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基础建材 > 正文

什么是石屑与机制砂

周敏

石屑与机制砂的主要差别是粉性颗粒的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比较大,另外石质的抗压强度也是一个区别。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沙,多是从哪里来的,沙漠里的沙可以用于房屋修建吗或者说房屋修建对沙的求是什么

建筑用砂尽量用河砂中的中砂或者粗砂,建筑施工中长期采用,经验丰富,不过现在河砂资源紧张,国家控制也比较严格,所以在市场上会看到人工制作的砂(机制砂,也叫石屑),生产这种砂主要是对河砂资源的补充,有时候河砂太细,也用机制砂来调节它的细度,特细砂(粉砂)是不好用的,配制出来的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要大打折扣的,沙漠里的砂太细了,效果不是很好的,因为偏细,海砂坚决不能用的,因为它含氯离子,会对钢筋造成锈蚀(除非你用价格昂贵的钢筋保护剂),还有,用海水冲洗的机制砂也是不能使用的。

机制砂的机制砂标准

是。土石屑是人工砂材料。根据国标规定,凡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都统称为人工砂,是粗砂和中砂添。中砂是指粒径在05mm-025mm范围内碎屑物,碎屑颗粒根据颗粒直径大小进行了分类,如砾、砂、粉砂和粘土。

在使用机制砂混凝土时,强度越高机制砂的用量应该越少,或者不用全用河沙代替,这样理论对吗?或者还是应

目前,市场上的机制砂受岩石材质和生产工艺影响,普遍存在级配不良、石粉含量超标、颗粒棱角多等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

一是机制砂级配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特点,其中粒径大于2360mm颗粒筛余量高达40%,粒径小于0075mm颗粒筛余量高达15%以上,级配不良造成骨料间空隙率大,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差。

二是石粉含量过高,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加大收缩变形等质量问题。

三是颗粒棱角多,在同等浆体用量下,机制砂混凝土比颗粒圆润的河砂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和密实度差。

根据多年的机制砂生产经验发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提高机制砂生产质量,采用“双脱泥、双反击、双冲击、双循环、双选粉”5S高品质砂石骨料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合格、性能稳定;通过风选除尘、半成品及成品料仓封闭、废料再利用措施,解决传统工艺粉尘、水污染和废料处理问题。

1)5级破碎、2次整形

首先采用鄂式破碎机以挤压方式对母岩进行第1次预破碎(粗碎),减小母岩直径,减轻反击破碎机生产压力;

然后用反击破碎机以抛石撞击方式对母料进行第2次破碎(中碎),使鄂破产生的骨料微裂纹进一步发展,最终骨料从微裂纹处再次破碎,完成对骨料的第2次破碎和第1次整形;

最后采用立轴冲击破碎机以“石打石”或“石打铁”方式对骨料进行第3次破碎(细碎)和第2次整形。

2)二次脱泥

在粗碎前采用棒条给料机加脱泥筛把粒径小于30mm的母岩及泥土进行第1次脱泥处理,在中碎前对粒径小于10mm的骨料进行第2次脱泥处理,除去骨料中泥土和石屑,保证骨料MB值小于05。

3)级配调整

在中碎和细碎阶段均设有循环筛分系统,可以通过GSP调节料仓使部分骨料通过循环系统返回重新破碎成更小粒径颗粒,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粒径骨料生产比例,再通过风选控粉调整小颗粒含量,解决级配“两头多中间少”的问题。

4)风选控粉

细碎后的骨料先进行1次重力风选控粉,将石粉含量控制在10%左右,在成品砂进入料仓前,根据需要调整风选机抽取石粉的风压再次调整石粉含量,满足不同强度混凝土对机制砂石粉含量的要求。

5)自动加湿

在风选工序完成后对机制砂成品自动加湿,将机制砂含水率控制在25%~35%。稳定的含水率便于混凝土生产及质量控制,可有效避免生产、运输过程扬尘,防止在装卸和运输中造成骨料离析。

机制砂生产线流程

郭敦顒回答:

在使用机制砂混凝土时,强度越高机制砂的用量应该越少,或者不用,而全用河沙代替,这样理论是对的。

砂岩经风化形成最初的山砂,经雨水的冲洗搬运碰撞而形成河沙。河沙因自然选择的结果,其组成较单一,个体结构片状条状的很少,杂质少,所以,其孔隙率较大,本身的强度大,相对水泥配比较多,同样条件下制成混凝土的强度较高;而机制砂也叫石屑是由破碎石子时筛下最小的部分,其组成较多样,土等杂质多,个体结构片状条状的不少,其孔隙率较小,本身的强度较小,相对水泥配比较少,同样条件下制成混凝土的强度较低。

制作一定标号的混凝土用河沙有较成熟的配比公式和相应配比表,机制砂代替河沙,要通过实验确定配比。用机制砂制做混凝土有其不利因素,但可增加水泥配比来减低机制砂的不利因素而增加混凝土强度,从而达到确定标号混凝土的标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