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园林观赏石

周敏

园林观赏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园林观赏石 类型 大中型的室外石
级别 最高层次自然艺术品 所属 灵璧石

园林观赏石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园林观赏石常见问题

观赏石怎么打磨?

粗造型,用磨光机打磨;然后粗抛光,用砂纸逐步打磨,之后用360的磨的;用水加,   涂上蜡,用羊毛轮抛光。制作后,石头光滑,色泽艳丽。

观赏石怎么保养?

观赏石保养方法有六:1、上植物清漆。2、水养法,如雨花石、蛋白石、桃园石、一般的河卵石等。适宜于水盘的供石一般可以用水养的方式。一两天浇水一次,使它经常保持温润而有生气。3、油养法,表面涂茶油或衣车油...

名贵观赏石有哪些种类?

  对观赏石的分类,不论是按地质学原理或形成原因,还是按岩石、化石、矿物晶体等特性划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种分类从科学上讲是完全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观赏石不光是物质的石体,它更重要的是...

请问,观赏石如何保养

观赏石保养方法有五:1、油养法。表面涂茶油或衣车油。2、蜡养法。表面涂石蜡或进口汽车用蜡。3、水养法。如雨花石、蛋白石、桃园石等。4、将石直接放玻璃柜内。5、对容易损坏的矿物类化石等,加盖玻璃罩子或置...

矿物观赏石是什么价?

矿物观赏石由自然界形成的矿物组成。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矿物集合体。矿物观赏石主要由结晶矿物构成;但有很少一部分是非晶质(如琥珀等)矿物观赏石一般报价为400元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

观赏石基础内容简介

由卢保奇编著的《观赏石基础》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我国120余种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观赏石、化石观赏石、事件石和纪念石的基本特征、真伪鉴别以及观赏石的研究动态、市场信息和收藏。在详尽阐述"稀、奇、美"的各种石体的同时,特别描述了每种观赏石的人文艺术性,真正体现了"赏石"的特点。《观赏石基础》集科学性、文化艺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作为宝石、地质、矿床资源、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观赏石爱好者、收藏者及研究者学习参考。

观赏石基础编辑推荐

由卢保奇编著的《观赏石基础》正是应赏石文化迅猛发展的需求而编写的,同时作为上海大学公共选修课教材。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观赏石的基本知识和最新发展趋势,其目的就是为观赏石收藏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观赏石的品种、特征、鉴定以及保养等诸多方面的详细信息。

园林园艺协会——园林观赏,品味自然的美丽

园林观赏 品味自然

园林园艺协会是学生为展示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活动、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园林协会能帮助学生身心发展、拓宽兴趣和开阔视野,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兴趣爱好,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1月2日下午在园林园艺协会基地举行。

协会成员以及广大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自然界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无穷,看着它们有没有让你身临其境呢?

协会会长向大家耐心讲解植物名称、特性。

植物品类繁多,有木本、草本,一年四季呈现出各种奇丽的色彩和香味,表现出各种体形和线条,植物美的贡献是享不尽的,同时也是给人带来愉悦心情的美丽景观。

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和学习植物知识,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还有园林植物以及各色各样的园林模型!

编辑丨高巧玲

责编丨叶雅琪

石头不平下面垫什么

石头不平下面垫底砂、防腐木板。

一般中型缸可以直接铺底砂,或先铺一层水草泥。大型鱼缸需要垫一层防腐木板,也好缓解石头给鱼缸的压力。石头并不需要太多,否则喧宾夺主显得太乱,留给鱼的活动空间也比较少。

我国历来讲究意境,所以石头、底砂、水草的搭配就比较重要了,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器材和造景。其实原生缸和其他鱼缸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玩原生缸,更需要对自然规律,生态平衡有比较强的理解。

鱼缸石头的种类:

一、太湖石

太湖石表面比较光滑,孔洞较多,形状多变,长相怪异。颜色通常是灰白色的,也会有的呈黑青色。太湖石原产于江苏省太湖,在南方的庭院中常见到用它砌成的假山。太湖石适合在大型的鱼缸中布景,再种上大型水草,苏杭园林韵味尽显。

二、灵璧石

灵璧石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

三、斧劈石

斧劈石颜色主要为深灰与黑色,它能够造景为奇峰耸立的样貌,颇显巍峨雄伟、奇幻多变。斧劈石同样适合在大型鱼缸中造景。

四大玉石是哪四个

首先黄蜡石也是玉石的一种,而且是除了新疆的和田玉以及缅甸的翡翠以外第三大名贵的矿石。黄蜡石因为质地坚硬呈现出蜡状的形态以及蜡的颜色而被命名。

黄蜡石的品种质量也是很多,而且价格的跨度也是非常的大,小到几十上百上千元的,大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价格都是有的。它们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它们的记载,这种石头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会有的,主要用于制作假山或者石桌等等,看起来也是非常的高贵优雅。

黄蜡石里面比较名贵的品种是个鹰潭的黄蜡石,这种石头可以卖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价格,深受很多人的喜欢,而且颜色也是和普通的黄蜡石不一样,是个金的颜色,特别具有收藏价值。上文所述就是对黄蜡石是玉吗具有收藏价值的简单讲解。

仲宫石的特点

中国四大玉分别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陕西西安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油脂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

鱼缸里放什么石头合适些

太湖石

俗称仲宫石。石呈灰白或灰褐色,表面光滑圆润,弹窝洞穴四出,表面石皴备致。即使无洞穴者,则跌宕起伏、盘折回曲,观赏价值较高。

太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建园、造景、绿化、美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材料。采用太湖石来立景、叠山,或点缀在亭、台、楼、阁、厅堂廊榭、曲径小桥、奇花异木间,都能自然融合,相映成趣,为园林增添风姿异彩。所以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宫苑和园林中。一般体形高大秀美之石峰宜竖立在轩堂之前或置放在高大奇卉异木之下观赏。中小类石块,可供叠堆假山,驳砌水池、湖岸、假山蹬道,或散点在园路和小桥旁、树林或花丛中。造型优美、剔透灵巧,可独立观赏的中、小型太湖石宜配以架座作为供石,布置于厅堂之中、几案之上。

(一)产地:

太湖石原产于江苏省宜兴的禹期山、鼋山、苏州洞庭西山等处,太湖石因产于太湖地区而得名。现今在太湖西山石东村金泽山尚能找到原生态的太湖石。

据宋代杜绾撰写的《云林石谱》云:“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石产洞庭水中。”太湖石最早产在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的太湖地区,尤以太湖洞庭西山的鼋山、龙洞山和石公山为上乘,所以名为“太湖石”,简称“湖石”。

现今经科学论证,凡具有岩溶地貌的地区。如安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山东、四川、湖北、江西、河北等省也都产有太湖石。因此,很多地方把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并经风化水蚀而可供观赏的此类石种,统称为“太湖石”。

据明代计成《园冶》中载:“自古至今,采之已久,今尚鲜矣。”可知长期在太湖洞庭山采凿,所剩湖石已不多了。在《扬州画舫录》中云:“若郡城所来太湖石多取之镇江、竹林寺、莲花洞、龙喷水诸地所产,其孔穴似太湖石,皆非太湖岛屿石骨。”可见后来堆山叠石,驳砌湖岸等所需的大量太湖石都是近地取石,这些太湖石也就是“旱湖石”。

现南京所用湖石,许多来自南京近郊龙潭、青龙山、汤山、六合、镇江地区的句容、安徽巢湖等地。

(二)成因:

太湖石是四五亿年前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经过千百年的浪激波涤和水冲、日晒、雨淋后,沿着石灰岩的节理经溶蚀、风化等作用,逐渐扩大相邻的沟壑而形成的。太湖石为碳酸盐岩,石质成分主要是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大理岩、大理石化白云岩等.石性坚实光润。

沉积岩是地球最上部的成层岩石。是由于暴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处在风化条件下,受到太阳光的暴晒、风雨的侵袭、水和生物的作用、受到种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崩裂分解,有的变成碎块和松散砂粒,有的改变了化学成分,有的溶解在水中,这些被破坏以后的物质,于原地或由流水等把它们搬运到适宜的地方,按照一定的方式沉积下来,再经过固结成岩等作用,便形成了沉积岩。沉积岩中属于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的有石灰岩、白云岩等。

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都是在各自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各自的化学成分及一定的物理性质。

在山坡或山顶上的碳酸盐岩石受日晒、雨淋,产生各种裂隙。风化作用中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具弱酸性。一般以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及地表由植物作用形成的有机酸以及由一些矿物形成的无机酸。共同作用于酸溶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起腐蚀性的化学作用,裂隙被溶蚀成穿透的石缝或串珠状的孔洞。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的不均性,以及溶剂量的不同,溶蚀速度也不等,造成溶蚀的差异性。这些孔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具有透、瘦、漏、皱特点的太湖石。

(三)特征:

太湖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太湖石以造型取胜,最能体现观赏石的“瘦、皱、漏、透”的奇美特色。其形态千姿百态、曲折圆润、千孔百窍、剔透玲珑、宛转险怪,有的瘦骨峻峋,有的纹理纵横,笼络起皱,有的凹凸褶皱。如自居易在《太湖石记》中云:“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砼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恺、若钦云叹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嶝霪爵,若拂岚扑黛,蔼蔼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这是白居易对太湖石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作的细致生动的描绘,饱含着诗情画意,为我们欣赏太湖石提供了难得的范例。

据太湖石志(宋 范成大)记载:太湖石:“石出西洞庭。多因波涛。激啮而为嵌空。浸濯而为光莹。或缜润如珪瓒。廉刿如剑戟。矗如峰峦。列如屏障。或滑如肪。或黝如漆。或如人。如兽。如禽鸟。好事者取之。以克苑囿庭除之玩。”

石生水中者良。岁久波涛冲激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靥。名曰弹窝。亦水痕也。扣之铿然。声如磬。

透、漏、皱、瘦,清奇古怪是我国造园家叠石造景时选石的要求。所谓透者,即此通于彼,彼通于此,玲珑多孔,外形轮廓跌宕多姿。漏者,则是石上有眼,上下左右窍窍相通,有路可循。皱者,指石体表面多有凹凸,外形起伏不平,明暗多变,富有节律感。瘦者,则是指石体挺拔俊秀,壁立当空,弧峙无倚,瘦中窝秀。这些特征、通过石体本身丰富的点(石孔)、线(皱线、轮廓线)、面(块面)的有机结合的凹与凸、透与实、皱与平、高与低、曲与直、粗与细、巧与拙、涩与畅、繁与简等等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一个极富变化又有着统一与和谐的独特之美的形式,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

奇形怪状的太湖石犹如一尊尊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雕塑,似象非象,天然成趣,使众人猜测纷纭,浮想联翩,给人以景外之景,联想无穷的艺术享受。如苏州的瑞云、岫云、冠云三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都是因得云之神韵,而称之天下奇石。

太湖石的透、漏、皱、瘦,清奇古怪,表现出大自然中名山大川的奇、幽、险、秀、阔、雄、峻等诸多美的特征,达到江河湖海、群山万壑俱奔眼底的美好境界。构成峭壁危峰、涧谷幽遂的意境。正如清代陈维城著《玉玲珑石歌》中云:

一霎神游造化外,

犹疑坐我缥缈峰。

耳边滚滚太湖水,

洪涛激石相撞春。

(四)太湖石的品评标准:

太湖石属形象石类,它的品评标准是:

l.自然形态美好、奇特,能表现自然界的山水、人物、动物、物体等的形象和神态,是大自然景观的浓缩。

2.石质硬度较高者为上品。

3。岩石的肌面。因成岩矿物的变质作用或物理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具有差异性,凡多皱、多孔洞,显得古雅者为上品。

4.石之上下、左右、前后,比例适当。全景保持均衡,底座平稳,有适当的厚度者为上品。

5.凡作为景石或供石独立观赏的应加以配座,以提高石品的艺术品味和档次。赏石小品可使用木质博古架组景,要注意每件赏石的摆放位置和陈列之艺术效果。

(五)采集装运:

太湖石的采集是非常艰辛的,尤其是在湖水中凿取。据宋代杜绾《云林石谱》中云:“采人携锤錾人深水中。颇艰辛。度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设木架。绞而出之”。

宋代。在巨型太湖石的搬运中。为了确保湖石的完整无损,创造了以麻筋杂泥堵洞的方法,此法安全可靠,至今尚可应用。据《癸辛杂识》中云:“艮岳之取石也,其大而穿透者,致运必有损折之虞,近闻汴京父老云:其法乃先以胶泥实填众窍,其外复以麻筋汁泥固济之,令圆滑,日晒极坚实,始用大木为车,致于舟中,直俟抿京,然后浸之水中,旋去泥土,则省人力而无他虞。此法甚奇,前所未闻也。”

古时,江南一般搬运太湖石则先开挖河沟,待入冬后,河水结冰,将置放太湖石的舟在河床的冰上滑行。

而今,科学发达,大型太湖石的运输则可利用滑轮、吊车、吊装在轮船、汽车上运输。装运时,不仅要注意人生安全。同时在装车时,石下面、石之间要填上稻草、蒲包等物,以免振动时摩擦、碰撞而损坏石体。

(六)太湖石的类型:

太湖石按产地、分布、石色、规格、应用的不同可作如下分类:

1.按分布在长江南或北,分为太湖石和北太湖石;

2.按是否产于水中或陆地,分为水石和旱石;

3.按石之色彩,分为灰太湖石、黑太湖石、白太湖石、红太湖石、黄太湖石等;

4.按规格尺寸及应用,可分为园景置石、假山石、盆景石、供石;

5.按观赏性质,分为孤赏石、组景石。

(七)太湖石的石种介绍:

1.太湖石:苏州现存古典园林的湖石假山主要采用此石。其色分白、青而黑、微黑青三种,石坚而脆,敲之有声。其质纹理纵横,脉路起隐,于石面遍多坳坎,经水冲击形成缝、穴、洞,有的窝洞相套,玲珑剔透。石以高大为贵,适宜布置于厅堂前,置之奇松卉下,罗列园林广榭中,为叠石掇山的首选之材。为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已禁止在太湖西山开采原生态石,因此,用“挖到尽头身无价”来比喻正宗太湖石资源的价值非常确切。真正原产地出水的太湖石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是弥足珍贵。苏州历史名园中现存的太湖石将成为历史文化遗产永久留存。

2.巢湖石:是指产于安徽省巢湖周边地区的各类碳酸盐岩,也称“类太湖石”。

巢湖石孕生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塌陷带西北缘,紧邻郯庐断裂带东侧。形成巢湖石的原岩为石炭纪、二叠纪及三叠纪地层的碳酸盐岩,其中以二叠纪栖霞组灰岩最为重要。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中,经过风化、淋溶、剥蚀、溶蚀、搬运等作用,将原岩雕琢成外观奇巧、状物肖形的天然艺术品。巢湖石除具有太湖石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工)含有丰富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为该石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绝妙的风韵。因孕育巢湖石的“母岩”,当时的形成环境为温暖洁净的浅海.适宜各类珊瑚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繁衍,后来其遗体被埋藏在地层里,就形成了现在的化石。

(2)其石之孔洞圆润,孔洞之多、孔径之圆、孔壁之光,堪称“类太湖石”之冠。

(3)石内常有方解石组成的“筋脉”纵横穿插,其数量多,分布广。该“筋”的形成归功于印支和燕山运动,使本区地层长生褶皱、断裂,并派生出多组不同方向的裂痕,成为水溶液的通道,次生方解石沿裂隙充填,形成了这些纹理纵横、笼络隐起的奇筋异脉。

(4)体形大小悬殊。既有重达百吨以上的巨石,也有超小型的袖珍石,其原因也与产地的地质条件有关。

(5)不少石上常生有硅质或泥钙质成分的瘤”,产生浑朴的美感,这种“石瘤”主要存在于三叠系南湖组瘤状灰岩形成的石上,呈现出“丑”之美学效应。

巢湖石形质兼优,它曾以“无为军石”之名人载杜氏石谱,当年米芾跪拜过的“石兄”、“石丈”,就是巢湖石。《宋史.米芾传》有载: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为石兄”。当年米芾称兄的石头迄今仍幸存于县图书馆的庭院内。

另外,民间传说赵佶建艮岳。因石之需求量过大,产于太湖周边地区的太湖石不足,官员就私下采运一部分巢湖石去顶替。据《云林石谱》载:“无为军石产土中,连络而生,择奇巧者斩取之,易于洗涤,不著泥渍,石色稍黑而润,大者高数尺,亦有盈尺及五、六寸者,多具群山势,扣之有声。”

在北宋时期,巢湖石就被运往扬州筑山,扬州、南京等古城中不少叠山佳作,是用的巢湖石。改革开放后,巢湖市在银屏镇建立了奇石市场,而且有不少出口到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有的单块石价已高达数万元以上。

巢湖所产石与太湖石的形、色、纹基本相同,其可与太湖石媲美,是当前江南地区叠山最为理想的石种。

3.北太湖石

北太湖石是相对江南太湖石而言。江北有许多地方石的形和质似太湖石,产地繁杂,地域辽阔,安徽、苏北、河南、河北、湖北、山东、辽宁等地皆有所产。

济南市仲宫即产此石,藏量丰富。俗称仲宫石。石呈灰白或灰褐色,表面光滑圆润,弹窝洞穴四出,表面石皴备致。即使无洞穴者,则跌宕起伏、盘折回曲,观赏价值较高。

山东省临朐县境内北太湖石分布也较广泛。以五井镇莲花山出土者为最佳。临朐太湖石因地壳发生变动而半暴露于陆面.在地表以下挖出的石头上浮有窝牛及海藻类化石,极其珍贵。临朐太湖石色泽灰白、丰润光洁、质坚而脆、叩之有声、形状各异。其孤赏独景石凝重挺拔中不失俊秀,玲珑之间又气势不凡,体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费县太湖石以县城北部分布最广,数量很多,目前已形成规模很大的奇石市场。此地皆为沉积岩,由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良好,有大量地下蓄水和潜流存在,这些潜流长年累月不断对石灰岩层冲击切割,加上土壤中有机酸、无机酸的酸蚀作用,岩体被切割成块,岩块由大变小,表面由锐变钝,其薄弱环节则被溶穿形成洞穴弹窝。此地所产的北太湖石,现今被大量地掘取,有的经切割打磨还制作成石桌、石凳,通常是一桌四凳,价格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南京玄武湖公园环洲芳桥端也竖立了三块从费县购置的北太湖石,景名为“米芾拜石”,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头形如“辟邪”,高达86米,重达40余吨。这是南京市目前最高最大的一块园景石。

4。红色及太湖石

红色及太湖石分布在南京郊区及镇江句容一带。产在碳酸盐岩破碎带中或与侵入岩体接触带附近。含有较多的三氧化二铁及多种成分的胶结物胶结了碳酸盐岩的角砾。当这些碳酸盐岩角砾被溶蚀后,留下许多空穴或空洞,形成千奇百怪的红色太湖石。所以红色太湖石仅出现在靠近有侵入岩体的断裂破碎带中,数量稀少。造型美的红色太湖石是观赏石中的佳品。

太湖石也是观赏石中的珍品,产于碳酸盐岩与侵入岩体接触带或附近的空洞中。原来的碳酸盐岩破碎后形成角砾,被含有微量三氧化铁的混合物所胶结。当这些被胶结的碳酸盐岩角砾被溶蚀后,留下许多空洞和空穴,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太湖石。

(八)赏石文化史

自秦汉以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造园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从皇家到官吏竞相造园,在园中堆山叠石,再现大自然的景观。人们在园中可观赏、可游乐、可居住,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中国园林始于先秦,秦汉以皇家园林发达著称,而私家园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逐渐形成和发展。在庭园中罗列山峦、峰石,挖掘池沼,开创了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形式。人们还热情地讴歌自然山水,形成了许多优美的诗和画。山石成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赏石艺术也受文学、绘画和园林艺术的影响,以追求诗情画意和自然纯真取胜。

早在中国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盆景。山东青州云门山发掘的一座北齐武平四年(573年)的画像石刻墓.则揭开了赏石文化鉴赏的新篇章。中国的盆景早在北齐时代已经形成,并且已作为礼品走出国门,进入了欧洲。它雄辩地证明,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中国赏石文化是东方赏石文化的渊源,对世界赏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赏石重立意、富情感、出神人化,追求景物之物、象外之意、不尽之情。

早在隋唐时期,涌现出李白、白居易、柳宗元等一批著名诗人、文学家和赏石者。众多的文人雅士参与了赏石活动,他们争相觅石、品石、藏石,并重金购石,收藏奇石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皇帝亦将奇石列入贡品,唐代阎立本《职贡图》中描绘了以山石作为贡品进贡的画面,画面上一人手托浅盆,盆内矗有玲珑剔透的山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72-846年),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在造园和赏石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写出了许多歌颂山石、盆景、园林的诗篇。他在《太湖石》诗中咏道:“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他生动地描绘了太湖石的形成原因、形状特征,将自然石比作大山的缩影,视为华山的儿孙,既寓意深远,又形象生动。

白居易爱石,更爱太湖石,并写成了《太湖石记》,这是中国赏石文化中第一部山石的专著,详细论述了太湖石的产地、观赏特点、欣赏价值和分类标准,在赏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云:“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为了便于欣赏、收藏和交换,他将太湖石分为若干品级:“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于石阴。”这种分级的方法,开中国赏石分级品赏之先河。这部著作是对赏石文化理论和实践应用的高度概括。标志着中国的赏石文化已进入了昌盛时期。

文中还记述了其好友丞相牛僧儒(779-847年)因嗜石而觅奇聘怪,不仅收藏的太湖石多不胜数,而且这些山石具有“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尔见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的妙趣。牛僧儒以赏石为乐,“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达到“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因此白居易称赞牛僧儒可算是唐代第一藏石、赏石大家。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爱石成癖的帝王,在皇城的东北隅修建皇家园林寿山艮岳时,由于他特别喜爱太湖石,特命朱劻父子,密取浙中珍异以进贡。朱劻以苏州为基地,四处索求奇花异石,对那些嵌在陡壁悬崖之上,尤其对长在水中的太湖石,都要用尽心机、千方百计地去取得。并把江南一带民间的山石奇珍,网罗殆尽。甚至侵夺粮纲船只,不惜工本精心搬运。日夜不绝地将花石运往汴京城。宋徽宗还给石加以“侯”、“神运”等称号。这些运奇石的船,曾以十船组成一“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即当时对运送观赏石船队的称号。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掀起的第一个采石、玩石的高潮。

寿山艮岳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用太湖石为材料,历经6年之久,堆叠起来的假山,又名为“万寿山”。这座貌似崇山峻岭的假山,叠堆得苍劲、嵯峨、壮观、惊险,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性质的园林作品。该假山仿造自然景观,以土为主,以石为辅,首先以土堆筑主体,主峰高达90步,成为制高点,上建介亭,主要运用太湖石进行堆叠,并巧妙地利用山石叠成瀑布。

宋代是盛行特置山石的时期,宋徽宗选择千姿百态的怪石作为置石,在西宫门、华阳门的御道两侧辟为太湖石的特置区,布列着上百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峰石,成为人工石林。左右大石皆林立,以“神运”、“昭功”、“敷文”、“万寿”而名之。宋徽宗为石题名十分注重内涵,突出诗情画意。太湖石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宫苑内广泛应用。《宅京记》记述大内仁智殿的庭园中列两巨石,“高三丈,广半之”,东边赐名“昭庆神运万岁峰”,西为“独秀太平岩”。皆由徽宗御书并刻石填金。而较大峰石特别奇秀者,不但封侯,还赐金带,各图为谱,广为传播。在皇帝的带动下,私家文人园林如雨后春笋,相继建成。

宋代赏石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不仅奇石的搜集活动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赏石文化日趋成熟,还相继出现了一批赏石、评石、收藏等方面的文章和专著。

米芾,字元章(1051-11 07年),著名书法家,也是著名的赏石收藏家和评论家。他受命任无为军太守,赴任后见院中有一太湖石状奇丑,以为石憨然无邪,有君子之气。正冠下拜,曰:“吾欲见石二十年矣”。后人将其官服拜石之事传为美谈,被人称为石癫。他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最早提出相石标准,并以“瘦、漏、透、皱”四要素作为鉴评太湖石的标准,还撰写了专著《圆石谱》。

宋绍兴癸丑年(1133年),杜绾的《云林石谱》问世。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浙江山阴人,该书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观石之精髓。

如何鉴赏石头

只要不是特别光滑的石头都行,有利观赏!如:石英的、普通山石等,他们均有微孔利于培养硝化细菌,有利水质!那种人造的类似玻璃珠的石头也行,但对水质保持没好处,贝壳可以放!放鹅卵石为主,这样有利硝化细菌的存活.但不要放有棱角的石头,那会划掉鱼鳞,大约1-2个月左右清洗一次. 把石头洗干净在放 还有就是换水的时候注意把石头也清洗干净 小心不要让石头把鱼缸砸坏了。

鱼缸中适合的石头种类:

一、太湖石。太湖石表面比较光滑,孔洞较多,形状多变,长相怪异。颜色通常是灰白色的,也会有的呈黑青色。太湖石原产于江苏省太湖,在南方的庭院中常见到用它砌成的假山。太湖石适合在大型的鱼缸中布景,再种上大型水草,苏杭园林韵味尽显。

二、灵璧石。灵璧石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灵璧石近年来资源枯竭,小块较多,适合用于中小型鱼缸造景。

三、斧劈石。斧劈石颜色主要为深灰与黑色,它能够造景为奇峰耸立的样貌,颇显巍峨雄伟、奇幻多变。 斧劈石同样适合在大型鱼缸中造景。

四、石笋石。石笋石造型较为特别,细长挺直。它的质地软中有硬,颜色呈灰色或紫褐色。石笋石主产于江西、浙江交界处,产出较少。物以稀为贵,所以石笋石比较珍贵。而使用这种石头造景,能过呈现出一种桂林山水的感觉,风韵别致。石笋石在断裂处常有棱角,需打磨光滑后使用,适合在中型鱼缸造景。

五、珊瑚石。珊瑚石的形状众多,有的像小树,有的像鹿角,惟妙惟肖的形象很受大家的喜爱。珊瑚石是一种海洋腔肠动物化石,主要产于大海。珊瑚石适合用于小型鱼缸置景。而也有人把大珊瑚放进大型鱼缸中作为点缀。

六、鹅卵石。鹅卵石是最常见也最易得到的鱼缸造景石。它光滑圆润,颜色丰富多彩,形状大小不一。鹅卵石是山石经过长期的冲刷而逐渐形成的。鹅卵石适合在小型鱼缸造景。

七、贝壳。大家可能还会经常放入这种鱼缸造景石头,说它是石头,其实也不是石头。海洋中的贝类品种繁多,五颜六色,造型多变,布置在鱼缸中很漂亮!贝类适合用于小型鱼缸中造景。

八、青龙石。青龙石多棱角,具有不规则的白色花纹。颜色呈青黑色,常有空石眼。在鱼缸中能够塑造出一种层峦叠嶂的景象。青龙石大小不一,适合用于大型鱼缸、中型鱼缸造景。

石刻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作为书写材料的不足之处又是什么?

芸芸众多的奇石世界里,赏评奇石的优劣,并无法定标准,一般凭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积累来明断每块奇石的优劣,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积累,是长时间的、多方面的;奇石自身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加之人们平时的文化、艺术的积累,便能达到天人合一、石人合一,赏石水平提高了,便达到了以石怡情,赏石养性之目的。掌握赏石之道,赏石之法,必须要拓宽自已赏石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古人的赏石方法和理论,还要向现代人学习,学习美学知识,学习书法、绘画、摄影中的线条、构图、用光等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带着这些艺术理论,对奇石进行赏评,尤其是书画摄影艺术与奇石艺术,可谓姊妹艺术,有很多相通相似之处,一言以蔽之,整体素质提高了,赏石水平也就上去了。 赏评奇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质 石质指构成石品的矿物成份,多以石英质、玉质为上品。一般是以硬度来判断石质优劣的,石品的密度越大,硬度越高,观赏石的硬度一般为4至8摩氏度为较好。质地纯正,无其它杂质,表面光滑、细腻的奇石有一种秀丽美;有的石质松、软、疏,表层粗糙,无光泽,具有一种粗犷美。光滑细腻、质地纯净、硬度高、光润透明者为上等,结构松软、陈杂、表层粗糙、灰暗、硬度低者次之。 纹 指石品上的圆、点、线、面及块状等所构成的规则与不规则、流畅或呆滞的纹路图案或形状。奇石上的花纹分凹、凸纹,平、斜纹,点、线纹,粗、细纹,面、块纹;纹又分单、双色、混合色纹,凡线条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变化无穷、妙趣横生者,都可谓精品石。 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于一体者为上乘,混合色、双色、单色次之。色为意生,意为色存,色、形、意完美统一,可谓奇石之精品也。 象 指奇石上的抽象或具象的图案和物像。有的清晰,以流畅的线条表现出了山水之美;有的雄浑,以大面积的色块构成人物、动物等图象。无论什么形式,均生动活泼地表现了自然界的万千物像。 意 指奇石的造型或图案所含的意境,有的意境深远,给人以遐想;有的明晰,给人以直率;有的博大,给人以开阔;有的含蓄,给人以思维;有的奇谲,给人以启迪。不同的意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 形 石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总之,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形体具象,有的形体抽象,有的形神兼备,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龙活现,抽象者变化万千,耐人寻味。 石头的形状尽量要完整,观赏面没有较深的裂痕和纹路,或者不影响观赏。从整个石形外观上看,圆的造型,能给人一种圆润、光滑之感;正三角造型,能给人一种对称、均衡、平稳的舒适之感;倒三角形造型,能给人险中求夷的惊奇感。好的奇石的造型奇特,表象富有情趣,石体无残缺破损,整个外形与其内容和谐相称,表面的形体与内在的精神相辅相成。 神 奇石的"神"是奇石形体内涵的精气反映,"神"指奇石的内在精神、气质、意境、神韵。"神"是奇石的个性体现,无神的奇石,平淡无奇,毫无生机,有神的奇石能使人勃然心动,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形是奇石的外观形体,奇石的躯壳;神是奇石的内在神韵,奇石的灵魂;形是神的载体,神依形而存,完美的奇石形神兼备。 神韵美 石品除了具有表象美之外,即所表现的各类景与物的客观形象形态,还具有形态之中的神韵美,神韵是无形的,是通过人的大脑思维想象,情感的领悟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显现出来的某种情意与事物的意象,此意象就是在形象的基础上感悟出神韵。"形"是神的外壳,"神"是"形"的内核,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奇石的品种中,具有万物形态,形态中又蕴藏着幻化的神韵,这些石品都具备了形神兼备、回味无穷的神韵之美,进而更体现了意境美,"意"是情之意,"境"是心之境。神韵美的奇石情景交融,最具有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艺术美 把奇石纳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从美学、文学、色彩学的艺术高度,与冰冷的玩石通灵,寄情于石,情石相交,达到"石人合一"的境界,然后展开神思的翅膀,以丰富地想象,把玩石变为奇石,把奇石变为艺术品,石我交融,通过欣赏奇石的艺术美,从中得到一种慰藉、一种享受,这就是奇石的艺术美。 意境美 奇石的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石体或图案夸张、谐趣、神似或概括写意、融入感情、抒发艺术联想,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就奇石的美丑而言,奇石图案美与造型美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当属上乘精品,若图案美,造型平平,甚至有裂痕伤迹,也仍不失其观赏价值,因一美遮百丑,内在的美能涵盖外形的丑。缺乏意境的奇石,石块再大,石质再细腻,也没有观赏价值,因为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美的奇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石刻作为书写材料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写得有的地方不太具体,还有就是人物有些夸张。

石刻雕塑材质分类:

花岗岩:花岗岩质地坚硬,很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作为雕塑和建筑物的材料。

大理石:大理石的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是装饰豪华建筑的理想材料,不太适合在室外展放。

石刻材料注意:

古代人们在石头上做刻字,要么不上色,保持刻好后的颜色与石头本身产生对比,要么使用朱砂填色,或者天然矿物材料,还有金箔,颜色虽然不够鲜亮,但是也可经久不容易褪色的。

园林石刻不同于传统的观赏石,观赏石保持了石头本身的自然形态,不需要进行任何人工加工,纯天然的观赏石。即一种发现视觉美,品鉴行为的艺术。刻字经过手工加工、美化,书法与石的结合,赋予了她更多的文化内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