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砂砾石地基灌浆 | 条 件 | 对软土基进行可灌性判断 |
---|---|---|---|
类 型 | 地基灌浆 | 可灌性 | 主要取决于底层的颗粒级配 |
砂砾石层中的灌浆孔都是铅直向的钻孔,除打管灌浆法外,其造孔方式主要有冲击钻进和回转钻进两大类;就使用的冲洗液来分,则有清水冲洗钻进和泥浆固壁钻进两种。
砂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灌浆管由厚壁的无缝钢管、花管和锥形体管头所组成,用吊锤夯击或振动沉管的方法,打入到砂砾石受灌地层设计深度,打孔和灌浆在工序上紧密结合,如图3-15所示。每段灌浆前,用压力水通过水管进行冲洗,把土砂等杂质冲出管外或压入地层中去,使射浆孔畅通,直至回水澄清。可采用自流式或压力灌浆,自下而上,分段拔管分段灌浆,直到结束。
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一般适用于深度较浅,结构松散,空隙率大,无大孤石的砂砾石层,多用于l临时性工程或对防渗性能要求不高的帷幕。
循环灌浆,实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钻一段、灌一段,无需待凝,钻孔与灌浆循环进行的一种施工方法。钻孔时用粘土浆或最稀一级水泥粘土浆固壁。钻灌段的长度,视孔壁稳定情况和砂砾石渗漏大小而定,一般为1~2m。逐段下降,直到设计深度。这种方法灌浆,没有阻塞器,而是采用孔口管顶端的
封闭器阻浆。
用这种方法灌浆,在灌浆起始段以上,应安装孔口管,其目的是防止孔口坍塌和地表冒浆,提高灌浆质量,同时也兼起钻孔导向的作用,如图3-17所示。
孔口管的安装方法有两种:
砂砾石和砾石
信息价里没有就按市场价,只要甲方同意。这种情况,有的甲方是要求乙方做认价单,然后甲方采购来确认的。
砂砾石容重是多少?
1500-1800kg/m3
砂砾石垫层
您好,垫层需要级配砂石,分为单粒级和连续粒级级配两种。 因此可以调整,根据你们那边的解释,审计是对的。
砂砾石垫层
在子目下边有人才及显示,看看材料的市场价是不是调整了。
换填砂砾石
砂砾石运距10km建议参套渣土运输子目完成:
砂砾石地基灌浆,多用于修筑防渗帷幕,很少用于加固地基,一般多采用水泥粘土浆。有时为了改善浆液的性能,可掺少量的膨润土和其它外加剂。
砂砾石地基经灌浆后,一般要求帷幕幕体内的渗透系数能够降低到10~10cm/s以下;浆液结石28d的强度能够达到0.4~0.5MPa。
水泥粘土浆的稳定性和可灌性指标,均优于水泥浆。其缺点是析水能力低,排水固结时间长,浆液结石强度不高,粘结力较低,抗渗和抗冲能力较差等。
要求粘土遇水以后,能迅速崩解分散,吸水膨胀,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粘结力。
浆液配比,视帷幕的设计要求而定,一般配比(重量比)为水泥:粘土=1:2~l:4,浆液的稠度为水:干料=6:1:~1:1。
有关灌浆材料的选用,浆液配比的确定以及浆液稠度的分级等问题,均需根据砂砾石层特性和灌浆要求,通过室内外的试验来确定。
砂砾石地基是比较松散的地层,其空隙率大,渗透性强、}L壁易坍塌等。因而在灌浆施工中,为保证灌浆质量和施工的进行,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措施。
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是指砂砾石地层能否接受灌浆材料灌入的一种特性。它是决定灌浆效果的先决条件。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主要取决于地层的颗粒级配、灌浆材料的细度、灌浆压力和灌浆工艺等因素。般常用可灌比M、渗透系数K、砂砾石层的不均匀系数n等指标衡量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
可灌性指砂砾石地基能接受灌浆材料灌入的一种特性。可灌性主要取决于地基的颗粒级配、灌浆材料的细度、浆液的稠度、灌浆压力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一般常用以下几种指标衡量。
1)可灌比值M:
M=
式中D--受灌砂砾石层的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含量为15%粒径,mm;
--灌注材料的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含量为85%粒径,mm。
M值愈大,可灌性就愈好。一般认为,当M≥15时,可灌水泥浆;M=10~15时,可灌水泥粘土浆;M=5~l0时,宜灌含水玻璃的高细度水泥粘土浆。
2)砂砾石层中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含量百分数愈高,则可灌性愈差。当含量
在钻孔内预先下入带有射浆孔的灌浆花管,管外与孔壁的环形空间注入填料,后在灌浆管内用双层阻塞器(阻塞器之间为灌浆管的出浆孔)进行分段灌浆。其施工程序是:
(1)钻孔及护壁常使用回转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接着下套管护壁或用泥浆固壁。
(2)清孔 钻孔结束后,立即清除孔底残留的石渣,将原固壁泥浆更换为新鲜泥浆。
(3)下花管和下填料 若套管护壁时,先下花管后下填料(若泥浆固壁时,则先下填料后下花管)。花管直径为75~110mm,沿管长每隔0.3~0.5cm环向钻一排(4个)孔径为10mm的射浆孔。射浆孔外面用弹性良好的橡胶圈箍紧,橡胶圈厚度为1.5~2mm,宽度10~15cm。花管底部要封闭严密、牢固。安设花管要垂直对中,不能偏在套管(或孔壁)的一侧。
用泵灌注花管与套管(或孔壁)之间环形空间的填料,边下填料,边起拔套管,连续浇注,直到全孔填满将套管拔出为止。填料配比为水泥:粘土=1:2~1:3;
水:干料=1:1~3:l;浆体密度1.35~1.36t/m³;粘度25s;结石强度R=0.1~0.2MPa,R≤0.5~0.6MPa。
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是指砂砾石地层能否接受灌浆材料灌入的一种特性。它是决定灌浆效果的先决条件。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主要取决于地层的颗粒级配、灌浆材料的细度、灌浆压力和灌浆工艺等因素。般常用可灌比M、渗透系数K、砂砾石层的不均匀系数n等指标衡量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
在孔位处先挖一个深l~1.5m,半径大干0.5m的坑。由底用干钻向下钻进至砂砾石层1~1.5m,把加工好的孔口管下入孔内,孔口管下端1~1.5m加工成花管,孔口管管径要与钻孔孔径相适应,上端应高出地面20cm左右。在浅坑底部设止浆环,防止灌浆时浆液沿管壁向上窜冒,浅坑用混凝土回填(或粘、壤土分层夯实),待凝固后,通过花管灌注纯水泥浆,以便固结孔口管的下部,并形成密实的防止冒浆的盖板。
(2)打管法钻机钻孔,孔口管插入钻孔用吊锤打至预定位置,然后再向下钻深30~50cm,并清除孔内废渣,灌注水泥浆。
施工程序是:边钻孔、边下护壁套管(或随打入护壁套管,随冲淘管内砂砾石),直到套管下到设计深度。然后将钻孔冲洗干净,下入灌浆管,再起拔套管至第一灌浆段顶部,安好阻塞器,然后注浆。如此自下而上,逐段提升灌浆管和套管,逐段灌浆,直至结束,如图3-16所示。也可自上而下,分段钻孔灌浆,缺点是施工控制较为困难。
采用这种方法灌浆,由于有套管护壁,不会产生塌孔埋钻事故。但压力灌浆时,浆液容易沿着套管外壁向上流动,甚至产生表面冒浆,还会胶结套筒造成起拔困难,甚至拔不出。
开环以后,继续用清水或稀浆灌注5~l0min,再开始灌浆。花管的每一排射浆孔就是一个灌浆段,灌完一段,移动阻塞器使其出浆孔对准另一排射浆孔,进行另一灌浆段的开环和灌浆。
由于双层阻塞器的构造特点,可以在任一灌浆段进行开环灌浆,必要时还可重复灌浆,比较机动灵活。灌浆段长度一般为0.3~0.5m,不易发生串浆、冒浆现象,灌浆质量比较均匀,质量较有保证。国内外比较重要的砂砾石层灌浆多采用此法。其缺点是有时有不开环的现象,且花管被填料胶结后,不能起拔回收,耗用钢材较多;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前三种灌浆方法的灌浆结束后,应立即封孔,以防坍孔冒浆;预埋花管法则可在帷幕检查后集中进行封孔,但要孔口加盖进行保护。砂砾石地基灌浆,应根据各工程的具体条件和灌浆应达到的要求,通过灌浆试验,提出需要掌握的控制标准,用以指导灌浆施工。
孔壁填料待凝5~15d,达到一定强度后,可进行开环。在花管中下入双层阻塞器,灌浆管的出浆孔要对准花管上准备灌浆的射浆孔,如图3-18所示。然后用清水或稀浆逐渐升压至开环为止。压开花管上的橡皮圈,压裂填料,形成通路,称为开环,为浆液进入砂砾石层创造条件。
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是指砂砾石地层能否接受灌浆材料灌入的一种特性。它是决定灌浆效果的先决条件。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主要取决于地层的颗粒级配、灌浆材料的细度、灌浆压力和灌浆工艺等因素。般常用可灌比M、渗透系数K、砂砾石层的不均匀系数n等指标衡量砂砾石地基的可灌性。
1、含义上的区别
灌浆是将某些固化材料,如水泥、石灰或其他化学材料灌入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土中,以填塞岩土中的裂缝和孔隙,防止地基渗漏,提高岩土整体性、强度和刚度。在闸、坝、堤等挡水建筑物中,常用灌浆法构筑地基防渗帷幕,是水工建筑物的主要地基处理措施。
注浆是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适当的方法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中,通过置换、充填、挤压等方式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质。
2、分类上的区别
灌浆按浆液材料划分为水泥灌浆、水泥砂浆灌浆、粘土灌浆、水泥粘土灌浆、硅酸钠或高分子溶液化学灌浆;按灌浆所起的作用划分为防渗帷幕灌浆,岩石固结灌浆,混凝土坝体接缝灌浆等;按被灌地层的构成划分为岩石灌浆、岩溶灌浆、砂砾石层灌浆和粉细砂层灌浆。
注浆按材料分为水泥浆液 、化学浆液、混合浆液;按对象分为岩石注浆、沙砾注浆、黏土注浆 煤体注浆 煤岩体注浆;按功能分为防渗注浆、加固注浆、基础托换注浆 堵水加固注浆 密封填充注浆;按机理分为充填注浆、劈裂与脉状注浆、基岩裂缝注浆、渗透注浆、界面注浆、混凝土裂缝注浆等。
3、使用技术上的区别
水泥灌浆在砂砾石层中钻孔,多采用优质泥浆固壁。在岩基中钻孔要分段测量孔斜,据以分析灌浆质量。为保证岩石灌浆质量,灌前要用有压水流冲洗钻孔,将裂隙或孔洞中的泥质充填物冲出孔外,或推移到灌浆处理范围以外。按一次冲洗的孔数分为单孔冲洗和群孔冲洗。
注浆在建筑工程中,多使用静压注浆和高压喷射注浆两大类的注浆技术。调查围岩特性,明确注浆目的, 确定围岩注浆范围、岩体渗透性,确定注浆具体部位、角度、深度、注浆排数、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确定注浆试验具体要求并检测试验效果。对具体参数优化设计,确定注浆材料和压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灌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