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凸尾带钢 | 外文名称 | AOWEI |
---|
重要的钢材,他们包含以下成分:
碳(Carbon)-存在于所有的钢材,是最重要的硬化元素。有助于增加钢材的强度,我们通常希望刀具级别的钢材拥有0.5%以上的碳,也成为高碳钢。
钢
铬(Chromium)-增加耐磨损性,硬度,最重要的是耐腐蚀性,拥有13%以上的认为是不锈钢。尽管这么叫,如果保养不当,所有钢材都会生锈的。
锰(Manganese)-重要的元素,有助于生成纹理结构,增加坚固性,和强度、及耐磨损性。在热处理和卷压过程中使钢材内部脱氧,出现在大多数的刀剪用钢材中,除了A-2,L-6和CPM420V。
钼(Molybdenum)-碳化作用剂,防止钢材变脆,在高温时保持钢材的强度,出现在很多钢材中,空气硬化钢(例如A-2,ATS-34)总是包含1%或者更多的钼,这样它们才能在空气中变硬。
镍(Nickle)-保持强度、抗腐蚀性、和韧性。出现在L-6AUS-6和AUS-8中。
硅(Silicon)-有助于增强强度。和锰一样,硅在钢的生产过程中用于保持钢材的强度。
钨(Tungsten)-增强抗磨损性。将钨和适当比例的铬或锰混合用于制造高速钢。高速钢M-2中就含有大量的钨。
钒(Vanadium)-增强抗磨损能力和延展性。一种钒的碳化物用于制造条纹钢。在许多种钢材中都含有钒,其中M-2,Vascowear,CPMT440V和420VA含有大量的钒。而BG-42与ATS-34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含有钒。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钢
钢:指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根据成分不同,又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根据性能和用途不同,又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我们通常将其与铁合称为钢铁,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其它成分是为了使钢材性能有所区别。
窄带钢,中宽带钢和宽带钢的区分是什么
钢带是宽度一定而长度极长的带状钢材,大多卷成卷状,称带钢。宽度不小于600毫米的是宽带钢,宽度小于600毫米的为窄带钢。没有中宽这个说法。
请问窄带钢、中宽带钢的 规格
看用在哪
带钢基础算量
你说的是杯型基础,他只和集水坑相似,但不是集水坑那个形式的,只能按杯型基础计算,集水坑不是独立的基础构件,它必须依附于筏板基础而存在,没有筏板基础,你是没有办法布置集水坑的图元的。杯型基础可以...
什么是冷轧带钢和热轧带钢 为什么叫带钢
首先只所以叫钢带是因为这类型材是带状的,说的俗点像我们腰上糸的皮带状,冷轧钢带在加工成型时原料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这种钢带的机械性能有些脆硬,有很好的弹性。热轧钢带在加工成型时原料是在高温下,即...
后浇带钢筋
设置的外墙后浇带是槽型外扩后浇带,有的外墙能自动识别出是槽型,但是有的外墙就识别的不对,怎么设置 答:选择不对的构件,属性编辑中修改: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的应用于热轧带钢的宽度在线测量方法,带钢测宽仪应用于轧制现场,对带钢的宽度监测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提升了宽度精度。
关键词:热轧带钢;测宽仪;
引言热轧带钢宽度是检验带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迄今为止,热轧带钢宽度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演变,从人工抽检到在线检测,现在的测宽仪也更为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在热轧带钢的生产线上进行高精度的尺寸在线检测。
1、测宽方法及选择从方法上说,宽度检测主要有机械接触式测宽法、电视测量法、线阵CCD测宽法、激光测宽法等。机械接触式测宽结构上比较复杂,其以光机扫描式测量为主,精度较低;电视测量法比较稳定,且结构相对简化, 但是精度仍然达不到要求;线阵 CCD测宽使探测系统不需要扫描运动部件,机械结构进一步简化,也增加了可靠性;激光测宽利用对称三角反射法的原理,所用主要器件也是CCD,提高了稳定性和精度。随着CCD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CCD的光电测宽仪已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计算机视觉技术等现代信息理论和光电宽度检测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推进了热轧带钢光电测宽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带钢测宽仪,可实现对带钢传动的实时测宽。
2、带钢测宽仪带钢测宽仪采用双镜筒光电测头测量,双镜筒光电测头是由两组发射镜头和两组接收镜头组成的利用LED洁净光源和CCD成像法进行几何尺寸测量的测头。
带钢测宽仪采用边缘检测法,实现热轧带钢宽度尺寸的在线检测,光电测宽仪分别对带钢的两个边缘尺寸进行检测,加上中间的固定尺寸,通过测宽仪的计算与处理,即可得到热轧带钢的尺寸值。
带钢测宽仪采用520nm波长的光源加上滤光镜片,能有效的滤除杂光,保证测量的精度,另外,将LED灯发出的光通过调节组的调节,使其变成远心平行光源,光源平行度好,从而精确测量得到带钢的边缘尺寸。另外测宽仪采用正压分流冷却防尘技术,并配合各种保护措施,保证带钢测宽仪在热轧带钢现场完成宽度尺寸的在线检测,并检测高温带钢宽度尺寸。
3、影响测量的因素带钢测宽仪是一种光学传感器,因此,测量质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测量窗口不干净;水蒸汽;带钢表面有水或氧化铁皮;带钢有缺陷;条件改变时相应的仪表参数需改变等;其他非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影响测量质量:
* 测宽仪参数设定(软件设定)。
* 设备故障(测头坏掉,有污渍等)。
* 标定漂移,经过长时间之后,由于振动元件会改变它们原来的位置以及对准。
除此之外,带钢测宽仪必须对准并正确地放置在棍道上,使得被测带钢垂直于测头安装,且带钢在测头的中间位置附近,并需要恰当有计划的维护。
带钢测宽仪在测量精度不准时,可以通过标准量块校准。
如现场环境恶劣,采用高压鼓风机进行吹扫,保证测头的清洁,避免水蒸气、粉尘、氧化铁皮等的干扰。在可在测头有污渍、水汽等时,及时采用柔软布料擦拭(如测头有划痕,则更换测头)。
为了提高带钢测宽仪的环境适应性和性能稳定性,电路系统直接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传送至工控机计算。在带钢测宽仪及其安装现场只有一个信号采集电路和一些简单的通讯设施,避免了高温、粉尘和电磁干扰对计算电路的影响,提高了带钢测宽仪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减少了计算电路也等于减少了一个出故障的环节,使得全套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带钢测宽仪采用多种技术,能实时高精的在线检测热轧带钢的宽度尺寸,保证测宽仪的稳定运行,保证测量宽度的准确性、实时性。
结语带钢测宽仪通过对热轧带钢宽度的实时测量,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带钢的生产状态,以保证生产的带钢能满足实际需要。带钢测宽仪电路经调试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目前已经应用到热轧带钢制造的生产线上。现场使用效果表明,带钢测宽仪实现了非接触测量,检测精度髙,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以实现对钢带的实时测量,操作方便,维护简单,为热轧带钢的生产及质量检测带来巨大的便利。
看完本篇文章对热轧带钢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尽管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小编,有的留言小编这里不显示,无法做到及时回复。小编定竭尽所能与大家交流共享信息和经验。需要测量宽度、长度、厚度、外径的自动测量设备,均可在下方留言。
本文由保定市蓝鹏测控科技有限公司编写
小编公众号:lanpeng_cekong
第一台带钢热连轧机于1905年在美国投产,生产宽 200mm的带钢。带钢热轧机的技术经济指标优越,发展很快。在工业发达国家,1950年以前热轧宽带钢的产量约占钢材总产量的25%,70年代已达50%左右热轧带钢的原料是连铸板坯或初轧板坯,厚度为130~300mm。板坯在加热炉中加热后,送到轧机上轧成厚1.0025.4mm的带钢,并卷成钢卷。轧制的钢种有普通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和硅钢等。其主要用途是作冷轧带钢、焊管、冷弯和焊接型钢的原料;或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容器等。
带钢热轧机由粗轧机和精轧机组成。粗轧机组分半连续式、3/4连续式和全连续式三种:①半连续式有一台破鳞(去掉氧化铁皮)机架和 1台带有立辊的可逆式机架;②3/4连续式则除上述机架外,还有2台串列连续布置机架;③全连续式由6~7台机架组成。精轧机组均由5~7台连续布置的机架和卷取机组成。带钢热轧机按轧辊辊身长度命名,辊身长度在914mm以上的称为宽带钢轧机。精轧机工作辊辊身长度为1700mm的,称为1700mm带钢热轧机,这种轧机能生产1550mm宽的带钢卷。
宽带钢热连轧 采用的热连轧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宽带钢热连轧机 最早的宽带钢热连轧机是1926年在美国投产的。采用四辊式轧机以提高刚性,生产宽而薄的产品。精轧机组的主电机为直流电机,用电动机-发电机组供电。这代轧机所用板坯厚150~200mm,宽1200~1550mm,长2.5~5m。从粗轧机出来的轧件厚度一般为20~30mm,精轧机最高速度为每秒钟8~10米。最大卷重小于10吨,单位宽度卷重约8kg/mm。年生产能力约60~200万吨1959年中国鞍山钢铁公司投产的1700mm半连续式轧机就属于这一类型。
第二代宽带钢热连轧机 1961年在美国投产,其特点是在轧机上采用增速轧制工艺。当带钢从精轧机出来,前端喂入卷取机后,精轧机、辊道和卷取机同时加速,使精轧机速度提高到每秒钟15~20m,单位宽度卷重达18~20kg/mm,卷重达30吨,年生产能力达400万吨。在这类轧机上采用了自动厚度控制,测厚和测宽仪表,完善的除铁鳞和带钢冷却控制系统,良好的速度控制系统和微张力活套装置。同时加大了轧机刚性和主电机功率,增设了快速换辊装置,并开始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了表面质量和厚度的精度。
第三代宽带钢热连轧机 随着第二代轧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结合连铸机和步进式加热炉的发展,1970~1978年发展出第三代轧机。配合这类轧机的加热炉能加热重达45吨,长达15m的板坯。并可减少加热时产生的黑印,减少板坯表面划伤,每座炉子的加热能力达 300吨。单位宽度卷重达36kg/mm,最高轧制速度达每秒钟28.5m。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第三代轧机有下列特点:①减少粗轧机组的长度,节省设备和厂房投资,多数采用3/4连续式轧机。精轧机列由7个机架组成,进入精轧机列的轧件厚度为30~50mm。②轧制成品尺寸范围为 0.8~25mm,但其经济合理性尚需从全局考虑。③用液压弯辊装置控制板形并用带钢层流冷却以提高钢板质量。并试安装板形检测仪闭环控制板形。④采用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全车间(从板坯库到成品库)的生产过程。⑤在降低能耗、提高作业率、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成材率等方面取得成就,如带钢的宽度公差达到±1mm,厚度公差达到0.05mm,废品率降到0.02%,氧化铁鳞损失降为 0.7%,切头量为0.05~0.1%,成材率达到99%。改进轧辊材质,采用轧制润滑油,延长了轧辊寿命;并装设快速换辊装置,使总换辊时间由总操作时间的10~15%减少到4%,有些车间的轧机作业率提高到90%。
我国热连轧带钢生产所采用的先进技术
(1) 铸坯的直接热装(DHCR)和直接轧制(HDR),实现了两个工序间的连续化,具有节能、省投资、缩短交货期等一系列优点,效果显著。该技术要求炼钢和连铸机稳定生产无缺陷板坯;热轧车间最好和连铸机直接连接,以缩短传送时间;在输送辊道上加设保温罩及在板坯库中设保温坑;板坯库中要具有相应的热防护措施,以保证板坯温度。应设有定宽压力机,减少板坯宽度种类。加热炉采用长行程装料机,以便于冷坯与热坯交换时可将高温坯装入炉内深处,缩短加热时间。精轧机后两机架采用轧辊轴向串动技术,以增加同宽度带钢轧制量。采用连铸、炼钢、轧钢生产计划的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系统,以保证物流匹配。
(2) 步进式加热炉。除具有加热功能外,还可完成生产中铸坯的储存和生产缓冲。减少板坯烧损,提高成材率。
(3) 板坯定宽压力机实现在线调宽。采用重型立辊、定宽压力机实现大侧压,重型立辊每道次宽度压下量一般为150mm,定宽压力机每道次宽度压下量可达350mm以上,可连续进行板坯侧压,运行时间短,效率高,板坯温降小,侧压后板坯头尾性状好,狗骨断面小,板坯减宽侧压有效率达90%以上。
(4) 宽度自动控制(AWC)。经立辊宽度压下及水平辊厚度压下后,板坯头尾部将发生失宽现象。根据其失宽曲线采用与该曲线对称的反函数曲线,使立辊轧机的辊缝在轧制过程中不断变化。这样轧出的板坯再经水平辊轧制后,头尾部失宽量少。短行程法可减少切头损失率20%~25%,也可减少切边损失,还可显著提高头尾部的宽度精度,可达5mm以下。
(5) 精轧机全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HAGC厚度控制效果显著,其相应频率达15~20Hz,压下速度达4~5mm/s,加速度达500mm/s2,因此HAGC发展很快。20世纪90年代投产的热轧机精轧机组取消了电动压下装置,而采用液压缸行程为110~120mm的全液压压下装置和AGC系统。现代的HAGC系统厚度控制数学模型不断完善,控制精度不断提高,带钢全长上的厚度精度已达到±30�0�8m。
(6) 板形控制技术。我国现有及改造的热带轧机采用的板形控制方式有3种:一种工作辊弯辊和轴向移动(串辊)装置;二是连续可变凸度控制(CVC-Continual Variable Crown);三是成对交叉辊轧机(PC-Pair Crossed)。CVC和PC轧机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研制的板形控制轧机,轧机凸度控制能力均可达到1000�0�8m或稍大,是当代先进的板形控制技术,可实现板形的闭环控制,用于轧制薄规格、低凸度宽带钢产品。
(7) 热卷箱和保温罩,以减少温降、缩小带钢头尾温度差。中间坯热卷箱在粗轧、精轧机组之间对中间坯进行卷取,然后头尾互换开卷,不但可缩短生产线长度,还可极大地改善铸坯温度条件,使铸坯头尾温差从近100℃降至20~30℃。粗轧机出口带坯长度可达80~90m,进精轧机轧制过程中为减少头尾温差,设置保温罩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技术。宝钢2050、1580mm和鞍钢1780mm热轧机组采用了保温罩。太钢1549mm、梅钢1422热轧机改造后增设了保温罩。
(8)除鳞。随着带钢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带钢表面质量和精度的要求也越加严格。因此板带热轧生产中对除鳞过程给予高度重视。它已成为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新的结构都将除鳞机布置在粗轧机前,进而在加热炉前、精轧前再次除鳞。除鳞装置有高压水、旋转高压水等多种类型,其水压从10~20Mpa提高到40Mpa。
(9)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通过控制加热温度、轧制温度、变形制度、冷却速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奥氏体组织变化规律和相变产物的组织形态,达到细化组织、提高钢材强度与韧性的目的。
(10) 层流冷却技术。采用高性能的带钢冷却装置,提高卷取温度的精度,从而稳定产品的性能。目前国内所有现代化的热连轧机和经改造的老轧机,带钢层流冷却系统均已达到先进水平。
(11) 全液压卷取机。20世纪90年代新建热轧卷取机和经改造的原有卷取机均采用全液压驱动,助卷辊、液压伸缩采用踏步控制,卷筒多级涨缩。
(12) 交流传动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及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由交流变频调速装置供电或由交直交电压型脉冲宽度调制型(PWM)电源交换器供电的交流主传动电机,和采用数字式的矢量控制,完全取代了以往的由晶闸管(可控硅)整流器供电和直流主传动电动机。宝钢1580mm热轧机及鞍钢1780mm热轧机主传动全部采用GTO大功率元件组成的交直交电压型电源装置供电的交流同步电机。本钢1700mm热轧机改造时,将R1粗轧机及F1~F7精轧机主电机更新为交流同步电机,采用由IGCT功率元件组成的变频调速装置供电。
(13) 3级或4级计算机控制。热连轧带钢生产由基础自动化级(L1)、过程控制级(L2)生产控制级(L3)、生产管理级(L4)构成多级控制系统。我国新建和改造的热连轧机采用了前3级控制系统,少数热连轧机采用了4级控制和管理系统。
(14) 紧凑化布置,增大粗轧机组能力,减少粗轧机组机架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5) 采用边部加热装置,防止产生边部裂纹等缺陷。一般针对轧制薄规格产品和硅钢、不锈钢、高碳钢特殊品种设置的。一套2×2000kW感应加热器,对于坯温为1000℃、厚度为40mm的带坯,距边部25mm处坯温可升高45℃。
(16) 实现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超薄带钢技术。为生产超薄规格热轧带钢,生产线采用了7架精轧机,最大轧制速度达20m/s;各机架工作辊直径不同,F1及F2增至Φ950/Φ820mm,以便于咬入较厚的板坯,加大压下量,F3、F4轧辊为Φ750/Φ660mm,F5、F6、F7轧辊为Φ620/Φ540mm。主电机功率增大至8500~12500kW。并在F7后设置了分机,用风力将带钢压在辊道上,防止带钢运行中产生飞飘。另外,对层流冷却辊道进行了优化设计。
世界轧钢技术最新进展
缩短生产工艺流程;实现各工序的连续化和紧凑化始终是钢铁工业中包括轧钢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提高金属收得率、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热轧带钢
近年来,热轧带钢逐渐向薄规格(厚度小于2mm)和特薄规格(厚度为08-1.2mm,将来可发展至0.6~0.8mm)的方向发展。薄规格热轧带钢不仅在作为冷轧原料时可以减少冷轧轧制道次,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为热轧带钢开拓新的用途和新的市场,部分产品可取代冷轧带钢,给生产厂家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带钢厚度的减薄,生产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受到最大轧制速度以及精轧温度和卷取温度的限制。为确保带钢头部安全地穿过输出辊道并顺利喂入卷取机,带钢的速度就不能超过某个极限值。由于超薄带钢生产过程中温降极快,再加上上述最大轧制速度的限制,使得到达精轧机的带钢难于满足精轧温度要求。针对以上问题,近几年开发出如下几种超薄带钢生产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以下详细介绍几种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新工艺和新技术。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薄规格和特薄规格热轧带钢较传统热带轧机有其特殊优势:主要是经过隧道炉均热和升温的薄板坯其温度可达1100~1150℃,高于传统热带轧机中间坯的温度,且薄板坯沿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温度都很均匀,而这正是薄规格带钢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
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公司在总结希尔萨公司和其它一些公司生产线的经验基础上,在杜伊斯堡厂建成新一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该生产线于1999年4月投产运行,生产线年产能力为200万t,产品规格为宽900-1600mm、厚1.0-6.35mm(日后还可生产更薄规格产品),钢种为碳素钢,该厂除采用间断式生产工艺(即连铸机生产的薄板坯切成47m长,分块进入隧道式均热炉、均热后再分块进入轧机)外,还为采用半无头轧制和无头轧制工艺留有余地,并积极创造条件以新工艺进行生产。所谓半无头轧制即用长的薄板坯例如200m长,经隧道炉均热后送轧机轧制,在卷取机前设置一台飞剪将其按需要卷重进行剪切。所谓无头轧制将是连铸拉速和轧制速度完全配合,从浇铸到轧成所需规格带钢全部连续进行,该生产线中所采用的连铸机为立弯式板坯连铸机、结晶器为漏斗型,设有液面自动控制设施和液芯压下装置,铸坯厚度为48-63mm,最大拉速为6m/min;为适应半无头轧制需要,隧道炉炉长设计为240m;轧机采用7机架精轧机,最大轧制速度可达20m/s。各机架工作辊直径不一样,F1和F2为950/820mm,以便咬入较厚板坯,加大压下量,F1和F4为750/660mm,F5、F6、F7"为620/540mm。轧机板型控制手段除液压弯辊外,还在F2-F5机架采用了CVC,在F6-F7机架采川轴向中动工作辊装置。
以下介绍另一种薄板坏连铸连轧生产线,尽管其与上述生产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也采用了热轧工艺中许多新技术,现概括介绍如下:该生产线以生产最小板厚1.Omm、年产量130万t为目标。其主要设备包括薄板坯连铸机、隧道炉、2机架粗轧机、中间冷却装置、5机架精轧机、急速冷却装置、高速带钢剪切机及高速卷取机。每种设备具有如下关键技术:一薄板坯连铸机所浇铸的铸坯厚度70m、铸速达6m/min,铸坏最长可达300m,这相当于粗轧坏焊接方式下精轧前的长尺坯;如果采用间歇式轧制,用隧道炉前的摆式剪,将铸坯切成合适的长度;一隧道炉全长310m,能均匀加热、保温最长300m的板坯;一粗轧机和精轧机都是4辊轧机,特别是R2、F1-F5均采用了具有高凸度控制能力的动态PC(成对交叉辊)轧机,这是为适应长尺板坯轧制时热凸度控制以及极薄材轧制时的行走板厚度变更。这是本工艺实现的关键;一中间冷却装置:为使精轧机入口侧的钢板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在必要的场合下其用于冷却精轧后的坯。另外,急速冷却装置设置在输出辊道上,将钢板冷却到所需要的卷取温度,但该设备与传统设备比距离缩短;一高速Carrousel卷取机用于连续卷取由高速带钢剪切机剪断的带卷。如用地下卷取机卷取时需2台,本工艺用Carrousel卷取机只需1台,从而使成本降低。另外,该卷取机设备紧凑,卷取温度不变,可生产均匀的带卷。
对于传统热带轧机,通过焊接精轧前的粗轧坯,实现稳定轧制超薄热带钢的无头轧制技术传统热带轧机所能生产的产品最小厚度为12mm,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超薄规格中间坯传输过程中温降过大,带钢头尾通过精轧机时的穿料问题等。为从根本上解决端头、端尾的喂入问题,川崎钢铁公司首次开发出无头轧制技术即薄板坯在精轧机入口端进行焊接,然后连续送入精轧机轧制。这种无头轧制技术已在其千叶厂3号热带轧机上实现,带钢最小厚度从1.2mm扩展到0.8mm,超薄热带的厚度精度可达±30цm。力学性能与传统热轧带钢相当,该厂主要采用以下先进技术:厚度控制技术:千叶厂3号热带轧机后几个机架上都安装了测厚仪表,在没有安装测厚仪表的前几个机架上配备了厚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厚度的精确控制,而且使厚度公差控制不再集中于特定机架上。
无头轧制使整个带卷保持恒定张力,实现稳定轧制。但恒定张力并不适用于第一条带的头部和最后一条带的尾部,因此其仍有与传统轧制一样的穿料问题。正由于此,钢带的头尾部分仅轧制到传统热带轧机的最小厚度1.2mm。
轧制时带钢厚度由1.2mm降至0.9mm,厚度变化为25%。在超薄热带生产过程中快速改变厚度时,必须对轧制表做大的改动,且轧制表的改动不集中在某个机架上,但快速厚度调节系统的问世以及在所有机架上安装快速响应液压下装置和交流电机,实现了轧制表的恰当设定以及辊缝的快速调整和轧辊速度的控制。
板形控制技术:超薄热带生产中很容易使带钢平直度下降,而且无头轧制时,数个带卷连续通过轧机,轧辊过度热膨胀也导致带钢平直度下降。为防止带钢平直下降,工作辊和支撑辊的交叉角和弯辊力的设置依据辊形而定,而且其利用形状返馈技术或获得良好的平直度。
高速穿带技术:超薄带钢生产过程中温度下降很快,因此进行高速穿料。无头轧制解决了精轧机和热轧输出辊道上的高速穿料问题。高速穿料设备安装在输出辊道上方,装配有气室。利用来自空气室的空气射流减少喷嘴与钢带间的压力将钢带向上拉,使其悬福这种牵拉与悬浮作用降低了穿料阻力,带钢中心线向上拱起,提高了钢带的刚性,从而实现稳定穿料。
Pony Mill轧机实现传统热带的铁素体轧制,从而使传统热带轧机生产超薄带钢成为可能在铁素体相轧制生产热轧超薄带钢的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深入研究。目前由奥地利奥钢联工程技术公司开发的Pony MillTM技术可在不降低生产率和产能的条件下实现热带的铁素体轧制。Pony Mill轧机配置于传统热带轧制生产线外且距轧机很近。其所用原料为连铸坯经7架机热带轧机轧制而成的15mm厚热轧带卷,经其一道次铁素体轧制将其厚度降至成品带钢厚度08mm。Pony Mill轧机为单机架4辊轧机,并在入口区配备开卷机和夹送辊以及在出口区配有卷取机。该设备所需要的投资费用为3500万美元,投资回报期预计少于25年。目前该技术正处于试验阶段。
意大利达涅利设备公司开发出超薄热轧带钢生产新设备f2CR以无头或半无头形式生产超薄热轧带钢时由于轧制时间长,加到工作辊上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大,所以对带钢凸度和平直度控制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意大利达涅利设备公司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轧机机架的新概念,即灵活凸度和自由轧制机架(f2CR)。这种机架使轧辊在轧制操作过程中能够交叉移动,以便在极宽的范围内连续调整带钢凸度和独立控制工作辊的磨损。
该生产线由电炉、薄板坯连铸机、单机架粗思机、带有f2CRTM辊的6辊单机架精轧机、输出辊道上的强制冷却系统以及带有卷取机的高速剪切机组成。f2CR精轧机配有如下先进技术对板型和平直度进行控制:①工作辊和支撑辊成一定角度交叉,并能动态控制交叉角;②工作辊正、负弯曲和工作辊移动系统;③交叉和移动是独立进行的,即轧辊交叉用于带钢凸度控制,工作辊移动用于工作辊磨损控制。
EUROSTRIPR带钢连铸直轧生产线
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有多家公司产项对带钢连铸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其中包括于齐诺尔和蒂森领导下的MYOSOTIS工程项目以及特尔尼特殊钢公司(AST)和意大利钢铁研究院(CSM)领导下的Terni工程项目。1995年,奥地利设备制造商奥钢联工程技术公司加入Terni工程项目。为了推动带钢连铸技术加速走向市场,1999年9月上述5家公司决定将各自的技术、财力和人力资源集中在一起,于是合并成立了名为EUROSRIP的合资企业,共同地带钢连铸技术进行开发。该合资企业的带钢连铸设备分别位于德国克虏伯•蒂森尼洛斯塔不锈钢公司(KTN)克虏雷菲尔德厂和意大利特尼尔特殊钢公司特尼尔尼厂。
克雷菲尔德厂:1999年底,该厂新型带钢连铸机顺利对AISI304不锈带钢(1130mm宽)进行试生产。之后90t钢包实现连续浇铸并在后序加工厂中获得满意结果,特别是带钢几何尺寸公差、边缘外观、清洁度、各向同性以及耐磨蚀性能等同于或更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带钢。为进一步改善带钢质量,2001年5月,该厂在带钢连铸机后安装了在线轧制机架。从2001年初,该厂所能生产的不锈钢带钢宽度已增至1430mm宽,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该技术所能生产的最宽带钢
特尔尼厂:特尔尼实验厂由于其灵活性一直被作为研究与开发工作的先行者。自1999年以来,该厂的研发已转向生产不同种类的炭钢和电工钢,而且在其带钢连铸设备后也安装了在线轧制机架,该机架允许对EUROSTIP技术的各种工艺参数和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在线轧制机架的压下量可高达46%,从而证明EUROSTRIP技术有能力生产小于1mm厚的超薄热带钢,以替代冷轧产品。今后,该厂带钢连铸将对不同合金含量的碳钢进行开发。
EUROSTRIP设备同其它热带生产线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单位投资成本可降低50%,这就意味着40-50万t/a的生产规模就可能赢利;设备的场地要求也减少了一半;从钢水到热轧卷的时间可缩短到15min以内,这就是说可实现即时交货,从而可对短期订单迅速作出反应。简而言之,该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灵活性以应对地方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