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 | 外文名称 | cover to reinforcement |
---|---|---|---|
作用 | 保护钢筋不被锈蚀 | 定义 | 最外层钢筋外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板,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应为箍筋或外侧分布筋而不是主筋。
钢筋保护层
你好:这里70可以调整的。70包括了最外侧的保护层柱20、柱子主筋25、主筋之间的空隙25。
钢筋保护层的问题
都以最外面钢筋外皮为准
钢筋保护层
钢筋保护层一般是指受力筋(主筋,不考虑箍筋或分布筋)外皮至砼构件外皮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
钢筋最小保护层可以看11G101-1第54页;
钢筋保护层
不正确。保护层厚度是最外层钢筋到构件表面的距离。 如图,依据
1.钢筋安装时应保证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满足DL/T505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或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对于梁、次梁、柱等的交叉部位,混凝土净保护层宜大于10mm.
2.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强度不低于该部位混凝土强度的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多排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
钢筋保护层支撑机利用砂子,工业废渣,炉渣,矿渣都可以为支撑的原材料,加入少量水泥,通过钢筋保护层支撑机压制成型,还可以通过更换模具,制作不同类型的垫块,支撑,马凳,撑棍以及透水砖,异型砖等,适合于楼层、大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美化城市环境,保护水土不被流失。
● 材料介绍:
钢筋保护层垫块是在砖混结构里,放在梁下,用以扩大承压面积,是解决局部承压时常用的办法。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
● 作用和影响:
1、维护结构耐久性混凝土中保护层太薄容易渗入潮湿气体和水,过厚则易产生裂缝,这些都可能使钢筋锈蚀并膨胀,从而使混凝土遭受破坏,影响使用和结构安全。
2、承受外力作用保护层对钢筋有锚固力,利用混凝土与钢筋间的锚固力,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工作。保护层过薄或缺失时,减低了它的锚固力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轴力和弯矩的作用。
3、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M≤a l fcbx(h0一x/2)+fy'AS'(ho--a s')一(σpO'一fpy')A p'(ho--a p')可以看出,当面筋保护层过厚导致截面有效高度h0减小时,将降低截面受弯承载力。可见保护层厚度是影响结构承载力多么重要的因素。
4、防火保护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遇到火灾时能对较易软化的钢筋进行保护,如果保护层厚度过薄,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开裂,致使钢筋因过热而降低强度从而破坏整体结构。2003年湖南衡阳某工程就因大火燃烧产生的高温高热使钢筋软化导致坍塌并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因此,在当前的质量验收工作中保护层厚度的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规范规定在验收过程中要进行实体检测。
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
答:从规范规定来看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若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取14倍则为不应小于56mm。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21条及注尚未提到无垫层,在条文说明中只说“根据工程经验基础底面要求做垫层,基底保护层厚度仍取40mm。”,却未肯定地提出本次修订取消了“无垫层”。哪么无垫层怎么办?我认为仍应在70mm以上。若真的取消了“无垫层”,哪未这就是修订欠眀确的点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
82混凝土保护层
821 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d;
条文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单筋的公称直径d或并筋的等效直径)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握裹层混凝土对受力钢筋的锚固。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应符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表821中数值的14倍。
条文说明:
2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因此本次峐订后的护层实际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有所加大。
3 根据35节对结构所处耐久性环境类别的划分,调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数值。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而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则增幅较大。
4 简化表821的表达:根据混凝土碳化反应的差异和构件的重要性,按平面构件(板、墙、壳)及杆状构件(梁、柱、杆)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表中不再列入强度等级的影响,C30及以上统一取值,C25及以下均增加5mm。
5 考虑碳化速度的影响,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取14倍。共余措施已在第35节中表达,不再列出。
6 为保证基础钢筋的耐久性,根据工程经验基础底面要求做垫层,基底保护层厚度仍取40mm。
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厚度为15mm,梁、柱保护层厚度为25mm。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厚度为35mm,梁、柱保护层厚度为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厚度为25mm,梁、柱保护层厚度为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厚度为15mm,梁、柱保护层厚度为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35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钢筋根数,构件长的两边保护层一般是5-6公分,算钢筋长度时候,钢筋末端的保护层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钢筋和箍筋、构造钢筋分开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护层的要求,箍筋也有保护层的要求。但是,新规范统一规定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其实混凝土验收规范上对此有一条说明: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要求,其允许偏差最大值不得超过15倍。
扩展资料: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保护层是用于保护钢筋的。
从混凝土碳化、脱饨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在不同的环境下,结构不同的话这个厚度都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的话,家里的顶梁或者柱子不要小于15mm,后墙不能小于10mm。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35mm,无垫层时70mm。具体还可能根据图纸设计有小幅调整。
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应符合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护措施时,与土层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剪力墙暗柱保护层是以剪力墙还是以柱保护层为准剪力墙暗柱是剪力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