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过梁 | 应用场合 | 房屋 |
---|---|---|---|
作用 | 承重 | 种类 | 现浇、预制 |
行业 | 建筑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
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
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破坏形式同一般受弯构件,即受弯及受剪破坏,有时要考虑两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破坏。
过梁过梁过梁
L03G303中没有GLB10-242等级的过梁,可以按GLB10-243等级的选用
连梁、过梁、、
应可在同位置布置,可用分层布置(并注意标高,因如同一部位,其标高应不同)
求教~梁 过梁~
1、按过梁定义布置。2、是异形梁,按框架梁定义。3、按圈梁定义布置。
连梁、过梁
看图纸连梁标高,如果与窗顶高度不一致,就要设置过梁;如果与窗顶高度一致,就不用设置,也就是说连梁兼做过梁。
圈过梁与过梁布置的界限
当门窗洞口顶标高离圈梁底60高以上时布置过梁。
Q
如何在拱形的门窗上布置过梁?
A
在布置过梁之前,勾选“拱洞口布置过梁”,选择“选洞口布置”,选择门窗洞口右键即可。
墙体上开设洞口时,洞口上部的横梁叫过梁。
过梁的作用是支撑洞口以上的砌体自重和梁、板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洞口两侧的墙体。
目前常用的过梁有砖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
圈梁与一般的混凝土梁受力不同,只需按构造配筋即可。
二、过梁
过梁是砌体结构房屋墙体门窗洞上常用的构件,它用来承受洞口顶面以上砌体的自重及上层楼盖梁板传来的荷载。一般将过梁按简支梁计算。
过梁分三种:
1)砖拱过梁:平拱、弧拱,
2)钢筋砖过梁: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
3)钢筋混凝土过梁
三、墙梁
墙梁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组合构件。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墙梁是由托梁与其上部计算范围内的墙体的组成体。在计算中,墙梁要考虑到托梁以上墙体对结构的影响,要计算墙体对托梁刚度的有利影响。
墙梁和圈梁一样,都不是典型意义的梁。
四、挑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
显然,挑梁应按悬臂梁计算。
计算要点
来源:网络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现在人口居住地越来越集中,房地产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现在的房子也是越建越高。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这些建筑的安全性和坚固性,必须采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的过梁是用来承受重力的,框架结构少不了钢筋混凝土过梁,毕竟房子建起来是让人住的,房子的承载能力必需要强,下面就让小编带你们去认识一下钢筋混凝土过梁吧。
梁的形式:
常见的过梁形式之一 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钢筋混凝土过梁承载能力强,可用于较宽的门窗和洞口,对房屋不均匀沉降或震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应用较广泛。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之分,预制装配式施工速度快,很受欢迎。过梁断面通常采用矩形,以利于施工。梁高应按结构计算确定,且应配合砖的规格尺寸,如普通粘土砖墙内取60mm、120mm、180mm、240mm等,过梁宽度一般同砖墙厚,其两端伸入墙内支承长度不小于240mm。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大于砖的导热系数,在寒冷地区为了避免在过梁内表面产生凝结水,可采用L形界面或组合式过梁,也可全部把梁包起来。
过梁的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于内墙和混水墙,L形多用于外墙和清水墙。在寒冷地区,为防止钢筋混凝土过梁产生冷桥问题,也可将外墙洞口的过梁断面做成L形。
三、钢筋混凝土做法:
1、过梁每一侧深入墙内长度250mm。
2、过梁制作的宽度应缩尺,例如:90墙体过量宽度可采用80cm即可,以免由于制作时的误差造成截面宽度过大或者由于砌筑抹灰误差由于过梁突出墙面造成无法抹灰。
3、过梁制作地方:
A:每隔两层打两层过梁
优点:运输方便,无需使用升降机
缺点:使用时需要在楼层内搬运成堆,特别是放线时需要搬运。数量过多成堆容易损坏。打过梁时需要搬运过梁模板、 钢筋。
B:在地面空地打过梁
优点:容易控制过梁数量,损坏少。无需搬运过梁模板、钢筋。
缺点:搬运过梁时较麻烦,随楼层越来高运输困难。
4、两栋楼可使用一套过梁模板即可,当楼层内同一规格的过梁数量较多时可适当增加过梁模板的数量,以免造成制作过梁时模板不能及时拆除。
5、过梁模板应先涂刷脱模剂之后再打混凝土,以保证过梁拆模板方便且制作出的过梁平整表观效果好。混凝土倒入模板后应反复振捣。
6、过梁的钢筋放在上部,砌筑时应注意过梁的放置位置,有钢筋的一侧应放在下部,因为过梁为受弯构件。
7、留设过梁的洞口应注意其洞口是否有电管,以免电管无法穿越过梁。提过梁时应在楼层中检查一遍,留有电管的孔洞应设置双排过梁。
原来我们住的简简单单的房子中的一条小小的梁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平时看着这些钢筋混凝土过梁还会觉得有些碍眼,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钢筋混凝土过来还挺可爱的,如果没有这些钢筋混凝土过梁那么高层建筑根本建不起来,因为高层的建筑的承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多谢这些钢筋混凝土过梁才能让我们住在高处享受高处的风景啊。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且墙体洞口大于300mm时,则需要在门窗洞口上设置过梁。
梁在框架结构中,把各个方向的柱连接成整体。在墙结构中,洞口上方的连梁,将两个墙肢连接起来,使之共同工作。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梁既有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剪力墙结构中的作用。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中对过梁规定如下:
1、当过梁的跨度不大于15m时,可采用钢筋砖过梁;不大于12m时,可采用砖砌平拱过梁。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2、砖砌平拱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
3、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30mm。
扩展资料
梁的分类
1、从功能上分:结构梁,如基础地梁、框架梁等;与柱、承重墙等竖向构件共同构成空间结构体系,有构造梁,如圈梁、过梁、连系梁等,起到抗裂、抗震、稳定等构造性作用。
2、按照结构工程属性可分为:框架梁、剪力墙支承的框架梁、内框架梁、梁、砌体墙梁、砌体过梁、剪力墙连梁、剪力墙暗梁、剪力墙边框梁。
3、从施工工艺分:有现浇梁、预制梁等。
4、从材料上分:有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梁、木梁、钢包砼梁等。
5、依据截面形式,可分为:矩形截面梁、T形截面梁、十字形截面梁、工字形截面梁、匚形截面梁、囗形截面梁、不规则截面梁。
6、从受力状态可分为:静定梁和超静定梁。静定梁是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梁;超静定梁是几何不变,且有多余约束的梁。
7、按照其在房屋的不同部位,可分为:屋面梁、楼面梁、地下框架梁、基础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
过梁一般在砌筑的时候,窗口或门口的高度与上面的框架梁或者板有距离,这时候需要在窗口或门口上方设置过梁, 连梁属于剪力墙结构的加强部位。
首先说两个基本结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家里的房子都是砖混的,高楼大厦一般现在都是框架的,就是随便乱装修都不会倒得,只要不拆主梁就没事下面具体解释一下
1、过梁是联在两个剪力墙传递剪力的,什么是剪力墙,现在框架结构的大厦内部全是剪力墙,就是说防止大风刮来把楼刮倒,要求墙具有前后左右微型移动变形的能力,也就是能承受剪力,而联系两个剪力墙之间的梁就是连梁,当然这还有个规定,就是说连梁的跨高比是小于5的,也就是连梁的长度除以强的高度应该小于5,如果大于5,那么就是框架梁,另当别论了,框架梁和连梁的制作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框架梁要求更高
2、过梁就是过去的梁,是用来承受门窗洞口上部墙体和梁、板传来的荷载的,设置在墙体门窗洞口上,也就是说过梁面肯定有门窗或者洞口,是连接主梁的分段处的梁。
3、过梁在砖混结构中可以和圈梁通用
4、过梁在框架结构中的房屋中,也成为暗梁,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砖砌楔拱过梁、砖砌半圆拱过梁、木过梁等。
钢筋砖过梁: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像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
砖拱过梁:平拱、弧拱,用于洞口宽度小于1米;
钢筋混凝土过梁:常用,多为预制构件。有矩形、L形等形式。宽度同墙厚,高度及配筋根据结构计算确定。两端伸进墙内不小于250mm。
扩展资料
破坏形式:
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
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梁
过梁是门窗上部分的梁。通俗的说就是门窗上面要砌墙,过梁就是紧挨着门窗设置的,防止上面的砌体掉下来。过梁长度一般是门窗洞口长度一边各加250mm,两边就是500mm,宽度同墙厚。
圈梁一般同墙厚,就是相当于腰箍的作用,从腰这个字就能想到是在哪个位置了,外墙的圈梁按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的圈梁按净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