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金升主编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第2版)》共14章,主要阐述了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金属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低合金钢和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及其合金、
1何谓马氏体?答: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2何谓孕育期?答:妇女最佳的孕育期是23~30岁左右。(说白了就是你怀小宝宝这段时间)。3以共析钢为例,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时,可得到哪些产物?(用符号表示)其性能如何?(用硬度表示)解答: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包括两个转变区。
(1)高温转变 在A1-550℃之间,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球光体型组织, 此温区称珠光体转变区。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渗碳体呈层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转变温度越低,层间距越小。按层间距珠光体组织习惯上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屈氏体(T)。它们并无本质区别, 也没有严格界限, 只是形态上不同。
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一种扩散型的生核、长大过程, 是通过碳、铁的扩散和晶体结构的重构来实现的。
(2)中温转变 在550℃-Ms之间,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贝氏体型组织, 此温区称贝氏体转变区。
贝氏体是碳化物(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奥氏体向贝氏体的转变属于半扩散型转变,铁原子不扩散而碳原子有一定扩散能力。转变温度不同,形成的贝氏体形态也明显不同。
过冷奥代体在550~350℃之间转变形成的产物称上贝氏体(上B)。上B呈羽毛状, 小片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体片之间。 过冷奥氏体在350℃~Ms之间的转变产物称下贝氏体(下B)。在光学显微镜下B为黑色针状,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在铁素体针内沿一定方向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Fe24C)颗粒。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从而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所以,它是机械制造中的特殊工艺过程,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齿轮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金属显微金相组织复杂,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金相会不同。金相不同,性能就会不同。而且金相组织可以通过热处理进行改变和控制。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的热处理也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下图是钢铁主要的几种金相组织(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所以,它是机械制造中的特殊工艺过程,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经过再结晶退火的金箔饰物。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 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 ;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 ;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校园# 导语就业前景专业是什么哪些专业就业率现在比较热门的专业有哪些?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2019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仅供参考!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简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并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可从事金属材料的制备、合金化、熔炼、加工成型、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操作及控制;可到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类材料生产和使用企业从事质量控制与检测、材料的生产和开发、材料性能改进等技术工作;材料加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工作;材料加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从事材料相关的市场营销工作。毕业生主要面向冶金等工程领域,从事金属材料应用和零部件热处理工艺的设计、操作及管理;金属材料性能的检测分析,表面改性工艺的操作及管理工作;适合在外贸部门,从事进出口金属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设备/重工
2新能源
3汽车及零配件
4其他行业
5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机械工程师、热处理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热处理工程师
3机械设计工程师
4研发工程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深圳、东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深圳
3东莞
4苏州
5德州
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现在和未来都很不错,就业面很广,比较重要的有汽车、船舶制造及检验,建筑尤其是现代高科技、庞大的建筑,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冶金,材料检验及加工,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电气电子等等众多领域。金属材料工程的学子想就业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待遇在各个城市中都在中等以上。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如果这门课学好了国内所有钢铁企业都有可能就业的,在校期间要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才有更多的优势。2013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高校毕业人数为700-800人,其中男83%、女17%,2013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高校招生男女比例为文科28%、理科72%,近几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2011(80%-85%)、2012(85%-90%)、2013(80%-85%)。
1错。说反了;2/错。应该是弹性形变时这样;3/对,不是合金,是有一定的熔点的;4/错,钢铁凝固时,会发生γ-Fe,α-Fe两次晶体转变;5/错,化合物中原子间存在化合键作用;6/对。他们分别是面心和体心立方,致密度074和068;7/错,P和L的结构不同,性能也不同;8/错,渗碳体是在碳和铁作用产生的化合物;9/对;10/对;11/错,用处不同而定;12/对;13/错,热处理方法多目的不同;14/错,提高加工性,减少残余应力就行,不完全退火就行;15/对,易发生过烧;16/错,看目的的参数是怎样的;17/对;18错,用中低碳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