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水泥的结构和性能 | 作者 | (英)本斯迪德 |
---|---|---|---|
译者 | (英)巴恩斯编,廖欣 | ISBN | 9787122029911 |
定价 | 80.00元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1-1 | 开本 | 16开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水泥的性能
10个小时后开始养生,同时强度上升
水泥成品中CaO含量对水泥使用性能的影响?
水泥由水泥熟料、石膏、混合材三大部分组成,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是CaO,含量一般为62—66%,而粉煤灰和火山灰等混合材CaO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5%,水泥CaO含量的高低反应了水泥中熟料掺加量的多少,...
早强水泥有什么性能?
产品性能:1.早期强度高:初凝不早于25min(分),终凝不迟于180min(分),用户有特别要求,可以变动,水泥砂浆6小时可达 150kgf/cm2以上,一天可达设计要求的...
哪位知道水泥刨花板性能和用途是什么?
水泥刨花板性能和用途:A、有良好的吸音和隔音性能;刨花板绝热、吸声;B、内部为交叉错落结构的颗粒状,各部方向的性能基本相同,横向承重力好;C、刨花板表面平整,纹理逼真,容重均匀,厚度误差小,耐污...
水泥结构夹层和钢结构夹层哪个便宜
看量吧,如果量大的话,万宇钢结构觉得还是使用钢结构夹层划算,而且可以回收利用
现在提起 水泥瓦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上个世纪末,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小别墅和高档小区的房顶还是用的水泥瓦,因为其密度大,重量轻等优势,一直被采用到现在。你对水泥瓦了解有多少呢?现在装修之家装修网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水泥瓦分类以及水泥瓦特点性能。
水泥瓦分类
1、波形瓦,波形瓦是一种圆弧拱波形瓦,瓦与瓦之间配合紧密,对称性好,上下层瓦面不仅可以直线铺盖,也可以交错铺盖。
2、平板瓦,该瓦型近10年来在美国最为流行,是沥青瓦的更新换代产品。它多彩平整,远看和沥青瓦的效果一样,近看则更显立体感和艺术性。如每一排瓦可以很整齐地排列铺盖,也可以有规律的高低错开排列铺盖,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
水泥瓦特点性能
1、隔声隔热:5.5mm以上的常规厚度,加上水泥、石英粉的原料成分,成就了水泥瓦的理想的隔声,隔热优势。
2、水泥瓦的特性:尺寸:长420mm× 宽330mm ;铺设:9 片/m2 ;单件重量:4Kg/ 片;适用坡度:0o-90o ;比重:2.2 ;吸水率:≤8% ;抗折强度:>2000 牛顿,使用寿命100年。
3、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Ⅱ级(一至 两道防水设防,并设防水垫层) 、Ⅲ级(一道防水设防,并设防水垫层) 、Ⅳ(一道防水设防, 不设防水垫层)的屋面防水。
4、水泥瓦是一种具有一定吸水性的产品,在下雨日晒的情况下,在瓦的表面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防腐材料,而且是不断加厚的,时间越长,在瓦顶上吸附的防腐材料就约多。
5、瓦型多种多样,生产设备和工艺五花八门,彩瓦颜色几乎可以随心所欲,不仅可以做成表面单色、表面多种色彩叠加,也可以做成通体单色和通体混合迷彩,给了建筑设计师无尽的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水泥瓦的相关介绍了,大家可以简单参考一下,和沥青相比,它不怕风吹雨打,也不会老化。希望小编整理的东西能给您一定的帮助,更多装修选材知识请关注装修之家装修网选材手册栏目!
1.水泥的分类、生产基础知识
2.水泥标准化计量质量基础知识
3.六大通用水泥应用及其性能
4.特种水泥应用及其性能
5.水泥物理检验方法
6.水泥物理性能试验用标准样品
7.水泥包装用袋
8.水泥物理性能检验主要仪器设备
9.水泥使用及基本建筑性能
1、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时间不宜过短;为使混泥土、砂浆能尽快地硬化达到一定的强度,以利于下道工序及早进行,终凝时间也不宜过长。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m,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2、国家标准规定,采用胶砂法来测定水泥的3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3、水泥的细度属于选择性指标。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碱含量属于选择性指标。
在房子的修建、装修等工程中,需要对装修材料做好选购,其中水泥、混凝土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想必大家对这两种材料也不陌生,建材市场都有出售。虽然对于二者名字很熟悉,但是您知道水泥和混凝土的区别吗?水泥和混凝土的性能又有哪些呢?
在房子的修建、 装修 等工程中,需要对装修材料做好选购,其中 水泥 、混凝土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想必大家对这两种材料也不陌生,建材市场都有出售。虽然对于二者名字很熟悉,但是您知道水泥和混凝土的区别吗?水泥和混凝土的性能又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水泥和混凝土的区别于性能做一个介绍。
首先来看对水泥和混凝土区别的介绍。
1、水泥是通过石灰石,钙,硅,铁和铝制造,其他成分里此混合物加热在大窑至大概2700°F(1482℃),以形成被称作熟料的产物,它大体类似于 大理石 。这些被磨成粉末与石膏被加入,产生被称作水泥的灰色粉样物质。当水被加进到水泥,它触发一个化学过程,允许其硬化。
2、混凝土,与此相反,是一类砖石,使用水泥一起结合材料压碎石头,岩石,沙,也称做聚集体。水泥占混凝土的总质量的15%;确切的比例取决于具体的存在所取得的类型而不太一样。
3、混凝土的 高岩 含量使得它比较耐用,并且经常被用在游泳池甲板,摩天大楼,地铁与灯 柱 ,以及 人行道 ,车道与道路。在混凝土与水泥的成分是比较丰富的在地球上,而且两者都可以回收。水泥生产确实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由于所需要的高温与业内人士一直批评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贡献。
再来看对水泥和混凝土性能的介绍。
混泥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子组成。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作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设且填充其空隙。当硬化前,水泥浆起润滑作用,赋予拌合物一些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之后,则把骨料胶结成一个坚实的整体。减小水泥硬在混凝土里化所产生的收缩并降低 造价 的作用。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以后成浆体,可以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 地胶 结到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和片石的意思。早期石灰和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仅 强度 较高,并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类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在土木建筑、 水利 、国防等工程。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建筑材料的水泥和混凝土是有区别的,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混凝土中除了水泥以外,还要添加水、其他添加剂等。我们了解好其性能就可以了。
1、硅酸盐水泥: 一类以高碱性硅酸盐为主要化合物的水硬性水泥的总称(在西方国家通称波特兰水泥)。它是将钙质(石灰石等)和铝硅酸质(粘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细后在水泥窑内经高温(约1720K)煅烧,得到水泥熟料,再与适量的石膏共同研磨至一定细度而制得的。
(一)性能: 硅酸盐水泥的相对密度为31~32。水泥与水接触会放出热量,经过一定时间便凝结(不同品种的水泥有不同的凝结时间)。为保证水泥有合适的凝结时间,常加入适量的石膏,化肥工业副产品磷石膏、氟石膏也可作代用品。石膏的加入量主要决定于水泥熟料中铝酸盐的含量,加入量以三氧化硫计不能超过35%。水泥应有良好的体积安定性。凝结后的水泥在空气中和水中很快硬固并具有机械强度(抗压和抗折强度)。一般以水泥:砂=1:25的砂浆试样在水中养护3天、7天和28天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作为水泥的强度指标,以kg/cm2计,并以28天的抗压强度的数值称为水泥的标号。硅酸盐水泥常用标号有325、425、525和625。一些高强和超高强水泥的标号,甚至可达1000以上。水泥熟料中各矿物与水接触时发生水化反应(即水合),同时生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凝胶、水化铝酸钙和水化铁酸钙等。当有石膏时,后两种水化物分别生成水化硫铝酸钙和水化硫铁酸钙。水泥浆体在干燥条件下会收缩,在潮湿环境下会膨胀。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将受海水中硫酸盐的侵蚀作用,因此对海港等所用水泥要限制水泥中铝酸钙的含量。若水泥中碱含量过高,而制成混凝土的集料又含有活性氧化硅时,还会发生碱-集料反应,体积膨胀,水泥石和混凝土将会毁坏。熟料中过多的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在水化反应时,也产生体积膨胀,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这种水泥就不合格。
原料: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化学组成是氧化钙、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氧化钙主要来源于石灰质原料,如石灰石、白垩、泥灰岩等;氧化铝和氧化硅则来源于含硅酸铝的物质,如粘土、高炉矿渣、粉煤灰等;氧化铁则利用硫酸生产中的硫铁矿渣。用于生产硅酸盐水泥的石灰质原料中的氧化钙含量一般在52%左右;粘土质原料中的氧化硅含量达57%左右,氧化铝的含量则小于20%。为了降低煅烧温度,并在煅烧过程中生成一部分熔融物,常加少量氧化铁原料。对原料还要控制其中碱和氧化镁的含量,即在水泥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应小于5%,总碱量(Na2O+K2O)对于一般水泥应小于12%,对低碱水泥则应小于06%。
水泥成分:水泥生料在窑内受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如游离水的蒸发、粘土脱去结晶水、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后者与粘土中的氧化硅和氧化铝及铁矿石间发生固相反应生成化合物,它们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即硅酸三钙(3CaO·SiO2,简写C3S)、硅酸二钙(2CaO·SiO2,简写C2S),铝酸三钙(3CaO·AI2O3,简写C2A)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写C4AF)。还有少量未化合的氧化钙和方镁石 (MgO)。有时还有硫酸盐、钛酸盐等,但数量更少。由于熟料中还含有其他氧化物,上述各化合物并不是以纯的状态存在,往往固溶有其他各种氧化物。故又将它们按照矿物相(即晶相)来命名,如硅酸三钙称阿利特,它在熟料中占50%以上;硅酸二钙称贝利特,约含有25%;铝酸三钙为铝酸盐;铁铝四钙称才利特。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泥熟料结构可见到六方晶体是阿利特,圆粒晶体是贝利特。晶体间的物质系由于物料在1450℃左右温度下有约30%熔融经冷却后形成,称中间相,其中亮的部分是才利特,又称白色中间相(即无定形的非晶相),暗色的是铝酸盐,又称黑色中间相。水泥熟料化学成分(%)有一定范围要求,氧化钙62~67,氧化硅20~24,氧化铝4~7,氧化铁3~5。
2、钢筋混凝土是采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构件。这样,钢筋可以承受拉力,增加机械强度。
钢筋混凝土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受力性能材料的强度,比钢结构更节约钢材。
它的主要优点是: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提高了构件的抗拉强度,耐久性,并且具有耐火性、整体性、可塑性,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可就地取材。缺点是:自重大、抗裂性能差、施工时模板费用高。
它的作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良好的粘结作用;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几乎相同,在温度变化时不致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钢筋被混凝土包裹着,使钢筋不会因大气的侵蚀而生锈变质。
1824年发明了波特兰水泥。钢筋混凝土开始被试用于建造各种简单的楼板、柱、基础等。距今约140年历史。十月革命后苏联于1921~1926年建造的伏尔加水电站,1927~1932年建造的第聂泊水电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造。
3、沙子就是你平时见到的沙粒,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一、硅酸盐水泥PI PII
成分:
1 水泥熟料及少量石膏(I型)
2 水泥熟料、5%以下混合材料、适量石膏(II型)
主要特征 :
1 早期强度高
2 水化热高
3 耐冻性好
4 耐热性差
5 耐腐蚀性差
6 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
1 制造地上地下及水中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包括受循环冻融结构及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工程
2 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
1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2 受化学及海水侵蚀的工程
二、普通水泥(PO)
成分:
在硅酸盐水泥中掺活性混合材料6~15%或非活性混合材料10%以下。
主要特征:
1 早强
2 水化热较高
3 耐冻性较好
4 耐热性较差
5 耐腐蚀性较差
6 干缩较小
适用范围:
与硅酸盐水泥基本相同
不适用处:
同硅酸盐水泥
三、矿渣水泥(PS)
成分:
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0~70%的粒化高炉矿渣。
主要特征:
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 水化热较低
3 耐热性较好
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
5 抗冻性较差
6干缩较大
7抗渗性差
8抗碳化能力低
适用范围
1 大体积工程
2 高温车间和有耐热耐火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3 蒸汽养护的构件
4 一般地上地下和水中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
5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
6 配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
1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过程
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四、火山灰水泥(PP)
成分:
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主要特征:
1 早期强度低,后期
强度增长较快
2 水化热较低
3 耐热性较差
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
5抗冻性较差
6干缩较大
7 抗渗性较好
适用范围:
1 地下、水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2 有抗渗要求的工程
3 蒸气养护的工程构件
4 有抗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
5 一般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6 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
1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过程
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3干燥环境的混凝土工程
4 耐磨性要求的工程
五、粉煤灰水泥(PF)
成分:
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20~40%粉煤灰
主要特征:
1 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2 水化热较低
3 耐热性较差
4 对硫酸盐类侵蚀抵抗力和抗水性较好
5 抗冻性较差
6 干缩较小
7 抗碳化能力较差
适用范围:
1 地上、地下、水中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2 蒸气养护的构件
3 有抗裂要求较高的构件
4 有炕硫酸盐侵蚀要求的工程
5 一般混凝土工程
6配制建筑砂浆
不适用处:
1 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工程
2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3 抗碳化要求的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各结构层的功用、设置条件、选用原则及构造特点如下:
一、路基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100~150mm。
二、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考 试大%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4.各类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7.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四、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来源:考试大
1.厚度。
其混凝土弯拉强度值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应力的叠加值。
2.混凝土弯拉强度。
3.接缝。
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考试大论坛
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混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等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时,一般也均设胀缝。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当板厚按设传力杆确定的混凝土板的自由边不能设置传力杆时,应增设边缘钢筋,自由板角上部增设角隅钢筋。
4.抗滑性
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