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40-2011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336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再生骨料的技术要求、进场检验、运输和贮存;5 再生骨料混凝土;6 再生骨料砂浆;7 再生骨料砌块;8 再生骨料砖。 本
现用标准有:
I 水泥:
•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
•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1345—2005
•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
•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94
• 如果资金允许想更进一步的做水泥试验可以买:
•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JC/T738—2004
•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
II 砂石:
•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III 掺和料:
•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0
•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IV 外加剂:
•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分类、命名与术语GB/T8075—2005
• 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1997
• 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1999
• 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 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
•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
•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V 混凝土相关标准:
• 混凝土结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04—2002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现在正在修定新标准)
•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
•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 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
•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4:99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 203:2006
现在有些个标准已经出了新版的号不不变的!自己找一找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JGJ 51-200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期: 2003 年 1 月 1 日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范》的公告 建标 [2002]68 号
现批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 51-2002 年, 自 200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515 、 536 、 623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1-90 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年 9 月 27 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9]309 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CJ 51—90 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按新修订的水泥和轻骨料等标准,对轻骨料混凝土原材料提出新的要求,与有关新修标准相一致;
2 调整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等级和强度等级:密度等级新增了 600 级和 700 级;强度提高到 LC55 和 LC60 ;
3 重新标定了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收缩和徐变等技术指标;取消了弯曲强度和抗剪强度指标;
4 新增了 600 级和 700 级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的热物理系数;
5 新增了对干湿循环部位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指标;明确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应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6 根据国外有关标准,对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有关指标 ( 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 ,按不同环境条件作了调整;
7 突出了松散体积法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实际经验,对混凝土稠度、用水量和粗细骨料总体积等有关设计参数做了相应调整; 8 根据国内外实际经验,放宽了对轻骨料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的要求; 9 根据工程需要,新增了轻骨料混凝土工程验收的条文;
10 新增了附录 A——大孔轻骨料混凝土和附录 B——泵送轻骨料混凝土。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并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参加单位:陕西建筑科学研究没计院、黑龙江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
式中 mwt——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用水量 (kg) ; mwn——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净用水量 (kg) ; mw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附加水量 (kg) 。 附加水量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 534 条的规定。 9 按下式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并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对比,如其误差大于 2%,则应按下式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
式中 pcd——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 (kg/m3) 。 533 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度等级和混凝土的用途,确定粗细骨料的种类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
2 测定粗骨料的堆积密度、颗粒表观密度、筒压强度和1h吸水率,并测定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和相对密度;
3 按本规程第 512 条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 4 按本规程第 521 条选择水泥用量;
5 根据制品生产工艺和施工条件要求的混凝土稠度指标,按本规程第 523 条确定净用水量;
6 根据轻骨料混凝土的用途,按本规程第 524 条选用砂率; 7 按下列公式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式中 V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绝对体积 (m3) ;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kg) ; ρc——水泥的相对密度,可取pc=29~31 ; ρw——水的密度,可取pc= 10 ;
Va——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轻粗骨料绝对体积 (m3) ;
ρs——细骨料密度,采用普通砂时,为砂的相对密度,可取ps=26 ;采用轻砂时,为轻砂的颗粒表观密度 (g/cm3) ; ρap——轻粗骨料的颗粒表观密度 (kg/m3) 。
8 根据净用水量和附加水量的关系,按下式计算总用水量:
附加水量的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 534 条的规定。 9 按下式计算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并与设计要求的干表观密度进行对比,当其误差大于 2%,则应重新调整和计算配合比。
534 根据粗骨料的预湿处理方法和细骨料的品种,附加水量宜按表 534 所列公式计算。
535 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基准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应按本规程第 532 条或第 533 条的步骤进行;
2 粉煤灰取代水泥率应按表 535 的要求确定;
3 根据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mco)和选用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βc),按下式计算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
4 根据所用粉煤灰级别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粉煤灰的超量系数 (δc) 可在 12~20 范围内选取,并按下式计算粉煤灰掺量 (mf) :
5 分别计算每立方米粉煤灰轻骨料混凝土中水泥、粉煤灰和细骨料的绝对体积。按粉煤灰超出水泥的体积,扣除同体积的细骨料用量;
6 用水量保持与基准混凝土相同,通过试配,以符合稠度要求来调整用水量; 7 配合比的调整和校正方法同本规程第 536 条。
536 计算出的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配予以调整。 537 配合比的调整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以计算的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再选取与之相差± 10%的相邻两个水泥用量,用水量不变,砂率相应适当增减,分别按三个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拌和物的稠度,调整用水量,以达到要求的稠度为止; 2 按校正后的三个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和振实湿表观密度,制作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块,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 3 标准养护 28d 后,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干表观密度。最后,以既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配制强度和干表观密度又具有最小水泥用量的配合比作为选定的配合比;
4 对选定配合比进行质量校正。其方法是先按公式 (53 6-1) 计算出轻骨料混凝土的计算湿表观密度,然后再与拌和物的实测振实湿表观密度相比,按公式 (536-2) 计算校正系数:
η——校正系数;
ρcc——按配合比各组成材料计算的湿表观密度(kg/m3) ; ρco——混凝土拌和物的实测振实湿表观密度(kg/m3) ;
ma、ms、mc、mf、mwt、——分别为配合比计算所得的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粉煤灰用量和总用水量(kg/m3) 。
5 选定配合比中的各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即为最终的配合比设计值。 6 施工工艺 61 一般要求
611 大孔径骨料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612 轻骨料进厂 ( 场 ) 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 (GB/T 174311—2) 的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对配制结构用轻骨料混凝土的高强轻骨料,还应检验强度等级。
613 轻骨料的堆放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轻骨料应按不同品种分批运输和堆放,不得混杂;
2 轻粗骨料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采用自然级配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2m ,并应防止树叶、泥土和其他有害物质混入; 3 轻砂在堆放和运输时,宜采取防雨措施,并防止风刮飞扬。
614 在气温高于或等于 5 ℃的季节施工时,根据工程需要,预湿时间可按外界气温和来料的自然含水状态确定,应提前半天或一天对轻粗骨料进行淋水或泡水预湿,然后滤干水分进行投料。在气温低于 5 ℃时,不宜进行预湿处理。 62 拌和物拌制
621 应对轻粗骨料的含水率及其堆积密度进行测定。测定原则宜为: 1 在批量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前进行测定; 2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抽查测定;
3 雨天施工或发现拌和物稠度反常时进行测定。
对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可不测其含水率,但应测定其湿堆积密度。
622 轻骨料混凝土生产时,砂轻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各组分材料应以质量计量;全轻混凝土拌和物中轻骨料组分可采用体积计量,但宜按质量进行校核。 轻粗、细骨料和掺和料的质量计量允许偏差为± 3%;水、水泥和外加剂的质量计量允许偏差为± 2%。
623 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624 在轻骨料混凝土搅拌时,使用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宜采用图 624—1 的投料顺序;使用未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宜采用图 624—2 的投料顺序。
625 轻骨料混凝土全部加料完毕后的搅拌时间,在不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拌和物时,砂轻混凝土不宜少于 3min ;全轻或干硬性砂轻混凝土宜为 3 ~ 4min 。对强度低而易破碎的轻骨料,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
626 外加剂应在轻骨料吸水后加入。当用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时,液体外加剂可按图 624-1 所示加入;当用未预湿处理的轻粗骨料时,液体外加剂可按图 624-2 所示加入。采用粉状外加剂,可与水泥同时加入。
63 拌和物运输
6 31 拌和物在运输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坍落度损失和防止离析。当产生拌和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时,浇筑前应采用二次拌和,但不得二次加水。
632 拌和物从搅拌机卸料起到浇人模内止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 45min 。 633 当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因运距过远或交通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时,可采取在卸料前掺人适量减水剂进行搅拌的措施,满足施工所需和易性要求。
64 拌和物浇筑和成型
641 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浇筑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15m 。当倾落高度大于 15m 时,应加串筒、斜槽或溜管等辅助工具。
642 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应采用机械振捣成型。对流动性大、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塑性拌和物以及结构保温类和保温类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可采用插捣成型。 643 干硬性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浇筑构件,应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成型。 644 现场浇筑的大模板或滑模施工的墙体等竖向结构物,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 300 ~ 350mm 。 645 浇筑上表面积较大的构件,当厚度小于或等于 200mm 时,宜采用表面振动成型;当厚度大于 200mm 时,宜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后,再表面振捣。
646 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插人间距不应大于棒的振动作用半径的一倍。连续多层浇筑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拌和物约 50mm 。
647 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拌和物捣实和避免轻骨料上浮为原则。振捣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稠度和振捣部位确定,宜为 10 ~ 30s 。
648 浇筑成型后,宜采用拍板、刮板、辊子或振动抹子等工具,及时将浮在表层的轻粗骨料颗粒压人混凝土内。若颗粒上浮面积较大,可采用表面振动器复振,使砂浆返上,再作抹面。 65 养护和缺陷修补
651 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和喷水养护。
652 采用自然养护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拌制的轻骨料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7d ;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拌制的轻骨料混凝土及在施工中掺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 。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时,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膜内有凝结水。
653 轻骨料混凝土构件采用蒸汽养护时,成型后静停时间不宜少于 2h ,并应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
654 保温和结构保温类轻骨料混凝土构件及构筑物的表面缺陷,宜采用原配合比的砂浆修补。结构轻骨料混凝土构件及构筑物的表面缺陷可采用水泥砂浆修补。
66 质量检验和验收
661 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 检验拌和物各组成材料的称量是否与配合比相符。同一配合比每台班不得少于一次;
2 检验拌和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以及表观密度,每台班每一配合比不得少于一次。
662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其检验评定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 执行。 1 每 100 盘,且不超过 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663 混凝土干表观密度的检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其检验结果的平均值不应超过配合比设计值的± 3%。
1 连续生产的预制厂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对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月不得少于四次;
2 单项工程,每 100m3 混凝土的抽查不得少于一次,不足者按 100m3 计。 664 轻骨料混凝土工程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的有关规定执行。 7 试验方法 71 一般规定
711 轻骨料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收缩和徐变等长期性能,以及碳化、钢锈和抗冻等耐久性能指标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 (GB 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 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 50082) 的有关规定。 712 与轻骨料特性有关的干表观密度、吸水率、软化系数、导热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等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72 拌和方法
721 配合比中各组分材料的质量计量允许误差:粗、细骨料和掺和料为± 1%;水、水泥和外加剂为± 05%。
722722 试验室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时,拌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搅拌量的三分之一。
1 地基与基础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被JGJ 6-2011替换
GB 50025-2004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JGJ 167-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GBJ 112-8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JGJ 123-2000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 主体结构
GBJ 130-19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
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JGJ 1-1991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9-2010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92-200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5-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5-2006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JGJ 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 145-2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 137-200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JGJ 99-1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7-2010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61-2003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GB 50165-9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 50078-2008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
GB 50156-20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送审稿)
GB 50211-2004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 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被GB 50346-2011替换
GB 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GB 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建筑装饰装修
GB 50212-200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GB 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5-201X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GB/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 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3-200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
JGJ 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133-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5-2007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T105-1996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被JGJ/T105-2011替换
JGJ/T172-2009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T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 T21-1993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T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4 专业工程
GB 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81-200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送审稿)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495-200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98-2009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
JGJ 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JGJ 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CJJ 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5 施工技术
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14-200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 50404-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 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X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
JGJ 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 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JGJ 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 96-2011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6 材料及应用
GB 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90-199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J 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 146-19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361-2005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GB/T 50448-200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GJ 113-200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 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98-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被JGJ/T14-2011替换
JGJ/T 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JGJ/T157-2008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
JGJ/T 17-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 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7 检测技术
GB 50152-199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暂未收集到)
GB/T 50329-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 50353-200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 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 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8 质量验收
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征求意见稿)doc
GB/T 50375-20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修订版)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6-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7-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9-2007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9 安全卫生
JGJ 59-1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T 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GB 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 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GB 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65-1989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4-2008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6-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10、施工组织与管理
GB 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 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8-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 50358-200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GB/T 50430-2007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GB/T 50502-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JGJ/T 121-1999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CJJ/T 117—200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注意:由于网络上没有电子版的,故本规范大全还有3本等更新规范。
JGJ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 规范 被JGJ 6-2011替换;
JGJ/T 105-1996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被JGJ/T105-2011替换;
JGJ/T 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被JGJ/T14-2011替换。
常用GB施工规范: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3-201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209-20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T 50362-2005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T50375-200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50404-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
50497-2009基坑监测规范
50621-2010T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常用JGJ施工规范: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T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T 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28-1986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T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68-90 多孔砖(KP1型)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
T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78-9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82-9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88-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T 93-9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98-201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106-2003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108-96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
109-96 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
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113-200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T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133-2001 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
134-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T 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137-200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41-200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146-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159-2008 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T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
T177-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84-200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T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231-201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237-2011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二、钢筋图集:
造价者网
可自行免费免注册下载,进入首页后在左上角的搜索栏里搜索一下,就可以了。我刚才已经试过了,可以下的。
常用的有:
1、03G101旧版全套图集(7本);
A、03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肢剪力墙结构
B、03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C、04G101-3 筏形基础
D、04G101-4 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E、06G101-6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F、08g101-5 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G、08G101-11 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
2、11G101新版全套图集(4本,含新旧版区别);
A、11G1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B、11G101-2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C、11G101-3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D、新旧版区别
3、09G90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
A、06G9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B、09G901-2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C、09G901-3 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地下室结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D、09G901-4 现浇砼楼面与屋面板
E、09G901-5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高强混凝土的原材料粗骨料使用规定:
441粗骨料应符舍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442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值高30%。
443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
444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
445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不应大于8%。
446高强混凝土用粗骨料宜为非碱活性。
447高强混凝土不宜采用再生粗骨料。
摘自JGJ/T281-201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