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滑石粉炒。也叫滑石粉烫。滑石粉炒一般使用大火。每100公斤药物,一般使用滑石粉40~50公斤。
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滑石粉炒。也叫滑石粉烫。滑石粉炒一般使用大火。每100公斤药物,一般使用滑石粉40~50公斤。
滑石粉炒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毒性,或使药物质地变得酥脆,便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
滑石粉炒操作要点:
先将滑石粉放入锅内,用中火加热到一定程度,投入药物共同拌炒,炒至药物质地松泡酥脆,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晾凉即可,如黄狗肾、水蛭等。
滑石粉炒水蛭
水蛭属于活血化瘀药,具有破血逐瘀消症作用。是治疗瘀血症瘕积聚以及血瘀经闭等常用药物。常用滑石粉烫后入药。
【炮制方法】
先将滑石粉置于炒锅内,大火加热至滑石粉呈现活动状态,然后投入水蛭与滑石粉共同拌炒,不断翻动,炒至水蛭表面呈现黄棕色,并微见鼓起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即可。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什么是滑石粉呢?滑石粉有什么作用?
滑石粉有以下几种: 化工级滑石粉 用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等滑工行业作为强化改质填充剂。特点:增加产品行状的稳定,增加张力强度,剪切强度,绕曲强度,压力强度,降低变形,伸张率,热膨胀系数,白度高、...
滑石粉是用来做什么?
用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等化工行业作为强化改质填充剂。特点:增加产品形状的稳定,增加张力强度,剪切强度,挠曲强度,压力强度,降低变形,伸张率,热膨胀系数,白度高、粒度均匀分散性强等特点。
滑石粉是什么?
滑石粉,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滑石粉的主要成分为滑石,经粉碎后,用盐酸处理,水洗,干燥而成。其在水、稀矿酸或稀氢氧化碱溶液中均不溶解,可作药用。滑石粉按用途和级别...
滑石粉有毒吗?
功效与作用1、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滑石粉由于颗粒小,总面积大,能吸着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因此当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有保护的作用;内服时除保护发炎的胃肠粘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外,还能阻止...
滑石粉价格怎么计算
白度、烧失量(硅含量)、细度。主要以这三个标准来制定价格
用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等滑工行业作为强化改质填充剂。特点:增加产品行状的稳定,增加张力强度,剪切强度,绕曲强度,压力强度,降低变形,伸张率,热膨胀系数,白度高、粒度均匀分散性强等特点。
"中国滑石粉"一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注册的专属名词。
滑石粉英文名为pulvistalci,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本品在水、稀矿酸或稀氢氧化碱溶液中均不溶解。可作药用。
滑石是矿物质中的一种,它与含有石棉成分的蛇纹岩共同埋藏在地下,因而在自然形态下常常含有石棉成分。美国国家毒物学项目以及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没有将滑石粉列为已知或可能的致癌物,所以滑石中的石棉致癌这一说无从说起;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者学会(ACGIH)也将滑石粉列为"不能分类为人类致癌物质"。滑石的爽身粉,在美国依然使用。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含石棉的滑石"列为致癌物。中国人慎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炒刺猬皮的炮制方法 5 炒刺猬皮的性状 6 刺猬皮的性味归经 7 刺猬皮的功效与主治 8 炒刺猬皮的炮制作用 9 刺猬皮的炮制研究 10 炒刺猬皮的贮存方法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炒刺猬皮 1 拼音
chǎo cì wèi pí
2 英文参考stirbaked CORIUM ERINACEI with sand on powder of conche meretricis seu cyclin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炒刺猬皮为刺猬皮的炮制品,方法为滑石粉炒、砂炒或砂炒醋淬。刺猬皮的炮制汉代已有,见《神农本草经》。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或短刺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1]。刺猬皮味苦,性平,归胃、大肠经[1]。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缩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炒制后质地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并能矫臭矫味[1]。醋淬后矫味矫臭效果更佳,并能增强行瘀止痛的作用[1]。砂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滑石粉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
4 炒刺猬皮的炮制方法汉代有酒煮(《神农本草经》)的方法[1]。
晋代出现烧末(《肘后备急方》)的记载[1]。
唐代有炙、炙令焦(《备急千金药方》)、炒令黑(《食疗本草》)的方法[1]。
宋代出现了炙令焦黄(《太平圣惠方》)、酒浸炙(《圣济总录》)、煅黑存性(《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炒黄(《疮疡经验全书》)等法[1]。
明代增加了麸炒(《普济方》)、酥炙(《本草品汇精要》)、蛤粉炒(《审视瑶函》)等法[1]。
清代又有土炒(《医宗说约》)、酒醋童便浸炙(《外科大成》)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砂炒或砂炒醋浸等[1]。
刺猬皮块的制法:取原药材,用堿水浸泡,将污垢洗刷干净,再用清水洗净,润透,剁成小方块,干燥[1]。
砂炒刺猬皮的炮制方法为:取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净刺猬皮块,不断翻埋,至刺尖卷曲焦黄,质地发泡时,取出,筛去砂,放凉[1]。另有用砂炒至上述规格时,取出,筛去砂,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捞出,干燥[1]。
每100kg刺猬皮,用醋10kg[1]。
滑石粉炒刺猬皮的炮制方法为:取滑石粉置热锅中,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刺猬皮块,拌炒至、鼓起、皮卷曲、刺尖秃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1]。
每100kg刺猬皮,用滑石粉40kg[1]。
5 炒刺猬皮的性状刺猬皮为密生硬刺的不规则小块,外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内面灰白色,边缘有毛,质坚韧,有特殊腥臭气[1]。
砂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1]。
滑石粉炒刺猬皮性状与砂炒相同[1]。
6 刺猬皮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刺猬皮味苦,性平[1]。归胃、大肠经[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味苦、甘,性平。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味苦,性平。
《中华本草》:刺猬皮味苦、涩、性平;入胃、大肠、肾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名医别录》:"无毒。"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本草求真》:"入肠、胃。"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7 刺猬皮的功效与主治《中药炮制学》:刺猬皮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缩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其炮制品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如治痔漏的猬皮丸(《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的猬皮散(《杨氏家藏方》)[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具有行瘀止痛,止血,固精的功效。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痔疮,遗精,遗尿。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具有降气定痛,凉血止血的功效。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中华本草》:刺猬皮具有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的功效。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
《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本草备要》:"泻,凉血。"
《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8 炒刺猬皮的炮制作用刺猬皮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
炒制后质地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1]。并能矫臭矫味[1]。临床多用其炮制品[1]。醋淬后矫味矫臭效果更佳,并能增强行瘀止痛的作用[1]。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如治痔漏的猬皮丸(《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的猬皮散(《杨氏家藏方》)[1]。
9 刺猬皮的炮制研究刺猬皮含蛋白质、钙盐等[1]。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弹性硬蛋白和脂肪等[1]。短刺猬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
经炒后,由于高温的作用,使钙盐生成氧化钙,收涩之性大增[1]。内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钙盐,易于吸收,从而增加人体内钙的含量,促进血凝,增强收敛止血的作用[1]。
10 炒刺猬皮的贮存方法40~50kg。滑石粉炒时,每100kg药物,用滑石粉40~50kg。滑石粉为硅酸镁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分子式为Mg3[Si4O10](OH)2,经粉碎后,用盐酸处理,水洗,干燥而成。常用于塑料类、纸类产品的填料,橡胶填料和橡胶制品防黏剂,高级油漆涂料等。
中药加辅料炒法和炙法区别在于: 炙法可以将辅料渗入药材里,增加药材特性,而炒法的辅料只是在药材表面。
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常用的加辅料炒法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等。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扩展资料
炮制作用 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痈疽肿毒、顽癣瘙痒等症;米炒后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症散结为主,用于经闭、症瘕、肝癌、胃癌等病症。
斑蝥中有毒物质为斑蝥素,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充血、发赤和起泡。口服毒性很大,可引起口咽部灼烧感、恶心、呕吐,严重者能引起肾功能衰竭或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从斑蝥素的理化特性来说,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既适合斑蝥的升华,又不至温度太高而使斑蝥焦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狐新闻-中药炮制丨炒法(加辅料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