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热拌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与施工

周敏

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与施工内容简介

《热拌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是继20世纪60年代之后,仅有的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关于HMA的教科书。在此之前,虽然每年在美国都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论文,但是没有出版过系统性的书籍。本书详细地论述和总结了美国20世纪80—90年代关于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及施工的内容,并且结合了SHRP(美国战略公路研究)的一些成果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分9章,涵盖了HMA的生产及应用的全部内容,包括路用沥青材料的种类、沥青的化学性质、沥青性能分级系统及集料生产、HMA拌和方法、常用的试验方法、HMA生产设备及柔性路面缺陷维修等主要内容。书中第2、3、4、6章适用于本科生的教学,第4、5、6章也同时适用于研究生的教学,例如,第2章的内容有路用沥青材料种类、沥青的化学性质、沥青的分级系统以及沥青性质评价、说明试验室材料性质与实际路面性能之间关系的试验,第3章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集料的,包括了不同种类的岩石破碎机筛分及拌和操作、集料矿物性质及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路用材料的适用性、物理性质试验和HMA生产中对集料和拌和的要求以及影响HMA的材料性质和施工的级配特点。第4章详细说明了三个最为常见的HMA混合料设计方法,即维姆、马歇尔和Supepave方法,说明了历史与技术规标准完善的相关性,维姆、马歇尔和Supepave方法的演变和混合料设计因素,并列举计算和分析的范例。第5章阐明了工程的常用试验方法、分析材料性质的技术、水稳定性概述及评估HMA混合料剥离可能性的试验。第6章是关于HMA拌和站、施工工艺及相关设备,包括HMA拌和站的平面布置、间隔式或滚筒式搅拌机的各项内容。第7、8、9章的内容涉及开级配HMA混合料设计、HMA道路的缺陷与路面性能及柔性路面缺陷的维修等项内容。 本书在美国高等学校中已被广泛采用,鉴于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HMA,因此,作为一本专业书籍,它不仅适用于大专院校,同时,对国内从事该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施工的专业人士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拌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与施工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热拌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与施工基本信息

作 者: 王嬿 编 美国国家沥青研究中心,美国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 译

出 版 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 9787114073946

出版时间: 2009-01-01

版 次: 1

页 数: 407

装 帧: 精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科技>交通运输

热拌沥青材料,混合料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

热拌沥青混合料与冷拌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区别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常规的道路铺装、修补材料,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施工比较麻烦,特别是用于修补时,成本很高。冷拌沥青混合料又叫沥青冷补料,优点是施工简便,缺点是稳定性较差。主要用于小面积沥青路面临时修...

什么是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填充料组成。热拌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组配的矿料与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和而成,用保温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热拌沥...

热拌沥青混和料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区别改性沥青混和料

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都属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普通沥青混合料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差别在于用的沥青,一个是普通道路石油沥青,一个是改性沥青。不知道你到底想问什么

冷拌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有什么不同

你好,冷拌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差,成型时间长,所以用于小面积填补。加入冷拌剂使沥青稀释。改性沥青混合料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通俗的说,其稳定度要更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更粘,抗高低温性更强。可以适应更人...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不错,说得很详细

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目录

第一篇 理论基础

第一章沥青结合料

第一节 沥青材料的分类、组成和结构

第二节 道路油沥青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改性沥青

第四节 乳化沥青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性

第一节 基本特性

第二节 高温稳定性

第三节 低温抗裂性

第四节 水稳定性

第五节 疲劳特性

第六节 老化特性

第二篇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第三章热拌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与技术要求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三节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例

第四章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Superpave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

第三节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用

第五章 沥青玛脂碎石(SMA)混合料

第一节 SMA混合料的结构组成及强度形成机理

第二节 SMA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第三节 SMA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第四节 SMA混合料设计实例

第六章 纤维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纤维与纤维沥青胶浆基本性质

第二节 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增强作用机理

第三节 纤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七章 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混合料

第一节 OGFC混合料技术特点

第二节 OGFC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第三节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八章 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AM)

第一节 LSAM混合料的结构特性及强度形成机理

第二节 LSAM混合料级配设计

第三节 LSAM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九章 贮存式冷铺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贮存式冷铺沥青结合料的制备及技术要求

第二节 贮存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及技术要求

第三节 贮存式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第十章 沥青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混合料

第一节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沥青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组成材料

第三节 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十一章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性

第二节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及技术要求

第三节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第十二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沥青再生机理与方法

第二节 再生剂的作用及其技术标准

第三节 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第三篇 沥青混合料施工

第十三章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第四节 沥青混合料的离析与防治

第五节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第十四章 其他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技术

第一节 沥青玛脂碎石(SMA)混合料路面施工

第二节 开级配抗滑磨耗层(OGFC)混合料路面施工

第三节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第四节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AM)路面施工5

第五节 沥青稀浆封层与微表处混合料路面施工

第六节 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参考文献

热拌沥青的混合料摊铺

2、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10cm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相邻两台摊铺机宜相距为10~30cm,且不得造成前面摊铺混合料冷却。当混合料供应能满足不间断摊铺时,也可采用全宽度摊铺机一幅摊铺。

3、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料斗内涂刷少量防止粘料用的柴油

4、摊铺机自动找平时,中、下面层宜采用一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表面层宜采用摊铺层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撬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经摊铺机初步压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的规定要求。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粘度、气温、摊铺层厚度选用。

6、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10℃、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7、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实际的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由试铺试压方法或根据以往实践确定,也可按松铺系数选用。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及路拱、横坡,并使用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不符要求时应根据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热拌沥青混合料初压有哪些要求

2)碾压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碾速稳定均匀。

3)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修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1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2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 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

4 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施工工艺要求

一 一般要求

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

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

二 准备工作

1 应复查基层和附属构筑物质量,确认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经过试验合格后使用。机械需配套且有备用的,并保持状态完好。

2 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黏度,气候条件,铺筑层的厚度及下卧层厚度,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3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米的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三 拌制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必须在沥青拌合厂(场,站)进行。应有良好的防雨排水设施,并配备试验室,以保证质量合格。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拌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打印每拌料的拌合温度,拌合时间,拌合量等参数。 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称重,并测量运料车中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签发一式三份运料单。一份存拌合场,一份交摊铺现场,一份交司机。 卸料时,要均匀卸料,防止粗细分离。做到保温,防雨和保护环境。

沥青混合料施工有哪些温度要求?

1、洒布法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用洒布法施工的沥青路面面层有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两种,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细料矿料分层铺筑成厚度不超过3cm的薄层路面面层,通常采用层铺法施工,按照洒布沥青及铺撒料的层次的多少,可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和三层式三种,单层式和双层式为三层式的一部分。

三层式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为:

清理基层,在表面处治施工前,应将路面基层清扫干净,使基层的矿料大部分外露,并保持干燥;若基层整体强度不足时,则应先予以补强。

洒透层(或粘层)沥青,洒布第一层沥青沥青要洒布均匀,当发现洒布沥青后有空白、缺边时,应立即用入工补洒,有积聚时应立即刮除。施工时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沥青,其洒布长度应与矿料撒布能力相协调。沥青洒布温度应根据施工气温以及沥青标号确定,一般情况下,石油沥青宜为130℃~170℃,煤沥青宜为80℃~120℃,乳化沥青宜在常温下散布。

铺撒第一层矿料:洒布主层沥青后,应立即用矿料撒布机或入工撒布第一层矿料。矿料要撒布均匀,达到全面覆盖一层、厚度一致、矿料不重叠、不露沥青,部有缺料或过多处,应适当找补或扫除。

碾压:撒布一段矿料后,用60~80kN双轮压路机碾压。碾压时,应从一侧路缘压向路中,宜碾压3~4遍,其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

洒第二层沥青,撒布第二层矿料,碾压,再洒第三层沥青,撒布第三层矿料,碾压。

初期养护:沥青表面处治后,应进行初期养护。当发现有泛油时,应在泛油部位补撒与最后一层矿料规格相同的嵌缝料并均匀;当有过多的浮动矿料,应扫出路外;当有其它损坏现象时,应及时修补。

沥青贯入式路面属多孔结构,为防止路表水侵入和增强路面的水稳定性,其面层的最上层应撒布封层料或加铺拌和层,而当沥青贯入层作为联结层时,可不撒布表面封层料。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其厚度宜为4~8cm,但乳化沥青贯入式路面厚度不宜超过5cm,当贯入层上部加铺拌和层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时,总厚度宜为6~10cm,其中拌合层的厚度宜为2~4cm

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扫基层→洒透层或粘层沥青(乳化沥青贯入式或沥青贯入式厚度小于5cm)→撒主层矿料→碾压→洒布第一遍沥青→撒布第一遍嵌缝料→碾压→洒布第二遍沥青→撒第二遍嵌缝料→碾压→洒布第三遍沥青→撒封层料→碾压→初期养护。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可分为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和现场铺筑两阶段。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样,试拌时对所用的各种矿料及沥青应严格计量,对试样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以后,即可选定施工配合比。

铺筑施工工艺:

基层准备和放样,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沥青或铺热下封层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在准备好基层之后,应进行测量放样,即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松铺厚度。当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时,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

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以减少纵向次冷按缝,相邻两台摊铺机纵向相距10~30m,横向应有5~cm宽度摊铺重叠。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过程是由自卸汽车将混合料卸在料斗内,经传送器将混合料往后传到螺旋摊铺器,随着摊铺机前进,螺旋摊铺器即在摊铺带宽度上均匀地摊铺混合料,随后捣实,并由摊平板整平。

碾压,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要法语,因此,沥青混合料每层的碾压成型厚度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分层摊铺和压实,其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是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宜采用60~80kN双轮压路机慢速度均匀碾压2遍,碾压温度应符合施工温度的要求,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予以适当调整;复压是在初压后,采用重型轮式压路式或振动压路机碾压4~6遍,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因此,复压是达到规定密实度的主要阶段;终压紧接着复压进行,终压选择60~80kN的双轮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并应消除在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接缝施工,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包括纵缝、横缝和新旧路的接缝等处,往往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等质量事故,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接缝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下: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过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先铺的已铺混合料留下l0~20cm宽度暂时时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纵缝应在后铺部分摊铺后立即进行碾压,压路机应大部分压在已先铺碾压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cm的宽度压在新铺的车道上,然后逐渐移动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半幅施工或与旧沥青路面连接的纵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刷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入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驶,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再逐渐移动跨过纵缝,将纵缝碾压紧密。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表层的纵缝应顺直,且位于车道的画线位置。

横缝应与路中线垂直。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缝应错位lm以上。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面层、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可斜接,但在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头缝,即平接。其它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斜按。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的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厚度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沥青,斜接缝应充分压实并搭接平整。

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接缝处应清扫干净,切齐,边缘涂粘层沥青,并在其压实后用热烙铁烫平,再在缝口涂粘层沥青,撒石粉封口,以防渗水。

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522-1的规定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522-2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当表中温度不符实际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 表522-1

粘度 适宜于拌和的沥青结合料粘度 适宜于压实的沥青结合料粘度 测定方法

表观粘度 (017±002)Pa•s (028±003)Pa•s T 0625

运动粘度 (170±20)mm2/s (280±30)mm2/s T 0619

赛波特粘度 (85±10)s (140±15)s T 062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表522-2

施 工 工 序 石油沥青的标号

50号 70号 90号 110号

沥青加热温度 160~170 155~165 150~160 145~155

矿料加热温度 间隙式拌和机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连续式拌和机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50~170 145~165 140~160 135~155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废弃温度 高于 200 195 190 185

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 150 145 140 135

混合料摊铺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40 135 130 125

低温施工 160 150 140 135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35 130 125 120

低温施工 150 145 135 13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钢轮压路机 80 70 65 60

轮胎压路机 85 80 75 70

振动压路机 75 70 60 55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50 50 50 45

注①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②表中未列入的130号、160号及30号沥青的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5222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522-3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对采用冷态胶乳直接喷入法制作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集料烘干温度应进一步提高。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表522-3

工 序 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

SBS类 SBR胶乳类 EVA、PE类

沥青加热温度 160~165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165~170 - 165~170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 175 - 175

集料加热温度 190~220 200~210 185~195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185 160~180 165~180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195

混合料贮存温度 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摊铺温度 不低于 160

初压开始温度 不低于 15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90

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50

注:①同表522-2

②当采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5223 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