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条叶吊石苣苔

周敏

条叶吊苣苔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条叶吊石苣苔 拉丁学名 Lysionotus pauCIFlorus var. linearis Rehder
二名法 Lysionotus paucifloru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唇形目 苦苣苔科
吊石苣苔属 条叶吊石苣苔

条叶吊石苣苔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920-1100米的山谷林中石上。

条叶吊石苣苔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条叶吊石苣苔分布

分布于广西北部(融水、龙胜)和贵州南部(贵定平伐)。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平伐。

条叶吊石苣苔形态特征

吊石苣苔(原变种)小灌木。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3枚轮生,有时对生或斗枚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5-5.8厘米,宽0.4-1.5(-2)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每侧3-5条,不明显;叶柄长1-4(-9)毫米,上面常被短伏毛。花序有1-2(-5)花;花序梗纤细,长0.4-2.6(-4)厘米,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长1-2毫米,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梗长3-10毫米,无毛。花萼长3-4(-5)毫米,5裂达或近基部,无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狭三角形或线状三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长3.5-4.8厘米,无毛;筒细漏斗状,长2.5-3.5厘米,口部直径1.2-1.5厘米;上唇长约4毫米,2浅裂,下唇长10毫米,3裂。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5毫米处,狭线形,长约12毫米,花药直径约1.2毫米,药隔背面突起长约0.8毫米;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的长约1毫米,侧生的狭线形,长约5毫米,弧状弯曲。花盘杯状,高2.5-4毫米,有尖齿。雌蕊长2-3.4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5.5-9厘米,宽2-3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0.6-1毫米,毛长1.2-1.5毫米。花期7-10月。

与吊石苣苔的区别:叶线形或狭线形,长3.3-5.5厘米,宽4-8毫米;花盘环状

条叶吊石苣苔常见问题

紫叶菊苣是什么植物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短粗。茎直立,有棱,中空,多分枝。叶互生,长倒披针形,头状花序,花...

种阔叶菊苣好,还是种将军菊苣好

阔叶菊苣好,适口性来讲,鸡更爱吃。

谁知道苣菊是不是菊苣?

菊科,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第一大科。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或鳞片状,...

如何去除石头上的青苔

把石头清洗干净,然后暴晒。也可以用滚烫的水浇,然后用刷子刷,就掉了。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苔藓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

皱叶菊苣养殖方法是什么?

菊苣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耐寒、再生力很强。冬季气温达零下3-5度时,叶色仍呈深绿色,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水分,但田间不能积水,否则会烂根,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的土壤(PH5-8),适应性强,...

条叶吊石苣苔(变种)概述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文名:

管花目

科编号:

325

科中文名:

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

Gesneriaceae

属中文名:

吊石苣苔属

属拉丁名:

Lysionotus

种中文名:

条叶吊石苣苔(变种)

种拉丁名: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var. linearis Rehd.

其它属名:

种下等级:

生境:

生于山谷林中石上

海拨低限:

920

海拨高限:

11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广西;贵州

所在卷册:

69

翅茎吊石苣苔(变种)概述

目中文名:

管花目

科编号:

325

科中文名:

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

Gesneriaceae

属中文名:

吊石苣苔属

属拉丁名:

Lysionotus

种中文名:

翅茎吊石苣苔(变种)

种拉丁名:

Lysionotus serratus D. Don in EDInb. var. pterocaulis C. Y. Wu ex W. T. Wang in Guihaia

其它属名:

种下等级:

生境:

生山谷石上

海拨低限:

1200

海拨高限:

15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国内分布:

云南

所在卷册:

69

合萼吊石苣苔形态特征

亚灌木。茎高18-50厘米,无毛,通常不分枝。叶多3枚轮生或对生,无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3厘米,宽2.8-6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牙齿或小牙齿,侧脉每侧4-6条;叶柄长0.5-2厘米。花序生茎顶部叶腋, 1-3回分枝,有2-11花,无毛;花序梗长1.5-5厘米;苞片对生,心形,长约7毫米,宽11毫米,顶端微钝,基部深心形;花梗长约3毫米。花萼宽钟状或钟状,长9-12毫米,直径8-10毫米,无毛,5裂至本身长度的1/3或1/2,裂片三角形、卵形或正三角形,长2-6毫米,宽3-5毫米,顶端微钝。花冠白色或带淡紫色,长3.6-4.2厘米,无毛;筒长2.6-3厘米,口部直径9-11毫米;上唇长约5.5毫米,2浅裂,下唇长10-12毫米,3浅裂。雄蕊无毛,花丝及退化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4-16毫米处,长8-10毫米,扭曲,在中部之上变宽并膝状弯曲,花药直径2毫米,药隔突起线形或近钻形,长1.2-1.8毫米;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的长0.5-1毫米,侧生的狭线形,长5-6毫米,连着,扭曲。花盘环状,高0.8-1.2毫米,边缘全缘。雌蕊长2-2.2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9-13厘米,宽1.5-2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约0.7毫米,毛长1.5-2毫米。花期6-7月。

花名里有石字的话有哪些、、、急求、、

石南藤

石竹

丝石竹

穿破石

中华石杉

皱边石杉

蛇足石杉

扁枝石松

地刷子石松

石子藤石松

灯笼石松

石松

抱石莲

光石韦

石韦

阴石蕨

石筋草

石油菜

石生繁蒌

石龙芮

石蟾蜍

石马齿

中华石楠

椤木石楠

光叶石楠

小叶石楠

石楠

毛叶石楠

石栗

石岩枫

石笔木

石防风

紫花络石

细梗络石

络石藤

石血

石荠宁

石见穿

石螃蟹

吊石苣苔

石豆兰

辐射石豆兰

忽地笑(黄花石蒜)

孤挺花(红花石蒜)

换锦花(紫花石蒜)

石菖蒲

生石花

吊石苣苔,小灌木植物,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花期7-10月。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在越南及日本也有分布。

中文学名

吊石苣苔

拉丁学名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别称

石吊兰、石豇豆、接骨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小灌木。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3枚轮生,有时对生或斗枚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5-58厘米,宽04-15(-2)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或上部有少数牙齿或小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中脉上面下陷,侧脉每侧3-5条,不明显;叶柄长1-4(-9)毫米,上面常被短伏毛。

花序有1-2(-5)花;花序梗纤细,长04-26(-4)厘米,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长1-2毫米,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梗长3-10毫米,无毛。花萼长3-4(-5)毫米,5裂达或近基部,无毛或疏被短伏毛;裂片狭三角形或线状三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条纹或淡紫色,长35-48厘米,无毛;筒细漏斗状,长25-35厘米,口部直径12-15厘米;上唇长约4毫米,2浅裂,下唇长10毫米,3裂。雄蕊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5毫米处,狭线形,长约12毫米,花药直径约12毫米,药隔背面突起长约08毫米;退化雄蕊3,无毛,中央的长约1毫米,侧生的狭线形,长约5毫米,弧状弯曲。花盘杯状,高25-4毫米,有尖齿。雌蕊长2-34厘米,无毛。蒴果线形,长55-9厘米,宽2-3毫米,无毛。种子纺锤形,长06-1毫米,毛长12-15毫米。花期7-10月。

分布范围

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丘陵或山地沟谷石岩上或树干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安徽。越南和日本也有。

主要价值

别名石吊兰、黑乌骨(《植物名实图考》),千锤打、白棒头、接骨生、瓜子菜(广西),岩泽兰、岩罗汉(湖南),石豇豆(云南),岩豇豆、岩茶(《贵州民间方药集》),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药物志》),山泽兰、产后茶(《广西药植名录》),石泽兰、小泽兰、大姜豆(《分类草药性》),竹勿刺、地枇杷(福建),石杨梅、岩头三七(浙江),石三七(陕西)

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消积止痛、活血调经功效,活血调经功效,主治咳嗽、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小儿疳积、崩带、跌打损作、烫伤、劳伤。

来源地上部分(石吊兰):甘、苦,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活血调经。用于肺热咳嗽,吐血,痢疾,疳积,钩端螺旋体病,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病。

采集 8~10月采收,晒干。

性味 甘苦,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