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

周敏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简介

​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是将接触式的原子力显微镜用于电解质溶液研究电极的表面形貌,其力的作用原理与大气中的AFM相同。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常见问题

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原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观察物体表面微观形貌的新型实验技术.它有一根纳米级的探针,被固定在可灵敏操控的微米级弹性悬臂上.当探针很靠近样品时,其顶端的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作用...

显微镜价钱

一般实验室用的几百到几万都有。一分钱一分货。

电子显微镜除了包括亚显微镜还包括什么?

电子显微镜的分类 1、透射电镜 (TEM) 样品必须制成电子能穿透的,厚度为100~2000 Å的薄膜。成像方式与光学生物显微镜相似,只是以电子透镜代替玻璃透镜。放大后的电子像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TE...

显微镜的价格?

相显微镜这个要用到金相显微镜,价格在4500元到300000元左右,具体是要看您需要什么样的配置!

显微镜的价格?

这款显微镜在显微镜行业中叫做示教显微镜,除单目观察外可外接摄像装置接电脑观察图像拍照片等。看你这款显微镜应该是中低端的,采用3只物镜,载物台也不是中高档显微镜所采用的双层平台,只看出可以左右移动标本片...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应用领域

(1)SECM最初被用于电极与电解质间界面的研究。如:探测表面形貌图,对材料进行微加工,进行电化学动力学研究。而最后一项又包括探测电极的反应活性,异相电子转移动力学,半导体的氧化还原过程,聚合物修饰电极形成过程的研究等。

(2)SECM用于电化学腐蚀现象的研究。

(3)SECM用于绝缘体的吸附/脱附现象和溶解过程的研究。

(4)随着SECM研究的深入,它所研究的界面和过程的种类也大大增加,如 液/液界面,液/气界面,液/固界面以及重要的生物过程。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工作原理

SECM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当探针(常为超微圆盘电极,UMDE)与基底同时浸入含有电活性物质 O的溶液中,在探针上施加电位(ET)使发生还原反应。当探针靠近导电基底时,其 电位控制在氧化电位,则基底产物可扩散回探针表面使探针电流增大;探针离样品的距离越近,电流就越大。这个过程则被称为"正反馈"。当探针靠近绝缘基底表面时,本体溶液中O组分向探针的扩散受到基底的阻碍,故探针电流减小;且越接近样品,iT越小。这个过程常被称作"负反馈"。

通常SECM工作时采用电流法。固定探针与基底间距对基底进行二维扫描时,探针上电流变化将提供基底的形貌和相应的电化学信息。SECM也可工作于"恒电流"状态,即恒定探针电流,检测探针z向位置变化以实现成像过程。SECM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探针的尺寸和形状及探针与基底间距(d)能够做出小而平的超微盘电极是提高分辨率的关键所在,且足够小的da能够较快获得探针稳态电流,同时要求绝缘层要薄,减小探针周围的归一化屏蔽层尺寸RG(RG=r/ar为探针尖端半径)值,以获得更大的探针电流响应,尽可能保持探针端面与基底的平行,以正确反映基底形貌信息。

通常SECM工作时采用电流法,SECM也可工作于"恒电流"状态,即恒定探针电流,检测探针z向位置变化以实现成像过程。也可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进行电位法实验。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机械加工与检测技术书籍信息

书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机械加工与检测技术
作者: 董申,孙涛,闫永达责编:田 秋
I S B N:978-7-5603-3861-3定价:68.00元
出版日期:2012.12开本:16
所属丛书:页数:300
图书分类:F.航天科学工程与自动控制类中图分类:航空、航天

今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凤凰号

凤凰号"探测器是一个由3条腿支持的平台,平台直径15米,高约22米,其中心是一个多面体仪器舱,舱左右两侧各展开一面正八边形太阳能电池阵,跨度552米。与"火星极地着陆器"相比,"凤凰号"探测器的最大变化是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凤凰号"探测器将携带7种科学探测仪器,分别是:

(1)机械臂(RA)

它是"凤凰号"探测器上最重要的设备,用以挖取火星表面及表面下层的土壤样品。它将挖得的样品送入着陆器搭载的"显微镜电化学与传导性分析仪"和"热与气体分析仪"中进行化验分析。

机械臂长235米,有4个自由度,末端装有锯齿形刀片和波纹状尖锥,能在坚硬的极区冻土表面,挖掘1米的深坑。机械臂还可为装在臂上的相机调整指向,引导测量热与电传导性的探测器插入土壤。

(2)显微镜电化学与传导性分析仪(MECA)

它是在"火星勘探者"计划中用的仪器基础上略加改进而成,包括湿化学实验室、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热与电传导性探测器4台仪器,用以检测土壤的元素成分以及给土壤样品拍摄成像。

(3)热与气体分析仪(TEGA)

它包括微分扫描热量计和质谱仪两部分,用以对土壤样品的吸热和散热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对加热后释放出的挥发物进行分析。

(4)表面立体成像仪(SSI)

用以测绘高分辨率的地质图和机械臂作业区地图,进行多光谱分析和大气观测。

(5)机械臂相机(RAC)

用以拍摄机械臂采集的土壤样品的高分辨率图像,分析土壤颗粒的类型和大小。

(6)火星下降成像仪(MARDI)

用以在"凤凰号"下降过程中拍摄火星表面,堪察着陆点附近的地质情况。

(7)气象站(MS)

这是为"凤凰号"着陆器惟一专门研制的新仪器。它由激光雷达和温度压力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用以了解当地大气的特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nx12调出新版本测量命令方法如下:

一、首先,鼠标右键单击ux12的菜单栏右侧空白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实用工具。

二、其次,找到测量角度命令,选择parasolid。

三、最后,在parasolid中,选择老版本的测量工具即可调出来。

NX12是专门针对分析和研究电化学人员以及在共享用户设备工作人员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原子力显微镜平台。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大学生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前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读大专选什么专业前景好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前景好的专业。首先,会计专业是前景很好的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工资也很高。其次,IT专业也是前景很好的专业。IT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工资也很高。最后,金融专业也是前景很好的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法学法学2通信工程工学3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学4工程力学工学5自动化工学6经济学经济学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8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9风景园林工学10工业设计工学11日语文学12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学13软件工程工学14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学15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学16飞行器动力工程工学17会计学管理学18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19工程管理管理学20飞行器制造工程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介绍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包括光学遥感、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在内的各类遥感手段,已成为人类对地、对空观测以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农林业、水利、交通、地质、测绘、环境、海洋等民用领域及军事侦察与监视、目标分类与识别、武器导航、战场态势评估等军事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遥感理论基础、信息处理与分析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具有遥感基本理论、传感器技术、信息获取技术、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多传感器数据匹配和融合技术、图像自动解译技术、导航及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够在民用领域及军事领域从事遥感系统设计与研发、遥感信息处理及有关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宽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学科前沿,有创新意识,并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的高级人才。

该专业是一个遥感信息处理领域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青年教师的博士化率为100%,

本科毕业后,将有50%以上的学生经保送或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它毕业生可面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农林、海洋、资源、环境及国防领域的公司、科研院所及相关遥感部分,从事遥感信息技术的系统开发、应用和设备生产、经营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科学类介绍生物技术专业为黑龙江省本科重点专业,学生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面向生命科学高端基础专业人才。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自然科学基础坚实,学科知识面广,综合素质优秀,系统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能力,并受到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该专业学生全部采取本-硕连读方式实施本-硕贯通的长周期培养。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育教学工作,亦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环保及空间生命科学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立足于培养生物工程设计、生物工程产品研发及相关教学和管理方面所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学生可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选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生物工程专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和研究与工程并重的专业教育指导思想,强调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坚实的专业技能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能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与生物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

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和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环保及空间生命科学等行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介绍该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专业的本科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并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该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工程、信息工程、应用电子三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星遥感、多媒体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导航定位系统,信息处理与信号系统等。该专业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及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含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11人,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

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完成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本科毕业后,有50%以上的学生经保送或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可面向电子、航天、航空、电信、交通、国防等领域的研究所、公司以及中外合资和国外独资企业,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系统开发和设备生产、经营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类介绍化学系由化学与应用化学教研室、基础化学与材料化学教研室、化学实验中心、稀土材料工程中心、精细化工研究室等部分组成。设有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还有与哈工大化工学院共享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10年开始,化学系按“化学”类进行本科招生。在大一学年后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采取学生自愿申报与专业互选原则。从2011年起,化学系对招收的本科生按“本—硕”连读方式培养,对优秀学生实施“本—硕—博”连读方式培养。“本-硕”连读方式采取末位淘汰制,对极少数经末位淘汰学生以及本人无意愿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可按本科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

化学系现有价值15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仪、色-质联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孔径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化学分析测试系统、毛细管电泳仪等。2010-2011年,又通过“985”建设经费新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价值400-500万元。

已完成科研项目70多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已进入四检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30余部。

化学系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参加IUPAC等大型国际会议40余人次,并有3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交流。已与美、英、加、俄、日、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长期合作的关系,并已有多人多次互访。化学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多年来培养的各层次学生以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同时兼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在校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人数和项目数在全校约占1/10,获奖比例逐年上升;已毕业学生中有多人工作在各种重要岗位上。

近年在世行贷款项目、“211工程”、“985”重点共建项目的支持下,本学科共配置了价值2000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校图书馆、系图书室及各专业资料室近年投入较多经费定购大量专业图书、杂志,并能方便地进行联机检索,可为各类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化学系各本科专业经多年努力形成如下优势:(1)专业方向多元化,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特色明显。(2)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跟踪学科前沿。(3)毕业生既有研究开发的能力,又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

材料化学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信息、能源、环境、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哈工大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和化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工科特色的应用型理科人才。

该专业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功能材料与特种材料的合成、结构与应用,包括稀土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和光电功能材料等。

材料化学专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近三届毕业生中50%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立项5项;获哈工大科技创新一、二等奖多项;5人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1人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哈工大仅1人)。专业还通过国际交流派学生前往台湾、日本及韩国的有关大学学习交流学习。

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同时具备化学和材料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到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外资及合资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中近40%保送研究生,其余多数到知名外企或国企工作,就业率接近95%。

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化学基础、功能材料、纳米材料、计算化学、晶体化学等。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属工科院校的理科专业,按照国家学位条例规定,凡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授予学位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其前身是1993年建立的精细化工专业。

一.专业介绍

1办学思想

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思想是适应社会市场和学科发展的需求,以本科生就业和考研深造为导向,以原精细化工专业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先提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保证,以基础研究和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以承担的各类基金项目为生长点,以精细化学合成及新型能源材料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为突破口,以专业教研项目为纽带,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理科专业的要求,兼顾工科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创新观、环境保护观和经济效益观,并采取“教学上水平、科研抓重点、开发搞特色”的发展方略,建设理工结合的理科专业。2.专业优势及办学特色

专业优势:

①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师在编博士化率100%),学术水平高(8名博士生导师),教学效果好(1名教学名师、2名教学带头人)的师资队伍。

②教材建设处于领先水平。本专业牵头联合兄弟院校编写出版了“应用表面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与合成设计”、“日用化学品化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技术”、“应用化学专业英语”9本专业教材。使专业教学围绕专业方向和就业需求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转化。本专业的特色实验大都由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实验与毕业论文有一定联系,而且实验教学研究比较深入(承担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实施比较规范,管理比较严格,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于2007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④基础与专业的互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学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建设。结构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和应用表面化学课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相继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⑤有与本科专业对应的无机化学硕士点和应用化学博士点,便于本专业学生继续深造。承担的基金课题和开展的基础研究较多,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在国内同类专业处于领先水平。

办学特色:

①基础课办专业,“一套人马”三个机构(大学化学、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无机化学硕士点)。通过大学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规范专业教学。

②通过承担各类基金课题,牢固理科基础,凝练专业方向,提高专业水平。

③加强教材建设,编写了专业配套教材,承担省级和国家级教研课题,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使本专业教学高水平运作。

④开展国际交流,聘请外教授课,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接轨,上新台阶。

⑤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的转化,并实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科技创新、各类实习、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条龙,四年不断线”,以及“基础和专业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教学和教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本科阶段)大多毕业于重点院校,其中来自理科院校的占60%,且没有专业重复。目前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教学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在编教师博士比率100%。教师全部在岗受聘,全体教师都为本科生授课。每位教师都参与教学改革,都有参加的教研课题、发表的教学论文和主编或参编的教材。100%的教师有主持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SCI科研论文。

目前承担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改课题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0余篇。

三、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是以理为主、理工结合的理科专业,同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与专业方向相关的化学化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实验技术,并具有一定工程基础知识,能运用化学基本原理、方法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化学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2、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竞争能力;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化工生产过程的共同规律,具有较完整的化学化工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4、具有从事化学品合成、分析、开发方面的技能;

5、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专业相关信息,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6、具有正确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7、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交往能力,有相关的政策法规知识。

四.学生就业情况

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由于是工科院校的理科专业,毕业生的择业选择余地较大,从毕业去向看,有50%的学生考取我校或其他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其余学生择业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哈尔滨等地的大、中型国有、民营或外资企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3-5年内已成为业务骨干和部门主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大于90%(就业率不为100%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因“铁杆出国”、“铁杆考研”作相应准备暂不就业,多数学生毕业时至少有3个以上的就业单位可供选择)。

主要的就业方向:

1、在化学化工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分析测试、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2、在科研院所、一般大中专院校的实验室或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化学化工科研或教学工作;

3、能实现自我就业、自谋职业,开发或经营与专业方向对应的精细化学品。

五.学术交流情况

自2001年以来,专业教师累计参加国内、国际会议110人,并有150余篇论文在会议上进行交流。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显微镜是用途是非常的广泛医学、化学使用工具,显微镜的用途和应用领域都是普通老百姓们很难了解得到的。那么关于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呢,显微镜发明历史又是怎么经历的?有关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显微镜发明者-詹森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

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胡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显微镜发明历史

1595年,荷兰的著名磨镜师詹森(Janssen)发明了第一个简陋的复式显微。这个显微镜是由三个镜筒连接而成。其中中间的镜筒较粗,是手握的地方。另外两个镜筒分别插入它的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从而达到聚焦的目的。镜头两个,都是凸透镜,分别固定在镜筒的两端。物镜是一个只有一个凸面的单凸透镜。目镜是一个有两个凸面的双凸透镜。当这个显微镜的两个活动镜筒完全收拢时,它的放大倍数是3倍;当两个活动镜筒完全伸出时,它的放大倍数是10倍(其实这也是最早的变焦镜头)。

关于复式显微镜的发明过程,一说是Janssen在他父亲Hans的帮助下完成的;另一种说法较为有趣:詹森有两个淘气的儿子。一天,他们溜进了爸爸的作坊里摸摸动动。哥哥顺手拿起了两个镜片放到铜管的两端,发现通过这个铜管看书时书上的字大得显吓人。詹森知道后很高兴。让他们帮助他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复式显微镜。

复式显微镜在性能上明显优于单式显微镜。一是它的放大率可以做得很高,可以把几个放大倍数较小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获得很高的放大率。二是制造工艺较简单,不必磨制一个个极小的透镜。。。复式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认识微观世界。不过,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16世纪的显微镜放大倍数都不高,因此在16世纪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方面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发现。

诞生于16世纪末期的荷兰,它的发明者是眼镜商札恰里亚斯 · 詹森和他的儿子江生。这个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十几倍。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 1590 年前后发明的这个显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

制作水平还很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

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詹森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事隔 90 多年后

显微镜又被荷兰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

并且开始真正地用于科学研究试验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公元前2000 - 中国用水做的显微镜,它是一个镜头和充满水的管子,但是看不见东西

到公元前612年- 亚述人( Assyrians )制造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镜头

1267年- 罗吉尔·培根(Roger Ban)解释了透镜的原理,提出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想法

1590年 - 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詹森(Hans Jansen)和他的儿子札恰里亚斯·詹森(Zacharias Jansen),声称被后来的作家(Pierre Borel皮埃尔·博雷尔1620年-1671年或1628年-1689年与Willem Boreel1591年至1668年)已经发明了一种复合式显微镜

1609年 -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开发出复合式显微镜具有凸和凹镜。

1612年 - 伽利略提出occhiolino到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

1619年 - Cornelis Drebbel(1572年至1633年)提出,在伦敦,复式显微镜有两个凸透镜。

1622年 - Drebbel介绍了他在罗马的发明。

1624年 - 伽利略提出了他occhiolino费德里科·切西(Federi Cesi)王子,该学院代学院的创始人(在英语中,Linceans)。

1625年 - 乔瓦尼·法伯(Giovanni Faber)班贝格(1574年至1629年)的Linceans硬币字显微镜类比望远镜。

1665年 - 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发表写字过小,生物显微照片的 。他发现在软木树皮结构的单元类似硬币大的细胞。

1674年 -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提高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

1863年 - 亨利·克利夫顿·索尔比(Henry Clifton Sorby)开发金相显微镜观察陨石的结构。

1860年 - 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发现阿贝正弦条件,突破显微镜设计,在此之前主要是基于试验和错误。卡尔蔡司公司利用这一发现,并成为其时代的主导显微镜制造商。

1931年 - 恩斯特·鲁斯卡(Ernst Ruska)开始建造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它是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算命)

1936年 - 埃尔温·威廉·米勒(Erwin Wilhelm Müller)发明了场发射显微镜。

1938年 - 詹姆斯·希利尔(James Hillier)建造另一个透射电镜(TEM)

1951年 - 埃尔温·威廉·米勒(Erwin Wilhelm Müller)发明了场离子显微镜,是第一次看到原子。

1953年 - 弗里茨泽尼克(Frits Zernike),理论物理学教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在相差显微镜的发明。

1955年 - 乔治·诺马斯基(Gee Nomarski),显微镜教授,发表微分干涉对比显微镜的理论基础。

1967年 - 埃尔温·威廉·米勒(Erwin Wilhelm Müller)增加飞行时间的光谱的场离子显微镜,使得所述第一原子探针并使化学识别每个单独的原子。

1981年 - 格尔德·宾尼(Gerd Binnig)和海因里希·罗勒(Heinrich Rohrer)研发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1986年 - 格尔德·宾尼(Gerd Binnig),Quate,和Gerber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AFM)

1988年 - 阿尔弗雷德·塞雷佐(Alfred Cerezo),特伦斯·戈弗雷(Terence Godfrey)和乔治·D·W·史密斯(Gee D W Smith)施加的位置敏感检测器的原子探针,使得它能够解决原子数在3维。

1988年 - 金吾·伊塔亚(Kingo Itaya)发明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1991年 - 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的发明。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