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道应设置阀门的部位是哪些?
给水管道上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1、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2、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3、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
4、入户管、水表和各分支立管(立管底部、垂直环形管网立管的上、下端部)
5、环状管网的分干管、贯通枝状管网的连接管
6、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用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设置
7、水泵的出水管,自灌式水泵的吸水泵
8、水箱的进、出水管、泄水管
9、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塔等)的进水补水管
10、卫生器具(如大、小便器、洗脸盆、淋浴器等)的配水管
11、某些附件,如自动排气阀、泄压阀、水锤消除器、压力表、洒水栓等前、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的前后等
12、给水管网的最低处宜设置泄水阀
消防泵房管道及相关阀门验收规范:
(1) 一组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消防水泵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
(3)一组消防水泵应设不少于两条的输水干管与消防给水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输水管检修时,其余输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4) 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200mm;
(5) 消防水泵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最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不应小于 200mm;
(6) 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上应设置明杆闸阀或带自锁装置的蝶阀,但当设置暗杆阀门时应设有开启刻度和标志;当管径超过 DN300 时,宜设置电动阀门;
(7)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明杆闸阀;当采用蝶阀时,应带有自锁装置;当管径大于DN300 时,宜设置电动阀门;
(8)消防水泵吸水管的直径小于 DN250 时,其流速宜为 1.0m/s~1.2m/s;直径大于 DN250 时,宜为1.2m/s~1.6m/s;
(9) 消防水泵出水管的直径小于 DN250 时,其流速宜为 1.5m/s~2.0m/s;直径大于 DN250 时,宜为2.0m/s~2.5m/s;
(10)吸水井的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漩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施工;
(11) 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出水管道穿越外墙时,应采用防水套管;
(12)消防水泵的吸水管穿越消防水池时,应采用柔性套管;采用刚性防水套管时应在水泵吸水管上设置柔性接头,且管径不应大于 DN150。
消防水系统安装 注意事项:
(一)图纸深化
(1)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施工图纸,申报业主、设计单位,审批完成后按照图纸进行设备材料预制加工。
(2)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
(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
(4)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及组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5)要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工种交叉作业干扰,影响施工。
(二)水泵安装
(1)水泵及其它设备的砼基础已经固化,基础尺寸、平面位置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室内地面已完工具备使用条件。
(2)临时照明用电和动力电源已接通。
(3)喷淋泵、消火栓泵及附属设备施工过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范》GB50261-96(2003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及设计图纸施工。
(一)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一般按下列原则选择:
1、管径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时采用闸阀、蝶阀
2、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调节阀、截止阀
3、要求水流阻力小的部位(如水泵吸水管上),宜采用闸板阀
4、水流需双向流动的管段上应采用闸阀、蝶阀,不得使用截止阀
5、安装空间小的部位宜采用蝶阀、球阀
6、在经常启闭的管段上,宜采用截止阀
7、口径较大的水泵出水管上宜采用多功能阀
(二)给水管道上的下列部位应设置阀门:
1、居住小区给水管道从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段上
2、居住小区室外环状管网的节点处,应按分隔要求设置。环状管段过长时,宜设置分段阀门
3、从居住小区给水干管上接出的支管起端或接户管起端
4、入户管、水表和各分支立管(立管底部、垂直环形管网立管的上、下端部)
5、环状管网的分干管、贯通枝状管网的连接管
6、室内给水管道向住户、公用卫生间等接出的配水管起端,配水支管上配水点在3个及3个以上时设置
7、水泵的出水管,自灌式水泵的吸水泵
8、水箱的进、出水管、泄水管
9、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塔等)的进水补水管
10、卫生器具(如大、小便器、洗脸盆、淋浴器等)的配水管
11、某些附件,如自动排气阀、泄压阀、水锤消除器、压力表、洒水栓等前、减压阀与倒流防止器的前后等
12、给水管网的最低处宜设置泄水阀.
(三)止回阀一般应按其安装部位、阀前水压、关闭后的密闭性能要求和关闭时引发的水锤大小等因素来选择
1、阀前水压小时,宜选用旋启式、球式和梭式止回阀
2、关闭后的密闭性能要求严密时,宜选用有关闭弹簧的止回阀
3、要求削弱关闭水锤时,宜选用速闭消声止回阀或有阻尼装置的缓闭止回阀
4、止回阀的阀掰或阀芯,应能在重力或弹簧力作用下自行关闭
(四)给水管道的下列管段上应设置止回阀:
引入管上;密闭的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的进水管上;水泵出水管上;进出水管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水塔、高地水池的出水管段上。
注:装有管道倒流防止器的管段,不需装止回阀。
泵吸水管和出水管的布置与设计
(1)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的吸水管直接从吸水井或清水池中吸水。如几台水泵采用合并吸水管时,应使合并部分处于自灌状态,同时吸水管数目不得少于两条,在联通管上应装阀门,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满足泵房设计水量的要求。
(2)吸水管路应尽可能短、减少配件,一般采用钢管或铸铁管,并应注意避免接口漏气。
(3)吸水管应有沿水流方向连续上升的坡度i,一般大于等于0.005,并应防止由于工允许误差和泵房管道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吸水管的倒坡,必要时采用较大的上升坡度。为了避免产生气囊,应使沿吸水管线的最高点在水泵吸入El的顶端。吸水管的断面一般应大于水泵吸入口的断面,吸水管路上的变径管可采用偏心渐缩管(即偏心大小头),保持渐缩管的上边水平。
(4)如水泵位于最高检修水位以上,吸水管可不装阀门;反之吸水管上应安装阀门,以便水泵检修。阀门一般采用手动。
(5)泵站内吸水管一般没有联络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减少水泵吸水管的条数,而设置联络管时,则在联络管上应设置必要数量的闸阀,以保证泵站的正常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因为,在水泵为吸人式工作时,管路上设置的闸阀越多,出事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它只适用于吸水管路很长而又不能设吸水井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供水,输水干管通常设置两条(在给水系统中有较大容积的高地水池时,也可只设一条),而泵站内水泵台数常在2~3台以上。为此,就必须考虑到当一条输水干管发生故障需要修复或工作水泵发生故障改用备用水泵送水时均能将水送往用户。
(6)吸水管的设计流速建议采用以下数值:
①管径小于250mm时,为1.O~1.2m/s;
②管径在250~1000mm时,为1.2~1.6m/s;
③管径大于1000mm时,为1.5~2.Om/s。
在吸水管路不长且地形吸水高度不很大时,可采用比上述数值大些的流速,如1.6~2.0m/s;例如水泵为自灌式工作时,则吸水管中流速可适当放大。
(7)为了避免水泵吸入空气,吸水管进口在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五应不小于0.5~1.0m,如图6—30所示。若淹没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在管子末端装置水平隔板。
(8)吸水管的直径为d,为了避免水泵吸入井底沉渣,并使水泵工作时有良好的水力条件,应遵循以下规定。
①吸水管上喇叭口的直径一般可采用D=(1.3~1.5)d;
②吸水喇叭口边缘与井壁的净距不小于(0.75~1.0)D;
③在同一井中安装有几根吸水管时,吸水喇叭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2.0)D。
2.压水管的布置
送水泵站的安全要求较高,在布置压水管路时,必须满足:
(1)能使任何一台水泵及闸阀停用检修而不影响其他水泵的工作。
(2)每台水泵能输水至任何一条输水管。
压水管的布置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出水管上应设闸阀、止回阀和压力表,并宜设置防水锤装置,防水锤装置可选用气囊式水锤消除器或缓闭与速闭止回阀等。当直径D大于等于300mm时,大都采用电动或液压传动阀门。止回阀通常装于水泵与压水闸阀之间。如果水锤现象不严重,且为地面式泵站时,可将止回阀放在压水闸阀的后面,或者将止回阀装设于泵站外特设的切换井中。
(2)出水管一般采用钢管、焊接接口,但为便于安装和检修,在适当地点可设法兰接口。
(3)为了安装上方便和避免管路上的应力(如由于自重、受温度变化或水锤作用所产生的应力)传至水泵,一般应在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上需设置伸缩节或可曲挠的橡胶
接头。
(4)为了承受管路中内压力所造成的推力,在一定的部位上(各弯头处)应设置专门的支墩或拉杆。
(5)压水管的设计流速建议采用以下数值:
①管径小于250mm时,为1.5~2.Om/s;
②管径在250~1000mm时,为2.0~2.5m/s;
③管径大于1000mm时,为2.0~3.0m/s。
水泵出水联络管和出水总管一般宜在泵房内布置,联络管上闸阀布置应满足任何一台水泵和闸阀检修仍能保证泵房能正常出水。
送水泵站通常在站外输水管路上设一检修闸阀,或每台水泵均加设一检修闸阀,即每台泵出口设有两个闸阀。这种闸阀经常是开启状态的,只有当修理水泵或水管上的闸阀时才关闭。这样布置,可大大地减少压水总联络管上的大闸阀个数,因而是较安全又经济的办法。
检修闸阀和联络管路上的闸阀,因使用机会很少,不易损坏,一般不再考虑修理时的备用问题。.
压水管路及管路上闸阀布置方式的不同,对泵站的节能效果与供水安全性均有紧密联系。如图6—31所示的三台泵(一用一备)、两条输水管的两种不同方式布置中可节省两个90度弯头的配件,并且泵l、’泵Ⅱ作为经常工作泵,水头损失甚小,与图6—31(b)布置相比较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上述这种情况,如果必须保证有两台泵向一条输水管送水时,则应在联络母管上要增设两个双闸阀,如图6-32(b)所示。为了缩小泵房的跨度,可将闸阀1装在联络母管的延长线E。
四台水泵向两条总压水管供水的布置图,其中一台为备用泵。这时闸阀之一要修理时,泵站还有两台水泵及一条压水总管可供水,水量下降不多。假设只装一个闸阀,则当修理它时,整个泵站将停止工作。
较大直径的转换阀门、止回阀及横跨管等宜设在泵房外的阀门室(井)内。对于较深的地下式泵房,为避免止回阀等裂管事故和减小泵房布置面积,将联络管置于墙外的管廊中或将联络管设在站外,而把联络管上的闸阀置于闸阀井中,如图6—34所示。
3.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的敷设
管路及其附件的布置和敷设应当保证使用和修理上的便利。一般要求如下。
(1)敷设互相平行的管路,其净距不应小于0.8m,以便维修人员能无阻地拆装接头和配件.
(2)为了承受管路中压力所造成的推力,应在必要的地方(如弯头、三通处)装置支墩、拉杆等,不允许让这些推力传给水泵。
(3)尽可能将进、出水阀门分别布置在一条轴线上。
(4)管道穿越地下隔膜泵房钢筋混凝土墙壁及水池池壁时,应设置穿墙套管或墙管。墙管为铸铁特殊配件,安装时管道直接与墙管连接。穿墙套管为铸铁特殊配件,亦可采用钢管制作。管道安装后,管道与套管间用止水材料封填。
(5)埋深较大的地下式泵房,进、出水管道一般沿地面敷设,地面式泵房或埋深较浅的泵房,宜采用管槽内敷设管道。管槽必须具有坡度、自流排出积水;或排入泵房内集水坑,由排水泵排出。
当泵房的进、出水管为直线布置时,拆装水泵和阀门较为困难,常设置具有伸缩或柔性的特殊配件、伸缩器,以方便拆装,需要时还可补偿蝶阀开启时阀瓣伸出长度。
当水管敷设在泵站地板上时,应修建跨过管道并能走近机组和闸阀的跨桥或通行平台,以便操作与通行。
泵站内管道一般不宜架空安装。但地下深度较大的泵房,为了与室外管路连接,有时需要架空管道。管道架空安装不应阻碍通行及架设在电气设备的上方,以免管道漏水或凝露时影响下面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管道可采用悬挂或沿墙壁的支柱安装,管底距地面不应小于2.0m。
当管道敷设在管槽(又称管沟)中,管槽上应有活动盖板,一般采用钢板或铸铁板,也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管槽的宽度和深度应便于人员下到管槽进行安装检修。一般,管顶至盖板底的距离应根据水管埋设深度决定,并不小于l50mm。沟壁与水管外壁的距离应不小于300mm。管槽的宽度和深度还需按照管道上阀门的设置情况,而适当放大。沟底应有向集水坑或排水口倾斜的坡度。
地下式水泵站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时,不宜采用能通行的管沟或地下室,否则会大大增加泵站的造价。
吸、压水管在引出泵房之后,必须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并应有必要的防腐防震措施。如管道位于泵站施工工作坑范围内,则管道底部应做基础处理,以免回填土发生过大的沉陷。
2、管路口径尽量与离心泵口径匹配,以避免能量损失太大。
3、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都应安装控制阀门,以利于调节负荷和检修机泵,管径大的需安装旁路阀门。
4、尽量靠近离心泵出口处,安装逆止阀,防止机泵跳车后倒转。
5、输送管路尽量减少弯头减少能量损失。
6、露天或架空输送的钢管,需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U型转弯,以释放热胀冷缩的位移。
消防水泵的阀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回水管上分隔阀(为常闭)。
一种是出水管与消防给水环管连接后,在环管上的两消防泵出水管之间的那个阀门(为常开)。
阀门是消防水泵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断、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溢压泄流等功能。
出水管上应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和DN65 的放水阀门。当存在超压可能时,出水管上应设置防超压设施。
1)泵体不宜承受进出口管道和阀门的分量,故进泵前和出泵后的管道有必要设置支持设备,尽可能做到泵移走时不设临时支架。
2)吸入管道应尽可能短,少拐弯,并避免突然缩小管径。
3)吸入管道的直径不该小于泵的吸进口。当泵的吸进口为水平方向时,应装备偏疼异径管,采用的泵的吸进口为垂直方向,可装备同心异径管。
4)为避免泵停时物料倒冲,泵的排出管上应设止回阀。止回阀应设在切断阀之前,停车后将切断阀关闭,以免止回阀的阀板长期受压损坏。
消防工程管系部分可分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淋系统两大部分,其管道,阀门,支架的安装具体要求如下:
与管道安装有关的建(构)筑物已经基本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并向安装单位提供必须的资料,能满足安装要求。关联设备就位安装完毕。
管子、管件、阀门等已经校验合格,并具备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有关技术证件。管材、管件、阀门等已按设计要求校验无误,内部已清理干净,无杂质。
阀门安装前,应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型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管道支架的焊缝宽度除设计注明外,均不得小于4mm,并应全长满焊。管道支架的防腐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如无设计要求,管架应在除锈后刷红丹一遍、面漆两遍后才能进行支架安装工作。
扩展资料:
消防工程中的相关要求规定:
1、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相邻两喷头之间的管段设置的吊架均不宜少于1个;当喷头之间距离小于1.8m时,可隔段设置吊架,但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3.6m。
2、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耐火等级、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消防设施等的消防设计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3、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对申报的消防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出具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意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理由:1)软接接头是为了起减振。当然是水泵与管路系统的连接处。
2)正常工作时,闸阀是不太操作的,而止回阀是频繁动作的,所以维修概率较大,维修时关闭该泵出水管闸阀就能维修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压力表装在止回阀前,可以防止水锤作用对压力表的冲击和破坏。
4)有人提出大口径管,止回阀装在闸阀后以便开闭,这不现实。因为水泵停止时由于止回阀存在,装在止回阀后的闸阀前后的水压是一致的,闸阀的开闭是不存在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