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二的背滤鱼缸用流量2100的水泵可以嘛
一米二的背滤鱼缸用流量2100的水泵可以
背部的过滤箱与蓄养箱由一张完全封闭的玻璃隔开。蓄养箱的水从左上角的三个圆眼流入箱,经过白色的过滤棉,到达底部。棉的右侧有两张玻璃夹着一条水道,左边的玻璃底部悬空,而右侧的则是落底全封闭的。
成品缸都是有顶盖的,但以你的密度不用加氧,斗鱼本身是要单养的小鱼,就算放在个茶杯里面也不会憋死,你尽管放心,但是如果放在你的小缸里面混养的话估计别的鱼会遭到攻击。不是说缸里面是2条接吻2条丽丽2条蓝星吗?怎么有换成斗鱼了?
最后答案补充一下,如果 条件允许的话,过滤24小时开,我查了查你这款的泵是11w的,耗不了多少电,如果在卧室里面声音嫌吵的话就没办法了。上盖完全不用开。
还是给发一个简单高效的背滤示意图。
:左边的2孔为上下进水,然后依次为过滤棉,生化棉(陶瓷环),陶瓷环(生化球),然后通过水泵回到缸内。
304才800的流量,放不下,根据尺寸找找看,实在找不到,加个上滤,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也可,降低密度,隔天投饵。
侧滤制作很简单,因为有上溢和下吸的能力,上溢,能过滤水面油膜,并且不断撕裂水面,提高水中溶氧;下吸,能把鱼缸底部的鱼便等垃圾抽到滤棉上;并且侧滤能提供足够大的空间盛放玻璃环等生化滤材,培养强大的的硝化系统,给心爱的鱼儿一个安逸的家,所以深受鱼友喜爱。但是除了老手造缸能直接在缸里粘侧滤之外,大多数侧滤是鱼友了解了侧滤的效能后,后来的加的,一般的成品鱼缸都是用上滤或者外置滤桶,几乎没有见过自带侧滤的成品缸。为什么呢?因为侧滤对于新手来说确实不如上滤好操作,并且侧滤有一个致命弱点:容易缺水!要知道,开泵循环的情况下,在鱼缸中缺少的每一滴水,都是先从滤桶里的水量减少的,所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鱼缸失水,都会引起侧滤滤桶里的水分减少,减少多了,只有一个后果----水泵烧掉!因此隔几天就要往滤筒里添加水分。据此:在加侧滤以前先要考虑明白--你是否经常好几天不着家?如果是这样,ok,你就不用往下看了---免用!
好了,下面就是侧滤的基本原理平面图
外加滤桶制作如下:
由于侧滤占用缸内地盘,所以小缸不适合,建议在70cm到1.5米之内的缸使用较好。再小的缸推荐用上滤,再大的推荐用底缸过滤。
侧滤的大小视你的鱼缸而定,一般宽度达到鱼缸宽度的一半即可,可以等边,也可以不等边,例如50cm宽的鱼缸,你可以造的滤桶大小为宽25cm,长可以为25cm,也可以30cm。但是原则上不要宽于30cm,否则影响下吸的力度!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用太死板,40cm宽的缸也可以造25cm宽的侧滤的。1号玻璃和2号玻璃之间的缝隙为1cm,太窄太宽,下吸的效果都不好,这个不太好掌握,好好做个实验再动手造。3号玻璃和2号玻璃上端等高,这样造出来的滤桶能保证上溢和下吸都有!1号玻璃距离缸底2cm即可,太高也会影响下吸。
至于滤桶的高度,视鱼缸的高度和水位而定,我喜欢鱼缸水满满的,所以我造的滤桶低于缸口5cm----滤桶的高度就是鱼缸里水面的高度。
至于侧滤玻璃的厚度,因为滤桶里有部分水和大量玻璃环,所以滤桶玻璃承受的压力并不大,所以玻璃后以5mm为宜,太厚浪费,太薄容易破----我曾经捏破一个用3mm玻璃造的滤桶。
造出来的滤桶是这样的---这是上溢和下吸口不在一个面上的情况。
上下缺口粘挡鱼栅即可搞定!
这个是上溢和下吸在一个面上的情况
1号玻璃最好和2号玻璃上端等高,这样造出来的滤桶能保证上溢和下吸都有!有些鱼友造的滤桶2号玻璃上端低于1号玻璃1cm到2cm,这样做也是可以的,只要你的泵的劲头够大,完全可以这样做。要是泵的劲头较小,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只有下吸,没有上溢。
我的经验是:先造落差2cm的,然后加泵实验,要是只有下吸没有上溢,就用塑料片把这个2cm补起来。大伙可以看看我下面的缸,都是这样做的。要是泵够劲,除了有了上溢以外,你会发现---下吸的力道会更强!
ok,滤桶的胶干透以后就可以进缸了,进缸以前先要安装好管道和水泵,加满玻璃环----否则水的浮力是很大的。如果玻璃环少的话,也要小心,一旦滤桶里的水位降得太低,滤桶就会浮起来滴!
后加的滤桶介绍至此。另外还要提醒鱼友一句:后加的滤桶多少会和缸壁有点空隙,这样就有可能藏垃圾,所以要常围着鱼缸转转。养小型鱼更要注意:以免小鱼钻进去挤死!
喜欢自己造缸的朋友可以参照上面的平面图在鱼缸里粘上侧滤。好处是用玻璃少,不用担心滤桶滤桶漂浮的问题。 下图是鱼缸中造侧滤的情况--只需要3块玻璃。
侧滤的变化还有很多,常见的就是全侧滤、角滤和背滤。如果你的缸够窄(30cm以内),可以考虑全侧滤,这是我目前用的全侧滤。我的这个缸正好30cm宽,放在后阳台上的。
至于角滤,也很简单,在鱼缸的一角站两块玻璃即可搞定。保证角滤的宽度不要宽于35cm,以保证上溢下吸,两块玻璃之间以1cm为好,两块玻璃上端平齐。角滤的好处是外形美观,不太影响鱼缸观瞻。 下面是我最早鱼缸的角滤和四角侧滤的对比图
角滤,养金鱼呢
至于背滤,只是侧滤的变化版而已,原理和侧滤是一样的,保证下吸、上溢口宽度不超过30cm,怎么造就看你自己了。小虫不飞曾经整理了一个关于背滤的帖子http://tieba.baidu.com/f?kz=534465910网上很多转载,可以找找看看。
关于滤桶的遮光问题,我的看法是有合适的材料可以遮光,没有合适的也可以不用遮光---顶多见光的玻璃环不大起作用了,并且外面的玻璃环会给里面的玻璃环遮光的!我最近造的滤桶都是不遮光的,至于养硝化的效果,我看还是很不错滴!
由于侧滤的缺水问题算是比较致命的,所以这里提供一个解救的办法,但也就是解一时,不能解一世!
前几天被一个伙计将了一军,呵呵,说我上面这个图示不正确,我马上就做了一个模型,看看到底是正确不正确,管用不管用!?
背滤是在鱼缸的背部用玻璃隔出一部分做过滤,其内部分成几小格用于放置滤材和循环泵,一边设有溢流口,当水泵把水从过滤部分抽向鱼缸时,鱼缸溢出的水通过溢流口流入过滤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导下流经各种滤材,水从最后一格通过水泵再次送入鱼缸形成循环。
背滤在海缸中使用的很多,主要是海缸需要一个大空间安放蛋白质分离器(简称蛋分)所以海缸使用背滤的比较多,草缸和鱼缸使用的相对较少了,美观上背滤还是相对的较差(海缸有珊瑚挡着没啥感觉的)。
扩展资料:
背滤只是把过滤放在鱼缸内部占用鱼缸的内部空间,背滤优点过滤空间大能安放滤材的体积就大,水泵扬程损失小。
背滤的缺点是清洗不方便,不能单独从鱼缸拿出,整体基本无法清洗除非是翻缸,滤材如果未装包拿出也不方便。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优缺点暂时没想到,大体来说就那些的优缺点。
改用12MM玻璃,免去拉筋与包边等费用,只是玻璃才加一点点,比包边与拉筋更化算,而且也美观。
D板过低,背滤中间隔的水浅,滤材放的少了很多,D板跟C板高度一至。
平时你几个星期补一次水也不至于会烧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