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什么是钢线湾概述

周敏

1871年开始,英国大东电报局于钢线湾铺设电报电缆连接香港与外地,钢线湾因而得名。1880年,一名法国传道会神父在此处首次发现洋紫荆,并于1908年证实为全新品种,其后更于1965年起成为香港市花。1930年代,英军于钢

环保见证第一篇:临武三十六湾矿区的绿色“蝶变”

一、三十六湾在哪里?

三十六湾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因矿闻名,因污扬名。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名字会因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之湘江保卫战而载入史册。三十六湾地区地处临武县西北部山区,位于甘溪河的上游,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

临武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湘粤边境,地处南岭山脉东段北麓夹于九嶷山与骑田山之间,有“楚头粤尾”之说,是湘南置县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战国时期设临武邑,汉高祖五年建县,《水经注》记载:县侧武溪东,因曰临武县。县域面积1375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历史上,临武是楚南古驿要塞,古代中原赴粤出海的必经之路,是经商置业的旺地。

临武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类50多种,占全省已知矿种的1/3,其中有色金属11种,稀有金属11种,分散元素7种,黑色金属2种,非金属6种,累计矿床90处,煤、锡、钨、铅、锌为优势矿种,品质好、储量多,是全国第四大锡锭生产基地和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此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碳酸钙光学萤石、冰洲石、水晶石等特种非金属矿物,其中香花石世界独有,享有“国宝”声誉;碳酸钙纯度高、储量大、前景好。

三十六湾地区是临武县有色金属矿主要集中地带,贮存铅、锌、锡、钨、铜、金、银、锂、铟等多金属共生矿,铅锌锡钨等有色金属含量高,其中,矿产资源储量分别为铅220830吨、锌10040吨、锡68345吨、钨6812吨、铜211吨。相邻的香花岭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稀有金属成矿带中段,已探明的锡矿储量452万吨,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锡矿产于该矿区的癞子岭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其外侧的泥盆系砂质岩和石灰岩中。另外还查明有热液型锡矿及层状铅锌矿。

香花石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新矿物,以发现地湖南省临武县香花岭而命名;中国香花岭独有,类同动物类的大熊猫,被誉为“国宝”。位于香花岭的通天庙,海拔1594米,方园约100平方公里。通天庙所在的通天山区域盛产通天玉,通天玉以石英为主,含少量高岭石、蒙脱石等矿物质的石英质玉,质地细腻、晶莹剔透、色泽丰富,常见有白色及、红色、褐色、灰色、蓝色等。据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初步探明,通天玉储量丰富。

三十六湾地区采矿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我国五代时期,即公元907年间,就有人在此开采和冶炼铜矿。后到明代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1602年,已有人在太平里发现了锡矿及砷矿。经过明代、清代到民国的300年间,已有大小公司34家,2万余人在此开采锡矿兼采硫矿和砒矿。到1949年,根据山上留下了许多采矿老洞体积测算,采出的锡矿至少1万多吨。

二、三十六湾怎么了?

据统计,有二组数字,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六湾矿区的现状:

1994年,三十六湾地区有色矿达126家,其中年产值达500万元的有16家。

2008年,三十六湾地区有开采许可证的企业19个。当时,临武县持有采矿许可证的企业81家,其中煤炭企业28家,非煤矿山企业49家(有色矿35个、石墨矿1个、采石场13个)。三十六湾地区的19个有色采矿企业就占全县35个的一大半。年均开采煤150万吨,有色金属矿石8万多吨。

2008年初到临武挂职时,几次到三十六湾矿区暗访看到,因冰灾影响,依山而建的梯级选矿厂,满山遍野,有的厂房已经倒塌,有的已经破败不堪。蜂窝似的矿洞,满山遍野,有的已被封堵,有的仍在开采。依山而建的尾矿库到处都是,有的挡堵墙都没有,满坡倾倒,有的尾矿坝已满库堆成了小山。污泥浊水,废渣尾矿,各种垃圾,满山遍野。

沿着几乎垂直的山体和悬崖峭壁上,密满了蜂窝似的窿道和层层叠叠的傍山而建的梯级选矿工厂,无法想像是怎么建起来的,采矿生活区和工作区相互重叠,各企业厂房相互重叠,矿工们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工棚之间,让人叹为观止。数十条空中简易钢丝索道将一座座山头串起,斗车装载着矿石往返穿梭,场景比美国西部片描述的画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山坡岩壁下是十几条汇入甘溪河的小溪小沟,小溪小沟两边密布大小上千家小选厂和毛毯厂,重选重金属,选矿废水废渣直排该溪沟,加上溪沟傍成千上万的选矿工人所排的生活粪污与垃圾混杂其中,一遍狼籍,不堪入目。

据了解,在八九十年代开矿鼎盛时期,三十六湾矿区有“小香港”之称。最多时,这里曾聚集了来自河南、贵州、江西等9省的10万淘矿大军,白天人声鼎沸,机声轰鸣,晚上人来人往,灯火通明,发廊夜市灯红酒绿,“小香港”的称谓就此传开。

工业文明的巨大财富,伴随着昼夜嘶叫的马达声,源源不断地流入人们的腰包,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富豪。当地人说,三十六湾矿区曾出了6个亿万富翁,几十个千万富翁。2008年我到三十六湾所在的万水乡的一个村调研时,看到一栋栋别墅、一部部豪车,让人羡慕。当时还听说为了争得村里一块地建房,几个老板竟价就上了千万。可想而知,村里有的人富得流油。

巨大的利益,暴富的驱动,三十六湾矿区成了掠夺资源的战场,少数人得利,多数人遭殃。

三十六湾区矿区的污染直接污染的就是山脚下的甘溪河,危害的是甘溪坪村的村民。

甘溪河是临武县境内流入湘江的河流之一,属于湘江的四级支流,是湘江一级支流舂陵江的二级支流,为三十六湾矿区地表主要溪流,发源于通天庙。自源头流经香花岭矿、甘溪坪、滩下坪。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5879平方公里。甘溪河源头为高山区,山高坡陡、植被尚好;中游为三十六湾矿区,矿业集中,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废矿尾砂冲击,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一遇洪水,甘溪河就泛滥成灾,河道两岸经常被淹,泥砂堆积几尺厚。

当地人介绍说,甘溪河下游有两段阴河,在滩下坪进入地下河,经约650米从浸槽南侧复出地面,然后从浸槽西入地下河约1200米,再复出地面,进入陶家河。实际上,甘溪河中下游属喀斯特地貌,天然溶洞密布,矿区多年尾矿废水,不少直接灌进了溶洞,影响不可估量。

甘溪河,是一个甜蜜的河,因溪水甘甜而得名,现实中的甘溪河是一条排污沟,受纳三十六湾矿区采选企业排放出的尾砂和废水,污染十分严重。因工作关系,我曾于2001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6年、2018年,无数次到这里调研、检查、督查。在这里争过、吵过、骂过,十几年来一直牵挂。2013年之前在这里看到的场景似“火星”,那个震撼直击灵魂,是从事环保二十多年看到的的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触目惊心!不仅污染本地,还严重影响湘江。

三、三十六湾整治攻坚战

三十六湾矿区最近的三四十年间,与巨额财富相伴而生的,是鲜为人知的灾难。矿主换了一茬又一茬,留下黑漆潦的矿洞和满目疮痍的山体,富含重金属的尾砂矿石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威胁着湘江流域的水环境。遍地堆放的废石、废砂、废渣在雨水的冲刷下,锌、铅、锡、砷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的浊流,经三十六湾两江口奔泻至湘江四级支流甘溪河。

山体支离破碎,污染触目惊心,治理须出重拳。2006年起,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和环保部对郴州三十六湾挂牌督办。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向省环保厅和郴州市下达“死命令”,并将三十六湾列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战场”之一。

重压之下,三十六湾整治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场“休克疗法”整治风暴席卷而来,矿区上千家采选企业一律关停。烧毁厂棚2870间,炸毁非法电杆1146根,拆除炸毁设备3500台件,刑事立案29起,拘留87人,以壮士断腕之勇,排山倒海之势,彻底摧毁了三十六湾非法矿点等,89万余名矿工遣散返乡,昔日的“小香港”归于沉寂。

2008年,我在临武挂职分管环保等工作,亲自参与并带队对全县所有矿区开展的“百日攻坚战”集中专项整治。这一年,累计关闭、炸毁非法反弹的矿井1170个。其中仅香花岭三十六湾矿区的整治中,就先后分别组织上千人的执法队伍对该矿区非法反弹行为进行了36次大规模的集中打击行动。53个历史遗留矿点井口按标准实行永久封闭,捣毁非法选厂上百家、毛毯厂上千个,折除烧毁厂棚二千多间。这一年,我深刻体会到治污先治矿、治矿先治乱、治乱先治人的重要性。

2009年,三十六湾矿区的矿业秩序和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矿产品价格逐步回升,非法采选又死灰复燃。为了巩固整治成果。我又组织了三次集中执法行动,特别是对擅自恢复生产的兴龙矿238队选厂尾矿废水直排水库污染饮用水源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采取现场执法,停止选厂生产,炸毁生产设备,强制拆除供电设施。对三十六湾非法采选企业是一个极大的震慑,得到了周边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对三十六湾矿区的整治,除严格执法,集中打击外,还重点抓包片执法、采选分离、污染治理三件大事。一是包片执法模式。为了严防死守,防止反弹,推进治理和整合,对三十六湾矿区进行分片包干和包矿到单位的责任模式,确保管得死,守得住,不反弹。二是采选分离模式。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乱采乱挖乱选,彻底解决污染问题,探索资源整合,集中矿权、集中选矿、采选分离的模式,三十六湾外塘官铺十个有证矿注册成立南方矿业。西部矿业与香锡公司合作收购该矿区七个有证矿。与此同时,推进土楼冲集中选矿项目区建设,大力推进采选分离。三是甘溪河污染治理模式。将香花岭三十六湾甘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纳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项目,予以推进。

回顾整治过程,至今仍然感到惊心动魄,一些矿老板曾扬言“谁敢来砸矿就搞死谁”。有的矿老板还煽动不明真相的矿工和群众,围攻执法人员。有的甚至在执法人员上时从山上滚石头、仍汽油瓶,威胁对抗执法。我个人被围攻过五次,暗访矿区时车胎被扎过,好在有惊无险。这些干扰,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决心和信心。几番较量,非法采矿选矿者败下阵来,三十六湾矿区整治取得初步成果。

四、三十六湾“凤凰涅槃”

2010年初,从临武挂职回来,一晃十多年了,虽然没有战斗在一线,但一直心系临武,心系三十六湾,时刻关注着临武的变化,特别是三十六湾的变化。

2010年,三十六湾矿区被正式纳入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2013年,三十六湾矿区治理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机遇。三十六湾矿区治理纳入湖南省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一号重点工程”范畴。

2014年,三十六湾矿区及湘江支流陶家河流域污染治理被列入湘江流域五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编制了三十六湾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启动了三十六湾地区综合治理项目30个。

2015年,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结束,三十六湾矿区交出的成绩单是:矿区流域河流水质从全线超标到短期季节性超标,部分尾矿库安全隐患突出问题缓解,部分重金属污染区域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和水利设施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018年,三十六湾矿区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通过实施采矿挖损山体修复、采矿破坏水体修复等工程,新增或恢复林草地4500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实施至2020年,项目治理区范围达289平方公里。

2013年,临武县对通天宝玉石资源整合,推动宝玉石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助推宝玉石产业可持续发展。至2020年底,宝玉石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20家,产业总规模达15亿元。

三十六湾矿区修复治理为废弃有色金属矿山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仅要控制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增量,而且要积极消减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存量,真正将保护“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落到实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如今,三十六湾已经成为了临武的“空中花园”,介绍也是自信满满:三十六湾湾多矿富,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山上高山杜鹃争奇斗艳,珍奇药材漫山遍野。

三十六湾奇,奇在腊月冰封,白絮盖地,一条被脚踏溶冰雪的“之”字路,象一条黄灿灿的黄金道,匀匀称称地在山脊上呈之字延向天际,俨然永无尽头。

三十六湾妙,妙在徒步登山,从白玉岭脚底上湾,一湾一个故事,一湾一片景观。山涧的溪流,鸟语的呜唱,高山草甸的涛声,牛铃的清脆,在这里组成一支欢快的“高山交响曲”。有人说登三十六湾不是观景,而是听曲。

2018年初,我重上三十六湾,看到独特而亮丽的风电塔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高山杜鹃漫山红遍,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动人画面,让我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三十六湾顺应了时代的“嬗变”,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现了绿色“蝶变”。

                      刘帅于长沙

                          2021年8月5日

香港的市花

“数位港”英文是"Cyberport", 又称“数码港”,位于香港南区钢线湾,占地24公顷。这是一个以资讯科技为主题, 并集合写字楼、住宅、酒店、零售及娱乐设施于一身的综合发展计划。项目由香港最大固网电话营运商电讯盈科兴建,并由香港特区政府全权拥有。

数码港是一个由宽带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先进社区,背山面海,景色怡人。项目参考美国加州硅谷的概念,为一个类似大学校园的低密度规划。楼面面积为530,000平方米,4座甲级智慧型写字楼、1幢五星级酒店、零售及娱乐中心,与及优质高密度住宅贝沙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2006年6月29日曾到香港数位港参观。

洋紫荆ge知资料!

早在1965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区旗的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徵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期向维多利亚港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徵香港主权移交的金紫荆雕像。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也是使用洋紫荆作为校花。

洋紫荆首先在1880年左右於香港岛薄扶林的钢线湾被一名法国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发现,并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ST Dune)判定洋紫荆为新物种,并於《植物学报》(英国及外国)第46卷,324至326页(Journal of Botany)发表有关资料。洋紫荆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被命名为'Blakeana',以纪念热爱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俪。现存於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编号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标本相信是最初发现的原树标本。

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洋紫荆花朵貌似兰花,鲜艳夺目的洋紫荆属苏木科,不能以种子繁殖,只能以高空压条法、硬技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 事实上,所有目前所见的洋紫荆都是由一百年前在中国香港岛发现的一棵洋紫荆衍生而来的 中国香港所有洋紫荆都是由 从最初那一棵嫁接出来的 那棵树是法国传道会神父首次于港岛钢线湾海边附近发现。神父把洋紫荆折枝移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修道院。

参考: homeiededu/~s0286131/flower1

大约于1880年,一位神父在中国香港岛钢线湾海边,发现了一棵开着深紫红色花朵的树木。由于在世界各地并没有发现相同的品种,植物学家于1908年,判定这是新的品种,并以热爱植物的前港督卜力爵士的姓氏,命名为 Bauhinia blakeana (洋紫荆)。 现时,每到十一月,在路旁或公园里,你都可以看到满树红花的洋紫荆。由于洋紫荆没有果实,不能以种子繁殖,只能以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所以现时所见到的洋紫荆,都是由神父当年发现的那棵洋紫荆衍生而来的。洋紫荆面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洋紫荆的特色 ◎ 1 科别:苏木科 2 学名:Bauhinia purpurea 3 落叶小乔木 4 洋紫荆叶比较大而薄,叶脉明显。 两裂片先端比较尖,花瓣淡紫色, 比较细长、分散。 5 10、11月开花.所结的豆荚状果实 量比较多, 树型比较高大。 洋紫荆的用途 ◎ 庭园、行道树的优良树种。 洋紫荆的逸事 ◎ 原产印度,株型和叶型都和羊蹄甲相似,要分辨两者,最好从花型、叶型比例及开花时间来做比较 洋紫荆何处寻 ◎ 家政教室边的凉亭旁

洋紫荆 属中型常绿乔木,树枝长而向外伸展或往下垂,花冠颇大,与兰花相似,共有五片大小不同、呈深紫红色的花瓣。洋紫荆花色娇美悦目,是深受市民欢迎的观赏类植物。 洋紫荆于十九世纪末期在港岛钢线湾海边附近,为法国传道会神父首先发现。神父把洋紫荆折枝移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修道院。由于世界各地并没有发现与洋紫荆相同的品种,因此,在一九零八年,植物学家判定这种只在中国香港发现的植物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为记念热爱植物研究的前任港督卜力爵士(Sir Henry Blake 1898-1903),将之命名为Bauhinia blakeana(洋紫荆)。 洋紫荆在一九六五年获选为中国香港市花。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香港 回归祖国,由于洋紫荆是中国香港土生的植物,具有独特的历史,能够充分代表中国香港,因此更成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的主要图案。 鲜艳夺目的洋紫荆,外形与兰花相似,属苏木科植物,只能以高空压条法、硬枝扦插法或嫁接法繁殖。洋紫荆的花期颇长,由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而在本港目前所见的洋紫荆,相信都是由一百多年前在港岛发现的一棵洋紫荆树衍生出来的。 中国香港常见的羊蹄甲属品种 羊蹄甲属品种繁多,乔木、灌木、攀缘类植物凡250至300种。中国香港常见的羊蹄甲属共有六种,有关资料载列于下表 — 学名 俗称 是否本 港土生 生长 属性 花朵 色泽 花期 洋紫荆 Hong Kong Orchid Tree 乔木 紫 十一月至 翌年三月 羊蹄甲藤 Climbing Bauhinia 攀缘 白 四月至六月 红花羊蹄甲 Purpule Camel's Foot 乔木 浅粉红 九月至 十一月 黄花羊蹄甲 St Thomas Tree 灌木 黄 六月至八月 宫粉羊蹄甲 Camel's Foot Tree 乔木 粉红 三月至五月 白花羊蹄甲 White Bauhinia 乔木 白 三月至五月 用作园艺及改善环境等用途 洋紫荆及其同属植物均具观赏价值,适宜种于公园、花园、路旁、美化市容地带、斜坡、屋邨空地及郊外地方。此外,在斜坡种植洋紫荆,更可防止泥土侵蚀和山泥倾泻。由于洋紫荆的叶形独特,花色鲜艳,故经常种于庭园作风景树之用,而在同一地点集体种植洋紫荆树,不但艳丽壮观,更可借此抵御强风,免受吹毁。 洋紫荆及其同属植物也有助改善环境。跟其他植物一样,洋紫荆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改善空气的质素。此外,这种树木亦为动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地方,能吸引更多动物以中国香港为家。大量种植洋紫荆树,又可调节都市的地区性气候,使居住环境更舒适。

参考: leafvein/plant_page/caesalpiniaceae/bauhnia_difference

洋紫荆(学名:Bauhinia blakeana),别称中国香港兰,是一种豆科苏木亚科羊蹄甲属的有花植物,首先在1880年于中国香港薄扶林的钢线湾发现,其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 blakeana 是为了纪念第12任中国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及伉俪,现已成为中国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 ........ [编辑] 形态特征 洋紫荆是常绿乔木,单叶互生,由顶端深裂成心形,约7至12厘米长,约等宽,大而薄,叶脉明显,全绿。由于叶面像心形,因此有些人会称之为聪明叶,并用以制作书签。 洋紫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管状,单侧开裂成佛燄苞状。花瓣5片,较宽,紫红色,具有香气,有雄蕊5枚,通常不结实。 [编辑] 象征图案 中国香港区旗绘有洋紫荆早在1965年,中国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1]的设计图案。区旗的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中国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中国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会展2期向海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征中国香港回归的金紫荆雕像。

参考: zh /w/indextitle=%E6%B4%8B%E7%B4%AB%E8%8D%8A&variant=zh-

洋紫荆(学名:Bauhinia blakeana),别称中国香港兰,是一种豆科苏木亚科羊蹄甲属的有花植物,首先在1880年于中国香港薄扶林的钢线湾发现,其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 blakeana 是为了纪念第12任中国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及伉俪,现已成为中国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 该树现广泛作为行道树进行栽培。其花大而艳丽,但是无法结实。有研究显示本种是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的杂交种,因花粉败育导致受精过程无法完成。 洋紫荆在中国大陆别名红花羊蹄甲,在台湾则别名艳紫荆。 形态特征 洋紫荆是常绿乔木,单叶互生,由顶端深裂成心形,约7至12厘米长,约等宽,大而薄,叶脉明显,全绿。由于叶面像心形,因此有些人会称之为聪明叶,并用以制作书签。 洋紫荆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管状,单侧开裂成佛燄苞状。花瓣5片,较宽,紫红色,具有香气,有雄蕊5枚,通常不结实。 象征图案 中国香港区旗绘有洋紫荆早在1965年,中国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1]的设计图案。区旗的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中国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中国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会展2期向海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征中国香港回归的金紫荆雕像。

参考: zh /w/indextitle=%E6%B4%8B%E7%B4%AB%E8%8D%8A&variant=zh-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