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阴石蕨

周敏

阴石蕨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Humata repens (L. f.) Diels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蕨纲 亚纲 薄囊蕨亚纲
真蕨目 骨碎补科
阴石蕨属

阴石蕨基本信息

【异名】草石蚕(《本草拾遗》),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草药》),白毛岩蚕、岩蚕(《浙江民间草药》),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闽东本草》),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广西药植名录》),白毛蛇(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白毛骨碎补(《福建中草药》),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岩石上或树上。

【资源分布】产浙江(普陀山)、江西(龙南、寻乌)、福建(龙岩、连城、南靖)、台湾、广东(高要、惠阳、增城、新丰、乐昌、大埔、饶平、珠江口沿海岛屿)、海南(白沙、保亭、陵水、琼中、乐东)、广西(瑶山、武鸣)、四川(峨眉山、屏山)。也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波利尼西亚、澳大利亚至东非的马达加斯加。模式标本产地:日本南部。

【药用部位】根茎或全草。

【采集】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药材】根茎呈长条状,扭曲,有时分枝,长5~25厘米不等,直径约3~9毫米。表面密被膜质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散生深棕色须状根,并具少数除去叶柄及须根后的痕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凉。

①《浙江民间草药》:“根茎,性凉,味酸辛。”

②《泉州本草》:“根茎,味淡,性平,有小毒。”

③《闽东本草》:“根茎,性凉,味甘淡,无毒。”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清解毒。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 :捣敷。

【宜忌】

①《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

②《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阴石蕨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阴石蕨文献论述

①《本草拾遗》:“根:浸酒除风破血;主溪毒,煮食之。”

②《本草图经》:“根: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

③《生草药性备要》:“根茎:祛风除湿。浸酒捽筋骨。”

④《岭南采药录》:“根:煅灰,沸水冲服。治哮喘,气痛,肚痛;为末治蛇疮。”

⑤《江西民间草药》:“根茎:治妇人黄白带,湿热黄疸,手脚拘挛骨节痛。”

⑥《浙江民间草药》:“根茎:善治风痹,止吐血。”

⑦《泉州本草》:“全草:驱风痉,退风湿热,止痛解毒。治中风口眼㖞斜,瘫痪,风湿性疼痛。”

⑧《闽东本草》:“根茎:治喉蛾,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淋病;外敷手足脱臼。”

⑨《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跌打,咳嗽,黄病,小儿疳积。”

⑩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祛风散湿,凉血利尿。治破伤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血尿。”

⑾《福建中草药》:“根茎:清热凉血,除湿通淋。治肺痈,乳痈,淋浊,便血,带状疱疹。”

阴石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2-3毫米,密被白棕色狭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1毫米,红棕色,伏生,盾状着生。叶远生;柄长5-12厘米,棕色或棕禾秆色,疏被鳞片,老则近光滑;叶片三角状卵形,长5-10厘米,基部宽3-5厘米,上部伸长,向先端渐尖,二回羽状深裂;羽片6-10对,无柄,以狭翅相连,基部一对最大,长2-4厘米,宽1-2厘米,近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钝头,基部楔形,两侧不对称,下延,常略向上弯弓,上部常为钝齿牙状,下部深裂,裂片3-5对,基部下侧一片最长,约1-1. 5厘米,椭圆形,圆钝头,略斜向下,全缘或浅裂;从第二对羽片向上渐缩短,椭圆披针形,斜展或斜向上,边缘浅裂或具不明显的疏缺裂。叶脉上面不见,下面粗而明显,褐棕色或深棕色,羽状。叶革质,干后褐色,两面均光滑或下面沿叶轴偶有少数棕色鳞片。孢子囊群沿叶缘着生,通常仅于羽片上部有3-5对;囊群盖半圆形,棕色,全缘,质厚,基部着生。孢子期5~11月。

阴石蕨常见问题

波斯顿蕨肾蕨怎么养殖?

一般放置在室内明亮散射光处培养,不能受强光直射,但也不能放在阴暗处培养。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在10℃以上能安全越冬。虽然耐旱,但仍需充足的水分,且不宜过湿或过干,要保持盆土经常湿润。夏季每天...

肾蕨是什么

肾蕨,学名: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又名:圆羊齿、篦子草、凤凰蛋、蜈蚣草、石黄皮...

巢蕨的介绍

巢蕨(NeottOPTeris nidus ),亦称鸟巢蕨、山苏花 ,其叶辐射状环生于根状短茎周围,中空如鸟巢,故名。植株高100-120厘米。叶阔披针形,革质,两面滑润,锐尖头或渐尖头,向基部渐狭而...

求告知蕨菜是蕨类植物吗

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也叫拳头菜。俗称“山野菜”,是一种野生蕨类植物蕨的嫩芽,部分种类可食用。喜...

凤尾蕨和黑木蕨有什么区别?

很多草友这两种草总是分不清,我把我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根的区别;凤尾蕨和黑木蕨的根区别比较明显,凤尾蕨的主根5mm左右,茎较粗;黑木蕨的根3mm左右,茎较细。凤尾蕨的根黑木蕨的根叶形的...

阴石蕨本段选方

① 治中风口眼㖞斜、瘫痪及气血虚弱、头痛头眩:阴石蕨干全草为末。每次一钱,泡酒服。(《泉州本草》)

② 治风湿性关节酸痛或腰背风湿痛:”阴石蕨干全草四两。浸酒一斤,频服。(《泉州本草》)

③ 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阴石蕨根茎三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 治扭伤:阴石蕨鲜根茎去毛,捣烂,敷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 治肺痈:鲜阴石蕨根茎一至二两。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⑥ 治乳痈:鲜阴石蕨根茎适量,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⑦ 治带状疱疹:鲜阴石蕨根茎,捣烂绞汁,调雄黄末少许,搽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⑧ 治风火牙痛,扁桃体炎:阴石蕨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实用中草药》)

⑨ 治牙龈肿痛:阴石蕨根茎三至五钱(鲜者倍用)。煎汤去渣,同蛋煮服。(《闽东本草》)

⑩ 治咯血、荨麻疹:阴石蕨根茎三两。水煎,加白糖适量,早晚空腹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石生铁角蕨主要价值

Asplenium saxicoca Ros. -A. Comptum Hance nou Kun-ze.

【药 名】:石生铁角蕨

【来 源】:为蕨类植物药角蕨科石生铁角蕨的全草。

【功 效】:清热润肺,通淋利尿,消肿解毒。

【主 治】:用于肺痨发热咳嗽者,热淋、若尿频尿急尿痛者,跌打损伤及疮痈者。

【性味归经】:淡、涩,平。入肺、心、肝、膀胱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6-9克。外用:适量。

【别 名】:石上铁角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粤铁角蕨(中国蕨类植物图谱)、夹莲、鸡心草(广西)、野黄连(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石生铁角蕨物种区别

本种形体类似热带美洲产的Asplenium dimidiatum Sw., 但其羽片柄较长,边缘深裂,故可分别

--武汉植物园创新引种植物名录--

门中文名

蕨类植物

门拉丁名

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

铁角蕨科

科拉丁名

Aspleniaceae

科号

P39

种拉丁名

Asplenium saxicola Rosent

种中文名

石生铁角蕨

引种地点

广西那坡

引种时间

20050328

引种号

59028

引种材料

鉴定人

Id

139

栽培地点

引种过渡圃

引种数量

2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长性状

草本

实蕨科相关类群

卤蕨科Acrostichaceae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叉蕨科Aspidiaceae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实蕨科Bolbitidaceae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桫椤科Cyatheaceae

骨碎补科(2) Davalliaceae

姬蕨科Dennstaedtiaceae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槲蕨科DryNARiaceae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

里白科Gleicheniaceae

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

陵齿蕨科Lindsaeaceae

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剑蕨科Loxogrammaceae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条蕨科OLEANDRACEAE

球子蕨科Onocleaceae

紫萁科Osmundaceae

水蕨科PaRKEriaceae (ceratopteridaceae)

球盖蕨科Peranemaceae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蕨科Pteridiaceae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岩蕨科Woodsiaceae

半圆盖阴石蕨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 Ban Yuan Gai Yīn Shi Jue

英文名 Broadscale Humata

来源

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mata platylepis (Bak)Ching[Davallia platylepis Ba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取,洗净,去须根与叶柄,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2-40cm。根茎横生,粗约1cm,两侧稍扁,密被淡棕色蓬松的线状披针形鳞片,基部卵圆形,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叶柄长12-14cm,棕色;叶片革质,光滑,阔卵状三角形,长18-25cm,宽14-18cm,渐尖头,基部近圆形,三回羽状深裂;羽片10-15对,基部1对最大,长10-12cm,宽约4cm,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几等宽,二回羽状或二羽深裂,一回小羽片10-12对,基部上侧1片与叶轴并行,下侧的斜上,长圆状披针形,急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羽状或羽状深裂近小叶轴;末回裂片基部上侧1片较大,近三角形,先端尖而略向上弯,全缘或上缘有一角状的浅裂;羽片向上渐短,披针形,二回浅羽裂;末回裂面近三角形,全缘;叶脉不明显。孢子囊群生于末回裂片上缘,有1-2个;囊群盖半圆形,宽过于高,以阔基部着生,两侧分离,棕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1400-1500m的林中树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涩;凉

归经肺;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通络。主风湿疼痛;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破伤风;跌打损伤;骨折;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解痉,利水化湿、接骨续筋的功能。用于破伤风、扁桃体炎、肾炎;外用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阴石蕨川芎扶芳藤牛皮冻薜荔梵天花功能

圆盖阴石蕨

圆盖阴石蕨(学名:Humata tyermannii)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下的一个种。别 名: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其长长的根状茎上密被绒状披针形的灰色鳞片,常自然弯曲,如狼尾,因而又称狼尾山草。植株直立,高约20厘米,其叶阔卵状三角形。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越南也有。

1、延缓衰老

梵天花的花蕾中含有大量的类黄酮和丰富维生素e,人们把它采收以后晒干可以直接用来泡水喝,能尽快把它含有的类黄酮和维生素吸收与利用,能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能加快身体的过氧化脂质代谢,它能延缓人体衰老,增强人类身体素质。

2、消炎消肿

梵天花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这是一种天然药用成分,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致病菌,而且能阻止病毒在人体内滋生,出现腹泻痢疾以及气管炎和咽喉肿痛时,都能直接服用适量的梵天花,它能消炎止痛也能让肿痛的症状很快减轻。梵天花还能消除关节部位的炎症,它是临床上治疗人类的关节炎和关节肿痛的常用药。

3、解毒止痛

梵天花中还有多种天然解毒成分,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的分解,人们平时不小心被毒蛇或者蜈蚣以及其他毒虫咬伤时,毒素就会在身体内停留,这时直接服用适量的梵天花就能尽快解毒,能让人们中毒后出现了头晕恶心和肢体抽搐等症尽快好转。

4、活血调经

梵天花还是最适合女性使用的保健食材,它能活血调经,也能补益气血,对女性淤血,气滞导致的月经不调和,经期腹痛有良好环节作用,另外女性出现子宫脱垂和子宫内膜炎以及子宫功能减退时多服用一些梵天花也能让症状尽快减轻。梵天花还能促进女性身体内雌激素分泌维持子宫功能稳定,中老年女性食用它以后能防止更年期综合症发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