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地下管道和储罐管理维护实用技术

周敏

地下管道储罐管理维护实用技术基本信息

ISBN 7562322562 书名 地下管道和储罐管理维护实用技术
页数 255页 作者 杨印臣
出版时间 2005-10-1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地下管道和储罐管理维护实用技术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地下管道和储罐管理维护实用技术常见问题

关于地下管道套价问题

1. 管道安装定额子目中是没有包含任何土方开挖的,所提到的这部分管沟底部的土方清挖和施工焊接时的工作坑土方的开挖应该据实计算并套土建工程定额中的相应定额子目·。 2. 另外因为零碎....

地下管道施工

地下管道施工地下管道施工回填部分,需要套用人工平整场地及回填 填土夯实 槽、坑(或机械平整场地及回填 填土夯实 100m3 槽坑)定额子目。

地下管道有哪些材料

城市地下管道承担负着电、、水系统的运送和排污等工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主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各种管线也在大幅度增加,复杂化程度更高了。而...

管沟内工业管道属于地下管道吗?

管沟内工业管道属于地下管道吗?按工业管道考虑,是地下管道,工业管道定额说明(地下管道的管道沟、土方及砌筑工程执行《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是的 想问问混凝土管沟土方该执行什么定额?按建筑相关定额

城市地下管道排水管理是那个部门和单位

这个问题如同社会的选择一样,是顶层规划设计问题。应该有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规划的,需要良知,跟看似问题很大的经济、技术关系不大。众所周知,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何我国的城市排水...

新型预制技术破解传统地下管道建设难题

针对传统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存在的土体工后沉降、管道基础易塌陷、管道质量难保证等难题,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发出“一种预制装配式管道基础”并于近日获得国家专利。该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造价低廉的预制装配式管道基础及其装配方法。

管道基础是管道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排水管、排污管的管径多为0.2米~3米,材料主要为钢筋混凝土及PVC。管道在埋设前,一般需在满足设计要求的管沟底部铺设垫层,待垫层强度达到安装要求后,再在垫层上现浇混凝土基础,最后安装管道。传统垫层法制成的管道基础在特殊情况下无法满足工程需求

例如:在某些欠固结的软弱土中采用垫层法铺设管道时,由于软弱土自身的后期固结或地面超载的施加,土体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工后沉降,从而引发管道基础塌陷,甚至导致管道破裂。此外,管道基础采用现浇法存在质量难以保证、养护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一种预制装配式管道基础”不但解决了传统垫层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而且具有预制装配式管道基础结构简单、承载力强、易装配、适应性强等特点。

据介绍,使用该专利生产的管道部件不会过大、过重且便于运输和施工。同时,由于工厂生产替代了现场浇筑,省去了养护时间,能够真正发挥预制桩地基处理的速度优势,还可降低机械租用费用。该专利无需重新开模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支撑板与桩帽的尺寸,以满足不同需求并适应实际工程偏差,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悉,该专利已在福建建工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地基处理总承包项目中得到应用并且经济效益显着。

地下管道管道计算

荷载

作用在地下管道上的荷载,主要有管道自重、管内介质压力、竖向和水平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地面活载(交通荷载)产生的竖向和水平压力以及地震作用等,其中除管自重和管内介质压力外,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管道周围土体发生关系。土体不仅对管道施加荷载,而且对管道的变形起约束作用。圆形或椭圆形管道受到竖向土压后,竖向直径减小,水平向直径增大,但由于管道被土体包围,因此产生水平土压力。筋混凝土、铸铁石棉水泥管等刚性管的刚度大,竖向和水平向变形都很小,由此引起的土的弹性抗力很小。因此,作用在管道上的水平土压力通常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对钢管、波纹钢管、玻璃管等柔性管,在竖向土压力作用下,其变形可达管直径的2~5%,相应的水平向变形受到土的弹性抗力的约束,从而使管道对竖向土压力的承载能力相应提高。

地下管道城市地下管线

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14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指出,近年来,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此,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提出,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意见》,要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上不允许在中心城区规划新建生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其他地区新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得在穿越其他管线等地下设施时形成密闭空间,且距离应满足标准规要求。

要统筹工程建设,提高建设水平。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严格控制道路挖掘,杜绝"马路拉链"现象。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建设行为。对于可能涉及危险化学品管道的施工作业,建设单位施工前要召集有关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作业,严禁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进行地面开挖作业。

要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对存在塌陷、火灾、水淹等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通道进行专项治理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

要加强维修养护,建立地下管线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对地下管线安全风险较大的区段和场所要进行重点监控;对已建成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管理。制定应急防灾综合预案,提高事故防范、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城市窨井盖管理,落实维护和管理责任,采用防坠落、防位移、防盗窃等技术手段,避免窨井伤人等事故发生。

要开展普查工作,完善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实行属地负责制,各城市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12版建设部十项新技术] 建设部十大新技术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课程如下:

《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储运油料物性分析》、《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油气储运工程》、《城市配气》、《油气长距离管道输送》。

油气储运技术主要研究油气储运、设备使用维护、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油气储运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例如: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油气管道和储罐防腐设计、腐蚀检测,成品油和城市燃气的集输、储运,油气储运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油气集输与 储配、管道输送基本知识,具备油气储运工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从事输油气管道、 油气田集输、大型油气储库的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油气类企事业单位:油品储运调合、油气综合计量、油气集输、油品分析、长(短)距离油气管建设、设备操作与维护、安全管理、加油站操作及经营管理。

从地下储罐抽二氯甲烷,用什么泵合适?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2版)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 ※ ※

110爆破挤於法技术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

116双聚能预裂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4轻骨料混凝土

25纤维混凝土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索结构预应力技术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

43塑料模板技术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技术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 ※ ※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

414挂蓝悬臂施工技术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51深化设计技术

52厚钢板焊接技术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

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6住宅钢结构技术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

58大型复杂模结构施工技术

59模板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 ※ ※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77硬泡聚氨脂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11供热计量技术

712建筑外遮阳技术

713植生混凝土

714透水混凝土

8 防水技术

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9 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

91消能减震技术

92建筑隔震技术

93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

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

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技术

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

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911一机多天线GPS 变形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应用技术

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

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

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106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

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注:第1、4、6项“※”下的子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领域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 ※ ※

110爆破挤於法技术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

116双聚能预裂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4轻骨料混凝土

25纤维混凝土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索结构预应力技术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

43塑料模板技术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技术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 ※ ※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

414挂蓝悬臂施工技术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51深化设计技术

52厚钢板焊接技术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

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6住宅钢结构技术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

58大型复杂模结构施工技术

59模板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 ※ ※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77硬泡聚氨脂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11供热计量技术

712建筑外遮阳技术

713植生混凝土

714透水混凝土

8 防水技术

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9 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

91消能减震技术

92建筑隔震技术

93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

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

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技术

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

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911一机多天线GPS 变形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应用技术

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

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

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106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

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注:第1、4、6项“※”下的子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领域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

14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

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16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

17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

19逆作法施工技术

※ ※ ※

110爆破挤於法技术

111高边坡防护技术

112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13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

114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5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

116双聚能预裂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21高耐久性混凝土

2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23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4轻骨料混凝土

25纤维混凝土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7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8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31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32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35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36索结构预应力技术

37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

38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41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2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

43塑料模板技术

44组拼式大模板技术

45早拆模板施工技术

46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7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

48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

49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

410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技术

411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

412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 ※ ※

413预制箱梁模板技术

414挂蓝悬臂施工技术

415隧道模板台车技术

416移动模架造桥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51深化设计技术

52厚钢板焊接技术

53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54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

55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56住宅钢结构技术

57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

58大型复杂模结构施工技术

59模板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

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3变风量空调技术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

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

67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

68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

69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

610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

※ ※ ※

611大型储罐施工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71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2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

73预拌砂浆技术

74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

75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

76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77硬泡聚氨脂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

78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

79铝合金窗断桥技术

710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711供热计量技术

712建筑外遮阳技术

713植生混凝土

714透水混凝土

8 防水技术

81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82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83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84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

85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86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

87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

9 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

91消能减震技术

92建筑隔震技术

93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94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

95结构无损拆除技术

96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

97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98结构安全性监测技术

99开挖爆破监测技术

910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911一机多天线GPS 变形监测技术

10 信息化应用技术

10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02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

103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

104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

105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 106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

107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

108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

注:第1、4、6项“※”下的子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房建外的其他土木领域

高层住宅燃气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关键?

对于从地下储罐抽取二氯甲烷的情况,建议使用耐腐蚀、耐磨损的离心泵或潜水泵。

由于二氯甲烷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可能会对泵的密封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泵,如磁力驱动离心泵或机械密封离心泵。同时,在选购泵时需要注意其耐腐蚀性能和材质的选择,建议使用不锈钢或特殊合金材质。

对于落差最大为4米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潜水泵,将泵浸入储罐内,以便更好地抽取液体。此外,可以考虑安装泵的回流管道,以避免二氯甲烷挥发过快造成泵的气蚀现象。

总之,在选择泵的时候,需要根据液体的性质、抽取条件、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选择适合的泵型和材质,以保证抽取效率和安全性。建议在选购前咨询相关专业人士的建议。

分析了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施工设计要点,阐述了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的户内安全措施和高层住宅燃气管道施工技术,使高层住宅的使用功能更加完善,降低应用中的故障发生率,保持现代高层住宅的优质服务水平。

1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设计11应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在设计高层住宅燃气管道时,为了增强管道设计的合理性,应严格遵守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功能特性,完善燃气管道的设计方案。为了避免燃气泄漏事故的发生,要注重高层住宅地基沉降所产生的影响。第一,合理设置补偿器,优化燃气引入管长期使用中的工作性能,确保其工作的稳定性;第二,通过对高层住宅的深入分析,结合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优势,确定其所在区域的地基沉降量,明确燃气引入管设置中补偿器的补偿量;第三,合理选定补偿器的具体位置,并在来气方向安装安全性能可靠的球阀,为作业的开展提供便利,延长燃气管道的使用年限。

12应对附加压力的影响。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压力能否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关系到燃气燃烧的稳定性,可能会引发脱火、回火问题,加大了燃气管道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要在高层住宅燃气管道设计中重视附加压力方面的设计。第一,结合高层住宅管线的设置情况及用户的规模,分析燃气管道管线的阻力、压力表的数值,确定最佳的燃气管道压力,为安全使用提供保障。若高层住宅燃气管道中的最高用气点保持在125m左右,要将燃灶压力控制在小于3000kPa的范围内;第二,为了确保燃气管道的供气平稳性,要分析高层住宅燃灶压力波动变化的范围,适当缩小立管管径,并通过分层变径增加管阻的方式,避免附加压力对立管产生过多的影响。

13应对燃气立管温差的影响。受热胀冷缩、自重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高层住宅燃气立管的工作性能。在设计管道固定、管道补偿过程中,应考虑燃气立管温差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一,分析燃气管道的伸缩量,考虑所受温差的影响程度,为燃气立管的合理安装提供参考;第二,结合燃气管道管材的膨胀系数确定适宜的管道,并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燃气立管安装时的温差影响,优化其安装流程,降低燃气立管的故障发生率。

2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的施工设计要点21高层建筑沉降对燃气管道的影响。建筑沉降损坏燃气管线的原因。引发高层建筑沉降现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建筑物在竣工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建筑物的沉降会影响燃气引入管的质量。当建筑物沉降时,燃气引入管是静止不动的,它要承担建筑物的切应力,当切应力超过燃气引入管的承受范围,管道会出现破裂情况,使燃气泄漏。第二,目前,单位对于高层设计采用户内立管安装方式,由一层屋顶下方01m处引入户内。在高层建筑燃气管引入部分管道进行建设施工时,由于要求调压箱出口至楼前出地部分燃气管道局部开挖至地面标高下15m甚至更多,此时假如原地基强度夯实度不够或燃气建设单位没有做好回填工作,投入使用后会使部分燃气管线发生沉降拉伸,甚至影响架空立管,引发燃气泄漏,影响人们的财产和公共设施安全。由此可见,在设计高层建筑燃气管道时,应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来减轻建筑物沉降给燃气管道带来的损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燃气管道自重引起的沉降。

22管道附加压力的影响及控制方法。由于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燃气管道的高度也随之增加。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附加燃气的压力变化。通过严格细致的水力计算来确定管道管径。进行水力计算时,对于不同的管径均对应不同的摩擦阻力系数。要求设计人员认真计算有差异的燃气用户,根据水力计算表格对户内立管进行变径,选用合适的管径,同时减轻架空管道的自重,也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保证居民安全正常地用气。

3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的户内安全措施第一,在用户室内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同时在小区物业办公室内安装集中信号采集器。如果用户室内发生燃气泄漏,报警器会马上发出警报,物业办公室也会得到反馈,物业人员及时通知燃气公司关闭阀井阀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二,在安装居民户内燃气管道过程中,尽量在燃气表前设计紧急自动切断阀门,并与燃气泄漏报警系统关联,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或安全事故,表前燃气紧急自动切断阀会立刻断开燃气的供应,降低人员和财产的损伤率。第三,提高对高层建筑燃气管道的管理力度,定期安检和维护高层建筑燃气管道和其他燃气设备,对用户宣讲燃气安全知识。住户要自觉地维护燃气设施的安全性,遇到泄漏情况时打开窗户,最大限度地保障燃气管道设备的正常运行。4高层住宅燃气管道施工技术41燃气引入管的施工技术。为了有效连接高层住宅室内外燃气管道,应正确使用燃气引入管,并开展其施工计划,合理运用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

411地上引入方式。地上引入可分为高立管及低立管两种引入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在采用地上引入式设置燃气管道时,应加强其安全保护,确保其正常使用不受影响。412地下引入方式。若燃气管道要穿过房屋时,应注重燃气管道地下引入方式的使用,并控制好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配合使用套管。

42燃气立管的施工技术。结合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敷设要求,应加强对燃气立管施工技术的使用。第一,注重活接头在燃气管道上的合理安装,并选用性能可靠的垫片;第二,在安装地下燃气管道时,应正确连接法兰方式,并检查管道焊接的质量,配合使用双面焊接方式;第三,结合燃气立管的功能特性,选择高层住宅区域开展施工计划,并加强对燃气管道管径、净距的控制。

43对燃气管线的试验。当完成高层住宅燃气管道的所有施工计划后,应对燃气管线开展相应的强度、严密性试验。第一,在开展试验时,应落实好燃气管道的吹扫工作,确保强度试验的有效性;第二,考虑进气总阀与表面总阀之间的设计压力,根据设计压力的实际大小,加强试验压力的控制;第三,在试验燃气管线的严密性时,未通气之前应对进气总阀与表前总阀进行试验,且试验压力要控制在7kPa左右。通气后,要在进气总阀与燃灶阀前开展试验,且试验压力控制在3kPa左右,确保燃气管线设置的合理性。

5结语分析燃气管道的设计及施工技术,使高层住宅的使用功能更加完善,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为现代高层住宅建设积累更多的经验。未来在高层住宅燃气管道设置中,应重视燃气管道的科学设计,并对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促使燃气管道设置达到高层住宅建设要求,确保使用性能的可靠性。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