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根据大土木专业的设置特点和概论类课程的重在建立概念、内容宽泛、深入浅出的安排,本课程重点教学内容为:桥梁工程学的基本特点、结构分类和结构型式、主要力学和构造特征、设计分析基本方法和施工主要方法。
南府河桥上第三层路面最后一片钢箱梁成功吊装二环路改造工程全线顺利合龙昨日下午,伴随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二环路改造工程的最后一片箱梁成功吊装到位——至此,二环路改造工程高架桥全线顺利合龙,二环路建设也由此进入桥面系施工的阶段。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首要的是必须构建这座城市适应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一个传输系统,必须打造好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全市上下全力推进“交通先行”战略。二环路的改造建设,给了我们一个明证:打造西部核心增长极,我们激昂斗志,正在路上!本报讯(记者钟文摄影马丁)昨日14:45,备受关注的二环路“两快两射两环”工程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随着二环路重点难点工程——南府河桥工程最后一片钢箱梁的顺利吊装,二环路改造工程全线顺利合龙。从去年4月26日正式动工建设到昨日,整个二环路西半环建设用时不到一年时间,就顺利成功合龙,这为下一步在5月底顺利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用时一刻钟最后一片梁吊装到位昨日下午1时许,准备最后一片箱梁吊装的相关施工人员全部就位,两辆矗立的巨型吊车准备就绪。雏形已现的南府河高架桥,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壮观。得知消息的附近居民在桥两侧树荫下观看,不少人拿起手机拍照,记录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5、4、3、2、1……随着倒数声响,14:30,最后一片钢箱梁起吊安装正式开始。据项目施工方华川集团项目负责人杨萌介绍,最后一片梁长48米,宽3米,重约110吨,将就位于1、2号桩基之间。起吊,调整,切角,再微调……在经过15分钟的吊装施工过程之后,二环路改造工程的最后一片箱梁成功安装到位。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在吊装施工顺利到位之后,接下来将对钢箱梁进行焊接,“预计焊接需要8小时左右,到晚上10时左右,就可以撤出吊车了。”南府河大桥位于成都二环路与锦江交汇处。根据设计方案,二环路“双快”高架桥将从南府河大桥上方经过,该节点也成为整个二环路西半环改造施工最为困难的节点工程之一。全长1229米的南府河大桥被改建,最终形成三层的“桥上桥”的独特造型,即底层为地面辅道,中央一层为快速公交车道,顶层为快速路。历时近一年环形高架桥全线贯通二环路全长283公里,以“南二环府河桥至北二环府河桥”为界,将二环路划分为东、西半环,其中东半环131公里,西半环152公里。在南府河节点钢箱梁全部吊装完成之后,整个二环路高架东西半环在此实现“手拉手”,整个二环路高架桥真正全线连通,成为一个封闭的环形高架桥。二环路西半环建设,从去年4月26日正式动工。其中,箱梁吊装时间紧迫,数量巨大,加之又是在中心城区吊装,对安全、保畅要求极高。西半环箱梁吊装从2012年9月6日拉开序幕,经过兴城集团和各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连续奋战,克服了诸多困难,终于在昨日完成了二环路最后一个重难点工程——南府河桥上的最后一片箱梁吊装,至此,“两快两射”全线共计吊装小箱梁8432片,钢箱梁201万平方米。据兴城集团副总工程师胡文祥介绍,下一步整个西半环将全面开始路面铺设、交安标志等的工程施工,“西二标、西三标预计本月底,底层路面就将完成除了面层之外的沥青路面铺设,人行道施工也将基本完成;同时,预计到5月上旬,南府河桥底层道路就可以对社会车辆开放。”相关新闻>>>标识系统简洁明了稍加学习就能看懂本报讯(记者张晨曦)方案公布两天了,对于“新二环”交通指示系统的议论仍在进行。对于这一新交通指示系统的简洁,市民竖起了大拇指,纷纷表示,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能够适应。“高架快速路对于成都来讲是个新鲜事物,怎样在上面开车确实有点不清楚。”市民马文告诉记者,看到二环路快速路的交通标识系统方案后,觉得稍加学习就能掌握这套新系统。“虽然与现在使用的交通标识有不同,但新标识简单明了的风格让人很快明白其表达的意思。”的哥方师傅告诉记者,新指示系统和不少高速公路的指示系统相同,“我认为基本上不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同时他建议,在上“新二环”行驶之前,可以先查查地图,明确行驶路线,“就像平时要走一条没走过的路,需要提前做功课,查查路线图。”相关链接>>>2012年二环路重点节点3月15日二环路改造工程启动打围,首先进行的是燃气、电缆、通信等小三线的迁改施工。4月底第一根桩基灌注成功;6月底第一个承台率先完成浇筑;7月底第一个墩柱盖梁,在红牌楼立交桥东侧下桥处,率先完成浇筑定型。9月6日二环路改造工程全线第一跨箱梁成功实施吊装。至9月21日,在红牌楼立交桥东侧下桥处,已经形成共5跨长约150米的二环路高架雏形。9月16日首批BRT高架桥三跨9片箱梁完成吊装。12月二环路6座立交桥顶升施工正式启动,首先开始顶升施工的是红牌楼立交桥,其最高处将顶升8627米。2013年2月28日二环路东段建设路口开始高架桥路面的沥青铺设,这是整个二环路高架桥路面首次开铺沥青路面,标志桥面路面施工正式启动。3月10日清水河大桥率先完成顶升,到3月31日,交大立交顶升完成,至此,二环路6座桥梁顶升施工全部完成。3月16日下午东半环万达广场至南府河桥一段全长近15公里的底层道路经过整治后,正式开放交通。这也是东半环当时完成整治并开放交通的最长的一段底层道路。4月1日二环路西二标主体工程完工,6公里高架桥提前亮相。4月9日“完整版”的新二环段落现身二环路万达路口,其全新高架桥、全新底层道路、已完工的中央绿化带、靓丽的绿化节点、崭新的人行道、新装的路灯一应俱全。4月17日二环路完成最后一片钢箱梁的吊装,至此二环路改造工程高架桥全线顺利合龙。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为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3年,主要在传统工土建类专业特色突出院校开设(如,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原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该专业是培养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专业人员可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工程造价计算、以及施工监理等专业工作。
桥梁工程是本科交通土建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桥梁工程相关的设计构造原理、计算理论与方法、施工工艺以及管理等要点。同时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忽略实践环节,只通过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
二桥梁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和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本身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高校在校企合作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的,桥梁工程专业希望利用设计、施工企业的资源来解决和完成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的场所。但由于设计、施工企业属性就决定了他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目的都是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有在可以获得利益的前提或是投资的成本得到补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才有可能参与校企合作。学生去设计、施工企业实习很少能够亲自进行作业,所以也就没有机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企业不可能付报酬给实习学生。相反,由于学生实习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正常设计和施工进度以及安全问题,学校反而需要向企业支付实习费用。
2校企合作的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
很多有桥梁工程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等手段与一些设计、施工企业进行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同时高校也不断的通过教育改革立项来鼓励发展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为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地努力。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很多校企合作的范围比较窄,能够参与其中的教师及学生还是少数。校企合作不利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合作的合同内容欠缺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校企双方未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主体地位的平等性缺乏保障,由此也容易造成对相互职责和权利的认知缺失。二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相关企业无法承认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地位,未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传授在校园,学习实践在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度。三是缺乏合理的成果转化和利益分配制度,导致校企合作部分参与人员的设计和施工劳动成果的利益难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分配,致使合作难以持续。
3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的结合不足
一是设计、施工企业很少采用桥梁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即使一些教师通过与企业界朋友的关系,收集到一些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选出适合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企业认为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认为理想的状况也只是“学生的设计中有一些灵感可以提供给企业借鉴”。这种毕业设计明显达不到教学、科研与服务三者相结合的目的。二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地点基本上在学校而非设计、施工企业。国内的本科院校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学生也只能够搜集相关资料,最后还是回到学校的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三是学生对于设计和施工现场的工作缺乏直观认识。在课程教学期间,安排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实习也很困难,施工单位对于接受学生实习积极性也不高,担心影响工地施工进度、造成安全事故。这种现状也使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目前的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成熟的教材进行,从实际出发,这些成熟教学内容总体上是可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电子计算技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我国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建设需求;工程有限元软件如Midas、AN-SYS等在工程实践中的普及应用,目前的教学内容就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体现不足。虽然已有教学内容中对这些有所介绍,但是介绍的非常笼统。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脱节,不能充分体现工程的新需求,以至于近年来学不能致用的矛盾日益突出[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桥梁工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大量、视频的播放,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管理以及维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在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过度依赖多媒体的趋势。例如在很多学校的桥梁工程的PPT课件中,都列举了大量实际桥梁的和视频资料,但是离开了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学生无法知道其原理所在。
三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就应让校企合作贯穿于桥梁工程专业的全部过程,形成设计、施工企业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共同编著教材
根据设计、施工企业实际需求来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对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订,以求达到课程目标的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了解企业的技术需要,归纳出培养对象应具有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关键能力,由此制定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谨性,也要重点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在确定课程内容之后,选用一本合适的教材也非常重要。目前的教材普遍存在知识老旧、应用性较差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新知识、新技术加入高校的教材要有一个过程,因此知识会有滞后现象。此外,传统的经典教材重在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对于实践应用的方面涉及较少,这种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可以请企业有关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在具备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实际课程当中并加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材。加大对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师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及时的安排案例讨论课,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
目前,多数高校教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由于缺乏现场实践经验,这就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存在脱节;若直接请企业设计工程师、高工来校任教,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又有所欠缺。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应充分利用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和技术熟练的工程师共同建立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和实践经验交流。此外,还可以培养部分通过教师去企业合作锻炼,与工程师共同参与企业内实际项目等途径来提高教学团队水平。
3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是毕业设计,在学生具备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后,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将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毕业设计题目常常由教师拟定,多数题目缺乏工程背景,无需团队合作,因此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若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可以由企业提供合适的课题,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进行数据的采集,最终完成具备现实意义的毕业设计。此外,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可以和共建实训基地协调进行,将实训基地中的科研课题的某些模块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设计。
4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建设实训基地就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必须让建立的实训基地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在毕业前进入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学习和具备实践能力。高校可以通过企业指导建设先进设备工艺的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中,校企双方的教师和工程师可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开发,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场所,也可以为师生的教学及科研活动提供支持,使学生在校内就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5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对于桥梁专业教师应特别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精通本门课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外,更要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课题以及发展趋势,不断巩固、加强、更新知识,参与科研工作,已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满足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
本文介绍了关于“桥梁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的内容。欢迎登陆中达咨询,查询更多相关信息。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