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灯棚

周敏

灯棚概述

地灯棚已有很长的历史(已无从考证),主要有三条街设灯棚。一是神路,二是小北街,三是大南街。

每到正月十二管事儿的人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开始着手搭灯棚,体弱的将阁置一年的挑角灯、四方灯、玻璃灯、柱灯等,一一拿出来,该擦的擦,该整的整。体壮的则攀高上低,用杆和竹杆搭灯棚的架子,蒙棚布。艺人们则绞尽脑汁,根据天干地支或当年人们值得纪念的大事,确定该年度灯棚的主题。比如:羊年就会搭盖以三羊开泰为主题的灯棚等。灯棚里挂的是《岳飞枪挑小梁王》、《八仙过海》、《哪吒闹海》、《水浒》、《西游记》等传统故事。燃蜡观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正月十四下午至十六,为灯棚的活动盛期,其间灯棚供人游玩昼夜不停。屇时,不管城里乡下、男女老幼,都会在观玩艺的空闲时间,来到灯棚下,欣赏颇具匠心、精致玲珑的艺术造型。

灯棚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灯棚常见问题

大型吊灯棚内的骨架是做成什么样的?

大型吊灯棚内的骨架对独立的钢结构,不能利用装修吊顶的龙骨。多采用50*5的角钢焊接骨架,上端采用钢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角钢骨架中间焊接厚度6mm的钢板,吊灯固定在钢板上

顶棚开灯孔

有的定额分格栅灯孔和筒灯灯孔,算是分了大小,如果本地定额没分,就是综合考虑的。一般不分材质,套定额就是这样,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补充子目。

有顶棚的吸顶灯

有顶棚的吸顶灯是套吸顶安装吗?(是的)还有就是那个导线穿管从顶板引来,计算式那线管包不包含那段从顶板到灯的距离啊?(要包含,顶板接线盒至灯具线路一般穿金属软管或塑料软管,要单独计取。)

棚鲜补光灯价格如何?

你好,河北万佳技术咨询中心有销售哦,它是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下属的集体企业经营围包括:农林业技术咨询、光电产品、农业机械的研发、灯具组装、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地址:中国河北家庄桥西区工农路56...

吊棚射灯和筒灯装哪种好?

筒灯是一种相对于普通明装的灯具更具有聚光性的灯具,一般是用于普通照明或辅助照明,射灯是一种高度聚光的灯具,它的光线照射是具有可指定特定目标的。主要是用于特殊的照明,比如强调某个很有味道或者是很有新意的...

日本推出便携式迷你摄影棚 内带补光LED灯

日本推出便携式迷你摄影棚 内带补光LED灯

人民网东京4月13日电 日本SANWA SUPPLY公司于4月11日起在其官方直营网站“SANWA DIRECT”上发售一款便携式可折叠摄影棚,售价为5537日元(约合人民币324元,不含税)。

这款迷你摄影棚内有补光LED灯,背景布有灰色、黑色、橙色和白色四种。为官方网站、博客、网店等进行专业静物摄影时,可根据拍摄需要使用。摄影棚上方也可打开,方便拍摄俯视照片。迷你摄影棚打开时大小为445x580x435mm,折叠后厚度仅为20mm,方便携带与收纳。(编译:袁蒙 审稿:陈建军)

洁净棚厂家,洁净棚的详细介绍,洁净棚应用范围

洁净棚厂家,洁净棚的详细介绍,洁净棚应用范围

洁净棚与洁净室什么差别?其实,大家只知道洁净棚但不知道它的作用,一般洁净室内都需要配洁净棚,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洁净室内配洁净棚才能达到车间的洁净度。

洁净棚是一种局部高洁净环境的空气净化设备。洁净棚主要由箱体、风机、初效空气过滤器、阻尼层、灯具等组成,外壳喷塑。洁净棚该产品既可悬挂,又可地面支撑,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以单个使用,也可多个连接组成带状洁净区域。

洁净棚的简要描述

洁净棚(英文:CLEAnBooth)一般又简称为洁净棚,无尘室等。一般都多用薄膜围档,所以叫洁净工作棚比较贴切,还有从英文翻译角度 Clean-清洁的;未被污染的,Booth-(有篷的)货摊,也是理解成洁净工作棚最为合适。

洁净棚的功能性定义

能快速组建的简易洁净室,无尘室,其具有安装快速、施工周期短、价格低廉、移动方便等特点,把主要生产工序控制在较小的环境内也是洁净工作棚设计的选择。

洁净棚的类型

洁净棚分为多种类型,有普通垂帘型、玻璃结构型、钢板结构型,自带空调型、模块组合型、防静电型以及自带风淋型等等。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生产需要,我们可以灵活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洁净工作棚。

洁净棚的应用范围

洁净工作棚(简称CleanBooth )广泛用于电子、精密仪器加工,制药、医疗以及食品等行业,是这些行业不可却少的洁净设备。

洁净棚的优点

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与土建式或装配式百级洁净室相比投资少,见效快,安装简便,运行费用低。

模块化结构,提高洁净度等级容易,扩展性强,且重复利用价值高。

移动方便(可安装万向轮)

洁净工作棚的设计概念功能性定义中已经提到“把主要生产工序控制在较小的环境内也是洁净工作棚设计的最佳选择”其实这就是洁净棚CleanBooth 的应用概念,投资少,控制主要工序的关键部分,由于是控制的关键点较高所以一般设计洁净工作棚CleanBooth的洁净等级也很高,一般以ISO5级,4级居多,也有少数使用6级的。

洁净棚的主要技术参数

净化等级:100级(美国联邦标准209E)

平均风速:0.25—0.45m/s(可调)

噪音:≤62dB(A)

电源:220V 50HZ

洁净棚的产品配制

框架:以工业铝材(或不锈钢方通、铁方通喷塑)作为框架稳固、美观、不生锈、不产尘;

防静电垂帘:四周围用防静电垂帘(或钢化玻璃),防静电效果好、透明度高、网格清晰、柔韧度好、不变形、不易老化;

风机滤网机组FFU:,采用离心风机,具有长寿命、低噪声、免维护、震动小、可无级变速等特性,风机质量可靠,工作寿命长,加上独特的风道设计,大大提高了风机的效率、降低了噪声!内部净化级别可达100-100K级;特别适用于车间内局部净化级别要求高的区域,如流水线作业区域。

内部采用净化室专用净化灯,不产尘;

洁净棚的材料组成;

洁净棚的框架一般有三种:不锈钢方通,铁方通,铝型材

洁净棚顶部材料一般有三种:不锈钢板冷轧钢板喷塑, 防静电网格围帘,有机玻璃。

洁净送风部分,一般选择FFU层流罩(FFU风机过滤单元)

洁净棚的围护材料一般包括:防静电围帘,(防静电)有机玻璃。

洁净棚的价格

洁净棚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来量身制造,QINXN可以提供不同尺寸,不同材质,不同样式的洁净工作棚,不同的洁净工作棚价格可能会有所区别

洁净棚的安装说明

尽量把洁净棚安装在出风口处,从而来延长其过滤器的寿命。

机组安装前应用酒精将软帘上的积累的灰尘擦去。

不宜安装在多尘、潮湿或者是容易受盐碱侵蚀的地方。

最好请个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定期的维护

洁净棚注意事项

洁净棚要注意维护

洁净棚要注意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原文来源:广州梓净

顶棚照明装置

顶棚上的照明装置应结合具体情况处理。嵌入或半嵌入顶棚的灯 具,称嵌入灯,多用于层高较低的房间;利用错层吊顶棚作反射面,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灯具,称暗灯或槽灯;采用透光的吊顶棚面层,在面层后面装置各种灯具,使整个空间获得均匀柔和的照明,即成为发光顶棚。不论是使用嵌入灯、槽灯或发光顶棚,设计时都要考虑便于检修和更换灯具。同时要注意散热通风,以防止光源的高温烤灼附近易燃物,引起火灾。照明装置的光源背面还可用石膏抹灰或衬以属板,增加反射光。吊顶上设风口、嗽叭口时,为了防止昆虫、鼠类窜入,应罩以金属网和格片加以保护。大型吊顶棚还要设供人携带工具进出操作的检修口,必要时设检修走道,通往各个需要工作(如换灯泡、灯管以及维修等)的地点。此外,还需设消防装置。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春节处在一年的岁末,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在春节时,无论在多远的地方的人们都会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团聚过年,下面了解过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欢迎阅读。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1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

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送穷文》。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正月初八日为众星君聚会之期,又是“诸星下界”之日,此日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祭祀星君)。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这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祭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同时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搭灯棚

民间俗称“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点灶灯,扎彩灯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试花灯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称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历代这一节日都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是男女青年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2

初一拜年“新年好”

正月初一是新年,新的一年从一句喜气洋洋的问候开始吧。

正月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是一种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祝福。拜年吉祥话后,长辈也会给晚辈红包,当做新一年的彩头。

给亲戚朋友拜完年后,左邻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万事顺心。

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古代,女儿嫁出去了一般不会轻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间也很难团聚。

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团聚的日子,大家团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边,交流感情。

3、初四迎接灶王爷

按照民间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清点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门,点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爷的到来。

初四这一天,按照传统,最好不要出门。同时这一天还要把过年来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杂烩。

初五“破五”迎财神

据传,初五是财神的诞辰,因此,很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业,人们相信在这一天可以迎接财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初五又称“破五”,是说过了初五,初一以来的所有禁忌都可被打破,不再遵守了。

初七“人日”七宝羹

传说中,女娲先造出了猪牛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正月初七,就是人诞生的日子,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

在初七这天,按照传统要吃七宝羹、吃面条等,七宝羹是由七种蔬菜熬成,分别有韭菜、芹菜、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正月十一请子婿

传统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正月十一这天岳父要请女婿吃饭。

初二女婿大包小包来岳父家,十一这一天岳父要回请女婿。

正月十二搭灯棚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这一天里,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旧鞋等。

正月十五赏花灯,从十二开始就要准备好,开始搭灯棚了。

正月十三点灶灯

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的说法。

“上灯圆子下灯面”,正月十三上灯日要吃圆子。

正月十五看花灯

“一年明月打头圆”,古称“上元节”,这一天大家都出来看花灯,猜灯谜,尽情享受新年的滋味。

初一到十五的风俗3

春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1、贴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6、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7、给压岁钱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8、祭祖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9、燃爆竹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宋代人过年吃饺子,元宵节放花灯。

过年:宋代过年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角子”为饺子一词的词源。饺子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吉祥物。古书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已盛行吃饺子,文献说饺子“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当时的饺子是连汤一块儿吃的,叫做“馄饨”,至今仍有此种吃法。

宋人过年都要饮屠苏酒,这种风俗在宋代很盛行。屠苏是一种草名,有这种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过年饮屠苏酒正好相反,却是从最年少的饮起的。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声通宵不绝。《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

元宵节:

一、放花灯五夜: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典出宋代。一州官名田登,不允许人家直呼其名,将与其名字“登”同音的“灯”也设置为敏感词,要求别人呼“灯”为“火”,如果谁冒犯了,就要请去喝茶。一年全州欢度元宵,按例大放花灯。官府贴告示时,讳用“灯”字,便在所有告示上大书“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成为一大笑话。这个笑话透露一个信息,放灯是历史上元宵节的一大标志。

汉明帝时正式敕令正月十五夜要放灯礼佛。唐代,元宵节开始在民间盛行,民间在元宵节这一天悬挂花灯,观赏花灯的风俗自此流行开来。唐玄宗时把赏灯的时间定为三天,即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因此元宵节又名元宵灯节。

宋代这一风俗的规模和场面都愈来愈大,放灯的时间也增加到五天,即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水浒传》就描绘对元宵放灯时的热闹场面,,如第六十六回:“依照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北京大名府是河北头一个大郡,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在三十三回宋江因为清风寨镇要放灯才欲去观看。七十一回,也正是因为皇上大张灯火,与民同乐,庆赏元宵,才吸引宋江、柴进等人到东京观看元宵灯火。 

放花灯要有灯棚。灯棚也称“山棚”,高大的结扎各式花灯的彩楼或百戏艺人献艺的戏棚。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昨汴京大内前缚山棚,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五道出水。其水用辘轳绞上灯棚高尖处,以木柜盛贮,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

大名府家家门前扎起灯棚,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每片鳞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回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着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

就连远离城市的乡村也有美不胜收的花灯,清风寨镇在山东青州地区,宋江在清风寨所看之灯,是“剪采飞白牡丹灯”和“荷花芙蓉异样灯”。

  二、市镇中心搭鳌山:

鳌山原是指古代传说海上有巨龟背负神山,后元宵节拟其形,把无数盏绚丽多姿的彩灯扎架起来,供游人观赏,故谓之鳌山。宋元话本《宣和遗事》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记载:皇宫大内前,自冬至起,即开始架造鳌山(灯山),山高16丈,阔365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24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个龙口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正当中立一牌,长36丈,阔24丈,金书8个大字:“宣和山,与民同乐。”正月初五至二十,禁城城门不闭。

《水浒传》描写了宋时元宵节的鳌山,如第三十三回:清风镇人闹元宵,大家先是凑钱,然后去土地大王庙前扎个小鳌山,山虽不大,却也挂有五七百盏灯,有金莲、玉梅、芙蓉、牡丹等各色花灯、花灯影里,庙门内外,皆是村歌社火,如舞鲍老等。而大名府就更加热闹了,灯节到来时,富豪之家各赛花灯,远者三二百里去买,近者也过百里之外,更有客商年年将灯到城货卖。诸路做生意的,云屯雾集。家家门前,扎起灯棚,鳌山上挂灯上千余盏,四面灯火不计其数。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有耍和尚的,踏竹马的,舞鲍老的,唱词曲的,演傀儡戏的……,终日鼓乐喧天,笙歌聒耳。

第六十六回:大名府留守司州桥边搭起一座鳌山,上面盘红黄纸龙两条,每片麟甲上点灯一盏,口喷净水。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铜佛寺前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青龙一条,周围也有千百盏花灯。翠云楼前也扎起一座鳌山,上面盘著一条白龙,四面灯火,不计其数。……城中各处宫观寺院佛殿法堂中,各设灯火,庆贺丰年。三瓦两舍,更不必说。

第七十二回:元宵节当天,天色晴明得好,看看傍晚,庆贺元宵的人不知其数,古人有篇《绛都春》词,单道元宵景致:“融和初报,乍瑞霭霁色,皇都春早。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鳌山采喝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绛霄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缥缈。风传帝乐,庆玉殿共赏,群仙同到。迤逦御香,飘满人间开嘻笑。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梢声杳,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这些鳌山一般设在市镇中心,且鳌山上灯火花样繁多,景致极为壮观。清风寨镇设在土地大王庙前,张挂五七百碗花灯;大名府市中心添搭两座鳌山,留守司州桥、铜佛寺前、翠云楼前也有鳌山,鳌山上灯火不计其数;“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烛光衔照夜光寒,人民歌舞欣时安。五凤羽扶双贝阙,六鳌背驾三神山”。六个鳌山上有三座神山,足见鳌山之大。

三、耍社火:

耍社火,节日迎神赛会所表演的杂耍、杂戏。之所以称为社火,是因为中国是农业国,农业收成之丰歉,对于国计民生至关重要,故每年许多节日,均以杂戏、杂耍等形式娱神,求其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第一个月圆夜,春耕即将开始,为祈求丰收,自民间至朝廷,都举行庆祝活动,求其保佑,因而在祭祀娱神活动中,伴有大量烟火,古称社火。据西湖老人《繁胜录》与周密《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宋代的高门大户元宵节要放烟火,那时还有专门从事烟火制作和施放的工匠。

《水浒传》里有宋时元宵节耍社火场面的描写。清风寨镇、大名府、开封府的大街小巷都有社火。宋江因在清风寨镇看到社火队里一伙舞鲍老,那鲍老“身躯扭得村村势势”,于是不由得哈哈大笑,因此被刘高的老婆发现,结果被抓。六十六回宋江等攻打大名府后,作者在词中写道:“烟迷城市,火燎楼台。前街傀儡,顾不得面是背非;后巷清音,尽丢坏龙笙风管。耍和尚烧得焦头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踏竹马的暗中刀枪,舞鲍老的难免刃槊。”

这里提到了元宵节社火中的傀儡舞、耍和尚、麻婆子、踏竹马和舞鲍老。其中的鲍老,是傀儡戏中常出现的引人笑乐的人物,是一种戴面具的滑稽舞。宋杨亿《傀儡诗》:“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教舞袖郎当长。”鲍老与郭郎同为傀儡戏中的人物,二者一起作滑稽性表演。宋时舞鲍老已成为元宵社火舞队中的常备戏。

  四、饮屠苏酒:

宋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挑换旧符。”宋人过年与元宵节都要饮屠苏酒,如宣和五年宋江军营中的元旦和宋江领军剿灭了王庆,班师回京时恰好是元旦,于是举行庆功宴,宴席上开怀畅饮的就是屠苏酒。屠苏是一种草名,有这种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五、大街小巷竞相燃放爆竹

宋朝的科技水平比较发达,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这时候出现的。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据载,宋朝的爆竹品种不下百余种,有单响、双响、连响。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是(元宵节)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水浒》描写,元宵节的时候,东京宫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

六、万人空巷庆佳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写了宣和年间首都东京万人空巷庆元宵节的盛况:“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由此可见元宵节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灯会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因此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描写的就是他一年元宵节的浪漫经历。

少年辛弃疾就是在元宵万人空巷期间情窦初开的,如他的名篇《青玉案·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水浒》多处有类似场面的描写,如宋江正月十一进京赏灯谋求招安,东京城到处“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挤挤,各有服色”。正月十五傍晚,灯会进入高潮,“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正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天汉桥边扎起鳌山,街边楼上“笙簧聒耳、鼓乐喧天,灯火凝眸,游人似蚁”。

由此可见,宋代人对元宵节是非常重视的,当时元宵节的热闹程度可能要超过端午、中秋甚至春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