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油页岩资源

周敏

油页岩资源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页岩资源 外文名称 oil-shale resources
分布 分布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 前景 石油的替代能源

油页岩资源分布

油页岩资源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但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分布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扎伊尔、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根据目前全球油页岩资源现状,若将它折算成页岩油,可以达到4000多亿吨,相当于目前世界油储量的3倍。这一数字将随着油页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加大而加大。

油页岩资源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油页岩资源资源概况

中国是一个油页岩资源丰富的国家,储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扎伊尔和巴西,居世界第5位。中国油页岩主要分布于15个省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南地区,查明资源储量329.89×10t,远景储量达万亿吨。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量吉林省174.27×10t、广东省55.15×10t、辽宁省45.05×10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量的52.83%、16.72%和13.65%。

油页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各个时代地层均有所发现。我国第三系是油页岩最主要的分布层位,平面上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东部自北而南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鲁西地区、鲁东地区、苏浙皖地区和两广地区,中部从晋东南地区、洛阳地区、南阳地区、江汉地区、赣湘粤地区到雷琼地区。白垩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天山、祁连山、秦岭到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侏罗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三叠系油页岩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和滇西断陷带,古生代油页岩分布于山西地区。

中国油页岩沉积环境为陆相湖泊、海相以及海陆交互相,但以陆相为主。油页岩中的有机质由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及动物碎片组成。在还原条件下经过成岩作用和化作用过程,转变为固体的可燃有机岩。其造岩矿物主要为粘土类硅铝盐矿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含量较多,氧化含量较少。油页岩分布在大小沉积盆地有90多处,主要盆地有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阴山-大青山区、茂名盆地、下辽河-抚顺盆地、尚志-依兰-罗北盆地等,约有34个主要含矿区。

油页岩资源现状

目前,油页岩资源的主要开采方式为传统的露天开采和地下巷道开采,地下原位开采技术正处在实验和研发阶段,还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是未来开采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002年,世界能源理事会在爱沙尼亚主持召开了全球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全球油页岩资源量巨大,但利用率却很低。该理事会预测,随着世界石油资源需求的增加和石油资源的减少,油页岩的开发和利用将在中期(2020年)、长期(2020年以后)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油页岩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以其巨大的储量、丰富的综合利用层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油页岩资源常见问题

什么是页岩油,页岩油和原油有什么区别

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通常有效的开发方式为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在固体矿产领域...

页岩油是什么

页岩油,也称油母页岩油或油页岩油,是一种非常规石油。制备方法是加分解油页岩,加氢或热溶解。这个过程把在岩石中的有机物质转变为合成石油和天然气合成原料。所得的油状物,可以立即作为燃料或用于提供炼油厂。...

什么是页岩油

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通常有效的开发方式为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在固体矿产领域...

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区别是什么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它和煤的主要区别是灰分超过40%,与油页岩,碳质页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油率大于3.5%。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

页岩油储量和石油储量有什么区别

石油储量:一般指常规石油储量。页岩油储量:是非常规石油储量中的一种,页岩油的储量,其他的还有油页岩等等。页岩油1、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

油页岩资源利用

油页岩炼油和发电是其主要的利用途径。干馏法是油页岩炼油的主要方法,分为地上干馏和地下干馏。地上干馏在世界上已有工业上成功的工艺,因而被普遍采用,地下干馏尚在试验阶段,要建立工业生产尚不成熟。

对从油页岩中提取的页岩油进行加氢裂解精制后,可获取汽油煤油柴油、蜡和石油焦等多种化工产品。油页岩发电包括直接燃烧产蒸汽发电和干馏后副产的气体燃料燃烧发电两种方式,目前以前一种方式为主。

此外,油页岩干馏或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灰渣(约占油页岩处理量的60%~80%)可用于制造水泥、砌砖、建筑陶粒陶瓷等建材;可提取氧化白炭黑、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化学产品;可加工成肥料和用作土壤改良剂等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做分子筛、吸附剂、处理废气和废水等。

油页岩资源及开发工艺技术目录

第一部分 国内外油页岩勘探开发技术现状

油页岩勘探开发面临的技术难题

油页岩--石油最现实的接替能源

第二部分 中国油页岩资源特征及地质评价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伸展型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浅湖湖湾环境油页岩成矿富集模式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木匠沟地区油页岩分布规律及资源量计算

鄂尔多斯盆地川地区上三叠统油页岩含油率影响因素分析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油页岩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松辽盆地油页岩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

抚顺盆地油页岩成矿富集规律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油页岩开发目标优选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油页岩原位开采关键技术及数值模拟研究

电加热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模拟实验研究及应用分析

油页岩地下干馏热压模拟实验研究

油页岩原位开采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适合油页岩原位开采埋深围的确定

油页岩原位开采电加热工艺研究

油页岩微波干馏技术及产出页岩油评价分析

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微波技术方案研究

页岩油原位开采的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概述

第四部分 油页岩地面干馏技术

中国油页岩地面干馏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小颗粒油页岩固体热载体新型干馏工艺评价装置及开发利用前景

油页岩中水分对干馏的影响分析

流化干燥介质的干燥性能

油页岩高温CT实验研究

油页岩热特性研究

水介质条件下油页岩热解机理研究

柳树河油页岩热解影响因素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油页岩热解特性研究

燕山地区下马岭组油页岩生烃动力学特征

第五部分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

利用油页岩灰渣提取的氧化铝制备铝酸盐发光材料

油页岩灰渣提取白炭黑的方法研究

柳树河油页岩及其干馏产物特性分析研究

油页岩资源及开发工艺技术出版信息

油页岩资源及开发工艺技术

作者:王红岩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0-12

页数:211

定价:50.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02181611

油页岩基本概述

油页岩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非可再生资源、一次能源。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它和煤的主要区别是灰分超过40%,与

碳质页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油率大于3.5%。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除单独成藏外,油页岩还经常与煤形成伴生矿藏,一起被开采出来。

目前,世界大部分油页岩分布区地质勘探程度低,很难对全球的油页岩资源量正确预测,只有部分国家对该国油页岩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和评价工作。就目前的勘探情况而言,美国是世界上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查明地质资源量为33400亿吨,折合页岩油为3036亿吨。

2004~2006年,中国对油页岩资源进行了国内首次评价,查明地质资源量为7199亿吨,折合成页岩油为476亿吨。中国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油页岩达到近千万吨,仅抚顺西露天矿油母页岩每年排弃量就达800万吨,排弃占用大量耕地,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

资源

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属贫矿,高于10%的属富矿。世界已探明的产油率在 4%以上的油页岩储量,折合页岩油约470Gt,超过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美国西部格林河流域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页岩矿藏;中国的油页岩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其中最负盛名的为抚顺矿区,与煤共生,探明油页岩储量3.6Gt,平均产油率约5.5%;茂名油页岩矿,可采储量4Gt,平均产油率6.0%。

全国油页岩资源潜力分析

(一)全国油页岩找矿潜力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整体工作程度低,具有巨大的找矿资源潜力。截至2008年底,我国待查明的预测油页岩资源量有629137×108t(表4-7),占到全国油页岩总资源量的822%。2005~2007年吉林地质调查院在原长岭、登娄库、农安普查区和松南预查区通过详查工作发现了农安北、前郭-农安、扶余-长春岭等特大型油页岩矿床,地质勘查新增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54353×108t,初步显示出我国油页岩找矿的巨大潜力。

此外,我国还有许多至今没有发现油页岩矿点的沉积盆地或含矿区,随着对全国油页岩成矿规律认识和预测水平的提高,相信还会评价更多的油页岩远景区和预测资源量。

我国有81个油页岩含矿区,其中没有查明资源量的含矿区有14个;资源全部被查明的含矿区有35个。也就是说,还有46个含矿区有待开展找矿勘查工作。除14个没有查明资源量的含矿区外,查明率低于50%的含矿区还有17个(表4-3)。

我国预查阶段含矿区有15个,待查明的预测油页岩资源量有418047×108t(表4-7),占到全国预测油页岩总资源量的664%,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子长(148825×108t)、铜川-彬县(5615×108t)、松辽盆地黑龙江松北(111453×108t)、青藏高原地区伦坡拉盆地(76796×108t)、羌塘盆地的比洛错(43433×108t)、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16702×108t)、茂名盆地油页岩远景区(9688×108t)、黑龙江大杨树盆地的阿荣旗(5326×108t)、四川盆地的宜宾内江(4063×108t)等9个油页岩含矿区。

我国普查阶段含矿区有29个,预测油页岩资源量有60300×108t(表4-7),占到全国预测油页岩总资源量的96%,主要分布在新疆博格达山北麓(53363×108t)、辽宁建昌盆地凌源(2086×108t)和内蒙古巴格毛德(1508×108t)等3个含矿区。河南桐柏吴城含矿区在过去普查工作基础上,开展全区详查工作,新增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162×108t,新增预测资源量115038×108t,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我国详查阶段含矿区有16个,待查明的预测油页岩资源量有149493×108t(表4-7),占到全国预测油页岩总资源量的238%,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松南地区(135821×108t)和桐柏盆地吴城含矿区(12600×108t)。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09年中石化资料,桐柏盆地吴城预测区面积达54545km2,预测油页岩地质资源量达到43112×108t、页岩油地质资源量达到2196×108t。

我国勘探阶段含矿区有21个,待查明的预测油页岩资源量有1297×108t(表4-7),占到全国预测油页岩总资源量的02%,主要分布在甘肃炭山岭(916×108t)。

(二)全国油页岩提高工作程度的勘查潜力

全国预查、普查阶段获得的油页岩控制、推断资源量有11984×108t,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09%。这部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杨树盆地阿荣旗(5326×108t)、内蒙古巴格毛德(4138×108t)、鄂尔多斯盆地彬县(506×108t)和淳化(289×108t)、辽宁黑山盆地野马套海(371×108t)和建昌盆地凌源(209×108t)、黑龙江老黑山(221×108t)等含矿区,有待今后部署详查、勘探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

全国详查阶段获得的油页岩控制、推断资源量有80118×108t,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731%。这部分资源数量巨大,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松南吉林(76591×108t)、河南桐柏盆地吴城(1262×108t)、甘肃民和盆地海石湾(760×108t)、山东渤海湾盆地昌乐五图(423×108t)、新疆准噶尔盆地妖魔山(267×108t)、内蒙古杨树沟盆地奈曼旗(205×108t)等含矿区,有待今后部署勘探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

全国勘探阶段获得的油页岩控制、推断资源量有9358×108t,比探明储量还要多。这部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省茂名盆地的电白(1844×108t)和高州(1583×108t)及茂名(835×108t)、辽宁省朝阳盆地七道泉子(1268×108t)、鄂尔多斯盆地铜川(927×108t)、山东省胶莱盆地黄县(581×108t)、甘肃省民和盆地碳山岭(400×108t)等含矿区,有待今后部署补充勘探工作,进一步提高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

(三)全国油页岩开发利用资源潜力

1全国油页岩资源与石油资源比较

按照本次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数据更新情况,截至2008年底全国油页岩总资源量739105×108t,其中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约48740×108t,技术可采资源量约16397×108t,分别大约是石油地质资源量、技术可采资源量的637%和773%。其中,扣除历年来累计采矿量(历年耗损矿石储量5×108t,累计开采利用的页岩油储量约为1000×104t)后,页岩油剩余地质资源量约48710×108t,剩余技术可采资源量约16385×108t,分别大约是石油剩余地质资源量、剩余技术可采资源量的867%和1012%(表4-13)。也就是说,目前全国油页岩蕴藏的技术可采页岩油资源量比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资源量还要丰富!

表4-13 全国油页岩资源(换算成页岩油)与石油资源比较(单位:108t)

但是,截至2008年底全国探明的,全国剩余探明油页岩资源蕴藏的页岩油经济可采储量只有278×108t,大约是全国石油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131%,说明我国探明的油页岩资源远少于石油剩余储量,现有油页岩储量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页岩油产能。

2全国不同地质认识程度的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按照本次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数据更新情况,截至2008年底全国探明油页岩矿石地质储量8507×108t,其中剩余可回收利用页岩油储量为278×108t,如果用其中含油率≥5%的部分(占约87%),理论上可保障页岩油产能为800×104t/年的全国油页岩炼油工业稳定生产30a。

如果考虑全国探明+控制油页岩资源储量98671×108t,其中剩余可回收利用页岩油资源量约有1638×108t,如果未来能够加强勘探把控制资源储量转换为探明储量,并用其中含油率≥5%的部分(占约55%),理论上可保障页岩油产能为3000×104t/a的油页岩炼油工业稳定生产30a以上。

如果考虑到全国查明油页岩资源储量109968×108t,其中剩余可回收利用页岩油资源量约有1718×108t,如果未来能够加强勘探把控制、推测资源储量转换为探明储量,并用其中含油率≥5%的部分(占约55%),理论上可保障页岩油产能为3150×104t/a的油页岩炼油工业稳定生产30a以上。

如果考虑全国油页岩总资源量739105×108t,其中剩余可回收利用页岩油资源量约12245×108t,如果未来能够加强勘探把控制、推测、预测资源储量都转换为探明储量,并用其中含油率≥5%的部分(占约54%),理论上可保障页岩油产能为220×108t/a的油页岩炼油工业稳定生产30a以上,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但是,并不是每个矿区的油页岩资源都能开发利用,实际上可利用的油页岩资源要少得多。从保障我国油页岩产业快速发展考虑,今后必须加强已有勘查区的油页岩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必须加强对油页岩预查区和远景区的油页岩勘查工作,力争新增一大批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

世界油页岩资源的分布情况是什么?

(一)油砂

我国发育的这些多类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从古生界至新生界的多期构造旋回,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多期破坏和改造,形成了以常规油气为主体的油气资源,同时也形成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油砂油资源。

在层位上,我国油砂油和干沥青资源在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中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中。从地层产状看,准噶尔西部、松辽、茂名、白色等盆地的油砂层产状平缓,在10°以下,其他盆地油砂层的产状在10°~60°不等,总体较陡。

油砂油的类型比较复杂,从重质原油到轻质原油都有发现,这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的油砂有明显差别。

1我国油砂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

分布于古生界中的油砂和干沥青主要形成于燕山期,且分布局限,主要位于南方的残留盆地中。如南方的麻江-瓮安地区、黔南坳陷、南盘江坳陷、黔北坳陷和桂中坳陷古生界中的油砂和干沥青矿等。这些盆地中的古生界烃源岩于加里东期或印支期进入生油高峰,并形成古油藏。燕山运动使古油藏抬升,遭受氧化等成矿。

分布于中、新生界中的油砂均形成于喜马拉雅期,且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油砂油分布广泛、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油砂油成矿期。如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二连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的油砂。

2我国油砂有原生运移、抬升改造和次生运移3种成藏类型

(1)原生运移成藏

盆地生油中心生成的原油,通过运移通道直接运移到地表或近地表而形成油砂矿。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含油层位为萨尔图油层,经油源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来自中央凹陷的青山口组,油气沿着斜坡上运,以姚家组的河道砂为运移通道,聚集于图牧吉区的姚家组。平安镇断陷的边界断层在嫩江组沉积之后开始活动,油气沿断层上运聚集于嫩江组一段储层中;在明水组沉积末期,受挤压应力场的影响,断层封堵性增强,运移的油气被断层遮挡,聚集于姚家组,形成断层以西以嫩江组一段储层为主,断层以东以姚家组储层为主的原生型油砂矿(图5-23)。

图5-23 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原生运移型成矿模式图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直是油气的主要指向区,燕山早、中期西北缘构造活动强烈。深部断裂复活向上断至侏罗系,深部生油中心生成的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浅层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再次聚集成油砂矿(图5-24)。

图5-2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原生运移型成矿模式图

(2)抬升改造成藏

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由于后期构造运动抬升到地表改造而形成油砂矿。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晚期,在东胜组下岩段内发育了一系列岩性圈闭。燕山晚期,盆地北部差异性块断升降活动形成了差异性隆起和断陷,断裂使早期形成的一些岩性圈闭被改造成为宽缓背斜型或单斜型的岩性复合型圈闭。此时烃源岩已进入生油气高峰期,构成较好的时空配置关系,侧向和垂向排烃共存。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导致上覆盖层缺失和严重剥蚀而形成油砂矿(图5-25)。青藏地区、黔北岩孔和良村、黔南坝固和平塘等的油砂矿形成机理属于这种类型。

图5-25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北油砂抬升改造成矿模式图

(3)次生运移成藏

盆地中较大规模的古油藏遭受后期构造活动破坏,古油藏中原油通过以断层为主的运移通道运移到地表或近地表储层中而形成油砂矿。有的古油藏的破坏是多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原始油藏抬升遭受破坏,原油发生再次运移形成次生残余油藏;第二次构造运动使残余油藏再次遭受破坏,原油运移至地表或近地表的储集体中形成油砂矿。

四川盆地厚坝油砂矿就是古油藏多期破坏成藏。四川盆地震旦系烃源岩是在奥陶纪进入生油阶段,开始生油;志留纪末进入生油高峰期,开始大量生油,此时由于加里东运动旋回龙门山区表现明显,形成天井山隆起带,此时震旦系的油气运移至此,形成天井山古油藏。

印支期既是震旦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大量运移、聚集的高峰期,同时也是油气被破坏、被生物降解的高峰期。印支晚幕,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带内的油气成为多次运移、聚集、破坏、生物降解的次生残余油藏。喜马拉雅期因喜马拉雅运动,龙门山系全面褶皱回返,构造分析表明,自白田坝组以下,有一组印支期具有出露前锋构造的断裂向地腹深处延伸至海拔-4000m以下,它们在喜马拉雅期的重新活动使之足以构成深部油源与浅部侏罗系之间的连接通道。这些生物降解的残余油及气藏继续再分配,形成现在的侏罗系沙溪庙组油砂矿及沿断裂分布的沥青、油苗(图5-26)。

图5-26 四川盆地厚坝侏罗系沙溪庙组油砂矿次生运移成藏模式图

3盆地山前带、大型隆起带、盆地斜坡带、残留盆地是有利成矿区

盆地山前带:大型断裂和不整合面发育,为原油运移至表层提供了通道。如西部的大部分盆地,典型的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砂矿。

大型隆起带:一直是盆地生油坳陷中生成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是古油藏形成的有利场所。多期的构造运动不仅有利于油气的成藏,同时对已形成的油藏进行破坏,形成丰富的油砂矿。如西部和中部的叠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东胜和庙湾-四郎庙油砂矿等。

盆地斜坡带:如松辽盆地西部斜坡的油砂矿就是在晚白垩世反转阶段形成了西部斜坡,来自中央凹陷的青山口组油气,沿斜坡运移至嫩江组一段的萨尔图油层和姚家组的上部砂岩层而形成油砂矿。

残留盆地:南方盆地群大部分是扬子地台盖层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坳陷盆地或断陷盆地(如黔北坳陷和黔南坳陷)。扬子板块后期不均衡隆升形成的这些残留型含油气盆地是本区油砂分布的有利场所。

4我国油砂特点

我国油砂资源分布点多、面广,成矿类型复杂、多样。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砂矿带有100余个,在东部、中部、西部、南方、青藏等陆上5个大区都有分布(图5-27)。

图5-27 中国主要含油砂盆地矿带预测

(1)油砂含油率较低、品质差

我国油砂资源的含油率主要集中在3%~6%之间,占全国总量的56%;含油率大于10%的油砂较少,地质资源量仅094×108t,占全国总量的16%(图5-28)。不同油砂性质适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内蒙古油砂适合用热化学水洗法;新疆、青海油砂适合采用干馏法。由于国内大部分油砂干燥、砂子粒度小、无水膜,水洗困难,如果采用溶剂抽提,大量溶剂会挥发到空气中,环保问题将非常严重。

图5-28 我国主要含油砂盆地分布图

(2)油砂资源有一定潜力,可作为常规石油资源的补充

目前,全球油砂资源开发利用尚局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其中加拿大探明油砂资源十分丰富,在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开发效益接近常规石油。随着全球能源紧张和高油价的冲击,油砂资源的勘探开发已引起各国广泛关注。我国油砂资源勘探刚刚起步,开发利用尚处在试验阶段,初步评价油砂地质资源量约60×108t,未来可以成为常规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松辽、四川等5个盆地可以作为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区;准噶尔盆地乌尔禾、红山嘴、黑油山、白碱滩六九区、松辽盆地的图牧吉、四川盆地的厚坝、柴达木盆地的油砂山等10个矿带可以作为下一步油砂开采的有利目标。

(二)油页岩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油页岩成因多数为湖相成因,其次为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棚-潟湖相成因。通过进一步研究,对47个盆地的油页岩成矿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我国油页岩主要为陆相湖盆成矿,主要有坳陷深水、断陷浅水、断陷湖沼和陆棚潟湖4种湖盆,油页岩主要赋存在坳陷深水湖泊型和断陷浅水湖泊型湖盆之中,其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量的76%和12%。

1油页岩成矿规律

(1)坳陷深水湖盆油页岩成矿

据目前资料,世界上绝大多数湖相油页岩都形成于深湖或大型永久湖之中。例如,绿河组的Tipton段和Laney段油页岩(Bradley和Eugster,1969;Fischer和Roberls,1991)。我国准噶尔盆地南部上二叠统油页岩和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油页岩属于典型的深湖相成因。

在深水湖盆中,厚层暗色泥岩与油页岩是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主要沉积物。这两个时期,湖盆可容空间的增大速率大于碎屑物质的供给量,为湖盆欠补偿阶段,沉积物的粒度很细,形成油页岩和暗色泥岩。在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又将其称为凝缩层,并且在整个湖侵过程中发育多套凝缩层。油页岩发育于湖侵旋回的开始,其底界面为每次的较大湖泛面。

(2)断陷浅水湖盆油页岩成矿

新生代时期,我国发育了大量的小型断陷盆地。桦甸盆地为典型的断陷浅水含油页岩盆地,其油页岩发育在古近系的桦甸组。水进体系域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为主。高位体系域发育了8层油页岩,叠加方式为典型加积型准层序组叠加结构,整个盆地油页岩都很发育,且分布非常稳定。

(3)断陷沼泽湖盆油页岩成矿

我国断陷湖相沼泽油页岩比较发育,抚顺、渤海湾、钦县、依兰-伊通等盆地中的油页岩都与煤共生。抚顺盆地始新统自下而上发育古城子组巨厚煤层(平均真厚390m)、计军屯组巨厚褐色油页岩层(平均真厚880m)、西露天组绿色泥页岩层(平均真厚3450m)。计军屯组沉积时期,盆地基底减速沉降,整个抚顺断陷带内水体广布,成矿的植物种类多种多样,湖泊中形成了厚达200m的油页岩,局部夹异地成因的薄煤层,其沉积环境为湖沼相。

(4)潟湖油页岩成矿

潟湖低水位时期主要形成一套膏盐沉积;水进体系域则主要沉积一套潮坪沉积;高水位时期形成有利于油页岩发育的有机质生产和保存条件,主要为油页岩与石膏的沉积互层。

我国西藏羌塘盆地通波日和毕洛错地区发现了潟湖油页岩。这两个地区的油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侏罗统的夏里组。毕洛错油页岩位于夏里组中部和下部,上部为暗色泥岩夹泥灰岩段;中部为油页岩夹薄层泥灰岩段;下部为灰白色中薄层状石膏层夹少量灰色泥灰岩和深灰色油页岩段。通波日油页岩赋存于夏里组下部,含油页岩系为黑色灰岩夹石膏层、油页岩、泥质页岩、灰色泥灰岩和砂岩。这两个地区为明显大的一套浅海亚相-潟湖亚相沉积。

2油页岩前景

我国油页岩开发历史悠久,但开发成本和环境污染一直是制约油页岩工业快速发展的两大因素,其核心是油页岩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问题。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图5-29),资源潜力大,可提炼页岩油120×108t,相当于常规可采石油的一半多,将成为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油页岩开发利用必须走炼油-发电-多金属提取-建材一条龙联合的生产模式,实现高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图5-29 我国主要含油页岩盆地资源量分布图

(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2006)

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及分布规律

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属贫矿,高于10%的属富矿。世界已探明的产油率在4%以上的油页岩储量,折合页岩油约470gt,超过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美国西部格林河流域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油页岩矿藏;中国的油页岩资源也较丰富,仅次于美国、巴西、前苏联等国,其中最负盛名的为抚顺矿区,与煤共生,探明油页岩储量36gt,平均产油率约55%;茂名油页岩矿,可采储量4gt,平均产油率60%。

全国普查以上油页岩资源分布特征

一、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

我国油页岩资源储量丰富,通过本次对东部区、中部区、南方区、西部区和青藏区油页岩的资源评价,掌握了全国油页岩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各省、区的油页岩资源赋存特征。我国油页岩主要分布在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共有80个含矿区,其中新增含矿区46个。通过此次资源评价,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为719937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为50049亿t,油页岩潜在资源量为669889亿t;全国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43236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5946亿t,油页岩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17290亿t(图9-48、图9-49)。

图9-48 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分布图

全国页岩油资源储量为47644亿t,其中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2744亿t,页岩油潜在资源量为44900亿t;全国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15972亿t,其中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1457亿t,页岩油潜在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4515亿t;全国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为11979亿t,其中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1093亿t,潜在可回收资源量为10886亿t(图9-50)。

为了更好的揭示我国油页岩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我们按不同层系、不同含油率、不同埋深和不同地理环境进行了归类汇总。

图9-49 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汇总图

图9-50 页岩油资源评价结果汇总图

二、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层系分布特征

根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的要求,按油页岩赋存的层系进行了评价,全国油页岩主要集中分布在中生界,占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的7766%;在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分布相对较少,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的762%和1472%。

新生界油页岩资源储量105231亿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38944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10449亿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3584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2688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5279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1670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965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720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540亿t。

中生界油页岩资源储量559792亿t,其中,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183857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31729亿t,其中,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10353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7765亿t。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34197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3961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734亿t,其中,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711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533亿t(图9-51、图9-52)。

上古生界油页岩资源储量54914亿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0435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5465亿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036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1527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573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315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045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026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019亿t(图9-51、图9-52)。

图9-51 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层系分布图

图9-52 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层系分布图

三、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品级及分布特征

根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的要求,按油页岩含油率的品级进行了评价,这也是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的一大特点。通过对不同含油率品级油页岩的评价,不但可以确定出页岩油的资源储量,而且,对于油页岩的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全国油页岩含油率主要集中在35%<ω≤5%之间,油页岩资源储量326809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15418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和页岩油资源储量的4539%和323%;含油率在5%<ω≤10%之间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266435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为18224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和页岩油资源储量的37%和3825%;含油率在ω>10%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126693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为14002亿t,分别占全国油页岩和页岩油资源储量的176%和2939%。(图9-53、图9-54)。

含油率在35%<ω≤5%之间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326809亿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08889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为15418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5128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3846亿t。其中,35%<ω≤5%之间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22077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9439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010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429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322亿t(图9-53、图9-54)。

含油率在5%<ω≤10%之间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266435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92572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为18224亿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储量6230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4673亿t。其中,5%<ω≤10%之间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26876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5867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581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939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704亿t。

图9-53 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品级分布图

图9-54 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品级分布图

含油率在ω>10%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126693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41775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为14002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4614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3460亿t。其中,ω>10%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095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640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52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089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067亿t。

四、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埋深分布

根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的要求,按油页岩的埋深进行评价。通过对不同埋深油页岩的评价,可以确定出不同埋深油页岩的资源量,并依据埋深的深浅可以确定其开采方式,是采用露天开采还是井下矿硐开采,以及开采规模等,这对于油页岩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资源评价着重计算油页岩埋深在0~1000m之间的资源储量,在该范围内进一步对埋深0~500m和500~1000m的油页岩资源储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埋深在0~500m之间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466351亿t(图9-55),占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的6478%,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58585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33309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8418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46366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23531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2356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898亿t(图9-56)。

埋深在500~1000m之间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253586亿t,占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的3522%,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储量84651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14335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3562亿t(图9-55)。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3682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2415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388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194亿t(图9-56)。

图9-55 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埋深分布图

五、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地理环境分布特征

根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的要求,按油页岩分布的地理环境进行评价。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油页岩的评价,可以确定出不同地理环境油页岩的资源量,这对于油页岩的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油页岩资源主要赋存在平原、高原、丘陵和山地等地理环境。平原环境,油页岩资源储量和页岩油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和页岩油资源储量的4523%和327%,其次为戈壁和高原。

在平原环境中,油页岩资源储量325653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07800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15582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5178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3883亿t(图9-57)。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28612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1305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476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596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447亿t(图9-58)。

图9-56 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埋深分布图

图9-57 全国油页岩资源储量地理环境分布图

图9-58 全国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地理环境分布图

在高原环境,油页岩资源储量121145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36369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12709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3814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2861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04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037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009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003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002亿t。

在丘陵环境,油页岩资源储量41670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21285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2449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246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935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7307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2789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009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745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559亿t。

在山地环境,油页岩资源储量58481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21835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5695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2123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1592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2303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1114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42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069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052亿t。

在戈壁环境,油页岩资源储量16702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5010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1623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487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365亿t。

在黄土塬环境,油页岩资源储量156286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50937亿t。页岩油资源储量9586亿t,技术可采资源储量3124亿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储量2343亿t。其中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722亿t,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701亿t;页岩油查明资源储量为108亿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储量044亿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储量为033亿t。

世界油页岩资源量

(一)油页岩含矿区分类及分布

勘查程度达到普查阶段及以上的全国66个油页岩含矿区分布在我国的42个盆地中。根据油页岩资源规模、勘查程度及开发状况,将有勘查工作的油页岩含矿区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

1Ⅰ类油页岩含矿区

Ⅰ类油页岩含矿区是指勘查程度高、有一定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规模并且已开发的油页岩含矿区。这类含矿区分布在抚顺、茂名、敦密、罗子沟等4个盆地中的6个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总资源量12249×108t。其中,查明资源储量11254×108t(探明5823×108t,控制5385×108t,推断046×108t),预测资源量994×108t。

2Ⅱ类油页岩含矿区

Ⅱ类油页岩含矿区是指勘查程度低、有一定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规模但未开发的油页岩含矿区。这类含矿区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黑山、朝阳、建昌、渤海湾、胶莱、桐柏、民和、北部湾、银额、准格尔等12个盆地中的30个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总资源量299911×108t。其中,查明资源储量91904×108t(探明2578×108t,控制83916×108t,推断5411×108t),预测资源量208007×108t。

3Ⅲ类油页岩含矿区

Ⅲ类油页岩含矿区是指勘查程度低,有少量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且未开发的油页岩含矿区。这类含矿区分布在依兰-伊通、林口、杨树沟、大杨树、阜新、丰宁、四岔口、凤山、围场、姜家营、燕河营、济宁、潭头、河套、六盘山、西宁、柴达木、那彭、钦州、句容、湘乡、版石、萍乡、楚雄、思茅-兰坪、羌塘等28个盆地中的30个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总资源量3571×108t。其中,查明资源储量1484×108t(探明107×108t,控制863×108t,推断513×108t),预测资源2088×108t。

I类油页岩含矿区的油页岩总资源量占到普查以上66个矿区的39%,Ⅱ类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资源占950%,Ⅲ类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资源占11%(图4-6)。因此,油页岩资源大多分布在Ⅱ类含矿区。

图4-6 分类含矿区油页岩资源量分布

(二)油页岩含矿区按层系分布特征

全国勘查程度达到普查阶段以上的66个油页岩含矿区按层系划分如下(表4-11)。

表4-11 不同地理环境油页岩含矿区分布表

分布在新生界的有21个含矿区,包括辽宁抚顺、石门寨,吉林桦甸,广东茂名、电白、高州,山东黄县、安丘周家营子、昌乐五图,河南桐柏吴城、栾川潭头,海南儋州、海口,黑龙江舒兰、达连河,河北姜家营,广西钦州、那彭,江苏金坛,湖南湘乡,云南维西。分布在新生界的油页岩总资源量有30533×108t。其中,查明资源储量16544×108t(探明8105×108t,控制7854×108t,推断589×108t),潜在资源13989×108t。

分布在中生界的油页岩含矿区有36个,包括辽宁的阜新、朝阳、建昌碱厂、凌源、义县万佛堂、吉林的罗子沟、长岭、登娄库、农安、松南,陕西的彬县、铜川、淳化、甘肃的华亭、窑街、炭山岭、海石湾、内蒙古的伊金霍洛旗、巴格毛德、敖汉旗、奈曼旗、石拐、黑龙江的鄂伦春、老黑山、林口,河北的丰宁大阁、丰宁四岔口、丰宁凤山、围场清泉、卢龙鹿尾山、青海的小峡、大煤沟、江西的安远、萍乡、云南的楚雄、西藏的通波日。分布在中生界的油页岩资源量230284×108t。其中,查明资源87429×108t(探明406×108t,控制81770×108t,推断5253×108t),潜在资源142856×108t。

分布在古生界的油页岩含矿区有9个,包括甘肃崇信,新疆妖魔山、芦草沟、水磨沟、博格达山北麓,山西蒲县、保德,山东兖州,宁夏中宁中卫。分布在古生界的油页岩资源54914×108t。其中,查明资源669×108t(控制541×108t,推断128×108t),潜在资源54245×108t。

我国普查以上含矿区的油页岩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中生界,占73%;其次是古生界,占17%;而少量分布在新生界(图4-7)。但是,我国探明的油页岩储量主要分布在新生界,占95%;其次是中生界,仅占5%;控制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中生界,占90%;其次是新生界,仅占9%;推断和预测的油页岩资源量也主要分布在中生界,占68%;其次是古生界,占25%。因此,未来我国油页岩找矿勘查的主要目标是中生界和古生界的油页岩。

图4-7 不同层系油页岩资源量分布

(三)全国油页岩资源按品级分布特征

1油页岩资源按品级分布

由于截至2008年底的各含矿区含油率资料不全,这里引用2004~2006年“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资料分析普查以上油页岩含矿区的油页岩资源品级分布特征。

目前,露天开采油页岩矿床考虑油页岩资源经济可利用时的最低含油率指标必须>5%(钱家麟等,2008)。因此,将全国油页岩资源划分为含油率>5%和含油率≤5%两个品级。

全国63个(不包括吉林松南、新疆博格达山北麓、黑龙江林口以及河南桐柏吴城、栾川潭头后期的勘查工作)达到普查阶段以上油页岩含矿区的油页岩资源中,含油率≤5%的油页岩总资源量29114×108t,占46%。其中,查明资源储量25490×108t,占40%;潜在资源3624×108t。

全国含油率>5%的油页岩总资源量34365×108t,占54%。其中,查明资源储量28737×108t,占45%;潜在资源5628×108t,占9%(图4-8、图4-9)。

图4-8 全国油页岩资源品级分布百分比统计图

图4-9 全国油页岩资源品级分布统计图

我国有近一半的油页岩资源含油率≤5%,说明全国油页岩资源的品位总体较低,资源禀赋比国外差。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我国近1/2的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不经济的。

2不同品级油页岩资源按层系分布

分布在新生界的油页岩查明资源15274×108t。其中,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2517×108t,占16%;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2756×108t,占84%(图4-10)。分布在中生界的油页岩查明资源38284×108t。其中,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22929×108t,占60%;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15355×108t,占40%(图4-11)。分布在古生界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66939×108t。其中,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04433×108t,占7%;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625×108t,占93%(图4-12)。

图4-10 新生界油页岩查明资源品级分布统计图

图4-11 中生界油页岩查明资源品级分布统计图

我国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新生界2517×108t,占10%;中生界22929×108t,占90%;古生界044×108t(图4-13)。因此,我国含油率≤5%油页岩查明资源主要分布在中生界。

含油率>5%的油页岩查明资源:新生界12756×108t,占45%;中生界15355×108t,占53%;古生界625×108t,占2%(图4-14)。因此,我国含油率>5%油页岩查明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生界和古生界。

图4-12 古生界油页岩查明资源品级分布统计图

图4-13 含油率≤5%油页岩查明资源层系分布统计图

图4-14 含油率>5%油页岩查明资源层系分布统计图

因此,我国新生界和古生界油页岩资源虽然量少,但是油页岩资源品级好;中生界油页岩资源量多,但是油页岩资源品级差。

(四)全国油页岩资源按地理环境分布特征

全国勘查程度达到普查阶段及以上的66个油页岩含矿区,如按四类地理环境划分,可统计如下(表4-12):

表4-12 不同地理环境油页岩含矿区分布表

分布在平原环境的含矿区有9个,包括:黑龙江舒兰,吉林农安、长岭、登娄库、松南,辽宁朝阳,山东黄县,湖南湘乡,江苏金坛。分布在平原环境的油页岩总资源量215106×108t,占6813%。其中,查明资源储量78667×108t(探明211×108t,控制78138×108t,推断319×108t),潜在资源量136439×108t。

分布在丘陵、黄土塬环境的油页岩含矿区有39个,包括:吉林桦甸、罗子沟,辽宁抚顺、石门寨、义县、阜新、建昌碱厂、凌源,黑龙江达连河、鄂伦春、老黑山、林口,内蒙古敖汉旗、奈曼旗、伊金霍洛旗,河北卢龙鹿尾山,山东兖州、昌乐五图、安丘周家营子,河南栾川潭头、桐柏吴城,陕西铜川、彬县、淳化,山西蒲县、保德,宁夏中宁中卫,广东电白、高州、茂名,海南儋州、海口,广西那彭、钦州,江西安远、萍乡,云南楚雄、维西,新疆水磨沟。分布在丘陵、黄土塬的油页岩资源37016×108t,占1172%。其中,查明资源储量19281×108t(探明8049×108t,控制8996×108t,推断2236×108t),潜在资源量17735×108t。

分布在低山、戈壁环境的油页岩含矿区有5个,包括:河北丰宁大阁、凤山、四岔口、围场清泉,内蒙古巴格毛德。分布在低山、戈壁环境的油页岩总资源量5955×108t,占189%。其中,查明资源储量4318×108t(探明023×108t,控制1118×108t,推断3177×108t),潜在资源量1637×108t。

分布在山地、高原、沙漠的油页岩含矿区有13个,包括:河北姜家营,甘肃崇信、华亭、窑街、炭山岭、海石湾,内蒙古石拐,青海小峡、大煤沟,新疆妖魔山、芦草沟、博格达山北麓,西藏通波日。分布在山地、高原、沙漠的油页岩总资源量57654×108t,占1826%。其中,查明资源储量2376×108t(探明224×108t,控制1913×108t,推断238×108t),潜在资源55279×108t。

按地理环境的油页岩资源分布(图4-15)分析:我国普查以上含矿区的油页岩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平原环境,占到68%;其次是丘陵、黄土塬环境及山地、高原、沙漠环境,占到30%;而低山、戈壁环境普查以上含矿区的油页岩资源很少。平原、丘陵、黄土塬环境普查以上油页岩资源占到80%,说明我国油页岩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良好。

从地质可靠程度来看,我国探明的油页岩储量主要分布在丘陵、黄土塬环境,占95%;少量分布在平原、山地、高原环境。控制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平原环境,占87%;其次是丘陵、黄土塬环境,占10%。推断的油页岩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低山、戈壁环境,占54%;其次是丘陵、黄土塬环境,占37%;而平原、山地、高原、沙漠环境的推断油页岩资源量仅占9%。预测的油页岩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平原环境,占65%;其次是山地、高原、沙漠环境环境,占26%;而丘陵、黄土塬、低山、戈壁环境预测的油页岩资源量仅占9%。因此,未来我国油页岩找矿勘查的主要远景区应是平原、山地、高原环境的油页岩含矿区;而低山、戈壁、丘陵、黄土塬环境也有大量推断的油页岩资源量需要加强勘查、提高矿体控制程度。

图4-15 全国油页岩资源地理环境分布统计图

世界上大多数油页岩区地质勘探程度不够,研究程度很低,也没有统一估算资源量的标准,不同国家对油页岩资源量估算所用的工业指标不同,因此不同学者估算的资源量难以对比,故很难对全球油页岩资源量进行正确估算。目前只有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瑞典、爱沙尼亚、约旦、法国、德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的部分油页岩矿床做了详细勘探和评价工作,其他许多矿床的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探明。

油页岩资源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已有43个国家报道有油页岩矿藏。但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分布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折合成页岩油有2×108t以上的国家见表2-19。其中,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巴西4个国家的油页岩资源量就占了整个世界页岩油资源的86%。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2005年统计,全球页岩油资源量为4110×108t,超过了常规石油资源量。

表2-19油页岩世界资源分布情况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