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选分结晶角度来看,断面小则中心偏析的倾向也小,加上各类EMS和TSR技术的应用,使连铸小方坯中心偏析状况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即使是高碳钢种,连铸小方坯中心C偏析也能控制在1.1左右。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线
对中间包耐材的影响,不是由圆坯或板坯决定的,主要受钢水成分中的C、Si、O等的影响,温度越高耐材越容易侵蚀,拉速越快越容易侵蚀,主要是因为钢水对耐材的冲刷增强,还有一个就是中间包用的覆盖剂种类(酸性还是碱性的),所以说与连铸坯的断面没有直接的影响的。
(1)断面适当大一些,以提高其压缩比。从实际生产中了解到,通过大的断面(一般大于200mm×200mm)来提高压缩比能够达到改善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的目的。
(2)铸坯断面选择有一定宽厚比的矩形。实践证明,矩形坯和方坯相比,其形成中心偏析的程度要轻得多。随着超高功率大容量电弧炉和炉外精炼技术以及连铸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型连铸机的建造,以及三段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的应用,使采用大截面的立式及弧形连铸机生产轴承钢成为可能。如日本山阳特殊钢公司轴承钢连铸坯最大截面为380mm×490mm,爱知制钢和大同特殊钢公司均采用380mm×480mm截面的弧形连铸机。
所谓的连铸钢坯就是常说的连铸坯,是连续浇铸坯出的来固态钢坯,是半成品。连铸坯再经过热轧冷轧后才成为其它行业可以用的钢板、钢丝、钢管等。连铸坯根据断面可以分成方坯(大方坯、小方坯)、矩形坯、薄板坯、中厚板坯和异形坯,最常见的就是方坯和板坯了。
内弧,就是圆弧的里面,你可以理解为圆圈的内表面。
如果是表面裂纹,应该对结晶器的出入口采取缓冷措施,并将硫磷等有害元素的成分降至最低
两个观点都有道理。
连铸坯:
优势: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率高,成材率高,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
劣势:由于连珠教主影响,中心偏析劣于轧制坯;表面质量风险大于轧制坯;限于压缩比无法生产超厚板(最厚连铸坯厚度小于450mm,保性能钢板厚度小于200mm)。
轧制坯:
优势:大断面,可生产超厚板和特殊品种钢板;
劣势:高成本低效率,成材率低,产量优势小。
超厚板和特殊品种钢,轧制坯优势明显;常规品种连铸坯优势明显。
您说的应是连铸坯
连铸坯是炼钢炉炼成的钢水经过连铸机铸造后得到的产品。
从外形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板坯:截面宽、高的比值较大,主要用来轧制板材。
方坯:截面宽、高相等,或差别不大,主要用来轧制型钢、线材。
矩形坯:截面宽、高不等且比值不大,主要轧制热轧带钢,建筑用螺纹钢筋、普通线材、高速线材及各种小型材。
圆坯:截面为圆形的连铸坯,主要用途根据直径分为管坯和锻造坯,300mm以下主要为管坯,一般用于无缝钢管的原料,300mm以上多为锻造坯,一般用于各种锻造件的原料。
轴承要求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因此,要求连铸坯有极高的清洁度和良好的成分均匀性。
连铸轴承钢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钢的清洁度
(2)尽可能采用碱性包,防止钢水再污染。
(3)采用弱的二次冷却制度(比水量0 31/kg)防止铸坯角部过冷,控制矫直铸坯温度,避免铸坯角部横裂纹的产生。
(4)为了控制铸坯中心的致密度,避免中心疏松和偏析,尽可能采用低的过热度浇注和电磁搅拌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