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清江石

周敏

清江石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清江 用于 建筑的材料、医疗的器具等
性质 石质艺术品 产地 鄂西南清江流域
加工打磨分类 原石和打磨石 分类 画面石,文字石和造型石

清江石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清江石常见问题

清江鱼是什么鱼

清江鱼,又称米鳉,俗称“稻田鱼”、“鱼目娘”,英文名为"'Medaka"',俗称'"Rice   Fish"&...

哪位知道清江国际房价

清江国际房价是25174   元/m²,   清江路136号,户型正气,采光好,南北通透,居住舒适,小区环境好,成熟社区,生活方便。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成都清江美庐地址在哪里

清江美庐、胜天雅筑、隆兴嘉苑、翠屏北里、东城美地、竹林居、东锦瑞苑、锦尚春天(A区)、锦尚春天(B区)、锦尚天华、城投三号地块、城投二号地块、千万间。

武汉清江房价高吗

1,岛御璟世家均价:15000元/平米2,纯水岸东湖均价:16000元/平米3,中建南湖壹号均价:15000元/平米4,葛洲坝城市花园均价:17000元/平米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哪位知道清江公寓房价

清江公寓(鼓凰西街)锦江路28号均价:48693元/㎡建筑类型板楼楼栋总数4栋房屋总数192户附近门店:辰龙绿苑店北店/鼓楼区锦江路88号

[湖北]宜昌:清江公园公厕改造工程完工

列入陆城城区今年新改建任务的清江公园公厕改造工程完工,10月12日投入使用。

清江公园公厕改造主要是对原破损的厕所隔板、破损洁具、墙面砖、地面砖进行更换,新增无障碍设施,加装感应式冲洗,对老化线路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公厕内环境卫生得到大幅提升。

截至10月上旬,宜都市住建部门已先后完成了城区人民广场、陆逊广场、龙腾居、教育局旁、尾笔停车场、解放路、清江公园等7处公厕改建及文峰公园公厕新建,以上新改建8处公厕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湖北]宜都:清江公园公厕改建完工并投入使用

10月12日,宜都市被列为2016年城区新改建公厕任务之一的清江公园公厕改建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该公厕于2016年9月20日动工,改造内容主要是对原破损的厕所隔板、破损洁具、墙面砖、地面砖进行了更换,新增了无障碍式厕所,对老化线路进行了改造,公厕内的洗手池及男士小便池更换为感应式冲洗。改造完成后,公厕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悉,截至目前,市住建部门已先后完成了市人民广场公厕、陆逊广场公厕、龙腾居公厕、教育局楼下公厕、尾笔停车场公厕、解放路公厕、清江公园公厕等7处公厕改建及文峰公园公厕新建,同时这些新改建公厕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湖北]恩施:大清江景区综合旅游码头动工

昨日,总投资5000万元的恩施港汾水港区大清江综合旅游码头工程动工建设,将于2016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大清江综合旅游码头是湖北省重点项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工程,将建设500客位旅游客船泊位1个,年设计客运吞吐量为25万人次,配套建设停车场、道路、站前广场、游客中心综合楼。

恩施大清江景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大旅游板块、六大旅游区和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是三峡·清江环形大峡谷的主要节点和“一段项链”,是“神奇恩施”旅游集群的核心景区。

何可否给我两首关于茶的诗?

双 井 茶(1)

宋 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上生茶如凤爪(2)。

穷腊不寒春气早(3), 双井茅生先百草(4)。

白毛囊以红碧纱(5), 十斤茶养一两芽(6)

长安富贵五侯家, 一啜尤须三日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9), 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 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宋仁宗朝进士 官至副宰相,是北宋著名散文家。

注释:(1)双井茶:宋代名茶,也是贡茶之一,在江西省。

(2)凤爪:茶芽的状态。

(3)穷腊不寒:整个冬季都不冷。

(4)茅:茶。

(5)囊:动词,装袋。 白毛:芽叶上的白毫。

(6)此句谓双井茶采摘的细嫩。

(7)宝云日注:日注即日铸,在绍兴,产日铸名茶。宝云在,产宝云名茶。

(10)常德:经常不变的德性。

阳修论茶的诗文不算多,但却很精彩。例如,他特别推崇修水的双井茶,有《双井茶》诗,详尽述及了双井茶的品质特点和茶与人品的关系: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群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十分关注,他在为蔡襄《茶录》所作的后序中论述到当时人们对小龙团茶的珍视,已成为后人研究宋代贡茶的宝贵资料。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仁宗尤所珍异,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做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双井茶送子瞻》 宋‧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参考: wistariahouse/conor/conor-1-2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香飘室内外 味存一瓶中 (统一绿茶) 茶, 香 叶 , 嫩 芽 , 慕 诗 客 , 爱 僧 家 , 碾 雕 白 玉 , 罗 织 红 纱 , 铫 煎 黄 芯 色 , 盘 转 鞠 尘 花 , 夜 后 邀 陪 明 月 , 晨 前 明 对 朝 霞 , 洗 尽 古 今 人 不 倦 , 将 知 醉 后 岂 堪 夸 ! (宝塔诗 唐‧元 稹)

参考: 统一绿茶

tcssedu/chinese/tea/teashi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 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到唐宋以后,茶的诗词骤然增多,这些茶诗茶词既反映了诗人们对茶的宝爱,也反映出茶叶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苏轼的《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范仲淹的《斗茶歌》、蔡襄的《北苑茶》,更为后世文人学士称道。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元代,也有许多咏茶的诗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的《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如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至于现代,咏茶诗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赞高桥银峰茶》,陈毅的《梅家坞即兴》,以及赵朴初、启功、爱新觉罗·溥杰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茶诗。中国的茶诗、茶词,不但数量多,而且题材十分广泛,如写名茶的有王禹偁的《龙凤茶》、范仲淹的《鸠坑茶》、梅尧臣的《七宝茶》、文同的《谢人寄蒙顶茶》、苏轼的《月兔茶》、苏 辙的《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于若瀛的《龙井茶》等等。写名泉的有陆龟蒙的《谢山泉》、苏轼的《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朱熹的《康王谷水帘》等等。写茶具的有皮日休和陆龟蒙分别作的《茶籯》、《茶灶》、《茶焙》、《茶鼎》以及《茶瓯》等等,写烹茶的有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皮日休的《煮茶》、苏东坡的《汲江煎茶》、陆游的《雪后煎茶》等,写品茶的有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白居易的《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答之》、刘禹锡的《尝茶》、陆游的《啜茶示儿辈》等。写制茶的有顾况的《焙茶坞》、陆龟蒙的《茶舍》、蔡襄的《造茶》、梅尧臣的《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等等,写采茶和栽茶的有姚合的《乞新茶》、张日熙的《采茶歌》、黄庭坚的《寄新茶与南禅师》、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杜牧的《茶山下作》、陆希声的《茗坡》、朱熹的《茶阪》、曹廷栋的《种茶子歌》等等,在历代诗人中,由于他们爱茶、饮茶,因而在茶诗、茶词的内容上,写得最多的莫过于颂茶和借茶抒怀。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的句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比作美女;周子充在《酬五咏》诗中,有“从来佳茗如佳什”,将茶比作美食;秦少游在《茶》诗中,“若不愧杜蘅,清堪拼椒菊”,将茶比作名花,施肩吾在《蜀茶词》中,“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将茶比作琼浆,都表达了对茶的赞颂。陆游以同宗族的“茶神”陆羽自比,在《试茶》诗中称道: “难从陆羽毁茶论,甯和陶潜止酒诗”。表示宁可舍酒取茶;沈辽在《德相惠新茶奉谢》诗中认为: “无鱼乃尚可,非此意不厌”,则表示愿意取茶舍鱼,都充分反映了诗人对茶的偏爱。

参考: fx120/qiuyi/bjysl/jkysl/yswhl/200503291105529791

煎茶诗 开缄试雨前

须汲远山泉

自绕风炉立

谁听石碾眠

轻微缘入麝

猛沸却如婵

罗细烹还好

铛新味更全

花随僧箸破

云逐客瓯圆

痛惜藏书箧

坚留待雪天

睡醒思满啜

吟困忆重煎

祗此消尘虑

何须作酒仙

茶 香叶

嫩芽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阿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 (唐诗人元稹曾) 琴里知闻唯渌水

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

谁道吾今无往还 (唐诗人白居易)

参考: anxiteaco/clyq/gdzmcsxz_list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