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鲁茨.迈耶(德) | 译者 | 赵辉 |
---|---|---|---|
ISBN | 9787502419448 | 页数 | 174 |
定价 | 10.00 | 出版社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6-01 | 装帧 | 平装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决算过程中材料差价如何界定
要有现场签证的认价资料才可以调整的,没有人家资料不能调整。
调差过程中材料价格不在信息指导价中的材料如何调整材料价格
当在工程结算中遇到应该调差的材料而在信息价中没有的,则应有甲方的认价单才行。 本来施工方应在过程中间就办理的,这属于乙方失误。如乙方能补回认价签证单时可调算,否则就不得计算差价。
弹簧销的材料性能
1) 碳素弹簧钢2) 不锈钢
硅PU材料性能有哪些?
硅PU的产品性能1. 上硬下弹 上硬下弹的性能,是为健康运动而设计的专业结构。球场的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是为了运动提供专业、安全、健康的运动竞技条件,富有硬性特质的场地才能带来专业的运动质感;而...
橡胶材料性能如何?
橡胶是弹性变形。换句话说,塑料变形后不容易恢复原状态,而橡胶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塑料的弹性是很小的,通常小于100%,而橡胶可以达到1000%甚至更多。塑料在成型上绝大多数成型过程完毕产品过程也就完毕...
轧件由摩擦力拉进旋转轧辊之间,受到压缩进行塑性变形的过程,通过轧制使金属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
内容筒介
本书从工程技术角度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各种优化方法,并
对轧制变形规程的优化设计做了阐述。书中对板带钢轧制规程、型
钢孔型及初轧开坯轧制规程优化设计方法、步骤进行了介绍,同
时还举出了一些算例,以说明优化结果。全书共分五章,第1章绪
论,第2章介绍了优化设计的基本内容,第3章讲述了目标函数和
约束条件的基本性质,第4章是各种优化方法,第5章是板带钢轧
制规程的优化设计,型钢、线材孔型的优化设计及轧制开坯压下
规程的优化设计。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轧制变形规程的优化设计,可供从事轧
制研究、生产和设计的专业科技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以作为高
等院校压力加工专业或其他有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
教学、科研参考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的应用于热轧带钢的宽度在线测量方法,带钢测宽仪应用于轧制现场,对带钢的宽度监测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提升了宽度精度。
关键词:热轧带钢;测宽仪;
引言热轧带钢宽度是检验带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迄今为止,热轧带钢宽度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的演变,从人工抽检到在线检测,现在的测宽仪也更为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在热轧带钢的生产线上进行高精度的尺寸在线检测。
1、测宽方法及选择从方法上说,宽度检测主要有机械接触式测宽法、电视测量法、线阵CCD测宽法、激光测宽法等。机械接触式测宽结构上比较复杂,其以光机扫描式测量为主,精度较低;电视测量法比较稳定,且结构相对简化, 但是精度仍然达不到要求;线阵 CCD测宽使探测系统不需要扫描运动部件,机械结构进一步简化,也增加了可靠性;激光测宽利用对称三角反射法的原理,所用主要器件也是CCD,提高了稳定性和精度。随着CCD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CCD的光电测宽仪已应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计算机视觉技术等现代信息理论和光电宽度检测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推进了热轧带钢光电测宽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带钢测宽仪,可实现对带钢传动的实时测宽。
2、带钢测宽仪带钢测宽仪采用双镜筒光电测头测量,双镜筒光电测头是由两组发射镜头和两组接收镜头组成的利用LED洁净光源和CCD成像法进行几何尺寸测量的测头。
带钢测宽仪采用边缘检测法,实现热轧带钢宽度尺寸的在线检测,光电测宽仪分别对带钢的两个边缘尺寸进行检测,加上中间的固定尺寸,通过测宽仪的计算与处理,即可得到热轧带钢的尺寸值。
带钢测宽仪采用520nm波长的光源加上滤光镜片,能有效的滤除杂光,保证测量的精度,另外,将LED灯发出的光通过调节组的调节,使其变成远心平行光源,光源平行度好,从而精确测量得到带钢的边缘尺寸。另外测宽仪采用正压分流冷却防尘技术,并配合各种保护措施,保证带钢测宽仪在热轧带钢现场完成宽度尺寸的在线检测,并检测高温带钢宽度尺寸。
3、影响测量的因素带钢测宽仪是一种光学传感器,因此,测量质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测量窗口不干净;水蒸汽;带钢表面有水或氧化铁皮;带钢有缺陷;条件改变时相应的仪表参数需改变等;其他非环境因素也有可能影响测量质量:
* 测宽仪参数设定(软件设定)。
* 设备故障(测头坏掉,有污渍等)。
* 标定漂移,经过长时间之后,由于振动元件会改变它们原来的位置以及对准。
除此之外,带钢测宽仪必须对准并正确地放置在棍道上,使得被测带钢垂直于测头安装,且带钢在测头的中间位置附近,并需要恰当有计划的维护。
带钢测宽仪在测量精度不准时,可以通过标准量块校准。
如现场环境恶劣,采用高压鼓风机进行吹扫,保证测头的清洁,避免水蒸气、粉尘、氧化铁皮等的干扰。在可在测头有污渍、水汽等时,及时采用柔软布料擦拭(如测头有划痕,则更换测头)。
为了提高带钢测宽仪的环境适应性和性能稳定性,电路系统直接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传送至工控机计算。在带钢测宽仪及其安装现场只有一个信号采集电路和一些简单的通讯设施,避免了高温、粉尘和电磁干扰对计算电路的影响,提高了带钢测宽仪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减少了计算电路也等于减少了一个出故障的环节,使得全套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带钢测宽仪采用多种技术,能实时高精的在线检测热轧带钢的宽度尺寸,保证测宽仪的稳定运行,保证测量宽度的准确性、实时性。
结语带钢测宽仪通过对热轧带钢宽度的实时测量,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带钢的生产状态,以保证生产的带钢能满足实际需要。带钢测宽仪电路经调试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目前已经应用到热轧带钢制造的生产线上。现场使用效果表明,带钢测宽仪实现了非接触测量,检测精度髙,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以实现对钢带的实时测量,操作方便,维护简单,为热轧带钢的生产及质量检测带来巨大的便利。
看完本篇文章对热轧带钢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尽管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小编,有的留言小编这里不显示,无法做到及时回复。小编定竭尽所能与大家交流共享信息和经验。需要测量宽度、长度、厚度、外径的自动测量设备,均可在下方留言。
本文由保定市蓝鹏测控科技有限公司编写
小编公众号:lanpeng_cekong
影向冷轧带钢轧制力过大原因很多,可分两类
1
影向金属变形阻力的。其中有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变形温度与变形程度,金属变形阻力增加,将使压力加大。2影向应力状态条件的因素,其中有外摩擦(即摩擦系数)轧件及轧辊直径张力。
退火 :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金属热处理[1]工艺。目的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退火工艺随目的之不同而有多种,如重结晶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除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稳定化退火、磁场退火等等。 1、金属工具使用时因受热而失去原有的硬度。 2、把金属材料或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使缓慢冷却。退火可以减低金属硬度和脆性,增加可塑性。也叫焖火。 退火的一个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最高加热温度(退火温度),大多数合金的退火加热温度的选择是以该合金系的相图为基础的,如碳素钢以铁碳平衡图为基础(图1)。各种钢(包括碳素钢及合金钢)的退火温度,视具体退火目的的不同而在各该钢种的Ac3以上、Ac1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各种非铁合金的退火温度则在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固溶度线温度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 重结晶退火 应用于平衡加热和冷却时有固态相变(重结晶)发生的合金。其退火温度为各该合金的相变温度区间以上或以内的某一温度。加热和冷却都是缓慢的。合金于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各发生一次相变重结晶,故称为重结晶退火,常被简称为退火。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第一回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退火温度在Ac3以上(亚共析钢)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称为完全退火,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 (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过共析钢),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前者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后者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此种锻、轧件若锻、轧后的冷却速度较大时,形成的珠光体较细、硬度较高;若停锻、停轧温度过低,钢件中还有大的内应力。此时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使珠光体发生重结晶,晶粒变细,同时也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被切削性。此外,退火温度在Ac1与Acm之间的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也是不完全退火。 重结晶退火也用于非铁合金,例如钛合金于加热和冷却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低温为 α相(密排六方结构),高温为 β相(体心立方结构),其中间是“α+β”两相区,即相变温度区间。为了得到接近平衡的室温稳定组织和细化晶粒,也进行重结晶退火,即缓慢加热到高于相变温度区间不多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使合金转变为β相的细小晶粒;然后缓慢冷却下来,使β相再转变为α相或α+β两相的细小晶粒。 等温退火 应用于钢和某些非铁合金如钛合金的一种控制冷却的退火方法。对钢来说,是缓慢加热到 Ac3(亚共析钢)或 Ac1(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以上不多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钢奥氏体化,然后迅速移入温度在A1以下不多的另一炉内,等温保持直到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片层状珠光体(亚共析钢还有先共析铁素体;过共析钢还有先共析渗碳体)为止,最后以任意速度冷却下来(通常是出炉在空气中冷却)。等温保持的大致温度范围在所处理钢种的等温转变图上A1至珠光体转变鼻尖温度这一区间之内(见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具体温度和时间,主要根据退火后所要求的硬度来确定(图2)。等温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过低则退火后硬度偏高;过高则等温保持时间需要延长。钢的等温退火的目的,与重结晶退火基本相同,但工艺操作和所需设备都比较复杂,所以通常主要是应用于过冷奥氏体在珠光体型相变温度区间转变相当缓慢的合金钢。后者若采用重结晶退火方法,往往需要数十小时,很不经济;采用等温退火则能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并能使整个工件获得更为均匀的组织和性能。等温退火也可在钢的热加工的不同阶段来用。例如,若让空冷淬硬性合金钢由高温空冷到室温时,当心部转变为马氏体之时,在已发生了马氏体相变的外层就会出现裂纹;若将该类钢的热钢锭或钢坯在冷却过程中放入700℃左右的等温炉内,保持等温直到珠光体相变完成后,再出炉空冷,则可免生裂纹。 含β相稳定化元素较高的钛合金,其β相相当稳定,容易被过冷。过冷的β相,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图3)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相似。为了缩短重结晶退火的生产周期并获得更细、更均匀的组织,亦可采用等温退火。 均匀化退火 亦称扩散退火。应用于钢及非铁合金(如锡青铜、硅青铜、白铜、镁合金等)的铸锭或铸件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铸锭或铸件加热到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的某一较高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均匀化退火是使合金中的元素发生固态扩散,来减轻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偏析),主要是减轻晶粒尺度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晶内偏析或称枝晶偏析)。均匀化退火温度所以如此之高,是为了加快合金元素扩散,尽可能缩短保温时间。合金钢的均匀化退火温度远高于Ac3,通常是1050~1200℃。非铁合金锭进行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一般是“095×固相线温度(K)”,均匀化退火因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所以热能消耗量大。 球化退火 只应用于钢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钢加热到稍低于或稍高于Ac1的温度或者使温度在A1上下周期变化,然后缓冷下来。目的在于使珠光体内的片状渗碳体以及先共析渗碳体都变为球粒状,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中(这种组织称为球化珠光体)。具有这种组织的中碳钢和高碳钢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变能力大。对工具钢来说,这种组织是淬火前最好的原始组织。
冷轧带钢退火基本为再结晶退火,即晶粒长大,强度下降,延伸率上升
钢带宽度 允许偏差
≤15 15-20 20-40 40-50 50-60 60-80 80-100 100-120
<50-100 013 015 017 018 019 020 021
≥100-600 015 018 019 020 021 022 024 030
注:表中标定的数值不适用卷带两端 7M之内没有切头尾的钢带
表2钢带的宽度允许偏差
钢带宽度 允许偏差
不切边 切边
厚度
≤3 >3
≤200 +200 ±05 ±06
-100
>200-300 +25 ±07 ±08
-10
>300-350 +300
-200
>350-450 ±400
>450-600 ±500 ±09 ±11
注:表中标定的数值不适用卷带两端 7M之内没有切头尾的钢带
注:经协商同意,钢带可以只按正偏差定货,在这种情况下,表中正偏差数值应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