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往复泵的结构
目前,液压驱动往复泵有3种结构形式。
(1)BW系列泥浆泵:机械传动的泥浆泵是由动力机通过V带传动经变速带动曲轴工作。而液压驱动泥浆泵只是将泵输入端的大V带轮去掉,安装一转矩和转速相适应的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其他结构不变。
(2)美国W11系列泥浆泵、国产MP型泥浆泵是在曲轴输入端安装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曲轴,取消了传动的齿轮变速机构。
(3)芬兰丹纳森HDF多相流往复泵:内部无旋转零件,由液压活塞推动泵活塞作直线往复运动,结构紧凑、质量小,这种形式的往复泵应是泵的发展方向之一。
1.BW系列泥浆泵
BW系列往复式泥浆泵是卧式三缸单作用活塞泵。目前,岩心钻探使用该系列泵较多,表11-1为BW系列泥浆泵技术参数。
表11-1 BW系列泥浆泵技术参数
下面以BW-250型泵为例,介绍其结构。该泵用改变活塞往复次数和更换缸套的方法改变泵量,泵量的变化范围为35L/min(泵压7MPa)至250L/min(泵压2.5MPa),共8级,驱动功率15kW。适用于孔深1000~1500m各种岩心钻探。该泵的主体结构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
(1)动力端
动力端是液压马达带动主轴,经过齿轮变速机构可获得四档速度,再经过一对减速齿轮传至曲轴。曲柄连杆机构由曲轴、连杆组件和十字头组件组成。该泵是三缸泵,故有3个互成120°的轴颈和连杆的大头连接。连杆组件将曲轴的旋转运动变成活塞的往复运动。十字头是起导向作用的零件,它与连杆和活塞杆连接,并传递动力。十字头在滑套中作直线往复运动。
(2)液力端
BW-250型往复式泥浆泵的液力端如图11-5所示。图中画出了一个液缸的剖视图。它属于直通式结构,即每个液缸的吸入阀和排出阀均布置在液缸端头的同一垂直轴线上。
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设计与使用
图11-5 BW-250型泥浆泵的液力端示意图|1—活塞杆;2—泵头体;3—隔水密封圈;4—缸套;5—活塞;6—阀盖;7—排出阀;8—顶套;9—缸头盖;10—吸入阀液力端由3个卧式单作用液缸并联而成。它们有共同的吸入管路和排出管路。缸套与泵头体动配合,并通过顶套、缸盖及双头螺栓固定在泵头体中。活塞由弹性橡胶密封圈等零件组成。泵阀采用球阀结构,置于液缸端部。吸入阀和吸入管路在下部,排出阀和排出管路在上部。排出阀上部有阀盖,阀盖既是拆装和检查泵阀的窗口,也是阀球升高的限制器。
图11-6 W11型泥浆泵外形图
2.美国W11系列泥浆泵
瑞典CS1000系列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均配置美国W11系列泥浆泵,图11-6为泥浆泵外形图。泥浆泵为三缸单作用往复式水泵,泵动力端输入轴安有液压马达,没有机械传动机构。通过液压系统调速阀改变输入到液压马达的流量来改变泵轴的转速,使泥浆泵输出不同的流量。表11-2为W11系列泥浆泵技术参数。
表11-2 W11系列泥浆泵技术参数
3.MP-500型泥浆泵
MP-500型为液压驱动卧式三缸单作用柱塞式变量泥浆泵,图11-7为MP-500型泥浆泵结构图。主要特点如下:
(1)传动方式:曲轴箱两侧各装一台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通过对马达的串、并联直接驱动曲轴,取消了传统的齿轮减速机构,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效率,减轻了质量,易于加工制造,降低了成本。
图11-7 MP-500型泥浆泵结构图
图11-8 HDF泵外形图
(2)变量方式:液压系统如采用定量液压泵,可实现两个定排量输出(250L/min和500L/min),液压系统如采用变量液压泵,可实现两挡变排量输出(0~250L/min和0~500L/min)。
4.丹纳森HDF多相流往复泵
据资料介绍,丹纳森HDF系列多相流泵由芬兰设计并制造,具有很好的输出特性以及高的功率体积比。该技术是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定向钻探领域。图11-8为其外形图。
丹纳森HDF多相流泵内部无旋转部件,由液压活塞推动泵活塞作线性往复运动,因而结构紧凑且输出功率大。表11-3为该泵的基本规格。
表11-3 丹纳森HDF多相流泵基本规格表
HDF多相流泵具有如下特点:
(1)功率大:最高输出介质压力可达200×105Pa,流量可达250L/min。
(2)体积小、质量轻:HDF多相流泵由液压驱动,所有关键零件均经过锻造和精密机械加工,承载力强而体积小、质量轻。
(3)性能可靠寿命长:所有活塞零件均经过锻造、精密切削加工、防腐蚀处理,能够胜任高强度大负载的工作。自润滑密封元件、及锻造,并精密加工的阀芯保证了系统可以免维护运行几千个小时,极大地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4)适用于多种介质:由于HDF泵具有很高的耐腐蚀和抗化学反应的性能,因此能够用于各种不同的介质,例如泥浆、各种矿物油、各类含聚合物的混合物、高分子基流体介质、含发泡剂的水等等。介质中的含沙量可以高达25%。
(5)易于使用及调整:只要把液压动力源的管线连接到HDF泵上,就可以启动,无需额外的润滑和冷却。通过液压动力源的压力和流量调节可以方便并线性地调节HDF泵的流量和压力。
10d303 3图集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水泵电路图集,主要为大家带来消防泵控制电路图、生活给水泵控制电路图、热水循环泵控制电路图、冷冻(冷却)水泵控制电路图、排水泵控制电路图等相关知识。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
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
在造船、石油开采、载重机等方面广泛应用。2008年船舶产量达到15000吨,载重吨数量占世界市场的21%,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为了保证船的正常航行或系泊,满足船员和旅客的生活需要,每条船都要配有一定数量的、能起相应作用的船用泵,船用泵是重要的辅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船舶辅助机械设备中,各种类型和不同用途的船用泵的总数量,约占船舶机械设备总量的20%-30%,船用泵的价格在船舶设备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在总的造价中,船用泵约占船设备费用的4%-8%,一般情况下,一条中型以上船舶的船用泵采购可达1000万元以上。说到重点用泵市场,不可不说我国已经完工的"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中同样需要泵类产品。同时国家还要修建其它的输送天然气管线,在这些工程中也都需要大量的泵类产品。
成都华标企管 蒋良君 回复:
【按国标的表示方法】
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9DX001、GBT 50114-2010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水泵的符号如图:
【在CAD中的表示方法】
1.水泵是一种设备,在CAD中无法表示(除非去买标准水泵图集CAD版),而且每个厂家的具体的泵的型号不同,所代表的泵的字母也不同。
2.CAD里有个工具选项板有那些 ,如果有些东西没有,或跟你要的不一样,就可以你自己先画出来,做成块调用。
3.工具选项板调出:
CAD除 绘图空间 的空白处 点右键——ACAD——标准(注意不是 CAD标准),然后在 标准工具条上 找 工具选项板窗口,也可以直接 快捷键 ctrl+3。
电机功率是指水泵所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必需汽蚀余量(用NPSH表示)是指水泵的吸程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如果装置的实际汽蚀余量小于NPSH,水泵在工作时就发生汽蚀现象: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部件。
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要根据水泵说明书的简图对照看,有助于正确安装水泵。
连接形式不同,立式泵自下而上叠加连接,卧式泵纵向排列于底座上,立式泵通称管道泵,电机与泵体是子口连接;卧式泵是采用联轴器与电机连接,需要定期找正。
占地空间不同,立式泵占地面积小而卧式泵占用面积大.。立式泵组的占地比卧式泵小,不一定要打基础;卧式泵组设有底座,要打基础。
维修难度不同,立式泵检修难度大,如检修叶轮需将上部全部移去后方能进行而卧式泵相对容易,如IS型泵只要将进口管移去就能进行叶轮检修.
安装形式不同,立式泵为整体连接,安装较易而卧式泵安装后需进行精度调整.
卧式泵从经济上来说比立式泵具有优势.
水泵型号的含义 水泵型号的含义各制造厂均不同,但主要根据扬程、压力进行编号,也有用叶轮直径、进出口管道的名义直径编号,也有用泵的形式编号如IS泵表示悬臂式单级泵、用...
满意答复 你懂得 阿阿阿阿阿
1、水泵安装的占地面积大小。水泵的基础尺寸确定是按照水泵的外形安装尺寸而定,包括长、宽、高等。
2、水泵的位置和进出口的关系。保证水泵和墙的距离,泵和泵之间的距离,泵将来维护通道等。
3、泵安装设计深度按照民用建设给排水设计深度,应确定平面布置图,地脚螺栓固定图,基础配套图等专业结构于实际安装进行对比后,确定水泵的基础尺寸。简单来说就是平面,剖面和水泵电机地脚螺栓安装孔洞的尺寸及深度的确定核实。
用以往泵的外形图,在泵壳圆形面这面上画弹簧秤带指针一样的刻度示意就行,必要时在图纸说明里再图示说明下。单向定量泵,双向的加个向下的箭头。
计量泵是容积式泵,使用的时候先检查泵体的地脚螺栓和润滑油位正常,并对其电机进行盘车,确认无误后,打开泵的进出口阀门,起动电机,再慢慢由0开始调节泵的冲程,一般开至70~80%即可,观察出口压力,以及压力脉冲和流量,正常后即可。
计量泵
是流体输送机械的一种,其突出特点是可以保持与排出压力无关的恒定流量。使用计量泵可以同时完成输送、计量和调节的功能,从而简化生产工艺流程。使用多台计量泵,可以将几种介质按准确比例输入工艺流程中进行混合。由于其自身的突出,计量泵如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各工业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