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象自吸泵质量怎么样
好。
1、银象自吸泵的质量非常的可靠,使用的寿命较长,运行的速度比较的稳定,不需要人去操心。
2、银象自吸泵的维修服务非常的周到,非常的及时,态度也是比较的好,有着很好的口碑。
一、用途及特点
(安徽博特泵阀)50FZB-20衬氟自吸泵广泛适用于化工、农药、制酸制碱、造纸、酸洗工艺、电子等行业。使用温度:-20度~80度。FZB系列衬氟自吸泵是本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主体结构是在IHF氟塑料离心泵的基础上,配置双蜗壳自吸式泵体,实现其自吸功能。总体结构简单、通用性强。过流部件采用氟塑料、氟塑料合金制造,耐腐蚀性能优异。基体采用金属制造,耐压能力强。专为低槽位工况研制,泵机安装于槽罐上方,安装操作、检修维护非常简便。自吸高度可根据介质密度在1至3米内确定。
二、型号意义
50FZB-20
50: 泵进口口径是50mm 20: 扬程是20米
F : 过流部件材质为氟塑料合金 B: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
Z : 具有自吸功能
三、型号及参数
四、注意事项
1. 如果介质比重超过1.3g/cm3时,建议客户适当增加配套电机的功率。
2. 当介质含有HF酸或一些特殊介质时,须针对具体介质更换特定配件。
3. 使用工况流量过小时,出口应接回流管,具体可咨询公司(安徽博特泵阀)技术部门。
以上资料是在安徽博特泵阀的网站上看到的,他们家产品质量口碑挺不错的,有需要的话,可以问问。
澧水水系在石门县境内有干支流196条,占全县溪河总条数的83%;流域面积3347.95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4.3%。境内一级支流有渫水、道水、澹水等21条,其中在境内汇入澧水的支流有10条。二级支流有61条,三级支流85条,四级支流28条。 九澧指澧水干流及其8大支流,合称九澧。 郦道元(公元466~527年)《水经注》上载:澧九水,曰温、曰渫、曰黄、曰茹、曰道、曰溇、曰澹、曰涔,总名曰澧。九水中除茹、溇两水外,其余7条皆发源或流经石门县境内,石门得澧在常德市中首屈一指。
澧水为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有北中南三源。北源出桑植县西北与湖北鹤峰交界之七眼泉,中源出桑植县西北与龙山、湖北宣恩交界之栗山坡仙人洞,南源出永顺县北万笏山龙泉寨十万坪,至两夹澜合而水势大盛,名龙江口。三源既会,经桑植县城西,东南流经桑植、永顺、张家界(大庸)、慈利、石门、临澧、澧县、津市等县(市)后注入洞庭湖之七里湖。
澧水干流自桑植县杉木界至津市小渡口,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北以武陵山脉北支与湖北省清江水系相隔,南以武陵山脉南支与沅水水系分野,西起湘鄂崇山,东濒洞庭湖平原;地势北、西、南三面高,东部较低;干流及主要支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构成平行的河流系统。
河源至张家界(大庸)为上游,张家界至石门为中游,石门至津市小渡口为下游。上、中游为灰岩沉积地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沿途峡谷幽深,石壁耸立。下游为第三纪红砂岩及第四纪冲积地区,易被剥蚀,形成低矮的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
澧水自源头奔流而东,经慈利县牯牛岩进入石门县西境新关镇界溪河,至月光洲分为二流,洲下复合为一,于喻家河口纳渫水,至乌龟岩(按:乌龟岩横拦江中,常为舟患。民国13年贺龙军经此,用火药炸毁,舟人便之),三江汇流,俗称为三江口(即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谓的渫口)。合流的江水自西而东流经任家坊、向家坪、盐井滩、大龙潭、竹园塌、新街口、县城区、闫家坝、易家渡、铁弓堤,沿途纳入支流,最后于二都乡青龙湾(又名龙溪口)入临澧县境,历经新关镇、楚江镇、易家渡镇、二都乡四个乡镇。过石门境江段长约30公里,坡降5‰。县境内干流流域面积342.48平方公里(渫水、道水、澹水流域面积除外)。干流自上而下有三江口、盐井滩、二忤溶、洄洑滩、颜陵滩、八角楼、东方滩(亦名尼姑滩)等滩险16处。古时自三江口往下经石门市区的一段河,又名零阳河,临河北岸街市区晋时为澧阳县治,并设天门郡治于此。
1966年,临澧县在下游修建了青山水轮泵站,使上游过境江段的河道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因水位抬高,原来沿主河槽下泄的江流转而常年冲刷两岸,使两岸严重崩塌。据观察记载,自建坝以来,易家渡镇和二都乡沿河两岸已平均内推30~50米,最宽处铁弓堤已内推150米;另一方面,建坝后,河水流速变缓,挟沙能力减弱,加之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淤积河底,加剧了水位抬升,加重了沿江地区的防洪压力。据水文站观测记载,自青山水轮泵站大坝至易家渡一段河床,仅1980~1989年的10年间就平均抬高1米多。
1976年,石门县在距县城上游3公里处的澧水干流上,兴建了三江口水电站。
为防洪水泛滥,石门县自1970年冬始,大规模兴建堤防工程,陆续在澧水干流南、北两岸修建防洪大堤。1987年12月,在澧水干流南岸新关镇任家坊村修建了河堤2.1公里,保护着堤内530亩农田。以后,重点修建石门县城区河堤。至今,澧水北岸堤长17.3公里,西起城区码头,下至青山水轮泵站附坝,历楚江、易家渡两镇;南岸堤长21.2公里,上起新街口渡口,下至二都乡镇龙村,历经二都乡和宝峰开发区,保护着两岸石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27.5平方公里的土地,15.8万人口。特别是城区南北两岸约9公里的防洪大堤,从1991年11月始建,到2002年底全面竣工,历时12年,将两岸沿河建成了全县最美的风景线,成为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大堤及改造后的沿江大道,为日夜奔流的澧水增添了许多胜景。在堤山,行人凭栏远眺,看澧水朝晖夕阳,望街心繁灯闪耀,真有说不尽的心旷神怡。
石门境内澧水干流河段共有4座铁路、公路大桥。1971年建成的三江口大桥,是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是枝柳铁路跨澧水的第一座大桥,桥上两侧通汽车,慈(慈利)张(张公庙)公路运输赖以畅通无阻。三江电站大坝也是一座公路大桥。1993年10月16日,地处县城中心的澧水石门公路大桥通车,大桥的建成,将石门南北两岸县城连接成一个整体。1993年1月8日,石长铁路石门澧水特大桥动工,1995年10月竣工,该桥全长1590.146米,共计58个墩台。这是澧水铁路、公路大桥,对沟通湘西北交通,促使其经济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
悠悠澧水,日夜东流。临水而立的石门县治楚江镇,如一幅气势恢宏的图画,铺展于蓝天白云之下。
她东南濒澧水,西北依山丘。地形狭长,俗称船形地,“地形逼仄,环堵不具,以嶂为城,以溪为池”,故谓山城。旧时屡遭兵燹水患,到解放前夕人丁不满3000,店坊仅40余家,面积仅0.4平方公里。建国后至今,已有大街小巷纵横交错45条,面积扩展至16.8平方公里,居民增加到7万人。天然秀美的山城,经石门人民的悉心装扮,更加绚丽多彩。澧水河上,4座大桥如巨龙卧波,枝柳、石长铁路作为连接全国各地的大动脉,在白云山麓和十九峰下纵横而去。澧水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如弦,车水马龙。花坛绿树遍布街心巷里,花香日新,让县城春色常驻。宝峰、东城、楚江,三城相望,互为犄角,一座崭新的城市正迅速崛起于澧水之滨。今日的石门县城,市政设施齐备,又是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湖南省景区城市。石门,这座美丽的新城,正向世界和未来敞开灿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