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泥炭地

周敏

泥炭地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泥炭 分为 水藓泥炭地和沼泽泥炭地
别名 草炭土 释义 古代低温、湿地的植物遗体

泥炭地泥炭的形成

沼泽泥炭地形成时,主要依靠充足的地表水,这种泥炭地由一些芦苇、蓑衣草等堆积而成;而水藓泥炭地在形成时,其表层与地表水没有直接联系,水藓泥炭地的表层始终生长着一种特殊植物--水藓植物(Sphagnum),由于这种细胞结构非常大,因而持水能力也特别强,因此,在降雨时水藓植物通过特殊的持水能力,可提高泥炭地表层水位直至其顶部下方几厘米。水藓泥炭地水的垂直交换速度相当缓慢,雨水一般从表层往下渗透一米大约要一天时间,也许要几周时间雨水才能到达泥炭地的底部

形成水藓泥炭地和条件,除了水藓植物本身之外,泥炭地应不易排水,环境气候应该是降水大于蒸发,纯净而不含营养物质的水质的是水藓植物生长的关键。水藓泥炭地的PH值一般为3-4,这种生长环境,使绝大部分植物无法在其中生长繁衍,而水藓类植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通过几千年不断生长和堆积,最终形成最适宜作为园艺基质原料的水藓类泥炭地。

泥炭地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泥炭地泥炭的分级

根据瑞典科学家Von Post的分级方法,按照泥炭的分解程度和泥炭的组成成份,分为H1-H10十个等级,详见泥炭分级表。

泥炭分级表

分解度

测定值

类型

很少分解

H1

白泥炭

H2

波罗的海国家

H3

中等深色泥炭

稍分解

H4

如:爱尔兰水藓泥炭

H5

H6

中度

H7

黑泥炭

H8

如:低位蓑衣草泥炭

H9

高度

H10

Von Post还提示了不同等级的泥炭,其腐殖酸和糖份的百分比变化关系

泥炭的分解度越低,其糖份的含量越高;反之,当泥炭的分解度越高,腐殖酸含量就越高,因而泥炭的PH值就越低。

泥炭地分类

形成泥炭土的主要植物是泥炭藓、冰藓、苔草和其他水生植物。根据泥炭形成的地埋条件、植物种类和分解程度,可分为低位、高位和中位泥炭三大类。

①高位泥炭:为温带高纬度植物埋在地层下经长期堆积炭化而形成。以羊胡子草属、水藓属植物为主,分解程度较低,氮和灰分元素含量少,酸性较强,pH值在4至5之间。容重较小,吸水透气性好,一般可吸持水分为其干重的10倍以上,适合作无土栽培基质,但pH值必须调至5.5至6.0 左右,也可用于配制培养土。

②低位泥炭:分布于低洼积水的沼泽地带,以生长需要无机盐分较多的苔草属、芦苇属植物为主,以及冲积下来的各种植物残枝落叶,经漫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分解程度较高,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较多,酸性不强,肥分有效性较高,风干粉碎后可直接作肥料使用。因其容重大,吸水和通气性较差,不宜单独作栽培基质。

③中位泥炭: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泥炭,性状也介于二者之间,既可用于无土栽培,也可用于配制培养土。

它们与腐叶土有着本质的不同,腐叶土是由落叶经堆积腐熟发酵所形成的有机物质。它松软质轻,排水透气性好,可直接作盆栽培养土,但不能用作无土栽培基质。

我才知道是由泥炭转化而来啊!!我购买的是调配好的花木培养泥炭,1圆1市斤、泥炭是什么?

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泥炭也可以称为泥炭、草煤或草炭。它是由水、矿物质和有机质三部分组成。它即是一种能源,又是工、农业许多部门必须的原材料和化工原料,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矿产资源。泥炭地还具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功能。

泥炭含有一定的腐植酸,腐植酸又称胡敏酸。它是由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遗骸,受到微生物和介质作用,经过分解和合成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煤炭腐植酸存在于泥炭、风化煤和褐煤中。腐植酸中含有、氢、氧、氮等元素,有芳香核、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腐植酸具有弱酸性、亲水性、离子交换性、络合性、氧化还原性及生物活性等。

泥炭地常见问题

泥炭泥炭质土属于什么土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中4.1.12条规定: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

草炭土多少钱一袋,泥炭土价格,东北泥炭

大约500元一吨。阿里巴巴上可以查的,东北泥炭。很多事按袋卖。5元左右一袋,10kg左右。

泥炭土哪里买啊??

我以前都是tb异地的,量少还ok,不过种的越来越多,邮费就不容我不考虑了@10$就转找同城的卖家。最近自提了300L整袋的泥炭,够折腾一阵了@30$

泥炭藓的妙用

Discovery出品的荒野求生秘技里面有一集《欧洲阿尔卑斯山》里面提到:泥炭藓可以杀菌,割伤时,可以用泥炭藓清理伤口来杀菌。大家可以把它的图片找出来好好认识一下,外出时如果不小心受伤了,可以此法救急...

碗莲泥炭能用来种植吗?

 1、播种时间:莲子无休眠期,只要水温能保持在16℃以上,四季均可播种。莲子在温度、光照适宜的条件下,从播种到开花春季需要50~60天,秋季需要60~80天;  2、处理:莲子外壳坚硬密实,浸种前...

泥炭蜡学科

​泥炭地质学

木本泥炭概述

学科:泥炭地质学

词目:木本泥炭

英文:wood peat

释文:由木本植物残体组成的泥炭。它大多是在富营养(低位)沼泽条件下形成的,其残体主要是桦、云杉等木本植物。泥炭颜色呈棕色和褐色、暗褐色,块状结构。在分解度低的木本泥炭中,用肉眼即可辨认出原木、树根和树皮。木本泥炭的特点是含碳量高(可达60%~65%),水溶物、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含量低,腐植酸和泥炭蜡的含量较高。

泥炭发展现状

中国泥炭发量多数为9.50~15.0兆焦/千克。磷含量常见值为0.04~0.17%;含量为0.5~1.3%。此外,氮的含量为1.5~2.0%。有的泥炭中还含有等稀散元素。有些泥炭的含油率很高,可达 5~14%。

中国东北及西南高原的高寒地区有很多高位泥炭的分布,而在华中、华北、东北、西南的低洼地带则有大量低位泥炭的分布。

近几年来,泥炭在全中国种植行业中开始普及。在吉林、肇庆、增城、信阳、四川都江堰等地有生产和销售泥炭。

中国地方政府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之下的中国分支机构,与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等一道正在为保护中国的泥炭地生态地系统而共同行动。

农村哪里去找泥炭土

在冷湿地区的农村的低洼地可以挖到泥炭土。泥炭土生长的地方叫做泥炭地,泥炭地可分为水藓泥炭地和沼泽泥炭地,这两类泥炭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炭地形成的条件不同。

泥炭土是具有厚度>50cm的泥炭层的潜育性土壤,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由此可见因为泥炭土大多都在一些冷湿地区和一些低洼地区分布,所以在冷湿地区的低洼地去可以挖到泥炭土。

白泥炭和黑泥炭的区别是什么

泥炭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泥炭也可以称为泥炭、草煤或草炭。它是由水、矿物质和有机质三部分组成。它即是一种能源,又是工、农业许多部门必须的原材料和化工原料,是一种宝贵的天然矿产资源。泥炭地还具有重要的自然保护功能。

泥炭含有一定的腐植酸,腐植酸又称胡敏酸。它是由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遗骸,受到微生物和介质作用,经过分解和合成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有机物质。煤炭腐植酸存在于泥炭、风化煤和褐煤中。腐植酸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有芳香核、羟基、羧基、羰基基、甲氧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腐植酸具有弱酸性、亲水性、离子交换性、络合性、氧化还原性及生物活性等。

泥炭形成的原理

白泥炭颜色较浅,纤维较长,育苗当好。黑泥炭密实做生产腐植酸类肥料合适。

泥炭土和营养土的区别:

泥炭土是指在某些河湖沉积低平原及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水生植被茂密,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植物残体积累并形成泥炭层的土壤。

营养土是为了满足幼苗生长发育而专门配制的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无病虫害的床土。

泥炭土属于营养土。

泥炭土亚类属过渡类型,泥炭土零星分布于山地森林中的沼泽化地段。而营养土一般由肥沃的大田土与腐熟厩肥混合配制而成。

泥炭土是具有厚度50cm的泥炭层的潜育性土壤,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地表可有厚20-3Ocm的草根层,草根层下为泥炭层和矿质潜育层,有时泥炭层下还有腐殖质过渡层。

形成水藓泥炭地的条件,除了水藓植物本身之外,泥炭地还应不易排水,环境气候应该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纯净而不含营养物质的水质是水藓植物生长的关键。

水藓泥炭地的PH值一般为3至4这种生长环境使绝大部分植物无法在其中生长繁衍,而水藓类植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通过几千年不断生长和堆积,最终形成最适宜作为园艺基质原料的水藓泥炭地。

湿地的类型有哪些

泥炭(又称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是煤最原始的状态。随著周围环境的转变,如压力的加大,可以使泥炭变得更加坚固,使之成为无烟炭。

成分

泥炭在自然状态下,组成物质横跨液相、气相和固相三种状态。其中固相物质的部分,主要包含有机物质和矿物质两部分。而如果以组成物质的角度来看,泥炭主要的成分是有机物质(也是碳元素的主要来源),而其中又以固相的有机物质比例最高。不同组成特性的泥炭,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形成

泥炭是沼泽在形成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沼泽地形的特征之一。泥炭的主要来源是泥碳苔(Peat Moss)或泥碳藓(Sphagnum),但除此以外其他的有机物质例如死去的沼泽植物乃至于动物与昆虫的尸体,都有可能成为泥炭的形成来源。这些物质在死亡后沈积在沼泽底部,由于潮湿与偏酸性的环境,而无法完全腐败分解,因而形成所谓的泥炭层。有机物质分解或潮化的程度主要是视其组成成分与浸水程度(潮湿度)来决定,通常在较潮湿的地方泥炭层的形成比较快,有机物的分解度比较低,而较干燥的地方则相反。利用这个特性,气象考古学的研究者可以利用泥炭来分析古代的气候变迁史,而利用分析泥炭里的组成物质,古代环境学家也能重造模拟古代时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状态。

在适当的环境(例如高压)之下,泥炭可以进一步地转变成煤炭(无烟炭),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在高纬度地区发掘到的泥炭层,许多都是9,000年前,上一次的冰河期结束、冰河北退之后才形成的。像这样的泥炭层形成的速度非常慢,有时甚至只有每年1公厘的程度而已。

用途

在许多当地盛产泥炭的地方,泥炭被用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使用。

在苏格兰地区,泥炭被大量用来作为制造苏格兰威士忌的过程中,烘烤已发芽大麦所需的燃料来源。使用泥炭烘干的大麦具有独特的烟熏味,已经变成苏格兰威士忌的风味特色,称为泥炭度(Peatiness),这也是“泥炭”这名词最常被提及的场合。

泥炭又称草炭、泥炭土、黑土、泥煤,通常分为高位泥炭和低位泥炭两种。高位泥炭是由泥炭藓、羊胡子草等形成,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我国东北及西南高原很多。高位泥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差,氮和灰分含量较低,酸度高,pH值约为6—65或更酸。低位泥炭是由低洼处、季节性积水或常年积水地方生长的需要无机盐养分较多的植物如苔草属、芦苇属和冲积下来的各种植物残枝落叶多年积累形成的。我国西南、华中、华北及东北有大量的分布。低位泥炭一般分解程度较高,酸度较低,灰分含量较高。低位泥炭常因产地不同而品质有较大差异。

泥炭是一种相当优良的盆栽花卉用土。因为它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强,质地轻,无病害孢子和虫卵。目前国外园艺事业发达国家,在花卉栽培中,尤其是在育苗和盆栽花卉中多以泥炭作为主要盆栽基质,而腐叶土、腐殖土等早已成为过去。近几年来,泥炭在广东开始普及。在肇庆、增城等地有生产和销售泥炭。

泥炭在形成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淋溶,以及本身分解程度差,所以本身所含的养分少,在配制培养土时可根据需要加进足够的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或在栽花过程中及时给予追肥补充。泥炭可单独用于盆栽,也可以和珍珠岩、蛭石、河沙、椰糠等配合使用。目前市面上有售的所谓花卉培养土,其主要成分就是泥炭。

天然湿地

(一)海洋/海岸湿地

A --- 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B --- 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C ---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D ---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峭壁。

E --- 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洲、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F ---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 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 --- 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I --- 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J --- 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

K ---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ZK(a)-- 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洞穴。

(二)内陆湿地

L ---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 ---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 --- 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

O --- 湖泊:面积大于8hm2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轭湖。

P --- 时令湖:大于8hm2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 --- 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R --- 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Sp --- 时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泡沼。

Ss ---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hm2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Tp --- 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hm2泡沼。

Ts --- 草本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U --- 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a --- 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t --- 灌丛湿地:灌丛沼泽、灌丛为主的淡水沼泽,无泥炭积累。

W --- 淡水森林沼泽:包括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

Xf --- 森林泥炭地:泥炭森林沼泽。

Xp --- 淡水泉及绿洲。

Y --- 地热湿地:温泉。

Zg --- 内陆岩溶洞穴水系:地下溶洞水系。

注:“漫滩”是一个宽泛的术语指一种或多种湿地类型,可能包括R、Ss、Ts、W、Xf、Xp或其他湿地类型的范例。漫滩的一些范例为季节性淹没草地(包括天然湿草地)、灌丛林地、林地和森林。漫滩湿地在此作为一种具体的湿地类型。

人工湿地

1 --- 水产池塘:例如鱼、虾养殖池塘。

2 --- 水塘:包括农用池塘、储水池塘,一般面积小于8hm2。

3 --- 灌溉地:包括灌溉渠系和稻田。

4 --- 农用泛洪湿地:季节性泛滥的农用地,包括集约管理或放牧的草地。

5 --- 盐田:晒盐池、采盐场等。

6 --- 蓄水区:水库、拦河坝、堤坝形成的一般大于8hm2得储水区。

7 --- 采掘区:积水取土坑、采矿地。

8 --- 废水处理场所:污水场、处理池、氧化池等。

9 --- 运河、排水渠:输水渠系。

Zk(c)-- 地下输水系统:人工管护的岩溶洞穴水系等。

湿地定义

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

国际湿地公约采用广义的湿地定义,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这一定义包含狭义湿地的区域,有利于将狭义湿地及附近的水体、陆地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保护和管理。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二十多个类型,这个定义目前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编辑本段湿地公约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 on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 ,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至2008年10月,有158 个缔约方。

编辑本段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湿地公约》第二条规定,每个缔约方必须把本国至少1块湿地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且被纳入的湿地必须符合标准。

标准1:如果一块湿地包含适当生物地理区内一个自然或近自然湿地类型的一处具代表性的、稀有的或独特的范例,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2: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或者受威胁的生态群落,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3:如果一块湿地支持着对维护一个特定生物地理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4:如果一块湿地在生命周期的某一关键阶段支持动植物种或在不利条件下对其提供庇护场所,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5: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2万只或更多的水禽,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6:如果一块湿地定期栖息有一个水禽物种或亚种某一种群1%的个体,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7:如果一块湿地栖息着绝大部分本地鱼类亚种、种或科,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种间和/或种群间的关系对湿地效益和/或价值具有代表性,并因此有助于全球生物多样性,就应被认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截至2008年,中国共有36块湿地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可参看“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编辑本段历届世界湿地日主题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纪念活动,每年有一个主题。从1997年以来历年湿地日的主题如下:

199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是生命之源(Wetlands : a Source of Life)

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之水,水之湿地(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息息相关(People and Wetlands :the Vital Link)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Celebrating Our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200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Wetlands World-A World to Discover)

2002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水、生命和文化(Wetlands : Water,Life,and Culture)

200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没有湿地-就没有水(No Wetlands - No Water)

200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编辑本段湿地概述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积水体。《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