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新型干法水泥辅助机械设备 | 作者 | 赵海晋、农荣 |
---|---|---|---|
出版社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7月1日 |
书名 | 新型干法水泥辅助机械设备 | ISBN | 978756292932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2.00元 |
《新型干法水泥辅助机械设备》主要介绍除尘设备、机械输送设备、气力输送设备、给料设备、计量设备、包装与散装设备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常见的辅助机械设备。既注重设备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又注意结合生产选用、实际操作、维修维护等。引用了最新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计量单位。全书图表简明实用,便于读者学习。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1 除尘设备
1.1 概述
1.1.1 粉尘的危害
1.1.2 水泥制备系统各尘源点及粉尘排放浓度
1.1.3 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1.4 除尘效率
1.1.5 除尘设备的分类
1.2 旋风除尘器
1.2.1 构造及原理
1.2.2 类型及特点
1.2.3 旋风除尘器应用
1.2.4 旋风除尘器的操作与维护
1.2.5 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1.3 袋式除尘器
1.3.1 粉尘的过滤原理
1.3.2 袋式除尘器的主要优、缺点
1.3.3 袋式除尘器的类型与构造
1.3.4 滤袋与清灰方式
1.3.5 影响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
1.3.6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操作及维护
1.3.7 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措施
1.4 电除尘器
1.4.1 构造
1.4.2 电除尘器的类型
1.4.3 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
1.4.4 电除尘器的使用、操作及维护
1.4.5 常见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5 除尘系统的选择
1.5.1 选择除尘系统的原则
1.5.2 水泥厂主要尘源点的除尘系统选择
复习思考题
2 输送设备
2.1 带式输送机
2.1.1 构造、工作原理
2.1.2 主要部件
2.1.3 性能与应用(含布置形式、多点受料及多点卸料、除尘)
2.1.4 日常运行维护
2.2 斗式提升机
2.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 主要零部件和类型
2.2.3 性能与应用
2.2.4 操作与维护
2.2.5 常见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
2.3 螺旋输送机
2.3.1 工作原理
2.3.2 结构及主要零部件
2.3.3 性能与应用
2.3.4 操作与维护
2.3.5 常见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
2.4 埋刮板输送机
2.4.1 用途及特点
2.4.2 工作原理
2.4.3 结构、品种、系列
2.5 熟料链斗式输送机
2.5.1 工作原理
2.5.2 结构、品种、系列
2.5.3 管理维修与保养
2.6 裙板输送机
2.6.1 用途及特点
2.6.2 工作原理
2.6.3 结构、品种
2.6.4 常见故障的处理
2.7 气力输送设备
2.7.1 概述
2.7.2 空气输送斜槽
2.7.3 仓式气力输送泵
2.7.4 螺旋气力输送泵
2.7.5 气力提升泵
2.8 输送设备的除尘
2.9 输送管道
2.9.1 直管
2.9.2 弯管
2.9.3 换向阀门
2.9.4 伸缩接头
2.9.5 卸料弯头
复习思考题
3 给料设备
3.1 放矿闸门
3.1.1 扇形闸门
3.1.2 颚式闸门
3.1.3 棒形闸门
3.1.4 螺旋闸门
3.1.5 ZFK系列放矿机
3.2 常用给料机
3.2.1 重型板式给料机
3.2.2 轻型板式给料机
3.2.3 滚轴筛式给料机
3.2.4 定量电子喂料机
3.2.5 圆盘给料机
3.2.6 叶轮给料机
3.2.7 管式螺旋给料机
3.2.8 电磁振动给料机
复习思考题
4 计量设备
4.1 物料计量系统
4.2 恒速式电子皮带秤
4.2.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2.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4.2.3 操作、参数调整及维护要点
4.3 调速式电子皮带秤
4.3.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3.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4.3.3 操作、参数调整及维护要点
4.4 螺旋式电子秤
4.4.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4.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4.4.3 操作、参数调整及维护要点
4.5 失重秤
4.5.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5.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4.6 固体流量计
4.6.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6.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4.7 流槽流量计
4.7.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7.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一
4.8 核子秤
4.8.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8.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4.8.3 维护及安全注意事项
4.9 电子轨道衡
4.9.1 占构与工作原理
4.9.2 用途、规格与技术特征
复习思考题
5 包装与散装设备
5.1 概述
5.1.1 袋装工艺流程
5.1.2 散装工艺流程
5.2 包装机
5.2.1 固定式包装机
5.2.2 回转式包装机
5.3 包装系统配套设备
5.3.1 输送设备
5.3.2 筛分设备
5.3.3 中间仓
5.3.4 袋装水泥输送设备
5.3.5 叠包机
5.4 散装设备
5.4.1 水泥散装系统主要设备
5.4.2 料器
5.4.3 装车与计量
5.4.4 调试及维护
5.4.5 散装设备故障现象及产生故障原因的分析处理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本书除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工程技术等材料类专业的教材外,还可供相关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培训机构的技术人员、岗位操作员、培训教师等用作参考书。
本书参考了近几年国内专家学者编写的最新资料、著作,也吸收了设备研究及制造企业的一些成果。从实际出发,阐述了辅助机械设备的应用过程必需的原理、组成结构及维护维修操作要点,便于读者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多地获得实用技术要领。具体内容包括除尘设备、输送设备、给料设备、包装与散装设备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想问下什么是新型干法水泥
指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new dry process cement production)工艺生产的水...
什么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新型干法水泥指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 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新型干法水泥 指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 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 高效、优质、...
机械设备报验
施工方案中所列的主要机械设备都应该做进场报验的;
指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new dry process cement production)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采用新型干法烧成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预均化技术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
新型干法烧成技术的关键标志是烧成设备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窑(悬浮预热器窑和预分解窑的统称)。新型干法水泥窑是老式干法水泥窑(又称干法中空窑)的换代窑型,在热效率、耐火砖等部件和材料消耗、适宜大型化、熟料质量等方面新型干法水泥窑均比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优越的多。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设备率占95%,我国第一套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1976年投产。该技术优点:传热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是悬浮预热技术诞生和发展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预分解技术诞生和发展阶段。
新型干法水泥的主要特点:
干法回转窑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窑型,它比立窑生产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它所用生料是干粉,含水量<1%,比湿法生产减少了用于蒸发水分的大部分热量,而且也比湿法生产短,但干法中空窑无余热利用装置,窑尾温度一般都在700~950℃。有些厂可看到烟囱冒火现象,热能浪费严重,每千克熟料热耗高达1713~1828kcal,而且灰尘大,污染严重。生料均化差,质量低,产量也不高(均与湿法生产相比),曾一度被湿法生产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了立波尔窑,在窑的尾部加装了炉篦子加热机,对含水分为12%~14%的生料球进行加热,使余热得到较好利用,窑尾温度从700℃以上降到100~150℃,热耗大幅度下降,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很大提高。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带旋风预热器窑,窑尾余热得到更好的利用。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带窑外分解炉的新型窑生产线,将干法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这种能耗低、产量高、质量好、技术新的窑已成为世界各国水泥生产的发展方向。
《建材技工学校系列教材:水泥生产辅助机械设备》为建材学校水泥专业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收尘设备、机械输送设备、气力输送设备、计量设备、烘干设备和包装机械等水泥生产中的辅助机械设备。本书按照最新教学大纲编写,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建材技工学校系列教材:水泥生产辅助机械设备》还可用作水泥技工培训教材或供水泥厂技术工人参考。
水泥厂一般由主厂房、辅助车间和生活、管理用房三部分组成。水泥厂生产系统构成主要包括:
①矿山,有石灰石矿山、粘土或砂页岩等粘土质原料矿山。
②生料系统,有石灰石破碎车间、预均化堆棚、生料磨房和生料库等。
③烧成系统,有窑尾车间、窑中车间和窑头车间;以煤作燃料的还有煤粉制备车间等。
④制成系统,有熟料库、水泥磨房等。
⑤成品和装运系统,有水泥库、包装车间、散装设施、成品库、露天堆场以及装运平台码头等。
选址
水泥厂的主要原料石灰石用量大,通常为水泥产量的13倍左右,其他如燃料和产品的运输量也很大,因此水泥厂地址应靠近原料矿山,有方便的水运或陆运交通条件。
水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多,污染环境,要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且将厂区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水泥厂建筑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 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 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 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 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 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 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 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 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 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 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 和 进行反应生成大量 (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 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水泥生产工艺
生产方法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②湿法生产。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生产工序
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
(1) 生料磨制
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一般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磨机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设备有管磨、中卸磨及辊式磨等。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磨机不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
(2) 煅烧
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
窑筒体立置不转动的称为立窑。分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近年来,国外大多数立窑已被回转窑所取代,但在当前中国水泥工业中,立窑仍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建材技术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厂应用机械化立窑,逐步取代普通立窑。
②回转窑:
窑筒体卧置(略带斜度,约为3%),并能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窑。分煅烧生料粉的干法窑和煅烧料浆(含水量通常为35%左右)的湿法窑。
a干法窑
干法窑又可分为中空式窑、余热锅炉窑、悬浮预热器窑和悬浮分解炉窑。70年代前后,发展了一种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了预分解窑,它以悬浮预热器窑为基础,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了分解炉。在分解炉中加入占总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过程,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带移到分解炉中进行,生料在悬浮状态或沸腾状态下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使生料在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80%以上,达到减轻窑的热负荷,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和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的发热能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b湿法窑
用于湿法生产中的水泥窑称湿法窑,湿法生产是将生料制成含水为32%~40%的料浆。由于制备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所以各原料之间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匀,使烧成的熟料质量高,这是湿法生产的主要优点。
湿法窑可分为湿法长窑和带料浆蒸发机的湿法短窑,长窑使用广泛,短窑目前已很少采用。为了降低湿法长窑热耗,窑内装设有各种型式的热交换器,如链条、料浆过滤预热器、金属或陶瓷热交换器。
(3) 粉磨
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
近年来,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尤其是窑外分解技术的出现,一种干法生产新工艺随之产生。采用这种新工艺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
生产工艺流程举例
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 粘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 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化验室根 据石灰石、粘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 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及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经过斗式提升机提入生料库,化验室依据出磨生料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生料的均化,经提升机提入两个生料均化库,生料经两个均化库进行搭配,将料提至成球盘料仓,由设在立窑面上的预加水成球控制装置进行料、水的配比,通过成球盘进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窑布料器将生料球布于窑内不同位置进行煅烧,烧出的熟料经卸料管、鳞板机送至熟料破碎机进行破碎,由化验室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熟料的化学、物理分析。根据熟料质量情况由提升机放入相应的熟料库,同时根据生产经营要求及建材市场情况,化验室将熟料、石膏、矿渣通过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机分别进行425号、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分析检验。磨出的水泥经斗式提升机提入3个水泥库,化验室依据出磨水泥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水泥的均化。经提升机送入2个水泥均化库,再经两个水泥均化库搭配,由微机控制包装机进行水泥的包装,包装出来的袋装水泥存放于成品仓库,再经化验采样检验合格后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
水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平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建筑工程中都有它的身影。但是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的出现,水泥业遇到了新一轮的淘汰风险。还好科技现在这么发达,一种硅酸盐类水泥的特种生产工艺中脱颖而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特种水泥生产工艺的介绍。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
①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
新型干法水泥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指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生产的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为核心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设备率占95%,中国第一套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1976年投产。
②湿法生产。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
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分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分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5234~6490焦/千克)。
熟料煅烧
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
①立窑:窑筒体立置不转动的称为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
②回转窑:分煅烧生料粉的干法窑和煅烧料浆(含水量通常为35%左右)的湿法窑。
干法窑70年代前后,发展了一种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了预分解窑,它以悬浮预热器窑为基础,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了分解炉,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使生料在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80%以上,达到减轻窑的热负荷,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和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的发热能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湿法窑用于湿法生产中的水泥窑称湿法窑,湿法生产是将生料制成含水为32%~40%的料浆。由于制备成具有流动性的泥浆,所以各原料之间混合好,生料成分均匀,使烧成的熟料质量高,这是湿法生产的主要优点。
看了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特种水泥工艺流程及相关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吧。随着我们科学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各种特种水泥生产工艺层出不穷,也生产了许多新型环保的水泥,对我们的建筑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作用,更加节能也增加了效率,同时我相信,未来水泥业一定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