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海滨砂矿

周敏

海滨砂矿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海滨砂矿 组成成分 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
主要砂矿 主题词 海洋科学、砂矿、

海滨砂矿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海滨砂矿常见问题

海滨砂如何选矿?

用吸砂机将矿砂输送磁选选,砂粒与含铁颗粒因磁力不同达到分离,根据铁粒赋存特点,粗精矿或再磨再选,最终达到合格铁精矿

哪位知道海滨假日房价

所在区域:盐田   盐田港楼栋总数:2栋建筑年代:2007-01-01总 户 数:342户物业类型:住宅容 积 率:3.20开 发 商:深圳市鹏广达实业有限公司  &nb...

海滨城房价是多少?

住宅均价4000-6000.一般这里的价格在6000左右,房子的面积和类型决定房子的价格吗、希望采纳。谢谢

用海滨为建筑公司起名

可以结合其他的字排一下顺序,综合起名

海滨旋塞阀

特别是污水处理工程规模浩大包括管道阀门在内的水处理设备制造业已形成强大的水...不断的创新软密封闸阀的性能是我泊头市海滨阀门厂的强项,欢迎您前来选购。

海砂矿概述

海砂基础知识

在地球的很多沿海地带,和海岛上较为 常见,印尼海砂原矿品位在42%到51%之间,经过磁选后生产出来的海砂矿的典型指标如下:Fe:55%-58%,SiO2小于5%,Al2O3小于5%,S小于0.1%,P小于0.1%,TiO2在7%到13%之间,粒度在0到2mm之间,水分在5%左右。成品仅仅是经过两级磁选后得到的,没有经过球磨这道工序,球磨后,再选一次,品位能够达到60%到61%之间,主要供应选矿厂

冲积砂矿矿物分类

1河成砂矿床,原生矿石被搬到河流的中下游,因水流速度变缓沉积而成。比重大的有用矿物分布在粗砂层或砾石层中。并常在砂砾层的床部形成富集带。这类矿床经历的自然淘洗过短还不够强烈。冲积砂矿专用选矿设备?冲积砂矿的类型矿中多夹杂有砾石和黏土,并且分布不均匀。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砂金矿多属这类矿床,具有相当大的工业价值,在南方一些省区还形成有褐矿,稀土矿(主要矿物为独居石),铌钽矿以及砂锡矿矿床。

2海成砂矿床:俗称海滨砂矿,并也包括湖滨砂矿,这类矿床系在海(湖)岸上经潮汐及风浪作用。将河流中带来的碎屑物质,或海岸上岩石崩解的物质加以淘洗富集而成。砂砾经过波浪的反复冲刷推移,分选程度较高。颗粒圆度也较大,含泥很少。但在被侵蚀的海岸或湖岸上常有不同粒度的砂,砾堆积。实际生产中冲积砂矿的开采及要用的选矿设备? 冲积砂矿是钛,矿物的重要来源.目前世界上有80%以上的锆英石和大部分含钛矿物,独居石是从砂矿中获得的。尤其是海滨砂矿更为重要。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沿海,台湾和海南岛海岸以及山东半岛,辽东湾等海岸线上赋存有大量海滨砂矿,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目前己在不少地区建立了选矿厂。

包括河成和海成砂矿,一般采用水枪一砂泵,电铲推土机或采砂船开采,原矿中的有用矿物基本已是单位分离状态,故不需破碎磨碎。采出后的矿石先经筛分除去不含矿的砾石,含泥多的矿石则需进行脱泥,然后送去选别。砂矿中的重矿物含量一般是不多的。故首先需应用处理能力的设备粗选,常用者有大型跳汰机,圆锥选矿机和螺旋选矿机等。它们需随采扬的推进而搬迁,故除了安装在采砂船上者外,必须考虑到拆装方便.经过粗选得到的重砂精矿要送到精选车间或中央粗选厂处理。精选厂中装有重,磁浮以太电选设备,将各种有用矿物分别富集出来成为最终精矿,达到综合回收的目的。?

冲积砂矿矿物简介

原生矿床中化学稳定性强的,比重大的有用矿物,在搬运过程中受到淘洗,因而更为集中。常含有自然金,铂和锡石,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独居石,铌铁矿,褐钆铌矿以及金刚石等矿物。各种有用矿物的含量比例变化很大。因而矿床类型也多种多样。但矿床中总是有多种成分共生。脉石矿物以耐风化的石英最多,其他还有石榴子石,电气石重晶石角闪石云母等.

印度尼西亚南漳县海滨砂矿选矿试验研究

一、内容概述

印度尼西亚南漳县海滨砂矿为钒钛磁铁矿砂矿,TFe 含量为4192%,TiO2含量为697%,钒的含量较高,V2O5的含量达到059%,在海滨砂矿伴生矿床中属于富矿。锆的含量仅接近于海滨砂矿床中CrO2的边界品位004% ~006%,影响铁精矿质量的主要有害杂质硫、磷的含量较低。主要矿物为钛磁铁矿、赤铁矿、长石、橄榄石、辉石等。金属矿物有钛磁铁矿、钛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非金属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等。其中金属矿物以钛磁铁矿为主,钛赤铁矿和钛铁矿次之。钛磁铁矿为结构均一矿物相,不具有钛磁铁矿常见的晶架状结构、盒子状结构、串珠状结构等固溶体分解结构。少数钛磁铁矿具有晶架状结构,组成晶架的多为赤铁矿、尖晶石固溶体分解物,少数为钛铁矿。

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磨矿-磁选、粗抛预选-分级-磨矿-磁选两种工艺流程的选铁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抛预选-分级-磨矿-磁选工艺流程,可以抛出产率约2827%的尾矿,可以节约磨矿功耗,降低选矿成本,同时可获得TFe含量为5461%,TiO2含量为949%,TFe回收率8874%的铁精矿。铁精矿中V2O5的含量为076%,其回收率为8600%左右。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通过选矿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在选矿厂年产铁精矿规模为150×104t/a的条件下,采用粗抛预选-分级-磨矿-磁选工艺流程选铁,根据目前市场铁精矿价格,该矿石的选矿每年可获利168622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为印度尼西亚南漳县海滨砂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重要科技成果(2000~2011年度)

海洋里有哪些矿产资源

中国的砂矿开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过海岸资源调查,先后发现了金、金刚石、砂锡矿等,并在浅水区圈出了40余个重矿物区。现已查明的140多个大、小工业矿床中,已有一大部分进入详查阶段。中国广东、山东是海滨砂矿的富集地区,广西、福建地区的远景很好。过去探明的石英砂,全国储量仅4亿多吨,现在已经能够确定的储量已达到15亿吨。中国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砂矿有:锆石、金红石、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砂金和石英等,开采的砂矿床有30多处。从这些滨海砂矿中,已能提取所需矿物,其中多数供本国需要,并有少数可供出口。

印度尼西亚桑义赫岛海滨砂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

(1)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

(2)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

(3)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

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估计该地区约有600万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锰结核,其覆盖率有时高达90%以上。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我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千米,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哪些?

一、内容概述

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省桑义赫岛北东部的海滨砂矿矿物组成相对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是钛磁铁矿和少量的由钛磁铁矿氧化生成的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其次是斜方辉石亚族矿物,少量的钠长石和斜长石,微量的橄榄石等矿物。样品中未见含稀有-稀土元素的矿物。钛磁铁矿:主要呈近似浑圆粒状,少数呈八面体,偶见菱形十二面体和平行于长对角线的条纹,铁黑色、具强磁性。钛磁铁矿是一种以磁铁矿为基体的复合矿物,钛以钛铁晶石或钛铁矿微晶形式赋存在磁铁矿矿物基体中,构成很细的网格状或布纹状结构,辉石:试验样品中有两种辉石,一种是斜方辉石,一种是单斜辉石。长石:主要是钠长石。钛磁铁矿和脉石矿物的原生粒度均较粗,小于0075 mm的含量很少,钛磁铁矿的粒度主要分布在0075~018 mm之间,其次分布在018~0355 mm中,并有少量的辉石和长石的粒度大于0355 mm。该矿砂中钛磁铁矿和脉石矿物连体较多。原矿的各种分析结果表明:原矿钛磁铁矿含量较低,全铁仅为 2372%,而且可熔铁只有1919%;硅和铝含量较高。辉石与钛磁铁矿嵌布关系较密切,磁铁矿和钛铁矿之间呈特殊的紧密嵌布,使选矿工艺难度增加,且精矿产率不高。

原矿按采样比例配制成试验样品,原矿的各种分析结果表明:原矿钛磁铁矿含量较低,全铁仅为2373%,而且可熔铁只有199%;硅和铝含量较高,辉石与钛磁铁矿嵌布关系较密切,磁铁矿和钛铁矿之间呈特殊的紧密嵌布,使选矿工艺难度增加,且精矿产率不高。进行了多流程选矿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原矿-磁选-磨矿-磁选-磁筛精选流程,可从含TFe2372%、TiO2320%的原矿中获得钛磁铁矿精矿产率2000%,TFe品位5834%,回收率5968%,含 TiO2826%,为该海滨砂矿选矿提供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印度尼西亚桑义赫岛海滨砂矿矿物组成相对比较简单,由于原矿钛磁铁矿含量较低,且钛磁铁矿和脉石矿物连体较多,选矿精矿产率低,并且增加了选矿工艺难度。选矿试验通过多方案比较,采用原矿-磁选-磨矿-磁选-磁筛精选流程比较合理。

三、资料来源

卫敏,李英堂,吴东印等2009印尼桑义赫岛海滨砂矿可选性试验研究矿产保护与利用,(2):33~36

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又名海底矿产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按矿床成因和赋存状况分为:

(1)砂矿,主要来源于陆上的岩矿碎屑,经河流、海水(包括海流与潮汐)、冰川和风的搬运与分选,最后在海滨或陆架区的最宜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砂锡与砂铁矿,及钛铁石与锆石、金红石与独居石等共生复合型砂矿;

(2)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过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重晶石、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金属热液矿(以锌、铜为主);

(3)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及煤等。在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经济意义最大。

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估计该地区约有600万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锰结核,其覆盖率有时高达90%以上。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我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千米,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海底石油

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环境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将列入海底石油资源。

近四十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这在过去是不大好理解的。自从19世纪末海底发现石油以后,科学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论。在中、新生代,海底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许多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形成几千米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遗体(它们在特定的有利环境中大量繁殖),以及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有机质。这些沉积物被沉积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现今的陆架油田。

我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外国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100~250万吨,无疑我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渤海是我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厚达7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由于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一系列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约2000~3000米,有的达6000~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1000~4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因此,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海上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在海上寻找和开采石油的条件与在陆地上不同,技术手段要比陆地上的复杂一些,建设投资比陆地上的高,风险要比陆地上的大,因此,当今世界海洋石油开发活动,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国际合作的方式。

我国为了加快海上石油资源开发,明确规定我国拥有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和管辖权;合作区的海域和资源、产品属我国所有;合作区的海域和面积大小以及选择合作对象,都由我国决定等一系列维护我国主权和利益的条款。合理利用外资和技术,已成为加速海上石油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随着世界上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陆地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趋短缺、衰竭。人们唯有把占地球表面积71%以上的海洋,作为未来的矿产来源。

海底矿产

海底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石油、天然气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至今已发现海底蕴藏的多金属结核矿、磷矿、贵金属和稀有元素砂矿、硫化矿等矿产资源达6000亿吨。若把太平洋底蕴藏的一百六十多亿吨多金属结核矿开采出来,其镍可供全世界使用两万年;钴使用34万年;锰使用18万年;铜使用1000年。更为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海底锰结核矿石(含锰、铁、铜、钴、镍、钛、钒、锆、钼等多种金属)还在不断生长,它决不会因为人类的开采而在将来消失。据美国科学家梅鲁估计:太平洋底的锰结核,以每年1000万吨左右的速度不断生长。假如我们每年仅从太平洋底新生长出来的锰结核中提取金属的话,其中铜可供全世界用三年;钴可用四年;镍可以用一年。锰结核这一大洋深处的“宝石”,是世界上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然而要从四、五千米深的大洋底部采取锰结核,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定要有先进的技术才行。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够办到。我国也已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大洋锰结核的条件,到21世纪,可望实现生产性开采。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能合理的开发、利用,它将循环不息地为人类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下个世纪人类的重要资源供应地。面积广、幅度大和油源近等特点,开发东海盆地油气资源的前景广阔。近几年的海上石油开采也近一步得到了证实。在南海四周广阔的大陆架上,分布着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北部湾盆地、湄公盆地、文莱~沙巴盆地和巴拉望盆地等。据估计,在南海海区有半数以上的盆地的油气储量达100~300亿吨,构成了环太平洋区大含油气带西带的主体部分。经专家计算,整个南中国海我国传统海疆线以内的油气资源约合15000亿美元,开采前景甚致要超过英国的北海油田。

我国海滨砂矿资源主要有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金红石、磷钇矿、铌袒铁矿、玻璃砂矿等共十几种,此外还发现了金钢石和砷铂矿颗粒。海滨砂矿主要可分为8个成矿带,如海南岛东部海滨带、粤西南海滨带、雷州半岛东部海滨带、粤闽海滨带、山东半岛海滨带、辽东半岛海滨带、广西海滨带和台湾北部及西部海滨带等。特别是广东海滨砂矿资源非常丰富,其储量在全国居首位。

1873年,英国海洋学家在北大西洋采集洋底沉积物时发现一种类似卵石般的团块,经过化验,他们发现这种团块几乎全由纯净的氧化锰和氧化铁组成。此后,他们相继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各深海区都获取了这样的团块。这就是锰结核。锰结核是一种深海海底自生的锰矿产。主要成分为锰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含铜、镍、钴等多种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4至6千米的海底,一般呈球状或椭圆球状或块状,直径1至20厘米。世界洋底的锰结核总量约3万多亿吨,其中太平洋底最多,约17万亿吨,含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这些储量相当于目前陆地锰储量的400多倍,镍储量的1000多倍,铜储量的88倍,钴储量的5000多倍。按现在世界年消耗量计,这些矿产够人类消费数千甚至数万年。更重要的是这种卵状矿物还在不断生长。太平洋底的锰结核以每年1000万吨左右的速度生长,一年的产量就可供全世界用上几年。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锰结核开发热。随着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的发展,对锰结核的开采将形成新兴的海洋矿产业。1978年,美国根据多年的考察、探测结果,综合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正式出版了《海底沉积物和锰结核公布图》,使世界各国对各大洋特别是太平洋海域的锰结核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正确的了解。我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也开展了大洋海底资源勘查活动,并制定了大洋锰结核资源调查开发研究计划,在太平洋CC区选出可供采矿作业的结核矿区30万平方公里。1991年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和国际海洋法法庭批准中国获得15万平方公里的国际海底矿区优先开采权。

海底热液矿床是与海底热泉有关的一种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系海水侵入水深2000至3000米海底裂缝中,被地壳深处热源加热后,溶解了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遇冷海水而凝结生成的沉淀物。又称“多金属软泥”或“热液性金属泥”。含有铜、铅、锌、锰、铁、金、银等多种金属。其中金、银等贵金属的含量高于锰结核矿,被称为“海底金库”。分布水深一般为800至2400米。海底热液矿床的发现,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专家们普遍认为,海底热液矿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海底矿床。一些深海探查开采技术发达的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研制各种实用型采矿设备。我国也将海洋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

可燃冰

正在燃烧的可燃冰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专家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