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游离石灰 | 代指 |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
---|---|---|---|
组成 | 石灰石、白云石、白垩组成 | 煅烧 | 900~1100℃煅烧 |
原始的石灰生产工艺是将石灰石与燃料(木材)分层铺放,引火煅烧一周即得。现代则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立窑以及回转窑、沸腾炉等设备进行生产。煅烧时间也相应地缩短,用回转窑生产石灰仅需2~4小时,比用立窑生产可提高生产效率5倍以上。近年来,又出现了横流式、双斜坡式及烧油环行立窑和带预热器的短回转窑等节能效果显著的工艺和设备,燃料也扩大为煤、焦炭、重油或液化气等。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凡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白云质石灰岩等,都可用来生产石灰。
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适当温度下煅烧,排除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后,所得的以氧化钙(CaO)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即为石灰,又称生石灰。
在实际生产中,为加快分解,煅烧温度常提高到1000~1100℃。由于石灰石原料的尺寸大或煅烧时窑中温度分布不匀等原因,石灰中常含有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欠火石灰中的碳酸钙未完全分解,使用时缺乏粘结力。过火石灰结构密实,表面常包覆一层熔融物,熟化很慢。由于生产原料中常含有碳酸镁(MgCO3),因此生石灰中还含有次要成分氧化镁(MgO),根据氧化镁含量的多少,生石灰分为钙质石灰(MgO≤5%)和镁质石灰(MgO>5%)。
生石灰呈白色或灰色块状,为便于使用,块状生石灰常需加工成生石灰粉、消石灰粉或石灰膏。生石灰粉是由块状生石灰磨细而得到的细粉,其主要成分是CaO;消石灰粉是块状生石灰用适量水熟化而得到的粉末,又称熟石灰,其主要成分是Ca(OH)2;石灰膏是块状生石灰用较多的水(约为生石灰体积的3-4倍)熟化而得到的膏状物.也称石灰浆。其主要成分也是Ca(OH)2。
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已用于建筑,中国也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使用石灰。至今石灰仍然是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即消石灰),按其氧化镁含量(以5%为限)又可分为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由于其原料分布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
游离的通头
修改管道或删除管道时部分通头管件没有删除掉,不会影响管道工程量的
石灰膏 石灰 换算
可以查看当地定额的总说明。下面是河南省2003年定额总说明:淋化每立方米石灰膏,系按生石灰700kg计算;粉化灰每立方米按用生石灰540kg计算。
关于生石灰,熟石灰
可以将人材机中白灰的定额价与熟石灰认价是散装的200元/T,进行找差,计入材差即可。
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消石灰分别指什么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化学式:CaO,又称云石。消石灰(熟石灰):氢氧化钙,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a(OH)2。石灰石: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CaCO3。拓展资料:1、生石灰:是采用化...
定额中的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亲,山东定额三七中的石灰是生石灰;定额中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中砂是过筛净砂。
粉煤灰游离氧化钙的三种形态:
1.低温游离氧化钙或称欠烧游离钙,这是由于熟料欠烧漏生形成的,形成温度一般在1100℃~1200℃,这与建筑石灰的烧成温度基本相同,这种游离钙结构疏松多孔,遇水反应较快,对水泥安定性的危害不大。
2.高温未化合游离钙,或称一次游离钙,这种游离钙是由于生料饱和比过高,熔剂矿物少,生料太粗或混合不均匀,熟料在烧成带停留时间不足等原因生成的。这种游离钙经1400℃~1450℃的高温煅烧,且包裹在熟料矿物中,结构也比较致密,不易水化,对水泥安定性的危害很大。
3.高温分解产生的游离氧化钙或称二次游离钙。当熟料冷却速度很慢或有水气作用时,熟料中C3S在1260℃以下会分解(1150℃时分解速度最快)为C2S和CaO,这CaO就称为二次游离氧化钙。二次游离氧化钙水化很快,不影响水泥的安定性,但会使熟料强度下降。
游离态在化学上,指一元素不与同种元素化合,而能单独存在的状态。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则为游离态。不同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也各不相同。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如金、铂、银。
简单的说游离碳和化合物相对,不易化合或很易从化合物中分离的碳,就是单质的碳,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叫游离,游离碳就是以单质存在的碳元素。
硬质合金(WC)中碳化钨理想的碳含量是6.13%的质量比,当含碳量过高时,产品中将有明显的渗碳组织。产品终会有明显多余的游离碳。
游离碳会极大降低碳化钨硬质合金的强度与耐磨性。
金相检测中C型孔表示了渗碳的(C-type):游离碳。
实验证明,接触作用30分钟游离余氯在0.3mg/L以上时,对肠道致病菌(如伤寒、痢疾等),钩端螺旋体、布氏杆菌等均有杀灭作用。如果用氯胺消毒,化合余氯含量一般为游离余氯的2倍以上,且接触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
肠道病毒(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病毒等)对氯消毒剂的耐受力较肠道致病菌强。据报道,如能保证游离余氯为0.5mg/L,接触时间为30~50分钟,亦可使肠道病毒死灭。因此,在怀疑水源可能受到肠道病毒污染时,可增加氯消毒剂量及接触时间,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集中式给水管网末梢水的游离余氯,还可作为预示有无再次污染的信号,因此,水质标准对管网末梢水的游离余氯也作了相应规定。标准规定"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适用于加氯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