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上官子昌 编 | ISBN | 9787122144126 |
---|---|---|---|
页数 | 296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时间 | 2012-9 | 副标题 | 钢筋翻样方法与技巧 |
1钢筋翻样基础知识1
1 1钢筋翻样的基本要求1
1 2钢筋翻样的基本原则1
1 3钢筋翻样的基本理论2
1 4钢筋翻样的特性分析4
1 5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6
1 6钢筋的锚固9
1 7钢筋的接头10
1 8平法原理13
1 9平法下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18
2框架柱钢筋翻样33
2 1框架柱钢筋识读33
2 2框架柱底层纵向钢筋翻样40
2 3框架柱中间层纵向钢筋翻样48
2 4框架柱顶层钢筋翻样54
2 5框架柱钢筋翻样实例73
3框架梁钢筋翻样84
3 1框架梁钢筋识读84
3 2框架梁钢筋构造97
3 3框架梁钢筋翻样方法111
3 4框架梁钢筋翻样实例131
4剪力墙钢筋翻样138
4 1剪力墙钢筋识读138
4 2剪力墙身钢筋翻样146
4 3剪力墙柱钢筋翻样158
4 4剪力墙梁钢筋翻样169
4 5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翻样方法178
4 6剪力墙钢筋翻样实例189
5楼板钢筋翻样201
5 1楼板钢筋识读201
5 2楼板底筋翻样213
5 3楼板顶筋翻样217
5 4其他板筋翻样221
5 5楼板钢筋翻样实例224
6基础钢筋翻样245
6 1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翻样245
6 2条形基础钢筋翻样265
6 3独立基础钢筋翻样276
6 4桩基承台钢筋翻样289
6 5基础钢筋翻样实例291
参考文献296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钢筋翻样方法与技巧》依据现行规范、标准和制图规则,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编写,全面介绍了钢筋翻样的方法与技巧,并列举了相关实例,实用性强,且便于查阅和携带。全书内容包括钢筋翻样基础知识,框架柱钢筋翻样,框架梁钢筋翻样,剪力墙钢筋翻样,楼板钢筋翻样以及基础钢筋翻样。
《钢筋翻样方法与技巧》适合于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和建设单位钢筋翻样人员阅读,也适合于结构设计人员及监理人员等参考阅读。
谁能说下钢筋翻样的方法?
你说的钢筋翻样就是钢筋抽筋下料,我给你一个关于钢筋的问题,对你一定会有用的。这是03G101--1修正版钢筋图集关于钢筋分项平法的讨论,供参考。 有些钢筋工同行新手应用《平法》...
谁能说下钢筋翻样的方法?
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
钢筋翻样与图形算量
抽筋能导,翻样不能导。
不做钢筋翻样
肯定不行的 钢筋是土建的组成部分 而且占的比例很大 不翻样怎么计算钢筋的造价呢
钢筋翻样问题
估计您疑惑在于楼层框架梁和基础梁原位标注信息的位置正好相反。主要是结构框架梁和基础梁受力的方式不同的,前者抗拉后者抗压(简述)。所以原位标注相反
本书共分8个章节,主要系统全面地剖析了钢筋翻样的原理、计算规则和方法,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阐述了钢筋翻样原理,集理论性、学术性、普及性、实践性、多样性于一体,适用于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具体内容包括钢筋翻样理论和方法,钢筋通用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原理和分析平法原理和识图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第一章 钢筋翻样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钢筋翻样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第二节 钢筋翻样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钢筋翻样基本原则
第四节 钢筋翻样的方法
第五节 钢筋翻样的步骤和内容
第六节 钢筋翻样的特性分析
第七节 钢筋翻样理论
第八节 钢筋下料与钢筋预算的区别
第九节 钢筋优化下料
第二章 钢筋通用构造
第一节 钢筋品种和力学性能
第二节 钢筋的锚固
第三节 钢筋的接头
第四节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第五节 抗震级别的确定
第六节 钢筋弯曲调整值
第七节 钢筋的代换
第八节 箍筋的计算
第九节 弯钩和拉筋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原理和分析
第一节 结构理论
第二节 基础
第三节 框架结构
第四节 剪力墙结构
第五节 现浇混凝土板
第六节 异形柱结构
第七节 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
第四章 平法原理和平法识图
第一节 平法原理
第二节 平法识图
第五章 钢筋算法
第一节 基础钢筋算法
第二节 柱钢筋算法
第三节 墙钢筋算法
第四节 梁钢筋算法
第五节 板钢筋算法
第六节 预应力钢筋算法
第七节 马凳筋算法
第六章 钢筋翻样实例解析
第一节 手工钢筋翻样要点
第二节 基础钢筋下料计算实例
第三节 柱钢筋下料计算实例
第四节 剪力墙钢筋下料计算实例
第五节 梁钢筋下料计算实例
第六节 现浇板钢筋计算实例
第七章 钢筋翻样电算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钢筋翻样软件概论
第二节 钢筋翻样软件操作模式
第三节 钢筋软件的操作一般流程
第四节 鲁班钢筋预算软件建模法的操作步骤
第五节 鲁班钢筋预算软件单构件法的操作步骤
第八章 钢筋对量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钢筋对量在工程结算中的意义
第二节 对量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节 手工对量的流程和思路
第四节 软件对量的方法
第五节 混合型对量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钢筋对量的趋势
第七节 钢筋对量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翻样一词原是华北地区民间的一句方言,指木工按图纸计算工料时列出详细加工清单并画出加工简图,翻样在过去是一种高级的技术性脑力劳动。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专业。钢筋翻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分为两类,一类是预算翻样,是指在设计与预算阶段对图纸进行钢筋翻样,以计算图纸中钢筋的含量,用于钢筋的造价预算;第二类是施工翻样,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图纸详细列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构件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重量等内容,以形成钢筋构件下料单,方便钢筋工按料单进行钢筋构件制作。
以我的经验,你最好把所有非盘条钢筋尽可能的下到一米五 三米 四米五 及六米的料 这样无论是9米还是12米原材,你的钢筋都能做到最省。 其余的你还是多看看03G101的一系列。熟悉一下翻样规则。(后面04 06的都是03的升级版) 最后我建议先搞梁 再搞板,再柱子,最后墙!(因为竖向钢筋要看上下两层的结构图,有点难度)
1、最主要的是实践,不到施工现场参与施工和学习,是做不好钢筋翻样的;
2、根据施工方案(或组织设计)在现场实践中对照规范、标准和图集,才能比较好的较全面的掌握翻样要点(施工和预算、结算翻样是有差别的,而方案里面往往涉及的钢筋翻样容易遗漏);
3、平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翻样虽然不难,翻的好就很不容易了,在建筑行业中,钢筋涉及造价的争议从来就是个热点。
把图集全看会了,这是最起码的。03G101-1、2,04G101-3、4,还有09G901等,只有看懂图纸,吃透了,才可以作的。当然初学者可以借助软件,下面介绍二种比较好的:
筑业钢筋计算软件与钢筋下料软件二合一版集成了目前流行的钢筋计算软件、钢筋下料软件等所有钢筋软件的优势,全面向导化操作,即使不懂钢筋翻样的初学者仍然能很快掌握钢筋计算的全部技巧,是目前钢筋计算软件的先锋。
筑业钢筋计算软件与钢筋下料软件二合一版的编制依据
依据以下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编制而成: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 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4G101-3(筏形基础)
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4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筑业钢筋计算软件与钢筋下料软件二合一版的软件功能
构件`把建筑构件划分为基础、柱、梁、板、墙、楼梯等几大类,在单个构件图形上,用户直接录入构件信息及每根钢筋的信息(包括构件尺寸、抗震等级、混凝土标号、钢筋名称、直径、级别、间距、根数等相关信息),软件就可根据内部设置的计算规则,自动计算出钢筋的长度、根数、接头数、重量等,录入所有构件信息经自动计算后,汇总得到钢筋总量。
筑业钢筋计算软件与钢筋下料软件二合一版主要特点
1、图形绘制标准、专业,计算设置符合标准规范。
2、构件法算量,易于上手,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计算设置进行修改,并可随意增删单筋、对单筋进行编辑。
3、构件种类及单筋种类齐全,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
4、钢筋接头计算方式分定额和清单两种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计取搭接钢筋用量,并可对搭接钢筋用
量单独汇总。
5、钢筋计算分计取弯曲调整和不计取弯曲调整两种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6、钢筋定尺长度按直径分类设置,并可进行修改,满足不同地区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要求。
7、钢筋接头计算方式可根据设计要求随意设置,并在报表中分类汇总。
8、参数录入方便快捷,界面清晰,不易出错。
9、单根钢筋长度组成一目了然,便于核对。
10、计算结果可以导出到EXCEL进行二次编辑
英特钢筋翻样软件也不错
GJ04钢筋翻样软件是在YSTB钢材汇总模块的基础之上,吸取了国内同类软件的精华、博采众长,由本公司开发人员独自完成的最新成果。它集成了平法、图表法和直接输入等多种录入数据方式,以适应不同图纸的钢筋标注方法,可以满足不同预算人员的需要。同时,它保留了原钢材汇总模块的所有功能。它把钢筋分类分为23类,其目的是为了和消耗量定额的定额号相匹配,方便直接将汇总结果转入套价软件。这种分类对于平法和图表法的数据输入是自动形成的,不会增加用户负担。这是GJ04钢筋翻样软件的最突出特点。
我们将繁琐、复杂的抽筋工作变成一种可程式化的,简便易行的轻松之旅。
1.图库丰富,内容全面
系统内置100多种图库,基本涵盖了大部分常规图形,部分图库如下:
梁图库 楼梯图库
2.分层管理,层次结构清晰
通过树形分层管理,按项目-楼层-构件划分,操作直观、方便
构件清单和钢筋明细
3.输入方法灵活多样
表格录入法
图形标注法
图集法
单根钢筋输入法
“图法”板输入 单根钢筋输入法
标注法输入 图集法
4.自动生成构件清单
打印钢筋明细表前程序自动打印出构件清单,以及各构件在明细表中的页码。
5.表格打印精致、美观
输出图形时自动标注尺寸,可以分楼层、分构件的进行预览打印
6.数据的可重复利用
可以对楼层、构件以及单根钢筋进行复制、粘贴,充分利用数据的可复用性,提高工作效率
7.参数数据灵活可调
对于一些图形中的参数如锚固长度、加密区长度、搭接等可灵活调整
8.可视化中间结果查询
每个构件、每种钢筋的计算过程清晰明了,便于查询、核对
9.与消耗量定额接轨
内置23种钢筋类型,与消耗量定额号相匹配,可以直接将汇总结果导入到套价软件
转自百度知道>
“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9万多人同时观赛,现场的声音之嘈杂可想而知,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完全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场内广播。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怎么能增加其舒适度?“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精确模拟出“鸟巢”的钢结构和膜结构,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超过200个轮椅位置。相比普通座椅,这些轮椅座席的高度都做了提升,以保证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而对于听力和视力有损伤的观众,将提供助听器和比赛解说无线广播系统为他们服务。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在“鸟巢”观赛的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让运动员充分发挥水平决定采用观众席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也就是看台内增设空调送风管道,让凉风从观众的座椅下面吹出来东四环边上有一座体育馆,洁白的圆形屋顶让它看上去既像一枚微张的蚌壳,又像一个倒扣的斗笠。这就是新建的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第29届奥运会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将在这里进行。了解羽毛球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对于场馆内部的空调设计有着特殊要求,因为空调带来的风速和风向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北工大体育馆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自主设计的。为了寻找到最适合羽毛球运动的场馆设计方案,中国设计师们四处“取经”,考察了雅典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甚至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运动场馆,参观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队羽毛球训练馆,还跟着国家队到英国参加了去年初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但是,这些场馆的设计不是不适合羽毛球比赛,就是不可复制。没有可供借鉴的先例,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想办法。经过多次论证,决定采用观众席席下送风的空调设计,也就是看台内增设空调送风管道,让凉风从观众的座椅下面吹出来。每两个座位下面,有三个直径各13厘米的送风口,整个体育馆中,这样的送风口共有1万多个。席下送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点难。为了避让开送风管道,同时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中国设计师们反复修改,最终的设计方案与最初图纸相比,几乎所有房间的位置都挪了一遍。不仅在空调上下工夫,连每一扇门的位置都经过精心考虑。在最初的图纸上,为了疏散方便,休息大厅的门和观众席的门都是两两相对的。后来有专家提出,比赛的时候如果两扇门同时打开,会形成穿堂风,影响场上比赛。设计师们马上做了修改,把门的位置错开了。经过种种改进,现在,羽毛球馆内的风速可以控制在02米/秒以下,完全符合国际羽联的要求。除了保证运动员能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也能保证观众席的舒适度———观众席的温度在25至27℃之间,场内则是26到28℃。消除大赛的安全隐患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把“鸟巢”内部的观众全部疏散出去只需约14分钟环绕“鸟巢”四周,有12对非常醒目的钢结构大楼梯曲曲折折向上延伸,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