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JJG56-2000工具显微镜 | 出版社 | 中国计量出版社 |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品牌 | 中国计量出版社 |
作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出版日期 | 2000年7月1日 |
开本 | 16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显微镜价钱
一般实验室用的几百到几万都有。一分钱一分货。
影像测量仪与工具显微镜的主要差别在哪里?
两者的差别是:在测量精度方面:工具显微镜精度比影像仪高。正常工具显微镜的精度是1+L/100um,而影像测量仪一般是3+L/200um。在测量行程方面:工具显微镜由于光学构造的关系行程...
显微镜的价格?
金相显微镜这个要用到金相显微镜,价格在4500元到300000元左右,具体是要看您需要什么样的配置!
显微镜的价格?
这款显微镜在显微镜行业中叫做示教显微镜,除单目观察外可外接摄像装置接电脑观察图像拍照片等。看你这款显微镜应该是中低端的,采用3只物镜,载物台也不是中高档显微镜所采用的双层平台,只看出可以左右移动标本片...
电子显微镜除了包括亚显微镜还包括什么?
电子显微镜的分类 1、透射电镜 (TEM) 样品必须制成电子能穿透的,厚度为100~2000 Å的薄膜。成像方式与光学生物显微镜相似,只是以电子透镜代替玻璃透镜。放大后的电子像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TE...
主要用途
IM系列工具显微镜能方便地读取千分表头示值,测量工件的孔径、孔距等尺寸以及角度、使用任选的目镜组还能检验螺纹以及齿轮形状等。设计非常紧凑、重量轻、最适合设置在加工现场受到限制的场所。
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显微镜总放大率:30X 普通型小型工具显微镜IM
目镜:15X
物镜:2X
测量范围:50x50mm(2"x2")
测量精度:0.01mm
读数装置测微头移动量:25mm(1")
读数手轮格值:0.002mm(0.0001")
测角目镜分划值:6′
角度范围:0-360°
载物台面尺寸:152xl52mm
载物玻璃有效尺寸: 96mmx96mm
最大载重量(玻璃上面): 5kg
聚焦方式:手动,工件最大高度110mm
照明装置:透射,带绿色滤光片,亮度可调,
单灯倾斜反射照明,亮度可调节,光源 24V2W
仪器重量:15kg
显微镜在不用的状态下,用塑料袋包起来,然后在塑料带里放1~2包干燥剂,干燥剂一般都在旺旺饼干里或月饼的盒子里,都有干燥剂,显微镜在放到通风的环境下就可以了,物镜镜头要定期擦。
工具显微镜是很精密的测量仪器,如果保养的不好,将会很大程度的降低其使用寿命和精度。以下是提供的的保养和维护建议
1、环境:
工具显微镜最好能够放置在清洁干净的场所,但一般使用在机械工厂的机会很多,故应注意下列各点:
(1)一般照明不要超过必要的亮度。
(2)不会沾油污的地点。
(3)灰尘少的地点。
(4)振动少的场所。
(5)不会发生温度急剧变化的地点。
2、玻璃零组件:
玻璃零件应随时保持清洁,不可沾上污垢,否则生像不清晰而且降低测定精度。
(1)镜头:平时应该注意不要用手触碰镜头,假若镜头表面沾有手纹或油污,可用镜头清洁剂或者用纱布浸湿酒精轻轻擦拭,如果不了解镜头者请不要随意分解,些微的灰尘是不会影响测定效果。
(2)测量台座玻璃:放置测定物时最容易伤及此部的玻璃面,故要特别注意。若沾上油垢或灰尘请用柔软拭布擦拭。还有,对物透镜及观测透镜之使用要十分注意。当从显微镜拆卸观测透镜时容易使显微镜的活动焦距沾上灰尘,故纵然不使用也要把观测透镜装在显微镜上。
3、电气零件:
工具显微镜必须使用较高压的电流,假若接触不良容易产生热,易发生危险,所以必须随时检查,原则上主机必须接地。
4、消耗品及附件:
灯泡及电源保险丝是属于消耗品,购置时应准备备品以利更换。附件则以测定台玻璃最重要,也须准备备品。
普通的显微镜需要添加显微镜摄像头,必须添加一个数码显微镜接口。如果是三目显微镜的话,就可以用第三目镜上面的标准C接口直接和显微摄像头的C接口连接(一般正规的厂家生产的显微摄像头都是标准C接口的)当然,添加摄像头后亦需添加一台电脑,这样也就是把普通的显微镜改造成一台高性价比的数码显微镜。
是我们国家的行业标准,即“行标”。
JJG 676-2000 工作测振仪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01Hz~10kHz频率范围内的工作测振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你不是说了的吗?用工具显微镜或读数显微镜测量“标尺标记的宽度”,那就可以得到读数了,宽度差就是以所测受检标记中的最大与最小宽度差确定,那也可以读出“差宽度”了!由于用工具显微镜或读数显微镜至少各抽测3条,所以“标尺标记的宽度”是一个范围值,比如:008~018mm,反之,宽度差便是一个具体数值,比如:002,003,005。
几何检验法是用量具、仪器、样板等按一定方法对节流件、取压装置及测量管以及安装情况等进行几何测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2624-93)或检定规程(JJG 640-94)中规定的标准值判断其合格性。新制造的标准节流装置,可以用几何检验法检验合格后直接投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周期检验,以确定是否有流体冲刷、积垢、腐蚀等使节流装置几何形状及尺寸发生变化,因而影响其流出系数的准确度。对于检验出不能完全满足标准规定的节流装置,应进行更换或提供修正或增大测量误差继续使用。
1检验的条件
(1)检验的环境条件
①节流件和取压装置的检验可在15~35℃下进行。当用工具显微镜时,要求环境温度为(20±2)℃。
②室内相对湿度一般为45%~75%。当用仪器检验时为60%~70%。
(2)检验的工具检验用的量具、仪器应有有效的检验合格证,样板和量具需经检定合格,量具和仪器的测量误差应在被测量允许误差的1/3以内。
2检验项目和方法
(1)外观检查用目测法。检查节流装置标志,节流件上游端面(或入口收缩部分)、圆筒形部分(或喉部)及边缘应无明显缺陷。检查取压装置取压口以及取压口与阻流件的相对位置。检查节流装置上下游侧的直管段长度等。
(2)孔板检验
①A面平面度的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和仪器:0级或1级样板直尺及5等量块(或塞尺),OOlmm/m合像水平仪;当孔板外径大于φ400时,可用O级平尺及千分表等。
检验方法:当使用样板直尺时,可用通过直径的直线度来检验孔板A面是否平整。将孔板放在平板上,A面朝上,用适当长度的样板直尺轻靠A面,转动孔板可寻找沿直径方向的最大缝隙宽度,可用量块(或塞尺)测出高度h, h<O002(D-d)为合格。
②A面及开孔圆筒形C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及仪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轮廓法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等。
检验方法:使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时,是以样块(最好用与被检验件相同材料做成的样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为标准,与孔板A、e面进行比较,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判断孔板A面及e面的表面粗糙度Ra,亦可用仪器实测Ra。
③边缘G、H、I的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及仪器:用目测(或者借助放大镜)及凭触觉(如指甲,工具显微镜铅片模压法)。
检验方法:用目测法(或借助2倍放大镜)检查。孔板入口边缘圆弧半径rk的检验方法如下。
(a)反射光法:当d≥25mm时,用2倍放大镜将孔板倾斜45°角,使日光或人工光源射向直角入口边缘;当d<25mm时,用4倍放大镜观察边缘无反射光。
(b)模压法:用铅片模压孔板入口边缘,用工具显微镜实测rk。
(c)仪器测量法:用光学仪器直接测量入口边缘圆弧半径rk。
④厚度E及长度e的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及仪器:千分尺或板厚千分尺,工具显微镜(模压法), e值检验仪等。
检验方法:E的检验,用量具分别在离内圆外及离外圆内各约lOmm处大致均布的位置上各测n个E值,记作Ei,按下式计算E的平均值
式中Ei为第i次测量的E值。
式中 eE—— E的最大偏差;
(Ei)max——Ei中的最大值;
(Ei)min——Ei中的最小值。
e的检验,在大致均布的3个位置上测量e值, e的平均值及最大偏差ee的计算式同上式。
⑤节流孔直径d的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及仪器:工具显微镜,孔径测量仪,内测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带表卡尺,游标卡尺等。
检验方法:根据所测直径d的数值大小,加工公差Δd,选择合适的量具及仪器,在4个大致等角度的位置上,测量节流件的孔径d的平均值,按式(153)计算。孔径的相对误差Edi按式(155)计算
式中di为第i次测量的孔径。
在计算流量准确度Eq时,节流件孔径的准确度Ed按下式计算
式中 Erd——d的重复性
tα——置信概率为95%的t分布系数;
Esd——测量d的量仪的准确度。
⑥斜角ψ的检验。检验用的量具:角度规,样板角(专制),卡尺等。
检验方法:将孔板B面朝上放在平板上,用角度规或样板角等在任一直径方向测量两个斜角,按式(153)计算平均值。
(3) ISA 1932喷嘴检验
①A及E的表面粗糙度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及方法与(2)②相同。
②入口收缩部分的廓形检验。检验用的量具及仪器;收缩部分圆弧曲面样板,工具显微镜,百分表等。
检验方法:廓形用样板检查,允许有轻微均匀透光。在入口收缩段上垂直于轴线的同一平面上测量两个直径。为了找到垂直于轴线的同一平面的几个直径,可将喷嘴的出口(作基面)放在平板上,让圆弧曲面朝上。对于D~200mm的喷嘴,可用工具显微镜的灵敏杠杆测头法或透射法测量,或用其他仪器及方法测量。当D>200mm时,也可用安装在水平两维坐标的专用基座上的百分表测量。用式(155)计算任意两个直径的相对误差。
③喉部直径d的检验。检验用量具及仪器:工具显微镜,孔径测量仪,孔径千分尺,内径表等。
检验方法:将喷嘴入口(作基面)放在平板上,出口朝上,在喉部长度b(b=O3d)的范围至少测量4个直径,各直径之间应有大致相等角度。平均直径和直径的相对误差按式(153)和式(155)计算, Ed按式(156)计算。
④出口边缘f的检验。用目测法(或借助2倍放大镜)检查。
⑤喷嘴总长的检验。检验用量具:高度游标卡尺。
检验方法:将喷嘴放在平板上,用高度游标卡尺测量沿轴向的两个长度,求平均值及偏差值。
(4)长径喷嘴检验
①A、B面表面粗糙度检验。方法与(2)②相同。
②收缩段A的1/4椭圆曲面检验。方法与(3)②相同。
③喉部B的直径d检验。检验的工具与(3)③相同。
检验方法:将长径喷嘴入口(作基面)放在平板上,出口朝上,在喉部长度b的范围内至少测量4个直径值,分别位于出口处及入口处,各直径之间有大致相等的角度。按式(153)计算直径的平均值,按式(155)计算直径的相对误差。
(5)经典文丘里管的检验
①入口圆筒段A和直径DA的检验。检验用量具:游标卡尺,内径表,孔径千分尺等。检验方法:用上述量具在每对取压口附近各对取压口之间及取压口平面之外各测两个直径,共8个直径,按式(153)求直径平均值DA。
②收缩段B的检验。收缩角ψ的测量:用量具测出圆锥体上、下端面的直径d1、d2及长度L,用式(157)计算ψ
锥体的任一截面上直径的测量参照(3)②款。
③喉部直径d的检验。用(5)①款的量具,在取压口平面上,每对取压口附近至少测4个直径,测量喉部长度。
④A、B、C表面粗糙度检验。检验用量具及方法与(2)②相同。
⑤扩散段E的检验。用量具测量扩散段的上、下端面直径,按(5)②款方法计算扩散段夹角。
⑥半径Rl、R2、R3的检验。用日测及触觉检查, Rl最好为零,必要时可用内径表测量R2、R3的实际尺寸。
上述各项检验应在焊接前分别进行,对使用中的经典文丘里管,如有争议可进行系数检验。
(6)文丘里喷嘴检验参照喷嘴及经典文丘里管有关规定进行。
(7)取压装置检验检验用量具:游标卡尺,直角尺,刻度直角钢尺,钢直尺或钢卷尺等。
检验方法:一般可用目测法或选用上述量具进行测量。
(8)测量管检验
①长度检验。检验用量具:钢直尺,钢卷尺,游标卡尺等。检验方法:节流件上、下游侧测量管长度,用上述量具测量。
②测量管内壁表面粗糙度检验。检验可用查表法或实测法进行,可参照第四章第三节进行。
③管道圆度检验。检验用量具:内径表,孔径千分尺等。检验方法:检验位置见图151。
a管道直径D的检验。D值应是在取压口上游,分布于O5D长度上垂直轴线至少3
个横截面内测得的内径值的平均值,其中两个横截面距上游取压口分别为OD和05D,如有焊接颈部结构情况,其中一个横截面必须在焊接平面内。如果有夹持环,该05D值从夹持环上游边缘算起。在每个横截面内至少测量4个直径值,该4个直径值彼此之间大致有相等的角度分布,也可以测12个值,它们分布在05D长度上不同角度位置(但必须有OD和05D截面上的D值)。管道内径D的平均值按式(153)计算,管道直径的相对误差按式(155)计算。
b邻近节流件上游至少2D长度范围内,任意测量两个直径D13、D14,应符合03%的要求。
c如果测量管由几段管道组成,应检查2D之外的台阶,如图152所示。
d离节流件上游端面至少2D的下游直管段上,测量任一直径D15与D的相对误差应符合3%的要求。
e经典文丘里管测量管的检验。上游测量管直径D,在上游2D的长度范围内任意测量8个直径,按式(153)和式(155)计算直径平均值与直径相对误差。按式(155)计算D与平均直径值DA的百分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