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

周敏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基本信息

书名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 作者 朱泊龙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建国以来砌体房屋科研成果、设计和施工经验以及工程事故教训为基础,按新规编写的。

本书由砌体材料及构件的基本性能、砌体房屋的内力分析、按新规范设计砌体结构等三部分内容组成。本书立足于我国砌体结构现状,也反映当代砌体的发展。本书在砌体材料和构件的基本性能、砌体多层房屋的内力分析等方面收了作者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希望有助于设计人员尽可能地减少设计差错,防止砌体房屋的事故发生。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土建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设计、施工及科研人员参考。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砌体概述

1.2 砌体的块材

1.3 砌体的砂浆

1.4 砌体的种类

1.5 近代砌体结构的发展

第二章 砌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2.1 砌体的受压性能

2.2 砌体的受拉性能

2.3 砌体的受剪性能

2.4 砌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受剪性能

2.5 钢筋在砌体中的锚固

2.6 砌体的徐变

第三章 砌体构件的受力性能

3.1 无筋砌体构件的受压

3.2 配筋砌体、组 合砌体及加筋混凝土砌体构件的受压

3.3 砌体墙的受剪

3.4 砌体梁的受剪

3.5 墙梁的内力分析

第四章 按规范设计砌体构件

4.1 砌体结构的安全度

4.2 规范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计算方法

4.3 分项系数及砌体的计算指标

4.4 无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4.5 配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4.6 过梁及墙梁的计算

4.7 例题

第五章 砌体房屋的结构选型及其内力分析

5.1 砌体房屋的结构选型

5.2 单层及多层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5.3 单层房屋在水平及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5.4 多层房屋在水平及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第六章 按规范要求设计砌体房屋

6.1 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步骤

6.2 结构静力计算方案的构造措施及砌体尺寸

6.3 结构上的作用及效应

6.4 房屋结构内力分析的补充及讨论

6.5 砌体房屋设计的构造规定

6.6 墙梁的构造要求

6.7 多层房屋计算例题

附录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图书信息

作 者:朱泊龙 编著

出 版 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2-1 版 次:1页 数:144字 数:243000印刷时间:2001-7-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 S B N:9787560806815包 装:平装

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常见问题

用PKPM进行砌体结构设计

楼主lwz024064的回复 引用:1楼 lwd8819 PKPM中所有梁都是可以计算的 。只要是一端支撑的梁都是挑梁。这在PKPM中只需在PMCAD中的结构楼面布置信息中的“悬挑楼板”选择图形中的悬...

新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新的砌体规范对砌体强度调整系数进行了简化,这一条已经取消了。

结构设计原理

这个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题目。计算过程如下:根据II级安全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根据I类环境,梁的保护层厚度取20mm(根据GB50010 8.2.1),假定梁箍筋10mm,纵向钢筋直径20m...

来大神结构设计原理

钢结构太难了 挣不来

砌体结构设计要求是什么谁了解吗?

砌体结构设计要求是:砌体结构是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以它的构造要求除了保证结构安全外,更多的是使其满足正常使用。排在第一位的构造要求就是墙、柱高厚比要满足规定(详见砌体结...

砌体结构设计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较高层高(5米以上)的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时增加一道圈梁。

(6)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的梁支撑长度为500,并与圈梁连接。

(7)验算长向板或受荷面积较大的板下预制过梁承载力。

(8)跨度超过6米的梁下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跨度不宜大于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梁垫宽小于墙宽,并与外墙皮平, 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或构造柱。

(10)问清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360,并验算其强度。否则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小墙垛的顶、底部宜加大断面。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设在承重墙内。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砖混结构的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阶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属止水片),一般加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上下层(含暖沟)洞口错开时,过粱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粱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粱所受荷载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产生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或按97G329(七)P3地震区做法。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圈梁。

(17)砖混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应设伸缩缝。高差大于6米和两层时应设沉降缝。

(18)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如果采用,建议墙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廊下墙体内跨板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板荷载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23)构造柱不得作为挑梁的根。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094号

--------------------------------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的公告

现批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3-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1、3.2.2、3.2.3、6.2.1、6.2.2、6.4.2、7.1.2、7.1.3、7.3.2(1、2)、9.4.8、10.1.2、10.1.5、10.1.6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7月26日

砌体结构设计应重点注意那些问题

(2)雨蓬、阳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倾覆验算,挑梁入墙长度为1.2L(楼层)、2L(屋面)。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处局部承压验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梁垫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楼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独立砖柱上的梁,不论跨度大小均加梁垫。与构造柱相连接的梁进行局部抗压计算时,宜按砌体抗压强度考虑。梁垫与现浇梁应分开浇注。局部承压验算应留有余地。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较高层高(5米以上)的墙体的高厚比验算,不能满足时增加一道圈梁。

(6)楼梯间和门厅阳角的梁支撑长度为500,并与圈梁连接。

(7)验算长向板或受荷面积较大的板下预制过梁承载力。

(8)跨度超过6米的梁下240墙应加壁柱或构造柱,跨度不宜大于6.6米,超过时应采取措施。如梁垫宽小于墙宽,并与外墙皮平, 以调整集中力的偏心。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或构造柱。

(10)问清配电箱的位置,防止配电箱与洞口相临,如相临,洞口间墙应大于360,并验算其强度。否则应加一大跨度过梁或采用混凝土小墙垛,小墙垛的顶、底部宜加大断面。严禁电线管沿水平方向埋设在承重墙内。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砖混结构的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阶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属止水片),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上下层(含暖沟)洞口错开时,过粱上墙体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过粱所受荷载不应按一般过粱所受荷载计算,并应考虑由于洞口错开产生的小墙肢的截面强度。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构造柱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得直接锚入顶层圈梁。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出屋面的烟筒四角应加构造柱或按97G329(七)P3地震区做法。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圈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圈梁。

(17)砖混结构的长度较长时应设伸缩缝。高差大于6米和两层时应设沉降缝。

(18)在地震区不宜采用墙梁,因地震时可能造成墙体开裂,墙和混凝土梁不能整体工作。如果采用,建议墙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设计。也不宜采用内框架。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廊下墙体内跨板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板荷载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23)构造柱不得作为挑梁的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