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抛石机

周敏

抛石机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石机 简称 配重式抛
原理 用配重物)的重力发射。 出现于 中世纪初期

抛石机类型

弹力抛石机 弹力抛石机(Ballista),其中文名称又有床弩、弩炮、射箭机,在古希腊罗马时即在使用,依靠弓弦的弹力来抛射,除了发射大型箭也可以发射石弹,是机械弓弩的变种。这种机械在中国地区称作床弩或床子弩。

抛石机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抛石机中国发展

古代记载

据唐代的一部兵书《神机制敌太白阴经》记载,抛石机通身用木料制成,炮架上方横置一个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起杠杆作用。只有一根木杆的称为"单梢",设多根木杆的叫"多梢",梢越多,可以抛射的石弹就越重、越远。古代炮梢最多可达13梢。梢所选用的木料需要经过特殊加工,使之既坚固又富有弹性。另外由于抛石机是运用杠杆原理制造的,所以炮梢的长度及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都要精心测算,一般炮梢长约2.5~2.8丈。梢的一端系有"皮窝",内装石弹,另一端系炮索,长约数丈,小型炮的炮索在 1~10条不等,大型炮多达百条以上,每根炮由 1~2人拉拽。抛掷石弹时,先由一人瞄准定放,拉索人同时猛拽炮索,当炮梢系索一端猛落的同时,另一端的皮窝迅速甩起。石弹惯性猛地抛出,射程可达数百步。

抛石机简介

当世界上第一门火炮在中国诞生之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重型武器之一就是这种抛掷石弹的石炮--抛石机。所以古代的"炮"字偏旁是"石"而不是"火"。又叫抛车、投石车、霹雳车等,总之是用来攻守城堡,以石头当炮弹的远程抛射武器。

抛石机常见问题

抛石机的类型

弹力抛石机 弹力抛石机(Ballista),其中文名称又有床、炮、射箭机,在古希腊罗马时即在使用,依靠弓弦的弹力来抛射,除了发射大型箭也可以发射石弹,是机械的变种。这种机械在中国地区称作床或床子。 炮...

中国古代的重型机是不是抛石机

重力抛石机是忽必烈打襄阳的时候才传入中土的。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比较笨重的人力抛石机。但是宋代出现了间接射击法(就是抛石机躲城墙后面,由城墙上的士兵指挥调校)相比同时代其他国家的直接瞄准法(会直接暴露于...

现在郑州买台破石机碎石机),郑州破石机(碎石机)公司哪家比较可靠,价格也很合理?

河南红星矿山机器厂家中德重工机器厂家这是河南两家比较不错的破石机(碎石机)专业制造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专注破石机(碎石机)已有30多年的历史,所生产的破石机(碎石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价...

QSC型比重去石机,QSX型去石机,TQSX重力去石机,TQSF重力去石机,它们的各个字母代号的含

正是石的阻挡,才使浪花显得美d斗。

比重去石机与去石机是否有区别,亲

肯定有区别,加了比重,功能多了,就比一般的去石机更好

抛石机配重式机

来源

配重式投石机(TREBUCHET)---引用自 The Projectile Throwing Engines of the Ancients,著者 Sir Ralph Payne-Gallwey,1907

这种器械,比起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所使用得投石机和弩炮来,是一种相当晚近的发明了。据说,是由法国人在12世纪将其引入围城作战的。而投石机和弩炮则在基督纪元前数世纪就已被人使用。1280年左右,埃吉迪奥·科伦纳曾对这种器械做了相当精确的描写,当时配重式投石机(以下为省称并和CATAPULT区别,称为抛石机)已是有效的攻城器械了。

罗马军团武器大揭密:弩炮、抛石机等神器有多恐怖

在常人的印象里,罗马之所以能横行地中海,建立横跨三洲的帝国,靠的主要是强大的重步兵和严明的纪律,但实际上,罗马人还有一样东西为敌人所无,那就是各式各样、精妙绝伦的军用机械。这些机械伴随着罗马引以为傲的步兵军团,一道征服了地中海。

▲操控机械的罗马军队,图源网络

关于罗马军用机械的记载,最详细的莫过于罗马军官马赛里努斯《历史》,马赛里努斯是公元4世纪罗马军队中的一名皇家军官,曾经参加过多次重要的战役,并且接受系统的军用机械训练,因此对罗马的军用机械十分了解。

虽然此时已经处于罗马帝国的晚期,由于财政的紧张,罗马人的军用机械相对于帝国鼎盛时期已经略有退步,但是帝国的机械相对于周边国家,依然是极为领先的存在,无论是蛮族还是文明程度较高的萨珊波斯都争先模仿罗马的军用机械并投入实战。

在马赛里努斯的记载中,罗马的军用机械分为重型机械武器和轻型机械武器,重型分为“弩炮、抛石机、攻城槌、活动攻城塔”,轻型则分为机动轻弩炮和单兵机弩。

(一)弩炮

弩炮自希腊时期起就被广泛用于战场,弩炮作为一种威力巨大的远程射击武器,主要发射重箭或者石弹。

弩炮的原理,马赛里努斯做了详尽的描述。

“在两个机轴之间固定着一根坚固的条,铁条很长,如同一支极大的量尺。铁条扁平光滑,中段特别经过打磨抛光,上面有一支更长的方型木梁,木梁上沿着长中线刨出一条平直狭窄的箭槽……射手站在一侧的弓臂旁瞄准,之后很小心地把一支大箭放入木梁的箭槽中……在装箭的同时,几个健壮青年迅速转动旋杆将弩炮的弦拉满”

除了这些记载,弩炮还有其他大量的零件出土。

参照这些挖出来的弩炮部件,当代史学家已经完全搞清了弩炮的配置并予以复原。

相对于其他民族的机械,弩炮最大的特点在于结构复杂、威力出众。

除精确吻合的滑动槽、加力上弦机械和发射扳机装置外,弩炮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扭力蓄能,马赛里努斯在记载中多次提到“弩炮的全部力量来源于扭力”。

与汉朝弩类武器将能量汇聚于弓臂不同,弩炮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筋腱的弹性势能中,与中国弩的张力蓄能比较,这种蓄能方式更加复杂精巧,会增加操作维护成本并略微降低精准度,但是却能提供更大的能量,由此射程和威力都大大增加。

弩炮采用的弹药,为一种特制的重箭,直径是普通箭支的四倍,其箭羽也不是动物羽毛,而是由硬木片制成,这种箭支在空气中受风速影响较小,能量衰减慢,再加上弩炮强大的扭力蓄能,往往能打出惊人的威力。

▲罗马的大型弩炮,图源网络

关于弩炮的实战案例,犹太人的起义军领袖约瑟夫(后投降罗马)曾经亲眼目睹他身边的伙伴头颅被弩炮打飞,还有很多士兵三四个一起被罗马弩炮的重箭像穿串一样在地上。甚至有过弩炮发射的箭支将上一支箭劈为两半的情况。

在马赛里努斯的记载中,弩炮更是在阿米达攻防战中首立奇功,将与萨珊波斯一道攻城的匈尼特人(可能为匈奴直系后裔,被波斯降服一同进攻罗马)王子一击射杀,彻底扭转了战争局势。

马赛里努斯记到:

“次日,匈尼特人王子想在波斯王沙普尔面前邀功,他壮着胆子带兵攻向阿米达城,一名罗马射手则一直在瞄准他,他刚进入弩炮射程,就被弩箭正中胸口,盔甲胸膛一并贯穿,当场毙命。”

关于弩炮的射程,则根据弹药的重量决定,曾有记录大型弩炮将26kg的弹丸抛到了270米开外。

(二)“野驴式”抛石机

除了弩炮,罗马人在攻城时还有一样法宝,那就是野驴式抛石机,这种抛石机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其蓄能装置为后置单力扭力发条,相对于弩炮,抛石机的初速较低,精准度远不如前者,但是由于其发条尺寸大于弩炮,因而在威力上更为巨大。

马赛里努斯形容被此物砸中的敌人无不粉身碎骨,这种机械由于动能过于巨大,因而在发射时必须放在草皮和碎石堆之上,如果部署在城墙之上,甚至会震塌下方的城墙。

因此,这种抛石机不太适用于守城。

▲野驴式抛石机,图源网络

(三)攻城槌

罗马人的攻城槌与其他国家的攻城槌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罗马特色就是其冲击头往往呈现羊的形象。

在攻城槌的外面,往往会覆盖泥土和生皮来保护士兵,攻城槌下方还装有轮子以供机动。

马赛里努斯在书中记道:

“操作攻城槌的人数多多益善,通过攻城槌的反复摇摆撞击摧毁敌人的城墙,敌人的城墙和建筑会在其重击下倒塌为碎块废墟。”

攻城槌是罗马的攻城利器,几乎每场攻城战都会大显身手。

(四)活动攻城塔

攻城塔在西方应用的历史较早,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的继任者之一安提戈努斯就用攻城塔攻陷了罗德岛等一系列易守难攻的堡垒,而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攻城塔更是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成为了攻城器械中的集大成者。

根据马赛里努斯的记载,攻城塔底部为移动的轮子,上面为多层防护塔楼,塔楼中除了装有士兵外,还装有大量的弩炮。

攻城塔由大批的士兵推动,靠近敌人城墙后放下吊桥发起进攻。

马赛里努斯认为除非防守者的实力远高于进攻者,否则攻城塔绝对可以在城墙下打开一个缺口

马赛里努斯记载在363年罗马对萨珊波斯城市皮里萨博拉的围攻中,罗马的攻城槌突破了城市的外墙,但波斯人在中心卫城拼死抵抗,接连两天罗马人死伤惨重,但当第三天攻城塔直接出现时,波斯人却因为畏惧直接投降了,可见攻城塔的巨大威慑力。

(五)机动轻弩炮

除了前面的重型军用机械,马赛里努斯还记载了很多野战用的轻型机械,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轻弩炮。

轻弩炮与弩炮构造相同,但是体型较小,往往由两人就可以搬运操作,轻型弩炮既可以用于城市防守,也可以搭在马车上进行机动射击,其精准度和杀伤力都十分出色。

罗马全面战争中的车弩就是来源于这个记载。

▲罗马的轻型弩炮,图源网络

马赛里努斯对于轻型弩炮十分钟爱,他自己曾多次操控这一机械杀伤敌人,而在其作品《历史》中对于轻弩炮也有很多记载,比如在359年的阿米达围攻战中,记载着一段轻弩炮对波斯弓箭手的精彩对决。

当时,虽然弩炮在数量和地利上处于劣势,但仍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

马赛里努斯记到:

“城里的逃兵率领70名波斯皇家弓箭手通过黑暗的密道潜入城内,埋伏在塔中,待外面的波斯人攻城时,他们突然伸出塔来,从背后朝我们射击,我们决定分兵御敌,五具轻弩炮被搬过来对付塔中的弓箭手,在弩炮的箭支之下,波斯人重创倒地,四散逃命,顷刻间溃败了”

除了应用于小规模的冲突,轻弩炮还广泛应用于野战,在共和国时期,当苏拉与本都军队交战时,苏拉将数百具轻型弩炮集中在一起,集中朝敌人阵型的一点发射,将敌人的阵型迅速打开了一个缺口,罗马步兵借着缺口一贯而入,打破本都军队。

在后来与安息的战争中,罗马人更是配备了大量的轻弩炮用来对付安息的具装骑兵,这些弩炮与弓箭手、投石兵一起压制了安息人的火力,并不断击杀他们的精锐具装。

按照奥古斯都时期的配置,5000人的正规军团里标配50门轻型弩炮。

(六)单兵机弩

马赛里努斯曾提到罗马人装备有手弩炮和弓弩炮,弓弩炮刚开始专家们认为其构造可能与中世纪的十字弓类似,但是后来随着出土文物的发掘,这种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微缩版的手持弩炮,同样采用扭力发射。

与中国弩的原理完全不同,其威力和射程高于普通复合弓,但是由于造价高昂因此不是普遍的装备,算是一件比较失败的机械,而手弩炮则是一种威力较小,用手拉弦的单人弩,其构造与中国弩类似,但为例射程远逊于后者。

▲单兵弩炮,图源网络

(七)连发弩炮

这种武器最早由古希腊人发明,后被罗马人采用,虽然这种武器可以连发箭支,形成极强的火力密度,但是其在威力射程上不如普通的弩炮,而且还被一些军官指责为“浪费弹药”,因此这种武器与诸葛连弩一样,并未广泛应用。

▲连发弩炮复原图,流言终结者已成功复原,其构造与诸葛连弩类似。图源网络

如果说古希腊人将力学理论发展到了极高的程度,那么罗马人就是将希腊人的设想落到了实处,在罗马能工巧匠的协助下,希腊人的理论知识被转化为了一件又一件强大的杀人机械。

在罗马军团风光的背后,伫立着一个又一个制造机械的普通工匠,正是他们的汗水与努力造就了罗马强大的军力与霸权。

可想而知,在罗马军事成就的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强大的科技支撑。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褚劲寿

洗石机概念

洗石机又叫洗砂机,主要用于砂类产品的去除杂质(如粉尘)的机器,因较多是用水洗的方法,故称为洗石机。其中,这里的石更多的是指砂子,所以也被称为洗砂机。因其外观和原理不同,也被称为螺旋洗石机,滚筒洗石机,水轮洗石机,震动洗石机等。

洗石机分类

洗石机可大体分为螺旋洗石机,滚筒洗石机,水轮洗石机,振动洗石机,挖斗式洗石机,园桶洗石机。

洗石机特点

1.螺旋洗石机是使用螺旋推进石子而使石子与水和泥土分离,因而石子干净但产量略低。

2.滚筒洗石机是让石子在滚筒中随滚筒的转动互相碰撞.摩擦,翻滚.并加高压水枪喷洗,因而需水量大,但产量大。

3.轮斗洗石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水洗设备。它即可以洗沙、又可洗石子,用途广泛社会需求量大。

4.振动洗石机是大规格石料清洗用的专业设备,产量高用水少。

5挖斗式洗石机是根据挖沙船水下挖掘部分演变而来的一种洗石 洗沙机械,结构合理,组装灵活,产量高,节水显著。

怎么做投石机

准备橡皮筋、雪糕条、瓶盖。

首先把几根雪糕重叠在一起,两端用橡皮筋固定好,如图: 

再找两个雪糕条重叠在一起,一端用橡皮筋固定死,然后从另一端劈开把刚才做好的雪糕条组放进去,如图:

用橡皮筋把它们固定在一起,然后在上面那根雪糕条钻一个小洞,用来固定瓶盖。

在瓶盖中央面钻一个洞,然后用螺丝把它固定在雪糕条上,瓶盖就是用来盛石头用的,如图:

把纸片揉成一团当作石头来用,轻轻的拨动一下雪糕条,看看能投多远?

特别提示:玩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雪糕条很容易折断的。

古代投石机原理是杠杆原理,是省力还是费力啊

西方最早发明的投石机是使用扭力装置蓄力的扭力投石机,它由于使用了各种动物的皮革,加上结构复杂所以在潮湿的环境下很不可靠。

中国人发明的是利用杠杆原理的抛石机,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不过需要用人来拉。当这个抛石机传到传到西方之后立刻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后来西方人在中国人的基础上将其改进,结果就是在中世纪广泛使用的配重抛石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后来在蒙 古攻打南宋襄阳时,就传回到了中国,而名字就是回回炮。

古代投石机原理是杠杆原理,是省力。

投石机一端装有重物,而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弹也顺势抛出,此种抛石机经由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而被称作“回回炮”。

到了14世纪中期,有的抛石机能抛射将近1000磅(约454公斤)重的弹体,威力巨大。近代试验表明,吊杆长50英尺(约152米),平衡重锤为10吨的抛石机能将200到300磅(约90-136公斤)的石弹抛射约300码(约274米)的距离。

可以投掷一个或多个物体,物体可以是巨石或火药武器,甚至是毒药、污秽物、人或动物的尸体,达到心理战的目的,那些污秽物同时也是最早的生化武器。

扩展资料

在抛石机长期的实践经历中,炮的射击瞄准方法到宋代发生了转折性的变革,由直接瞄准法变为间接瞄准法。宋代以前,炮手们操作抛石机时,都是先将炮座对准目标,由“定炮人”目测距离,判定方位决定方位角和炮梢的高低。

需要向高处仰射时,就将炮的前脚垫高;如向低处俯射时,便将炮后脚垫高。待瞄准定位完毕,把石弹放入炮杆后面的弹窠内。然后,根据目标远近确定拽炮索人数,远则人多,近则人少。

每个拽炮人都握住炮索,依照统一口令,同时猛拽炮索,后面弹窠内的石弹腾空飞起,射向目标。这时“定炮人”观察弹着点,修正偏向,再次瞄准射击,直至击中目标,这种与敌人面对面的瞄准射击方法在古代算是方便易行的了。

但有两大缺点:一是容易暴露自己的炮位,被敌炮反击;二是在守城战斗中,狭小的城墙上摆不开许多炮,况且一门炮要用数十人乃至上百人拽放,占地很大,同时又妨碍其他兵士作战。

为改变这种状况,1126年,中国古代著名的炮兵专家陈规在德安守备战中,创立了战炮间接瞄准法,即把炮架在城墙内,使城外敌人无法看到。各炮的“定炮人”站在城上,用口令指挥城下各炮施放。这种间接瞄准法是世界炮兵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石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