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水泥技术 | 外文名称 | Cement technology |
---|---|---|---|
主管单位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 主办单位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中国水泥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 | 1984-09-01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水泥发泡技术有了解的吗?
水泥发泡技术按生产方式不同可分为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 物理发泡:将发泡剂通过机械设备制备成泡沫,再将泡沫加入到由水泥基胶凝材料、集料、掺合料、外加剂和水制成的料浆中,经混...
谁了解水泥制造工艺技术?
混合生料进入回转窑的上端,受热到100℃时,主要是水分蒸发,这一段叫干燥带。干燥的生料继续在窑中前进,在与更热的气体相遇时,被加热到600℃左右,这时发生有机物燃烧和高岭土脱水。
水泥池藕种植技术哪位晓得的?
你好,水泥池藕种植莲藕技术如下: 1、根据莲藕对水位的适应性可分为浅水藕和深水藕两种生态类型。浅水藕适合水位10~20厘米,最大耐水深度30~50厘米。深水藕适合水位30~50厘米,最大耐水...
彩色水泥瓦的技术参数
〖法式筒板瓦〗 法式筒板瓦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440mm×310mm瓦表处理方法亚光涂层型重量4.85kg/片瓦面有效宽度262mm瓦面有效长度380mm上下咬接长度60mm侧面搭接宽度48mm单位...
谁了解水泥制造工艺技术?
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
第一章 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概况
一、绪论
二、石膏制硫酸与水泥在国际上的应用状况
三、我国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研究及开发状况
四、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的发展
第二章 石膏制硫酸与水泥的流程
一、水泥与硫酸生产工艺说明
二、石膏制硫酸与水泥的流程
第三章 石膏制硫酸与水泥采用的原燃料
一、石膏的种类
二、石膏特性比较
三、焦炭
四、粘土、铝矾土、铁粉
五、混合材
六、燃料
第四章 生料制备
一、原料的烘干
二、生料配制、粉磨与均化
三、生料的粉磨
四、生料均化
五、比较典型的生料流程
第五章 熟料烧成
一、熟料烧成的反应机理
二、熟料烧成的工艺方法
三、辅机及耐火材料
四、回转窑的生产操作方法
五、回转窑操作的"十看""三动"及常见的调节方法
六、新建工厂操作工的培训
七、热耗与窑气浓度、生料成分及建设投资的关系
八、五氧化二磷和氟对熟料烧成及性能的影响
九、窑尾气体灰尘的处理
十、磷石膏φ×88m中空长窑烧成系统物料、热耗计算
第六章 硫酸制备
一、窑气净化
二、干燥、吸收
三.、转化工序
四、产品质量
第七章 水泥制造
一、石膏法水泥熟料组成的特点
二、石膏法熟料与石灰石熟料矿物组成的差异
三、水泥制造工艺
四、石膏法水泥产品的特征
第八章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消耗
一、石膏制硫酸与水泥物料平衡图
二、生产单项消耗
第九章 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治理
一、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
二、"三废"的处理和利用
第十章 烧成预热系统物料、热量计算
一、原始数据的设定及计算结果
二、配料计算
三、熟料形成热
四、在回转窑中产生的分解和燃烧反应
五、热量衡算
六、对回转窑及冷却机热量衡算(基准0℃,1kg熟料)
七、对预热器系统热量衡算
第十一章 典型装置操作规程
一、原料烘干
二、生料配制与粉磨
三、熟料烧成
四、煤粉制备
五、窑气净化
六、气体转化
七、干吸岗位
八、尾气吸收
九、液体SO2及充装
十、电除雾的操作维护规程
十一、水泥配料及粉磨
十二、"四六"装置设备表
第十二章 典型装置调试规程
一、烘干车间调试规程
二、生料配制调试规程
三、烧成车间调试规程
四、煤粉制备调试规程
五、水泥制备
六、水泥包装调试规程
七、净化岗位调试规程
八、干吸调试规程
九、转化调试规程
第十三章 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创新及发展
一、原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工艺技术创新内容
三、实例1(以磷石膏做原料)
四、实例2(以脱硫石膏做原料)
五、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六、该技术的流程图及设备表
七、最近报道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介绍以石膏为原料生产硫酸与水泥的技术原理和特点;石膏的来源和要求,处理方法;原料的配比参数;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参数;典型装置的操作规程和调试规程;"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物料和热量衡算;技术发展方向。书中附有图表和工艺流程图。
本书可作为石膏制硫酸与水泥技术的培训教材,供化工、建材、环保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
1.1.1 常用水泥
1. 1. 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1的规定数值。
六大品种水泥不同强度等级各龄期强度值 表1-1
品 种 | 强度等级 | 抗压强度(Mpa) | 抗折强度(MPa) | ||
3d | 28d | 3d | 28d | ||
硅酸盐水泥 |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 17.0 22.0 23.0 27.0 28.0 32.0 | 42.5 42.5 52.5 52.5 62.5 62.5 | 3.5 4.0 4.0 5.0 5.0 5.5 | 6.5 6.5 7.0 7.0 8.0 8.0 |
普通硅酸盐水泥 |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 11.0 16.0 16.0 21.0 22.0 26.0 | 32.5 32.5 42.5 42.5 52.5 52.5 | 2.5 3.5 3.5 4.0 4.0 5.0 | 5.5 5.5 6.5 6.5 7.0 7.0 |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 10.0 15.0 15.0 19.0 21.0 23.0 | 32.5 32.5 42.5 42.5 52.5 52.5 | 2.5 3.5 3.5 4.0 4.0 4.5 | 5.5 5.5 6.5 6.5 7.0 7.0 |
复合硅酸盐水泥 |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 11.0 16.0 16.0 21.0 22.0 26.0 | 32.5 32.5 42.5 42.5 52.5 52.5 | 2.5 3.5 3.5 4.0 4.0 5.0 | 5.5 5.5 6.5 6.5 7.0 7.0 |
注:表中强度等级栏中R表示早强型,要求3d达到较高水平。
2.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
六大品种水泥技术要求表1-2
水泥品种 | 不溶物 | 烧失量 | 氧化镁 | 三氧化硫 | 细度 | 凝结时间 | 安定性(沸煮法) | ||
不超过 (%) | 不大于 (%) | 不超过 (%) | 不超过 (%) | 不超过 (%) | 初凝 | 终凝 | |||
不早于 (min) | 不迟于 (h) | ||||||||
硅酸盐水泥 | Ⅰ型 | 0.75 | 3.0 | 5.0 | 3.5 | 比表面积>300㎡/㎏ | 45 | 6.5 | 必须合格 |
Ⅱ型 | 1.50 | 3.5 | |||||||
普通硅酸盐水泥 | - | 5.0 | 5.0 | 3.5 | 10.0 | 45 | 10 | 必须合格 | |
矿渣硅酸盐水泥 | - | - | 5.0 | 4.0 | 10.0 | 45 | 10 | 必须合格 | |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 | - | 5.0 | 3.5 | 10.0 | 45 | 10 | 必须合格 |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 | - | 5.0 | 3.5 | 10.0 | 45 | 10 | 必须合格 | |
复合硅酸盐水泥 | - | - | 5.0 | 3.5 | 10.0 | 45 | 10 | 必须合格 |
注:1.细度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
2.氧化镁、三氧化硫含量为占水泥熟料的百分数。
3.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3.主要性能和适用范围参见表1-3。
几种常用水泥的主要性能和适用范围 表1-3
水泥品种 | 主要性能 | 使用范围 | ||
优点 | 缺点 | 适用范围 | 不适用范围 | |
硅酸盐水泥 | (1)快硬早强; (2)水化热高; (3)耐冻性好 | (1)耐热性较差; (2)耐腐蚀性较差 | (1)要求快硬早强的工程; (2)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 (1)大体积混凝土; (2)受化学侵蚀的工程 |
普通硅酸盐水泥 | (1)早强; (2)水化热较高; (3)耐冻性较好 | (1)耐热性较差; (2)耐腐蚀性较差 | (1)一般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反复冰冻作用结构以及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2)配制建筑砂浆 | (1)大体积混凝土; (2)受化学侵蚀的工程 |
矿渣硅酸盐水泥 |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水化热较低; (3)耐热性较好; (4)抗硫酸盐类侵蚀和抗水性较好 | (1)抗冻性较差; (2)干燥收缩较大 | (1)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2)配制耐热混凝土; (3)蒸汽养护构件; (4)一般地上地下和水中的混凝土构筑物等; (5)配制建筑砂浆 | (1)早期要求强度较高的工程; (2)严寒地区并在水位升降部位的结构 |
火山灰质硅酸水泥 | (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水化热较低; (3)耐热性较好; (4)抗硫酸盐类侵蚀和抗水性较好 | (1)抗冻性较差; (2)干燥收缩较大; (3)耐热性较差 |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2)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 (3)蒸汽养护构件; (4)一般混凝土工程 | (1)早期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 (2)严寒地区并在水位升降部位的结构; (3)干燥环境下的混凝土; (4)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 |
续表
水泥品种 | 主要性能 | 使用范围 | ||
优点 | 缺点 | 适用范围 | 不适用范围 |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除干燥收缩较小外,其他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除抗碳化能力较差外,其他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一般混凝土工程 | 有抗碳化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其他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1.1.2几种特种水泥
1.1.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4规定数值。
几种特种水泥不同标号各龄期强度值 表1-4
标 号 | 强度 (MPa) |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白色硅酸盐水泥 | 高铝水泥 | 快硬硅酸盐水泥 | |||||
3d | 28d | 3d | 7d | 28d | 1d | 3d | 1d | 3d | ||
325 | 抗压 抗折 | 14.0 2.5 | 20.5 3.5 | 32.5 5.5 | 15 3.5 | 32.5 5.0 | ||||
375 | 抗压 抗折 | 17 4.0 | 37.5 6.0 | |||||||
425 | 抗压 抗折 | 16.0 3.5 | 42.5 6.5 | 18.0 3.5 | 26.5 4.5 | 42.5 6.5 | 36 4.0 | 42.5 4.5 | 19 4.5 | 42.5 6.4 |
525 | 抗压 抗折 | 22.0 4.0 | 52.5 7.0 | 23.0 4.0 | 33.5 5.5 | 52.5 7.0 | 46 5.0 | 52.5 5.5 | ||
625 | 抗压 抗折 | 28.0 5.0 | 42.0 6.0 | 6.5 8.0 | 56 6.0 | 62.5 6.5 | ||||
725 | 抗压 抗折 | 66 7.0 | 72.5 7.5 |
注:1.快硬硅酸盐水泥使用单位如要求7d及28d龄期的数据,则应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仅作参考,但后一龄期的强度必 须高于前一龄期的强度。
2.高铝水泥28d强度应予测定,其实测值不得低于同标号的3d指标。
2.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
几种特种水泥技术要求 表1-5
水泥品种 | 三氧化硫 (%) | 氧化镁 (%) | 安定性 | 细度化 表面积 (%) | 游离石灰 含量 (%) | 凝结时间 | 烧失量 (%) | |
初凝 (min) | 终凝 (h) | |||||||
抗硫酸盐 硅酸盐水泥 | <2.5 | <5.0 | 沸煮法 合 格 | 280㎡/㎏ | <1.0 | >45 | <10 | <3.0 |
白色硅酸 盐水泥 | <3.5 | <4.5 | 沸煮法 合 格 | 0.08㎜方孔筛筛余<10 | >45 | <12 | ||
快硬硅酸盐水泥 | <4.0 | <5.0 | 沸煮法 合 格 | 0.08㎜方孔筛筛余<10 | >40 | <10 | ||
SiO2 ≤10% | Fe2O3 ≤3% | 沸煮法 合 格 | 0.08㎜方孔筛筛余<10 | >40 | <10 |
注:快硬硅酸盐水泥氧化镁含量如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允许放宽到6.0%。
1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大于6小时。
2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货单的抄件说明厂名、水泥的品种、标号、数量及出厂日期,还提供出厂合格证和各种试验报告,证明该批水泥经过试验是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
3每批水泥进场后应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抽样检查试验,试验不合格的水泥,均不能使用。生产日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将重新检验,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均不能使用。
4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
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准 -------------------------------------------------------------------------------- 标准名称 复合硅酸盐水泥 标准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标准号 GB 12958-1999 标准发布日期 1999-07-30 标准实施日期 1999-12-01 标准正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组成、标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和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177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 203 用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 750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 1344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 1346 水泥标准笛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 2847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 6763 建筑材料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限制标准 GB 9774 水泥包装用袋 GB 12957 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 ZB Q12 001 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 3 定义 31 复合硅酸盐水泥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百分比应大于15%,不超过50%。 水泥中允许用不超过8%的窑灰代替部分混合材料;掺矿渣时混合材料掺量不得与矿渣硅酸盐水泥重复。 32 组分材料 321 硅酸盐水泥熟料与GB175的规定相同。 322 活性混合材料 系指符合GB203规定的粒化高炉矿渣,符合GB2847规定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符合GB1596规定的粉煤灰,以及按照附录A新开辟的活性混合材料,如化铁炉渣、精炼铬铁渣等。 323 非活性混合材料 系指活性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潜在水硬性或火山灰性的水泥混合材料和石灰石、砂岩,以及按照附录A新开辟的非活性混合材料,如钛渣等。采用石灰石时其中的三氧化二铝含量不得超过25%。 324 石膏、窑灰、助磨剂、外加剂等与GB175的要求相同。 4 标号 分325、425、525三个标号。 5 技术要求 51 氧化镁: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不得超过50%。如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52 三氧化硫: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53 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54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 55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56 强度:425和525号水泥按早期强度分两种类型。各标号、各类型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下表数值: MPa 标号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7天 28天 3天 7天 28天 325 -- 185 325 -- 35 55 425 -- 245 425 -- 45 65 425R 210 -- 425 40 -- 65 525 -- 315 525 -- 55 70 525R 260 -- 525 45 -- 70 6 试验方法 61 氧化镁和三氧化硫 按GB176进行。 62 细度 按GB1345进行。 63 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按GB1346进行。 64 压蒸安定性 按GB750进行。 65 强度 按GB177进行。但复合硅酸盐水泥进行胶砂强度检验的用水量按044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16mm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116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胶砂流动度达到不小于116mm。 胶砂流动度按GB2419进行。 7 检验规则 71 编号及取样 发水泥出厂前按同品种、同标号编号和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水泥编号按水泥厂年产量规定。 100万吨以上,不超过1000吨为一编号; 50万吨以上~100万吨,不超过800吨为一编号; 30万吨上~50万吨,不超过600吨为一编号; 10万吨以上~30万吨,不超过400吨为一编号; 4万吨以上~10万吨,不超过200吨为一编号; 4万吨以下,不超过100吨和3天产量为一编号。 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以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14kg。 72 试验及留样 每一编号取得的水泥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一份由水泥厂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一份密封保管90天,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验和仲裁。 73 出厂水泥 出厂水泥应保证出厂标号。其余品质也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方能出厂。 74 试验报告 水泥厂庆在水泥发出日起11天内,寄发水泥品质试验报告。试验报告中应包括除28天强度以外所列的各项试验结果。28天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日起32天内补报。 试验报告还应填报混合材料名称和掺加量。属旋窑或立窑生产,并应附有该水泥的品质指标。 75 判定规则 751 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752 凡细度、终凝时间和混合材料掺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或强度低于商品桔规定的指标时,均为不合格品。 76 仲裁 水泥出厂后90天内,如购货单位对水泥质量提出疑问或施工过程中出现与水泥质量有关的问题需要由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仲裁昌,用水泥厂同一编号水泥的封存样进行。 若用户对水泥安定性、初凝时间有疑问要求现场取样仲裁时,生产厂在接到用户要求后7天内会同用户共同取样,送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生产厂在规定时间内不去现场,用户可单独取样送检,结果同等有效。 8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81 包装 水泥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装每袋净重50±10kg。包装袋应符合GB9774规定。 82 标志 包装袋上须清楚标明:工厂名称,水泥品种(简称),标号,包装年、月、日和编号及主要混合材料或外加剂名称,包装袋两侧也应印有水泥名称和标号。 散装时须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容的卡片。 83 运输与贮存 水泥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种和标号的水泥应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附录A 启用新开辟的混合材料的规定 (补充件) A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用于复合水泥生产的新开辟混合材料质量要求和启用程序。 A2 新开辟混合材料 系指新开辟的活性混合材料和非活性混合材料,如化铁炉渣、精炼铬铁渣、钛渣等。 A3 新开辟的混合材料分类 新开辟的混合材料根据其活性大小可以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二种。水泥胶砂28天抗压强度比大于和等于75%的为活性混合材料;小于75%的为非活性混合材料。 A4 新开辟的混合材料活性评定方法按GB12957进行。 A5 基本要求 启用新开辟的混合材料生产复合水泥时,必须经过国家级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充分试验和鉴定,证明它对人体无害,其中放射性物质须符合GB6763的规定,还要证明它对水泥性能无害,并制定其相应的技术标准,经省、市、自治区以上建材主管部门批准。投产后定期进行质量检验。 A6 审批新开辟混合材料需提供的资料 A61 新开辟的混合材料作水泥混合材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应包括混合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活性状态,对人体的有害成分含量,用该混合材料制备的复合水泥短期和长期的物理软科学性能,特殊性能及混凝土性能等试验研究。 A62 水泥试产、试用总结报告。 A63 新开辟的混合材料技术标准及编制说明。 >
水泥砂浆楼地面的施工要求如下:
1、按房间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坡度,同时将楼板板缝用细石混凝土填实,把楼板面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刷完一道素水泥浆后,立即铺上水泥砂浆,并用木杠刮平, 而后用木抹子搓平、压实,待水泥砂浆初凝后终凝前用铁抹子反复压光。水泥砂浆终凝后浇水或覆盖养护。
2、水泥砂浆面层要用铁抹子压光三遍,逐遍加大压力,三遍压光,必须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若施工的楼地面面积大时,应按设计要求留设分格缝,防止水泥砂 浆面层出现裂缝,若发现裂缝要及时修补。尤其是在施工前基层一定要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扫浆均匀,以防地面开裂和起壳。
3、水泥砂浆面层终凝后要及时养护,但不要超过12小时,在养护期间内一定要确保水泥砂浆面层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