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松花江石

周敏

松花江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松花江石 又名 松花玉
产于 松花江流域 特点 质地细腻,坚硬温润

松花江石色泽

松花石的色彩有深绿和浅绿,而且杂有黄色相紫红色,紫绿相间,纹如刷丝,有如大海的波涛、流水般的旋涡、平行之纹理等。其中,以深绿色的刷丝为上品,刷丝纹中的精品又似孔雀石

松花江石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松花江石松花石砚

松花石砚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曾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这种砚以松花石为原料制成,松花石又名 "松花玉",因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混同江砥石山松花江的发源地而得名。

砚石以绿色为主,与红色颜料可以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松花石砚在清代被视为国宝,专供御用。

松花江石名称起源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砥石山的江沿。这里也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树木丛生,林海茂密。六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松花色泽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

松花江石常见问题

松花江位于哪里?

松花江 水系 黑龙江 流经省份 黑龙江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545000平方公里 形态描述 松花江长度1927公里,流域面积545000平方公里,流量2530立方米/秒。(政府网) 松花江是黑龙江水系在...

松花江尚楼盘房价是多少?

截止到11月12日为止,松花江尚所在的道里区区共有在售住宅项目24个,近一个月内,另有24个项目的销售价格与之前持平。所有在售住宅项目的销售均价为9,561.7元/平方米,近半年来下跌了2元,跌幅...

松花江06年水势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防总第一次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2006年松花江流域防汛工作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   们: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流域之一,石油等重要基础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

杨浦延吉东路松花江路(松花一村)会拆迁吗?

不会,牵扯到的居民太多!

松花江点钞机的价格有谁知道的吗?

1惠朗HL-ML600B   C参考报价:¥6592盆景108参考报价:¥8543博泰JBY-D-BT2600   C参考报价:¥8804贝斯特JBYDB...

松花江石纹理

常见的松花石砚大都简洁实用,以规矩造型为多,突出石质的美丽。这主要是因为松花石的硬度偏高,砚工在制砚时取砚材的断面,以显现石材的刷丝纹理。造型上依材定形,因形施艺,线条均匀,边缘齐整,主题鲜明,这是松花石砚独特的雕刻风格。松花石砚的雕刻内容极其丰富,有苍松翠柏、青竹红梅、行云流水、侮淮云月、山水花卉、龙凤、云鹤以及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等题材。

松花江浪木品质特征

材质坚硬、自然随型

松花江浪木在湖中经过长时间的浸泡,韧皮部位都已腐烂,剩下的都是木质的精华含油脂部分或是节疤坚密部分,在自然界的多种物理作用下,鬼斧神工地修剪出各种形状。

纹理清晰、色调沉稳

松江浪木的材质大是硬杂木,诸如红松、水曲柳、柞木等,这些树种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肌理,经过多年的水土浸蚀后所剩的精华部分纹理更加沉稳清晰,呈现出褚石、浅褐、枣栗子等天然颜色,凝重、古朴。

坚硬似、形态万千

松花江浪木与普通的木质相比,更有它的神奇的地方。它是经过了江水、湖水的浸泡,并由自然外力的雕琢而遗留的产物。坚硬似铁,其形状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有的像鸟类,有的似动物,有的如人形,更有的如腾龙。这些造型奇特,形态各异的材料经过艺人的稍加整理,就变成了生动逼真的木雕作品。

松花江浪木中以含有油脂的红松明子为上品材料,硬木的斑结为中品材料,其余的为下品材料,讲究自然随型,不朽不腐。

松花江浪木根雕的特点就是"七分天成,三分整理"。

松花江浪木相关论述

浪木:据考证属油松、红松科,后被喜好者誉名"千年水底松"。它源于我国吉林省长白山脉松花江水系。长白山在历代史学中记载为定时活火山,每隔三百年喷发一次,久而复之,致使地壳变动,水位上涨,部分山脉及原始森林被淹没于水中。水中的林木助于自然超能的力量,承一脉山水之灵性,将、木、水、火、土合而为一,历经着千百年的世态变迁,在水与浪的冲刷中演绎着将腐朽变为神奇的孕育历程。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直至近代,日本侵略东北时在松花江水系建造了丰满水电站,山于水势截流及流向、流速的改变,水下的神奇终在千百年后得以展露于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每一款出水林木的造型都聚集了自然的精华,且赋予了其生命的灵性。

浪木,这种千年沉睡于水中的"千年水底松"终以其高深、自然的形态;淡雅、清香的味道;古老、光亮的色泽呈现于世间,成为自然界赐予世间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其特有的观赏及收藏价值博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昧,并被相关权威专家誉为当代"出水文物"且飘洋过海进入欧洲、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也成为许多国外收藏者的追梦之一

松花江浪木植被特征

概况

长白山坐落于吉林省的东南部,山体部分的总面积为八千平方公里。山区林木茂盛,树种繁多,具有典型的火山山地的自然景观特征,素有长白林海之称。主要河流:松花江、鸭绿江、图门江。长白山区古代人烟稀少,不经战乱,清朝时期又由于是满清先祖的发祥地而柳条封山加以保护起来,历经二百多年毫发未伤。近代,日本侵略我国时期,曾大规模地掠夺战争资源,易于采伐的地区遭到破坏,并在松花江下游修建了丰满水电站,抬高了松花江的水位,淹没了大量的沟谷地区。一九六零年,我国在长白山区的二道白河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局,统一对长白山区进行保护。

民间传说

郁金香--头巾花

头巾花

古代有位美丽的少女住在雄伟的城堡里。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个送她一顶皇冠,一个送一把宝剑,一个送一块金堆。但她对谁都不于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堆变成球根,这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 郁金香有白天开花夜间闭这一特征。在500多年前因中亚地区的人所戴的头巾与郁金香花形相似,其原名Tulipa就是土耳其语“头巾”之意。

书生与牡丹

古代,洛阳书生常大用,爱上了一位名叫葛巾的姑娘,日夜在她家附近彷徨。写诗百余首,倾吐了他对葛巾无限忠贞的爱情。有人劝葛巾说:“纯洁真诚的爱情,是可以接受的,也应该接受。”后来葛巾便与常大用结了婚,并把堂妹玉版介绍给大用的弟弟大器,他俩也成了亲。大家生活很美满,可是婚后,常氏兄弟变了样,无心读书,并怀疑葛巾、玉版的来历,爱情日益淡薄。葛巾、玉版见他们一无真诚爱情、二无事业理想,决心走了。常氏兄弟见她们离开,懊悔不已,仰天大哭。她们从天上丢下两个孩子。孩子落地,变成两株牡丹,一株是葛巾紫,一株是玉版白,让这两株牡丹启示人们,要懂得爱情真谛,才有真正幸福。

还有一个书生谢翱,很有学间,陈郡人,到长安,居升道里,准备应考。那里牡丹特多,一次,他外出赏花,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他一往情深,梦索魂缠,无心学习。一天深夜,他伏案入睡,恍惚中见那位朝思暮想的姑娘翻然而至。对他说她叫牡丹,感谢她的厚爱,但爱情不可勉强,不可一厢情愿,人生应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临别时姑娘请书生赋诗,书生写道:

阳台后会已无期,碧树烟深玉漏迟;

半夜香风满庭月,花前竟发楚王悲。

姑娘也以怜惜之情和了一首诗:

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花开只片时;

惆怅金闺却归处,晓莺啼断绿杨枝。

后来谢翱治学成名,而这个摆脱沉溺于爱情的故事,也随着他的成功而为人所乐道。

将错就错的海棠花

海棠虽红嫩娇妍,但缺少香味。不过,据说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也有人举证说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据说是偷偷放香的。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又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 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着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花儿和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实在逗人喜爱。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唯独没有这种花。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连连请求,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谢谢!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见玉女手捧着天竺国送来的仙花,一边嘴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而且,她边说边夺过玉兔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又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口中连叫:“海棠、海棠!” 海棠姑娘听见了,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着一盆花儿,连叫“海棠”。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名儿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就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

梅花--梅花仙子

梅花仙子---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梅妻鹤子---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传诵千载的名句。

虞美人

项羽的爱姬虞美人常年跟随项羽征战南北。项羽被刘邦围困陔下,半夜起来饮酒,在军帐里慷慨悲歌,虞美人也以歌相和,她唱道:"汉兵以略地,四面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以聊生?"一边歌唱,一边起舞。舞罢,抽剑自刎。虞美人死后被埋葬,后来坟墓上长出一种草来,形状象鸡冠花,叶野相对。只要有人唱《虞美人曲》,这种草就合着拍子起舞,因此民间成为"虞美人草"。

兰花--燕梦兰

燕梦兰

春秋时,郑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梦一位天使送给她兰花,并对她说:"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这兰,作你的儿子兰花有国香之称,佩戴它,人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不久,郑文公见了燕姞,赠给她兰花,两人十分恩爱过了一些日子,燕姞怀孕,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后因称兰花为"国香",并以"梦兰"比喻怀孕

荷花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更使玉姬流连往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把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石竹花的传说

不知是哪朝哪代,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普通人家,姓石。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家里没有财产没有土地,全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竹还刚呀呀学语的时候,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更艰难。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她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点粮食,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石竹这孩子样样都好,里里外外帮衬着妈妈。只是打小吃苦受穷,身子骨十分瘦弱,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让年迈的妈妈歇息歇息,而且从小就得了个见不得人的病——尿炕。十七八岁的大 小伙于了,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唉,又穷又有病,谁肯来作这家的媳妇呢,儿子懂事不说,做娘的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可年纪大了,哪爬得了那丛山峻岭,钻得了那深山老林?再说,草药千千万万,哪一味能治好儿子的病呢?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每天都去挖药,每次发现了新草药,她就自己先用口尝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做妈的先尝尽人间甘苦。有好几次,她被草药毒着了,肿了脸,红了眼,但她赶快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终于又化险为夷。就这样寻寻找找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 了,可能治好儿子病的草药还是没找到。

转眼到了第三年的五六月间,这天,石竹拦住又要出门的妈妈,哭着说:“妈,别去了,我不治病,不娶媳妇了。您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不但没能报答您,反而拖累您,做儿子的实在对不起母亲啊。”石竹妈也含着热泪,摸着石竹的头说,儿啊,做娘的知道你孝顺,但是,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痛折磨而不去拯救呢?再说,如果找到了能治好你病的药,那就不但能治好你的病,也能治好天下有这病的其他人,不但了却我这个做妈的心事,也帮了其他做妈的人。”说完,她 就毅然出门了。

这一次她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可是奔波一天,还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眼看天色已晚,山风阵阵,寒气袭人。石竹妈不免叹口气,坐在一块山石上歇歇脚。心想今天走远了,今晚是赶不回去了。心里惦记着生病的儿子,更想到自己年岁越来越老了,到时候别说爬山,连路也走不动了,怎么能再去找药呢?她越想越急越伤心,禁不住老泪纵横,两串热滚滚的泪珠一直落到山石缝里。但没想到奇迹在这时发生了,只见热泪淌过的山缝缝里,忽然长出一株花儿来。这花株只有一尺来高, 细条条的叶,枝顶生花。花朵不大,几朵小花聚合在一起像一把伞,粉红色的小花 在山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仿佛在向她问好。石竹妈赶紧揉揉眼睛,心想莫不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在这山野里过去怎么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可睁眼一看,那花还在那里点头微笑。石竹妈正惊讶之余, 又听见一个甜甜的姑娘的声音在说话:“老妈妈,把这花全棵拔去,回家煎水给儿子喝,它可以治好你儿子的病。”石竹妈只听见声音不见人,山野之中只有那花儿在微笑。石竹妈顿时明白了,这是花仙在帮助她,为她儿子治病呢。石竹妈一高兴,人也来了精神,抬眼一看,啊,山野中星星点点长满了这美丽的花儿呢。她赶紧拔了许多,抱着就往山下跑。

回到家,石竹正在着急,不知到哪儿去找妈妈。石竹妈高兴地一五一十把山上的奇遇告诉了石竹,并按照花仙的指点把采来的花连根煎水给石竹喝。药一煎好,只觉草屋里清香阵阵,石竹连服了三日,不但尿床的毛病治好了,人也变得精神多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石竹本来就是孝顺孩子,病一好,他就再也不要妈妈上山挖药去奔波劳累了。不久,他就娶了一房媳妇,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此后,石竹妈采药遇见花仙,并用这花草治好了儿子石竹毛病的消息不径而走,很快传开了,凡得了类似那种毛病的穷人,都来找石竹妈要这花草去治病,没有不灵的。人们感激花仙,更明白花仙也是被石竹妈的一片爱心所打动,才主动帮忙的。 每次人们要找寻这花草时,都叫不出它的名儿,只知道是石竹妈找的花能治病,便顺口叫它“石竹妈的花”,叫来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松花江边捡的什么石头

砚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用具,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相适应的,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曾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近年考古发现砚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可以上推至5500年前黄帝时。 根据史料记载,砚在汉代以前称作“研”,从汉代开始才改称为“砚”。 一、 汉时期的砚 砚是文字产生之后,随着文字交流的频繁和书写中其他工具(如墨、毛笔)的出现而形成的。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砚、墨,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书写砚和人造墨。该砚用鹅卵石打磨成圆饼形,没有一点纹饰雕刻,旁边附有杵棒。质地比较粗糙的墨锭为圆柱形,要用杵棒助研。 砚的显著发展是在西汉时期。西汉砚大多为配置有精致木盒或彩绘漆盒的长方形石砚。从此,砚逐步从实用性的书写工具中脱胎,步入了工艺品的殿堂,玉砚、漆砚、陶砚应运而生,成为汉代人们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标志。但这时的铜砚并非是铜质砚,而是在精美的铜砚盒中嵌砚石。 东汉时期,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点。在造型上大多为圆形、三足、有盖,有的还附有磨石,其工艺水平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在装饰上采用了透雕、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三足和边沿及盖还常常刻有动物图案的纹样,如云龙、鸠鸟等。但从实用的角度看,秦汉时期的砚从质到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仍处于初创的阶段。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砚 魏晋南北朝到隋统一的三百余年中,瓷器大量出现,替代了昂贵的铜、漆器。圆形三足的青瓷砚,成为魏晋南北朝砚的主要品种。瓷砚在三国开始流行,其形状一般是圆盘形,下附三足,足一般呈兽蹄形。三国以后,青瓷的生产增加了堆塑捏塑等新的工艺,特别流行以动物的形象为瓷器的造型。 这一时期,除青瓷砚外,陶砚继续存在。同时,带有突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北方雕刻方形石砚开始出现。其中,尤以北魏石雕刻最精美。 三、隋唐时期的砚 隋唐时期,瓷砚更加盛行,除了圆形三足砚外,出现了多足砚。 唐代除瓷砚外,出现了端石、歙石等著名专用砚材,红丝石和澄泥也相继成为制砚的材料。此时,制砚工艺迅速发展,诞生了我国的四大名砚。 唐代砚较典型的是箕形有足砚,一端呈圆(或方)而窄,一端平而阔,开若簸箕。砚底一端用足支撑,有单足、双足、梯足;又因其像“凤”字而称为凤字开砚。 红丝石在唐代曾经名重下,产地在山东青州,其色彩艳丽,品种多样。这时,人们开始对优良的石材有研究。唐代的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认为:“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端,而歙次之”。(绛州位于山西省新绛县,是“澄泥砚”的产地)。从收藏角度看,铜雀台、未央宫瓦砚也不失为古砚中有收藏价值的品类。 唐砚还有从隋代继承下来的圆形多足的辟雍砚,其砚下部多圆足相连,足部明显突出,一般有纹饰。 中唐以后砚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从质地上看,有石砚、陶砚、瓷砚、铜砚、铁砚、漆砚、玉砚等,不仅品种多,式样繁,而且制作、样式也比秦汉六朝的精致。 四、宋元时期的砚 唐向宋的过渡时代—五代虽然时间不长,但文房用具被宫廷重视。南唐国主李璟首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官,专门管理开石和歙砚的制作,向王府提供精品,大大提高了砚本身的地位。加之桌椅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写字作画逐渐形成了伏案的习惯,于是有足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无足的平台砚代之而起,砚的形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宋代石砚日益普及。这时砚石的开采除了青州红丝石、紫金石、端州石、歙州石之外,又相继开发了淄州金雀石、唐州紫石、宿州乐石、登州石、戎石、泸州石、蔡州白石、东州褐色石、太湖石、淮山石、明州石、滩哥石、成州栗亭石、石钟山石、潭石、夔石、永嘉观音石、浮盖山仙石、归州绿石、高丽石、柳石等等。

宋代人对石砚的色彩、纹理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了一种追求。据史料记载,名贵石砚本身固有的色彩使人们越来越珍视,越来越觉得神秘。 宋代石砚的造型趋于多样化,其式样一扫汉唐砚圆形三足和箕形的单一风格。自此石砚一统天下,造型呈现多样化。宋唐积《歙州砚谱》就记载有端样、月样、圭样、莲叶样、古钱样、外方里圆、蟾蜍样、琴样、辟雍样、凤字样等40种之多。端砚的式样也有太史砚、兰亭砚、凤子砚、石渠砚、长方砚、杂形砚等。宋砚轮廓外形朴素大方,实用雅观,其主要样式是抄手砚。所谓抄手,是可用手抄砚底攫取,体积较小而得名。 从宋代开始,“四大名砚”相继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宋苏易简《砚谱》指出: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后因红丝石脉断而开尽,被澄泥砚所代替,于是自明代起,“四大名砚”成了“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宋代砚有十分突出的文人气息。始于秦汉的砚铭,内容多记载纪年、物主姓名身份、石砚的名称等等。而唐宋带的砚铭有了文采,有些还有思想性。如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在他的一方端砚背面刻有铭文:“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潢永年,宝之斯为良。”宋代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收藏了多方石砚,方方都有溢美词于其上,如“其色温润,其制古朴;何以致之,石渠秘阁;永宜宝之,书香是托。”又如:“以此进道常若客,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不仅有对砚的评价和珍爱,而且还有自勉、自策或自嘲的含义。此时,镌刻砚铭已蔚然成风,特别是名贵石砚都要镌文于其上,成为鉴别宋砚的重要依据。 五、明清时期的砚 明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指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功能由实用为主转变为以艺术为主,成为文人墨客的收藏品。 明代制砚,依然以端石、歙石、洮河石为贵。此时,由于端石的开采一直未停止过,而歙石的开采规模很小,洮河石因水深难取,所以端石的声誉日隆,名气越来越大,被推为诸砚之冠。明代成化年间,由于端石水坑的开掘,发现了许多更美的砚石,如青花、火捺、焦叶白、冰纹、鱼脑等等。明人雕砚风格端庄厚重,纹饰简洁,优雅精致。随形砚(异形砚)生动活泼,开创了追求风韵的文人砚雕的先河。 清代是砚石制作的辉煌时期,所用的砚材除延续前代著名砚材外,还出现了水晶、漆砂、翡翠、象牙、玻璃(旧称“料器”)等质料,其中一些是不能够研磨的。清代砚注重灵巧,又大又厚者非常少见。 清代砚雕吸收了石雕、牙雕、木雕和漆雕的长处,图案多种多样,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日月、历史典故、人物故事、名家书法、印章铭刻等等;圆雕、深雕、镂空雕、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多种雕工手法交错运用。 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砚材,如康熙时期的松花江石青绿秀嫩,为宫廷宠物;江南卢葵生的漆沙砚,体积轻盈。 由于雕砚技艺的日新月异,明清对砚石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对砚石的评判越来越考究,砚已从实用转为艺术欣赏和收藏对象,整理砚史,研究砚石和砚雕艺术的许多著述先后问世,仅流传至今的就不下三十五种,如:明曹昭《古砚论》、张应文《论砚》、清黄钦阿《端溪砚史汇参》、吴兰修《端溪砚史》、朱彝尊《说砚》、曹溶《砚录》、余怀《砚林》、朱楝《砚小史》、计楠《墨余赘稿》、《端溪砚坑考》、金农《冬心斋砚铭》、高兆《端溪砚石考》、于敏中《西清砚谱》等。

这种孔隙结构,是火山岩。属于玄武岩。

玄武岩(basalt),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玄武岩的颜色,常见的多为黑色、黑褐或暗绿色。有的玄武岩由于气孔特别多,重量便减轻,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因此,把这种多孔体轻的玄武岩,叫做"浮石",在云南腾冲马站火山群脚下附近的村寨里,人们把这些多孔体轻的玄武岩叫做“泡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