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石豆毛兰

周敏

豆毛兰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石豆毛兰 拉丁学名 Eria thao Gagnep.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微子目
兰科 亚科 兰亚科
毛兰属 石豆毛兰
树兰族 命名者及年代 Gagnep., 1950

石豆毛兰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石豆毛兰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石豆毛兰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石豆毛兰形态特征

石豆毛兰根状茎发达,在假鳞茎着生处稍膨大;假鳞茎相距1-3厘米,卵球状或球状,粗约1.2厘米,为2枚膜质、鞘状叶所包被,在顶端叶脱落处稍膨大成壶嘴状。叶1枚,顶生,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革质,长 (3-) 5-10厘米,宽 (1-) 1.5-2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长1.5-2厘米的柄,具8-9条主脉。

花序着生于假鳞茎顶端,长约2厘米,仅具1朵花,密被红棕色绵毛,果期略有伸长;花苞片很小,宽三角形,长约1毫米,宽2毫米;花梗和子房长约5毫米,密被红棕色绵毛;花黄色;萼片外面密被红棕色绵毛;中萼片披针状长圆形,长1.7厘米,宽6-8毫米,先端钝;侧萼片三角状卵形,长约2厘米,宽6-9毫米,先端钝,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

花瓣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唇瓣桃红色带紫,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3裂;侧裂片近三角形,长4毫米,宽3毫米,与中裂片交成锐角;中裂片近长圆形,长近1厘米,宽约6毫米,边缘明显加厚;唇盘上具3条纵褶片,中间褶片不明显,两侧褶片较高;蕊柱长约6毫米,顶部膨大,两侧有短翅翼;蕊柱足长约8毫米;药帽近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5毫米;花粉团黑褐色(干时),倒卵形,稍扁,长约1毫米。

蒴果椭圆状圆柱形,长约3.1厘米,粗约1厘米,疏被红棕色绵毛;果柄长2-3.5厘米,密被红棕色绵毛。花期8-10月,果期12月至次年2月。

石豆毛兰常见问题

石豆兰与石串莲的区别

石串莲 - 小绿石豆兰

石豆兰与石斛有哪些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石豆兰并非石斛属

哪个了解石豆兰盆栽如何养护

  病虫防治  1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

红豆羊毛被好用吗

红豆的牌子质量还是靠得住的,羊毛被嘛肯定很好的,注意经常通通风就行

兰豆多肉养护方法是什么

蓝豆和普通景天科的养护没什么不同,可以全日照,土要透气性好。种植养护:1.修根景天科植物到手后,均需要修根,一般而言,须根全部除去,留下主根即可。其中石莲花是比较强健的品种,不修根也没有关系。...

石豆毛兰产地生境

生林中乔木上或岩石上,海拔600-1200米。产中国海南南部。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

钩梗石豆兰形态特征

钩梗石豆兰假鳞茎聚生,卵状圆锥形,粗约1-1.5厘米,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中部宽1-1.5厘米,先端钝,基部收窄为短柄,在背面中肋隆起;叶柄对折,长1-2厘米。

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圆柱形,远高出叶外,长达50厘米;总状花序长约为花葶全长的1/2-2/5,具多数偏向一侧的花;花序柄粗约3毫米,苍白色,光滑无毛,疏生3-4枚鞘;鞘膜质,筒状,紧抱花序柄,长5-10毫米,先端锐尖;花苞片小,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黄绿色,长约6毫米,基部钩曲状;花下倾,萼片和花瓣紫黑色或萼片淡黄色,基部紫黑色;中萼片狭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中部宽2.5-3毫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具3条脉,密生长硬毛;侧萼片彼此分离,卵状三角形,比中萼片稍大,先端锐尖,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具3条脉,密生长硬毛;萼囊狭小。

花瓣匙形,长约2毫米,近先端处宽1.2毫米,先端圆形,具1条脉或脉不明显,中部以上密生长硬毛;唇瓣紫黑色,背面具鲜蓝绿色的条带或浅紫黑色而上面中央具1条紫红色纵带,肉质,舌状,被长毛,长约4毫米,两侧边缘向下内弯,摊平后匙形,先端圆钝,基部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在基部外侧各具1枚裂片;裂片尖齿状,向后方弯曲;蕊柱淡黄色,长约1毫米;蕊柱三角形,不高出药帽之上,长0.3毫米,先端稍钝;蕊柱足长2毫米,其分离部分极短,长约0.2毫米;药帽前缘先端稍凹,上面和前缘具乳突。花期4-5月。

石豆毛兰栽培技术

兰棚

兰棚及兰房应选择背西朝东方向的场所,东南方向空旷,西背方向有高墙或大树。既能见初阳、又能挡烈日。周围小环境空气清洁,有一定湿度保证的院落。注意透风、受露、避烈日、忌烟等。若建在屋顶或楼层阳台,除上面遮荫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张挂帘子以防午后落日斜照灼伤草叶。兰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设清水池,以保持兰棚周围空气潮湿。并注意地面清洁,防止病虫害滋生。当室外气温降至0℃左右,须将兰盆移入室内,以防冻伤兰根。 冬季如天气晴好,兰房中的温度可以超过15℃,仅是阴雨风雪天气室温下降,此时应加温、加光照使室温保持15℃。夜间无需加温,保持5℃即可。加温可以在深秋和初冬进行,目的是促使当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后至1月底则不用加温,保持室温不低于5℃即可,任其营养生长处于十分缓慢状态。从2月份开始,加湿、加温、充分光照,使兰花提前进入生长期。加温后新芽提前萌发,一般加温45天新芽出土。再经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从而取得一年长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温时应注意必须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时不断地加温以致无温差。另外,加温不宜过高,超过25℃则有害而无益。

石豆毛兰病虫防治

鞘锈菌

通常在叶的上下表面,较少在茎上出现凸起的小疱,内含黄色、橙色、锈色或甚至紫黑色的粉状孢子。锈病并不致命,叶亦不至死亡,但使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除剪去病叶外,可用65%代森粉剂500-600倍液或含杀菌剂喷洒。

圆叶石豆兰形态特征

圆叶石豆兰根状茎匍匐伸长,粗0.5-1毫米,幼时被膜质杯状鞘,具长1-1.3厘米的节间,每节生1枚叶,并且发出1-3条弯曲的根。无假鳞茎。叶肉质状肥厚,近椭圆形或圆形,长5-15毫米,宽5-10毫米,先端钝,基部几无柄或具1-2毫米的细柄,无明显的脉。

花葶从叶柄基部发出,直立,长7-40毫米;花序柄纤细,粗约0.3毫米,被2-3枚杯状鞘,顶生1朵花;花苞片膜质,卵形,长1.3-3毫米,先端锐尖;花梗和子房长约5毫米;花开展,萼片和花瓣淡黄色带紫褐色脉纹;萼片彼此离生;中萼片近似于侧萼片,卵状披针形,长4-10毫米或更长,基部上方宽2-4毫米,先端长渐尖,具3-4条脉,仅中脉到达先端;侧萼片稍较大。

花瓣长圆形或近椭圆形,长2-4毫米,宽0.8-2毫米,先端钝,具1条脉,全缘;唇瓣紫褐色带淡黄色先端,卵状椭圆形,长3-5毫米,中部宽1.7-3毫米,中部以上向外下弯,先端钝,具3条脉,中下部两侧边缘多少波状,基部近圆形并且与蕊柱足末端连接而形成活动关节;蕊柱粗短,长1.5-2毫米;蕊柱足紫褐色,长2-4毫米,其分离部分长0.8-1.8毫米;蕊柱齿三角形,不明显;药帽光滑。花期5月。

伏生石豆兰形态特征

伏生石豆兰根状茎分枝,匍匐生根,粗2-3.5毫米,被筒状鞘;鞘长7-10毫米,鞘口近平截。假鳞茎在根状茎上彼此相距5-9厘米,直立,卵形或卵状圆锥形,长1-2厘米,基部上方粗5-10毫米,在幼时被鞘所包,顶生1枚叶。叶革质,直立,狭长圆形,长7-8 (-15) 厘米,中部宽7-10 (-17) 毫米,先端钝并且稍凹入,基部收窄为长1-2厘米的柄,在上面中肋凹陷。

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直立,纤细,短于或有时高出叶外;总状花序长约为花葶长的1/2,通常具3-6朵花;花序柄被3-4枚筒状鞘;花苞片卵状披针形,比花梗连同子房长或短,花梗和子房长3-5毫米;花淡黄色带紫红色条纹;萼片质地较厚,披针形,长7-10毫米,中部宽2-2.2毫米,先端近急尖,具3条脉或仅中肋明显,在背面中肋呈龙骨状突起;侧萼片比中萼片稍长,在中部以下的下侧边缘彼此粘合,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

花瓣质地较薄,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4毫米,中部宽1.5-2毫米,先端圆钝,边缘全缘,具1条脉或不明显的3条脉(仅中肋到达先端);唇瓣近肉质,稍比花瓣长,后半部两侧对折,从中部向外下弯,顶端钝,边缘全缘;蕊柱长约0.8毫米;蕊柱足长2毫米,其分离部分长1毫米;蕊柱齿丝状或钻状,与药帽近等高,长0.8毫米;药帽前缘近圆形。花期1-10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