口民间特色菜肴:粉蒸肉﹑吊子煨藕(或萝卜及海带)汤﹑生炸元子﹑红烧鱼等

这支神秘中国海军抗日敢死队,击沉敌舰10余吨

铁铜乡因为没有达到拆迁要求啊

铁铜乡,旧乡名,现已撤销。原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位于枞阳县西南,距县城约1公里,由铁板洲、铜板洲、玉板洲构成的长江中下游泥沙冲击而成的江心洲,以境内铁板洲,铜板洲两洲首字得名,又称铁板洲,今玉板洲由于崩岸基本消失。东隔夹江与枞阳镇相邻,南隔长江与池州市贵池区相望,西隔夹江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毗邻,北隔夹江与桐城市鲟鱼镇相对。

全乡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圩埂长147公里,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25公里,庆丰村柘树墩为中国铁铜乡委员会和铁铜乡人民政府驻地。境内地势平坦,系泥沙淤集而成,成洲时间400余年,南面地势高,北面地势低,主要是旱地,占95%以上,土质属灰泥土或灰沙土,土层较厚,质地偏沙,耕作性好,保肥保水能力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棉花、蔬菜、油菜等其他作物。

铜陵有什么地方好玩

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广州沦陷,日军军力严重受损,攻势亦严重受挫,日本国小力弱不可持久战之疲态初显,中国抗战遂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海军原有五舰队:练习舰队,驻防淞沪;第一、第二舰队,驻防淞沪至首都江段;第三舰队,驻防南京以上江段;广东舰队,驻防广东沿海及珠江。

中国海军抗日敢死队

▲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

还有大量岸防要塞区及炮台。经战略防御———退却阶段的坚韧抵御,舰艇及要塞基本损失。至战略相持阶段,仅余小型舰艇15艘,又无力建造或购置新舰,逐采用广泛布雷之战术以坚持抗战,辅之以长江中上游的炮台—要塞建设以作防卫。

城陵矶陷敌后,海军又在长江中游的石首(属荆江段)构建了沉船阻塞线(区),并布置了大量水雷,加强了沿岸炮台。为封锁湖南省境内之湘江和各河道,海军于洞庭湖大量布雷,并将洞庭湖航行标志一律拆除,还将海军之“顺胜”艇和铁驳、大木驳共计7艘,“横沉于营田滩附近之南达长沙、西通常德之交叉江面的芦林潭、湘阴两处,建成坚强的封锁线”。

为确保战时首都重庆的安全,海军还在宜昌以下的川江段设置了四个总炮台和数十个分炮台,装备各型火炮近200门。加之陆军的奋战,日本海军企图打通武汉至宜昌之间长江航道的计划始终未能得逞,上述防线(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39年6月,海军战时总司令部正式成立布雷总队,下辖5个分队。11月至1940年初,又将其主要力量建为长江中(下)游布雷总队,下设5个中队,11个分队。将长江中下游宜昌—江阴段划分为三个布雷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作战地段在湖口—江阴之间;第二游击区作战地段在鄂城至九江之间;第三游击区作战地段主要在荆江区域,后因日军从未能实现其打通荆江、直犯川江的企图,第三游击区遂并入第二游击区。

布雷游击队居无定所,神出鬼没,风餐露宿,昼伏夜出,依靠民众,了解敌情,强韧不屈,可泣可歌。布雷队侦察员、海军英雄陈木生侦察时由于汉奸出卖被日寇所俘,坚强不屈,竟被日寇活活锯死,抛尸江中。临死,痛骂日寇不绝。其战友获悉,均咬牙切齿,同仇敌忾誓为之复仇。

布雷游击队采用了各种灵活机动的布雷战术:利用夜幕,迫近布雷;利用恶劣天气,出其不意布雷;长途奔袭,迎敌而上布雷;伺机出击,乘虚而入,临机布雷等。还专门研制了适用于布雷游击战的小型水雷。

在其奋勇作战下,日军于长江所占航线,明占实丢(失),不仅无法控制,而且损失极其惨重。据中国海军统计,1940年共击沉击伤日舰船218艘,其中中型舰15艘,运输舰22艘,商船3艘,汽艇61艘,驳船8艘被完全击沉。另击伤日军中型舰14艘,小型艇18艘。绝大多数为水雷所毁伤。

据英国驻华使馆的不完全统计,1940年,侵华日舰被水雷炸沉8艘,炸伤100余艘。1941年1月25日,日运输舰一艘于马当下游铁板洲触雷沉没,200余名官兵毙命。同年10月8日,日运输舰“山田丸”、“村木丸”又于马当附近触雷沉没,又有200余名官兵毙命。

被打怕的日本海军长江舰队司令部于1940年5月22日发布四条训令:

一、禁止集结航行;

二、凡行驶芜湖以上的商船均须由军舰护航;

三、所有舰船不得于夜间行驶于芜湖—九江之间;

四、凡舰船行驶于芜湖上游时,须加速通过。

海军还在鄱阳湖、赣江、瓯江、甬江、闽江、西江实施了广泛布雷,封锁日军。据不完全统计,至抗战胜利,海军布雷游击总队仅在第一游击区就布雷1370具,炸沉炸伤敌舰船114艘。

八年抗战,海军共击沉敌舰船186100余吨,绝大多数为水雷所毁。海军所用水雷绝大多数为海军辰溪制造厂等自制,包括九种定雷,三种漂雷。

八年抗战,中国海军以海空战、阻塞战、要塞战、水雷战等多种战法,在实力极其悬殊的境况下,仍取得辉煌战绩,写下了八年抗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致日本海军在侵华战争中屡遭挫折,战果最小。时任中国海军总司令的陈绍宽上将总结道:“海军抗战事略,向来极少发表,盖不欲大事宣传,事实足以表明一切。”海军抗战,“因此适足达成我消耗战、持久战之目的,而(最终)完成歼灭战之任务”。

摘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全四卷精装插图典藏本,张宪文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公司授权合作稿。

文:张宪文

李德生有几个儿子

铜陵历史古迹旅游景点:

1、大通五里亭

2、大通钟楼

3、周氏古名居

4、和悦洲的十三条巷子及青石储水池

5、赵祠古戏楼

6、江村古民居

7、大通龙泉古井

铜陵旅游八景:鹞山盆景:鹞山像个环形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新春一到就山花烂漫,翠柏青青,十分美丽因而人们称之为“鹞山盆景”。

南湖落雁:铜陵县城关以南,有一片湖,称为南湖每年一到秋天,成群的大雁自北飞想南方,途经南湖时,便暂停下来栖息进食故称“南湖落雁”。

凤凰晓月:铜陵市东南郊的凤凰山,有一块 凤凰落脚石传说在古代,当月亮刚刚升起时,成群的凤凰就站在这块石头上翩翩起舞,留下的这块石头便叫做落凤石这虽是一个美妙的传说,但古人却给它起了个雅致的名字,叫“凤凰晓月”。

新庙晨钟:在铜陵市去狮子山区的路旁,有个村庄叫“新庙村”传说这里曾经有过一坐佛寺庙宇,每当拂晓的时候,寺庙里的和尚就撞起铜钟那清脆洪亮的钟声能传遍整个铜陵,给人以太平盛世的感觉因此,人们给他起名“新庙晨钟”。

横港归帆:每当夕阳西下时,一艘艘挂着白帆的船从远处归来站在铜陵江段横港码头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帆船归航的壮丽景象从此这里便成了一个胜景,名曰:“横港归帆”

金牛观树:在铜陵市郊凤凰山上,有两棵相拥相绕的连理树,名叫“相思树”这是两棵树隔着一条河相拥着,就象恋人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传说是牛郎织女的化身而在不远的金牛洞,有一头金牛,传说是带牛郎上天的神牛,它天天望着“相思树”,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白头偕老日久天长,这个景致便有了美丽动人的名字:“金牛观树”。

白鹤望江:在通往铜陵长江大桥的路旁,原有一片松树林,里面长年栖息着许多的鹤,它们很幸福安宁的生活着后来人们乱砍伐树木,迫使白鹤离开家园欲飞向长江对岸的另一片松树林但它们飞不过那么宽的长江,只好在快到长江的的发停下,天天望着长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飞过长江去人们为了告诫那些乱砍树木的人,要保护树木与绿色生态环境,便给这一景观起个“白鹤望江”的名字。

西江夕照:铜陵市区地处长江向北拐的地方,铜陵人称之为西江。每当太阳快下山时,余辉便落到江面上,给人一种“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感觉。于是,人们便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西江夕照”。

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和平,二儿子是李南征。

李南征,中共党员。曾任北京防化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上将李德生之子。

李德生(1916年4月-2011年5月8日),河南省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30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党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扩展资料:

李德生生平

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党员。

1933年8月,他被推举为代表出席了川陕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

1945年8月任太行纵队第4支队769团(后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7旅19团)团长,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战役。

1949年2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35师师长,4月率部胜利攻占了敌长江防线铁板洲阵地,夺取了渡江跳板。

1968年4月至1973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

1985年11月,李德生同志调到新组建的国防大学任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1990年4月,李德生同志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事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德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