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 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
页数 | 160页 | 开本 | 16 |
作者 | 丁秀春 李建刚 | 出版日期 | 2013年8月1日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中的油石比问题
要根据设计要求来分析,看看这本规范吧:JTJ052-200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哪几个阶段?
沥青质量与矿料质量的百分比称为油石比。 测定方法有四种:1)射线法;2)离心分离法;3)回流式抽提仪;4)脂肪抽提仪
配合比设计怎么选择
我需要找差,那我就是要选择材料和机械配合比,对吧,如果选择的话,那么我看到有些水泥砂浆也就跟着找差了,这样对吗?是这样的,混凝土配合比的二次分析就是为了能够进行找差才点选的。因为水泥或者是...
砼配合比设计
就是说比如设计砼是C25,那你的适配强度要按C30来配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由有资质的实验室出数据的,将这些原材料取样送实验室去做配合比适配。
1.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包括骨料级配、混合料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经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旧路面材料的品质,即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旧料中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级配,必须在旧料配合比、骨料级配、再生沥青性能等方面调配平衡。
2.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等因素。
3.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较大,则旧料含量取低值,占30%~40%;交通量不大时用高值,旧料含量占50%~80%。
城镇道路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要点:
1.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包括骨料级配、混合料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经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旧路面材料的品质,即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旧料中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级配,必须在旧料配合比、骨料级配、再生沥青性能等方面调配平衡。
2.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等因素。
3.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较大,则旧料含量取低值,占30%~40%;交通量不大时用高值,旧料含量占50%~80%.
1.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包括骨料级配、混合料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经验表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旧路面材料的品质,即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旧料中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级配,必须在旧料配合比、骨料级配、再生沥青性能等方面调配平衡。
2.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等因素。
3.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较大,则旧料含量取低值,占30%~40%;交通量不大时用高值,旧料含量占50%~80%。
试拌与调整的步骤如下:
(1)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应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宜与生产时使用的方法相同;
(2)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146的规定;当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3)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4)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当采用三个不同 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5)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6)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时试压。
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强度或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 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因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所以高楼的施工质量成为政府及个人关心的对象,而关系到其质量的材料当中的“混凝土”成为重要因素。我作为建筑材料检测员,通过日常检测试验过程,对混凝土的质量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高自身和与同行交流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几点注意事项作了以下论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它牵涉到很多问题主要有:一、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二、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要具有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三、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四、针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为了保证以上问题的的正确解决,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时应作到: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11熟悉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主要是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及各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的布置,以采用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
12熟练掌握标准规范,我国现行标准规范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5-200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
我们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人员还应掌握混凝土的施工规范,特种集料的技术规定,这样能保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性及准确性。
13了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于决定所用水泥的品种和粗骨料粒径的大小。了解施工工艺,比如运输、浇注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
掌握了以上这些资料,我们才能合理的选用适当的设计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
2、掌握并检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及指标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粒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层,妨碍集料与水泥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的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订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有效措施。砂子含水率,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21检验水泥的技术指标,掌握不同种水泥的特性。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强度、长期性、耐久性是水泥遇水硬化后完成的,所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坚持检验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对于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早强型出厂超过一个月的水泥,立窑水泥必须进行使用前检验。
对不同种水泥的特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如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早期强度高;矿渣水泥水化热小,早期强度低。抢工期工程应用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应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抗渗性好,而矿渣水泥抗渗性不好,防水混凝土应用火山灰水泥。
22检验混凝土使用的粗细骨料。砂石骨料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砂石骨料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若含泥量增加,在骨料比表面积增加及泥土吸水作用的影响下,含泥量每增加2%,塌落度约减少1厘米。混凝土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砂率都要根据石子的最大粒径、砂的细度模数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选用连续级配或人工级配的砂石,以求得小空隙率最大容中的粗细骨料。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调整和施工中的控制
31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塌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在实际生产中,操作者为方便施工,往往追求较大的塌落度,擅自增加用水量而不管强度是否能达到要求;再加上现场质检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对水灰比缺少严格的控制等原因,均使混凝土实际用水量大于理论用水量,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防治措施:加大质检抽查力度,控制操作者不得随意增加用水量;若发现混凝土工作性能较差,操作者应及时向试验员反馈实际情况,经试验员现场查找原因、分析情况后采取相应对策,并按试验员的指令调整配合比;现场质检人员也应按规范要求经常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按要求进行施工。
32配合比生产调整时,应准确测量生产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量;经到现场检查和了解,有部分试验人员没有按规定要求准确测量,而是采用目测法来估计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这样做会导致生产配合比不准确。
防治措施:砂、石中若含泥量超标,应在混凝土浇注前三天冲洗完毕,并应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取样并准备测量砂、石的实际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从用水量中扣除水量,补回砂、石量,严禁边冲洗边拌制混凝土。
33砂、石材料应准确计量:不少施工单位在生产时,第一车砂、石用磅秤一下,随后就采用在小推车上画线的办法来控制重量,从而导致了砂、石材料的用量偏差。
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量采用混凝土拌和楼,利用电脑准确计量;若实在没有,应不怕麻烦,坚持每车过磅,以控制材料用量。
34水泥用量既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有些配合比设计人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而单纯提高水泥用量,无疑是一种浪费。在满足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水泥,降低成本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过多不但不经济而且在水泥水化时胶凝量过多,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增大体积收缩会造成混凝土开裂,给混凝土结构带来危害。还有些配合比设计人员认为节约水泥就是混凝土用量越少越好,这显然也是不恰当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都是通过公式计算并经过了试配而得来的。但为什么还有每立方米混凝土不少于一定数量的规定呢?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的。因为混凝土一般都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要经过各种荷载、风雨侵蚀冻融作用、化学腐蚀和机械机械磨损等,没有足够的水泥用量就抗御不了这些外力的作用,影响耐久性。
4、区分数理统计及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不同。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配合比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o≥fcuk+1645σ(1)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施工单位自己的历年统计资料确定,无历史资料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取用(高于C35,σ=60MPa)。根据此公式,C40砼的配制强度为:fcuo≥40+1645×60=499MPa(2)
在正常情况下,(2)式可以采用等号,但当现场条件于试验条件有显著差异时,或重要工程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时,或C30及其以下强度混凝土在工程验收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时,则应采用大于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中对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的评定方法分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两种。下面比较采用数理统计和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差异之处。
41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试件≥10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Rn-K1Sn≥09R(3)
Rmin≥K2R(4)
式中n-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R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S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当Sn<006R时,取Sn=006R R-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或标号)(MPa);Rmin-n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MPa)K1,K2—合格判定系数。由式(3)、(4)可计算得(假定试件组数为10 -14组):
09R=09×40=360MPa,K2R=09R=360MPa。
据此反推:Rn≥09R+K1Sn=360+170×24=401MPa,因此,只要该批试件的平均强度大于等于401MPa,且Rmin≥360MPa,即可判定合格。
42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试件少于10组时,可用非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方法进行评定:Rn≥115R(5) Rmin≥095R(6)则合格条件为:Rn≥115×40=460MPa Rmin≥095×40=380MPa
从两种评定方法来看,最低值Rmin易于保证,但后者的平均值比前者高出460-401=59MPa,这就正好对应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中“302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1、…;2、C30级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部位的不同,往往要求不同的评定方法,但很多单位仅按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导致实际试配强度均达不到499MPa。对于一般单位而言,在一个工程中通常只有一个混凝土配合比,加之管理不到位,也往往用于要求非数理统计的工程部位,结果只能出现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后果。
5、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注重经济效益
不少施工单位在配合比设计时纯粹是为了达到设计强度,按规范要求或以往经验进行一组配合比设计,试配后强度达到要求就算完成了;若达不到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水泥用量,很少有人从材料调配、经济效益、混凝土工作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水泥用量过多,往往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徐变增大,而且也相应的增加了成本。
防治措施:在规范要求允许的条件下,试验室应配制不同的配合比,从经济、工作性能、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择优选用,并应针对不同施工部位、不同评定方法给予适当调整,尽量避免凡是同一强度均使用一个配合比的做法,试验室还应收集每次配合比及施工情况的详细数据,并注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得出本试验室的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水泥用量范围及σ数值,日积月累,就能成为一个很可观、很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以后的施工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这些事情的实际操作是比较枯燥无味、短期效益不明显的,应选派工作责任心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去组织或收集,最重要的是单位领导及项目经理应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综合上五点所述,结合到我工作中实际应用,得到了不错了效果,能达到保证质量同时,又控制了成本。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所见,能力有限,望同行指点。
参考文献
(1) JTJ071-98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4) 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5)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6)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 李立权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如何做好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
选料问题材料是沥青混凝土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要把好材料关。
根据级配类型,选择材料的规格和种类,减少进料的盲目性。
根据沥青面层用粗、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
对于石屑(06mm以下占50%左右)建议用量最多不超过20%。
有个别合同段用石屑替代(3mm-10mm)碎石和矿粉,用量大大超过20%,结果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无论外观质量,还是内在的技术指标都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原因是石屑粉状太多,缺少3mm-5mm之间的颗粒。粉状多的混合料极易成团,不易拌和,再加上夹杂着一些泥土,降低了沥青的黏附力,进而影响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招标文件通用条款特别强调:回收粉尘的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的填料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根据目前集料现状,建议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采用水洗。
混合料的级配问题矿料的配合比计算不应过度依赖计算机得出的结果,因为计算机得出的数据只能从理论上可行,不一定符合实际应用,所以往往不能直接套用,需要根据交通类型、材料现状做反复调整,直到调整的结果既能满足理论要求又能满足实际需要,两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个原则,确定的合成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和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交错,且在03mm-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由此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较大。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菏泽市干线公路改建工程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10mm,分别采用6mm+4mm自下而上铺筑。对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根据这个规范要求,选择的级配类型为AC-20C型、AC-13C型。AC-20C型沥青采用70#A级石油沥青。AC-13C型沥青采用SBCI-D型改性沥青。通过反复试验和多年的实践,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的油石比AC-20C型为45%左右,AC-13C型为50%左右,上下浮动范围一般为&p1usmn;02%。按以上推荐的油石比铺筑的路面,经交工验收以及多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此推荐范围对山东省大部分地区的施工有参考价值。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