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格兰富水泵cmb3-46怎么样
丹麦格兰富水泵Grundfos-CMB3-46m目前价格为2500元,适于别墅用、家用、自动增压泵加压泵。品质无需质疑的哦!
商品名称:丹麦格兰富水泵Grundfos格兰富原配控制器 CMB3-46别墅用家用自动增压泵加压泵商品毛重:13.0kg商品产地:中国台湾材质:不锈钢风格:现代简约类别:其他ABB M2BA 电机和ABB M3BP有什么区别:
都是IE2高能效电机,M2BA适用的范围比较窄,ABB是用它来针对亚洲市场的风机,水泵等,M3BP可以适用用任何工况,全球统一标准。比如,M2BA就像是汽车的标准配置,而M3BP就是它的豪华顶配。
发电厂所有水泵的检修中,给水泵因其级数多、压力高、转速高,所以给水泵检修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在给水泵的检修中,在保证水泵动静部分无缺陷的情况下,水泵检修的质量完全靠间隙的正确测量与调整来保证。在水泵众多的间隙及检修数据中,每种间隙及检修数据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每种间隙的数值都是由水泵的制造与运行要求确定的。
5 y0 BL$ XQ! H, E目前,高压力、大扬程的给水泵使用中,双壳体泵以其运行稳定、检修方便,应用比较广泛。下面结合双壳体给水泵检修过程对水泵各部间隙的作用、测量及调整进行简单阐述。$ F: {, U! }: B&Y&c
1、给水泵的解体 : @X n2 D+ m# U+ R$ q6 G
水泵检修解体阶段的测量目的在于:2 L( Z. ^&vc' L4 n
a)与上次检修时的数据进行对比,从数据的变化分析原因制定检修方案;
1 T( G+ m' o$ J+ ~ ^b)与回装时的数据进行对比,避免回装错误。
' B( c- C% A3 x1 I( M- ?( }1.1轴瓦的间隙紧力及瓦口间隙8 X, W. X. P5 G
轴瓦顶部间隙一般取轴径的0.15%~0.2%,瓦口间隙为顶部间隙的一半。瓦盖紧力一般取0.00mm~0.03mm。间隙旨在保证轴瓦的润滑与冷却以及避免轴振动对轴瓦的影响。如果在解体过程中发现与标准有出入,应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处理。
: x( J" _0 Y- |' } k2 I1.2水泵工作窜量' z/ {. x$ \- Z8 m
水泵工作窜量取0.8mm~1.2mm。工作窜量的数值主要是保证机械密封在水泵启停工况及事故工况下不发生机械碰撞和挤压。也是水泵运行中防止动静摩擦的一个重要措施。- Z1 ?+ m* E8 S" ^5 y' R
1.3水泵高低压侧大小端盖与进出口端的间隙, S3 \/ e! c( H$ u# d/ b7 W
测量水泵高低压侧大小端盖与进出口端的间隙目的在于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有松动现象,同时为水泵组装时留下螺栓紧固的施力依据。
2 I8 C5 X ^) P, l! \* v1.4水泵半窜量的测量
" z&M, `5 I/ ^3 q6 {在未拆除平衡盘的状态下测量水泵的半窜量,水泵的半窜量应该是水泵总窜量的一半,一般情况下其数值为4mm左右。检查水泵半窜量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可找出平衡盘磨损量及水泵效率降低的原因。5 n. C$ \, A! c D( w: O! Q% G
1.5水泵总窜量的复查
- by% ?( I( a3 [! a拆除平衡盘后即可测量水泵总窜量,水泵总窜量是水泵的制造及安装后固有的数值,一般水泵总窜量在8mm~l0mm。水泵总窜量如果发生变化,则说明水泵各中段紧固螺栓有松动或水泵动静部分轴向发生磨损。
s# j$ }' ^$ r+ a1.6水泵各级窜量
D1 J$ o2 n6 b9 V% B9 ?' v, Z水泵在抽出芯包后就要对各级中段及叶轮进行解体,在解体过程中应对水泵逐级进行窜量测量,在测量各级窜量的过程中还应对各级中段止口轴向间隙进行测量。各级中段的窜量应在总窜量数值的附近,一般不超过0.50mm,如数值偏差较大或与原始数据出入较大,应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消除。各级中段止口间隙的测量是为了检验水泵总装的误差。' b3 D3 M0 |: M, T1 }
解体过程各数据的测量,目的是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水泵故障的原因,制定本次检修的方案及针对性处理措施。同时,在回装过程中进行参考,检验回装过程的误差。8 u3 _- k* z% x' X p
2、水泵静止部件检修中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x d7 m0 a u6 k9 s) W( m
2.1各中段止口径向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X/ j* f: @% O&Y&k
测量相邻两泵段的止口间隙,方法如图1。将相邻两泵段迭起,再往复推动上面的泵段,百分表读数差就是止口间隙。然后按上法对90°方位再测量一次取其平均数。其间隙值一般为0.04mm~0.08mm,当大于0.1mm时,就要进行修理。简单的修理方法,可在间隙较大的中断凸止口周围均匀地堆焊6~8处,每处长度25mm~40mm,然后将止口车削到需要尺寸。各中段止口间隙数据在水泵检修中非常重要,止口间隙过大,则增加了水泵转子的相对晃度,造成水泵通流间隙的偏移,二单侧间隙减小,运行中则有可能发生动静摩擦引起水泵抱死。止口间隙过小则有可能发生中段安装不到位,人为减小水泵总窜量,轻则降低水泵效率,重则引起动静摩擦,损坏设备。
* W- A: `: `0 Z4 k0 P2 O 6 ]2 f/ o2 C+ h' J+ R! g
2.2导叶与泵壳的径向间隙测量与调整4 E2 I# ~) ^5 F" `' M/ [1 j7 D
现代高压给水泵的导叶一般采用不锈钢制造,当导叶冲刷损坏严重时,应更换新导叶。新导叶在使用前应将流道打磨光滑,这样可提高水泵效率。导叶与泵壳径向间隙一般为0.04mm~0.06mm。固定导叶的定位销与泵壳为过盈配合,其紧力为0.02mm~0.04mm,与导叶为间隙配合。导叶在泵壳内应被压紧,以防导叶与泵壳隔板平面磨损。为此可在导叶背面沿圆周方向,并尽量靠近外缘均匀地钻3~4孔,加上紫铜钉,利用紫铜钉的过盈量使两平面压紧,如图2a所示。在装紫铜钉之前,先测量出导叶与泵壳之间的轴向间隙,其方法是在泵段的密封面及导叶下面放上3~4根铅丝,再将导叶与另一泵段放上,如图2b所示,垫上软金属用大锤轻轻敲打几下,取出铅丝测其厚度,两个地方铅丝平均厚度之差,即为间隙值。紫铜钉的高度应比测出的间隙值多0.5mm,这样泵壳压紧后,导叶便有一定的预紧力。
$ k, M4 I6 U3 s2.3水泵密封环、导叶套间隙的测量与调整9 q) f+ ? i]
密封环与导叶衬套分别装在泵壳及导叶上,如图3所示。它们的材料多采用黄铜制造,其硬度远远低于叶轮。当与叶轮发生摩擦时,首先损坏的是密封环和导叶衬套。若发现其磨损量超过规定值或有裂纹时,必须进行更换,密封环同叶轮的径向(直径)间隙,随密封环的直径大小而异,一般为密封环内径的1.5‰~3‰;磨损后的允许最大间隙不得超过密封环内径的4‰~8‰(密封直径小,取大比值;直径大,取小比值)。密封环同泵壳的配合,如有紧固螺钉可采用间隙配合,其值为0.03mm~0.05mm;若无紧固螺钉,其配合应有一定紧力,紧力值为0~0.03mm。导叶衬套同叶轮的间隙应略小于密封环同叶轮的间隙(小1/10)。导叶与导叶衬套为过盈配合(过盈量约为0.015mm~0.02mm),还需用止动螺钉紧固。+ {4 v9 q8 {F. M
3、水泵转子部件检修中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 H! G% j1 Q P3.1水泵轴的弯曲. L6 J0 o6 f% m) E
高压水泵结构精密,动、静部分之间间隙小,转子的转速高,轴的负荷重,因此对轴的要求比较严格。轴的弯曲度一般不允许超过0.02mm,超过0.04mm时应进行直轴工作。泵轴弯曲过大将增加水泵转子的晃度,水泵转子晃度增大势必要增加密封环及导叶衬套间隙,以防治动静磨损,而增大其间隙就会降低水泵效率。且间隙增加到一定量,还会形成涡流,引起水泵振动。
( x% S* \4 R+ E&w7 q3.2 叶轮与泵轴装配间隙
# D! }' x5 n' K7 I- h, T多级给水泵的叶轮与泵轴装配一般是间隙配合,其间隙值在0.00mm~0.04mm。这是由水泵轴及叶轮加工公差决定的。间隙过小或过盈一方面增加组装难度,另外影响转子部件热膨胀,增加水泵转子后天性晃度的产生引起转子质量不平衡。间隙过大增加水泵转子晃度,造成水泵转子动平衡不稳定。叶轮内孔与轴的配合部位,由于长期使用和多次拆装,其配合间隙将增大,此时可将配合的轴段或叶轮内孔用喷涂法修复。
) }( I. ~3 C+ h7 @- n \% Q- X3.3泵轴键及键槽间隙的调整
9 S2 I e8 G0 d9 {' d水泵叶轮与泵轴靠键传递转动。键和泵轴键槽应该是过盈配合,紧力在0.00mm~0.03mm。键和叶轮键槽应是间隙配合,其值也在0.00mm~0.03mm。* ~&p5 t* e- U- Z6 a
3.4 转子小装0 A: G4 kA+ _/ g" S/ g
a)小装的目的
: K8 {5 u0 {&z转子小装也称预装或试装,是决定组装质量的关键。其目的为:测量并消除转子紧态晃动,以避免内部摩擦,减少振动和改善轴封工况;调整叶轮之间的轴向距离,以保证各级叶轮的出口中心对准;确定调节套的尺寸。$ a% ~: j! d' Y0 u
b)转子套装件轴向膨胀间隙的确定, ^B1 j5 W7 K* ~" e
因为转子套装件与泵轴材质不一样,另外,泵轴两端均在泵体以外。所以在热态下,泵轴与转子套装件膨胀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转子套装件膨胀量大于泵轴,所以在转子组装时要对转子套装件留有热膨胀间隙。转子的膨胀间隙的数值是根据转子的长短及水温确定的。一般在10个叶轮左右的转子其膨胀间隙在1mm左右。膨胀间隙过大,则不能很好紧固转子套装件,膨胀间隙过小,则可能造成转子热态下的弯曲,造成动静摩擦,损坏设备。4 I* Q: D9 U2 i
c)小装前的检查
/ O9 o( @3 s) s- d! I: N+ XS检查转子上各部件尺寸,消除明显超差。轴上套装件晃度一般不应超过0.02mm。对轴上所有的套装件,如叶轮、平衡盘、轴套等,应在专用工具上进行端面对轴中心线垂直度的检查。如图4a所示,假轴与套装件保持0.00mm~0.04mm间隙配合,用手转动套装件,转动一周后百分表的跳动值应在0.015mm以下,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端面的垂直度。也可不用假轴,将装件放在平板上测量,如图4b所示,这样的测量法不能得出端面与轴中心线的垂直误差,得出的是上下端面的平行误差。&Q1 @" L+ y( J, o+ ?- \
d)水泵转子晃动度的测量
0 V# W( |3 h+ F! V- }/ Q3 v" x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将套装件清扫干净,并按从低压侧到高压侧的顺序依次装在轴上,拧紧轴套锁母,留好膨胀间隙(对于热套转子,只装首、末两极叶轮,中间各级不装)。然后分别测出各部位的晃动,如图5所示。各处的晃动允许值见表1。&x7 J&t8 r g6 Q
0 e5 u, [6 ?4 K$ C! J
转子小装晃度符合要求后,应对各部件相对位置做好记号,叶轮要打好字头,依次拆除,等待总装。
5 y. n: |+ |% ~4、水泵芯包组装及总装间隙的调整 1 d: y- s, k" N&Y1 X
4.1转子总窜量的测量|% M [9 Q9 x/ ?7 Y* ~
在芯包组装过程中要对每级叶轮进行总窜量测量以保证水泵轴向间隙,组装过程中最大与最小窜量的偏差不能超过0.50mm,否则就得检查原因并消除。水泵总窜量关系到叶轮出口中心线与导叶入口中心线的对中,直接影响水泵的效率及水泵的运行周期。水泵芯包组装完毕穿入外壳体内,水泵进出口端安装完毕并将拉紧螺栓全部拧紧后,还要作一次总窜量的测量,此时不装轴承及轴封,也不装平衡盘,而用专用套代替平衡盘套装在轴上,并上好轴套螺母,在轴端装一百分表,然后拨动转子,转子在前后终端位置的百分表读数差即是水泵的总窜量。测出的窜量数值与分级窜量进行比较,如有出入要分析原因并消除。
8 e7 P7 _8 C+ V: B) O% H! i) i8 j4 o3 P4.2转子轴向位置(半窜量)的调整0 s7 q [7 C: W0 o8 X&b# u. l' E
完成转子总窜量的测量调整后,将平衡盘、调整套装好并将锁母紧固到小装位置,架上百分表,前后拨动转子,百分表读数差即为转子半窜量。转子半窜量应为总窜量的一半,如半窜量与总窜量不符,应对调整套进行调整使之符合。) C&cr! d( P- _$ N7 a' t
4.3工作窜量的调整z- H! |# L' R( s
大型给水泵都装有工作窜量调整装置,有的给水泵用推力瓦进行调整,有的给水泵用推力轴承进行调整,测量方法与转子测总半窜量方法一样,在推力轴承(或推力瓦)工作面或非工作面进行加减垫即可对工作窜量进行调整。一般给水泵工作窜量取0.8mm~1.2mm。当泵启动与停止而平衡盘尚未建立压差时,叶轮的轴向推力由推力轴承的工作瓦块承受。平衡盘一旦建立压差,叶轮的轴向推力就完全由平衡盘平衡,而推力盘与工作瓦块脱离接触。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将转子推向进口侧,使推力盘紧靠工作瓦块,此时平衡盘与平衡座应有0.01mm的间隙(图6)。若间隙过大或无间隙,可调整工作瓦块背部的垫片,也可调整平衡盘在轴上的位置。推力轴承在运行时的油膜厚约为0.02mm~0.03mm,要使推力轴承在泵正常运行时不工作,平衡盘与平衡座在运行时的间隙应大于0.03mm~0.045mm,只有这样推力盘才能处于工作瓦块和非工作瓦块不投入工作。如果推力轴承仍然处于工作状态,则应重新调整平衡盘与平衡座的轴向间隙。
: {# J! O8 o" ?]5 [ 0 `( z, W6 ]4 Uy2 Q* k
推力盘与非工作瓦块的轴向间隙远远小于转子叶轮背部间隙(即半窜量),当水泵因汽蚀或工况不稳而产生窜轴时,推力盘与非工作瓦块先起作用,不致发生转子与泵壳相摩擦的故障。 f, l, |&S2 q# d?
4.4水泵径向间隙的调整&Z0 Cu4 _' v' h7 ~v
泵体装完后,将两端的端盖、瓦架装好,即可调整转子与静子的同心度(抬轴)。3 d% z: c, F9 ?: u. D5 I
对于转子与静子的同心度要求是:半抬等于总抬量的一半或者稍小一点(考虑转子静挠度),瓦口间隙两侧相等且四角均匀。8 y' x6 i, S$ F/ t v
抬轴的测量:未装轴瓦前,在两端轴承架上各装1只百分表,表的测杆中心线要垂直于轴中心线并接触到轴颈上。用撬棍在轴的两端同时平稳地将轴抬起,其在上下位置时百分表的读数差,就是转子的总抬量。
! O/ l( D6 _8 m1 c将转子撬起,放入下瓦,此时百分表的读数应为转子半抬量,并且应该是总抬量的一半,否则就需进行调整。调整时如果轴承架下有调整螺栓,则只需松、紧螺栓即可。若无调整螺栓,则可调整轴瓦下面的垫片厚度。
4 i6 [7 n% a7 `7 FO" l ]对于转子与静子两侧的同心度,一般借助轴瓦两侧瓦口间隙是否均匀来认定。放入下瓦后用塞尺测量轴瓦4个瓦口间隙,调整均匀且瓦口单侧间隙应为轴瓦顶部间隙的一半。 s+ |4 m' q' a* E/ j' U/ T
4.5 轴瓦及机械密封间隙的调整
! [' l+ t" c&b. z9 W5 X3 v轴瓦间隙紧力的调整参照解体过程所说的要求进行调整。机械密封的间隙调整原则是:机械密封静环预紧力的压缩量是总压缩量的一半,调整方法是将水泵转子推向水泵低压侧,调整机械密动环与泵轴密封圈的紧力,保证水泵高低压侧机械密封的预紧力。
8 [% Z7 H/ V9 S$ Y* j# g0 r% w5、其它间隙的调整
j/ R* X3 f2 H/ T* t2 [: T5.1联轴器中心
2 OR, x8 ^7 a$ v&R给水泵联轴器中心的调整是水泵检修中的一个重要的间隙调整,中心调整不当直接危害是水泵的振动加大。联轴器中心一般要求外园偏差小于0.05mm,两对轮张口偏差小于0.04 : u7 E$ E5 N% ]" D* V% t, \4 n" b! \
发电厂所有水泵的检修中,给水泵因其级数多、压力高、转速高,所以给水泵检修的技术含量较高。而在给水泵的检修中,在保证水泵动静部分无缺陷的情况下,水泵检修的质量完全靠间隙的正确测量与调整来保证。在水泵众多的间隙及检修数据中,每种间隙及检修数据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每种间隙的数值都是由水泵的制造与运行要求确定的。
MgO-SIO2系列中热性能最稳定的分子结构的耐火材料,
它较金属氧化物不定形材料的热稳定性高。从室温至
熔融全过程中无任何相变,因而涂层抗开裂性强,抗高
温变形及骤冷骤热性好6。浇注结果表明镁橄榄石涂
料的刺落效果较好,铸件表面光洁。水基镁橄榄石涂料
是应用消失模.工艺生产铸钢件比较理想的涂料。型砂
选用圆球形的宝珠砂,因为其流动性及填充性要大大优
于由矿石破碎制得的多角形型砂,叮以确保叶轮这样的
复杂铸型得到较高的干砂紧实性。
采用中频炉熔炼钢水,出炉前采用纯铝和稀七硅铁
加强除氧和脱气,浇注过程中,负压度控制在0.04 ~
0.045 MPa。浇注结束后,维持0.025 MPa的负压度约1
min,然后关闭真空泵,以减少叶轮的收缩阻力。
对上下口环进行机械加L.证实所浇注的叶轮铸件
内部致密,没有气孔、夹渣等缺陷,因此,生产类似水泵
叶轮这样的薄壁复杂件,采用消失模铸造L艺能够充分
发挥其诸多优势。许多企业反映消失模工艺生产低碳
钢铸件时增碳缺陷严重。本工艺选用适实的泡沫密度,
并在涂料中添加适量的FeO4作为氧化剂,所浇注的叶
轮在机加工时未发现明显硬点。表1为任意抽取的-
件叶轮.上不同部位的表面含碳量(质量分数,后同)。浇
注该叶轮的原始钢液的含碳量为0. 178% (ZG20MnSi的
含碳量范围是0.16% -0.22%)。
叶片及下盖板(与内浇道相连)。取样时,先用手动砂轮
将取样部位轻轻打磨至见亮,然后用手电钻从表面以下
3mm的深度内钻取。从表1可以看出,叶片部位的增
碳比其他部位大,这是由于叶片的模样密度为
0.025 g/em3 ,其余部分的模样密度为0. 020 g/em*. 而
EPS的密度对低碳铸钢件的增碳是有显著影响的”。
另外,底部盖板的增碳量大于顶部盖板,这说明表面增
碳主要是在充型结束后的冷却阶段发生的8,因为从钢
水本身受EPS分解产物的污染程度米说,充型底邵的
钢水要比充型顶部的钢水纯净些,不可能出现底部增碳
大于顶部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经过下盖板处的
高温钢水使得底部的EPS深度裂解,生成大量的固相
碳并吸附于涂层壁,充型结束后发生固相扩散而使叶轮
表面增碳。EPS密度越高,生成的固相碳就越多,表面
增碳也就越大,因此,在保证铸件不发生热裂的前提下,
尽早翻箱对于减少表面增碳是有益的。除了B3位置
之外,其余各部位的含碳量都在钢种所要求的范围之
内。像R3部位的局部异常增碳很难完全避免,它是由
于在浇注过程中,EPS液态分解产物被卷人金属液内
部,而后又进一步分解为固相碳和气体。气体若未能逸
出金属液而i留在金属内部即导致气孔产生而固相碳则
直接为钢液所吸收,从而造成了铸件局部含碳量提
高[81。
在上下盖板不同的6个位置处,从表面以下8~ 12
rmm的深度范围内,钻取了6个试样进行碳含量分析。
底部的平均含碳量为0, 176%顶部的平均含碳量为
0.180%。考虑到分析误差,可以认为没有发生增碳。这
也许是项邵较大的冒口所发挥的作用。
1------TX+ (RS485通讯接口+) 2------TX –(RS485通讯接口-)
3------GND(信号地)4------CM1(正转运行信号)
5------FWD(正转运行信号) 6------ V+ (远传压力表高端+5V)
7------IN(压力信号输入0-5V)8------ GND(压力信号输入地)
9------ DI2(缺水或停机信号输入) 10------DI1(第二压力信号输入端)
11----- D/A (DC 0-10V输出) 12------ CM2(信号公共端2)
13----- N(AC 220V零线) 14------L( AC 220V火线)
15-----B1(1#变频运行触点) 16------B2(2#变频运行触点)
17-----B3(3#变频运行触点) 18-----G1(1#工频运行触点)
19-----G2(2#工频运行触点) 20-----G3(3#工频运行触点,泄压阀触点)
21-----B4(4#变频运行触点) 22-----G4(4#工频运行触点)
23-----NC(空端子) 24-----NC(空端子)
四、操作面板指示及参数设定说明
4.1 面板及按键:
PV窗口为测量值显示窗口,SV窗口为设定值显示窗口。"S"键为参数设定键,"▲"和"▼"为两个数字加减键,在参数设定状态,"M"键和" "键为参数翻页键;在正常工作状态," "键为显示方式转换键,用来转换显示压力值和输出频率值;"●"键为工厂保留测试键.
4.2 工作状态指示灯
四个泵工作状态指示灯P1、P2、P3、P4表示四台泵,当指示灯为绿色时表示对应泵工作在变频方式,当指示灯为红色时,表示对应泵工作在工频方式。当工作在第二压力(消防压力)状态时,AL指示灯显示绿色;当缺水(停机)端子接通(端子9和端子12接通)时或由于系统超压保护停机时,AL指示灯显示红色,同时控制器所有输出控制都停止,直到缺水(停机)状态解除(端子9和端子12断开)或系统压力恢复到设定值以下时,控制器重新开始工作。
4.3 参数的设定
正常运行状态下,按住"S"键3秒,当显示窗口显示“-.-.- -.-.-”时松开"S"键,进入参数设定状态,此时PV窗口显示参数项P00,SV窗口显示当前参数项的值。"M"键或" "键为参数项翻页键,用来显示不同的设定参数项;按"▲"或"▼"键改变当前参数项的值,改变后的值将被自动存储在仪表的存储器中。当参数设定完成后,再按一下"S"键,仪表将返回正常工作状态下。此时如果P00=18,按"▲"和"▼"键将直接改变当前的压力设定值(P01的设定值)。在第二压力(消防)开关(端子10和端子12)闭合时,SV窗口显示的是第二设定压力。 按"▲"和"▼"键将直接改变当前的第二设定压力值,第二压力也可以在P02中设定。
4.4 恢复系统参数出厂值
断电状态下按住”S”键不松手,开机上电,当显示窗口显示“-.-.- -.-.-”时松开"S"键,系统自动将所有参数恢复为出厂默认值。
五、控制器参数列表及出厂默认值
项目
参数 参 数
说 明 数 据
范 围 出厂默
认 值 参 数 说 明
P00 参数密码 0-100 18 此数值为18时,可以对系统参数进行修改,为其余值,则锁定所有参数项。
P01 当前压力设定值 0-2.5Mpa 0.20 第一控制压力或下限压力设定值
P02 第二压力设定值 0-2.5Mpa 0.30 第二控制压力、消防压力或动压设定值
P03 泵工作方式 1-14 1 1-1#泵变频,2-2#泵变频,3-一变一工,4-补水泄压,5-开关控制,6-1#与2#循环,7-1#,2#,3#三台泵循环,8-一变两工,9-一变三工,10-消防二工频,11-一变四工,12-1#与3#循环,13-2#与3#循环,14—3#泵变频,15—四泵循环
P04 变频工频时间设定 0.1-5秒 0.2 用于两泵、三泵和四泵循环软启动时,设定变频切换到工频的时间
P05 欠压加泵时间 0-250秒 20 多泵启动时,欠压加泵的时间
P06 超压减泵时间 0-250秒 15 多泵运行时,超压减泵的时间
P07 输出电压选择 1-2 1 1---0-10V 2---0-5V
P08 输入传感器类型 1-2 1 1---0-5V2--- 1-5V(4-20mA)
P09 传感器量程选择 0.6, 1.0, 1.6,
2.5 MPa 1.0 0.6Mpa,1.0MPa,1.6MPa,2.5Mpa
P10 传感器零点校正 0-0.1MPa 0.00 填入传感器零压时仪表PV窗口显示的数值
P11 传感器满度校正 0-50% 12% 满量程的修正百分比(0-50%)
P12 定时换泵设定 0-1 0 0---不换泵1—定时换泵(P03=1,2,6,7,12,13,14,15定时换泵功能有效)
P13 定时换泵时间 1-100
小时 12 定时换泵时间设定
P14 换泵剩余时间显示 1-100
小时 12 显示离换泵还剩多少时间,不能设定。
P15 手动输出频率控制 0-50Hz 0 P18=1时,手动控制D/A输出频率大小
P16 增益系数 0-100 18 调节系统跟踪压力误差的速度
P17 抑制系数 0-100 18 用于控制系统压力的稳定性
P18 D/A输出控制选择 0--1 0 0---输出频率自动控制 1---输出频率手动控制
P19 压力测量滤波系数 0-20 0 补偿压力表指针抖动造成的测量值不稳定,值越大,补偿效果越明显
P20 泄压偏差限 0-0.5MPa 0.02 P03=1,2,3,4,5,6时,当测量压力>=((P01或P02)+P20)三秒时,G3触点接通,当测量压力<((P01或P02)+P20)两秒,G3触点断开
P21 上限压力设定值 0-2.5Mpa 0.3 P03=5时,当测量压力<P01三秒时,G1接通,运行P05时间后,实际压力仍然小于P21,G2接通当测量压力>=P21两秒,G1断开继续超压,G2也断开当测量压力>=(P21+P20) 两秒,G3接通,当测量压力<=P21时,G3)断开。
P22 水泵睡眠频率 0-50Hz 0 P22=0时无睡眠功能。
P22>0时, 当输出频率P27分钟以上仍然<=P22,则将D/A输出置零,FWD信号断开当测量值<=(P01-P31)时,重新接通FWD信号,启动D/A输出
P23 附属小泵控制 0-2 0 P23=0 ,无附属小泵。
P23=1且P03=1,2,6,7时,附属小泵变频。当系统只有一台变频主泵工作,且工作频率<=P24, P28分钟后,关闭变频主泵,接通小泵变频触点B4,启动小泵变频工作。当小泵达到50Hz后延时P05秒,压力还达不到设定值,则断开B4,重新启动主泵变频工作。
P23=2且P03=1,2,6,7时, 附属小泵工频。当系统只有一台变频主泵工作,且工作频率<=P24, P28分钟后,关闭变频主泵,接通小泵触点G4,以P01为低压,P21为高压,进行压力区间控制,如果工频小泵运行P05秒后仍然达不到P01压力值,则断开小泵工频触点G4,重新启动变频主泵工作。
P24 附属小泵最低工作频率 0-50Hz 10 当变频主泵工作频率<=P24时,并且工作P28分钟后,切换为附属小泵工作模式
P25 缺水保护最小压力 0-0.2MPa 0.05 系统运行中,当测量压力<=P25,并且运行时间>=P26时,认为系统缺水或泵故障,控制器切断所有输出,PV窗口交替1秒显示故障代码Er1和测量值
P26 缺水保护时间设定 0-250
(X 5秒) 0 P26=0,无缺水保护功能。
P26>0有缺水保护功能。参数中每个数值代表5秒钟设置的参数必须保证P26X5>P05,否则缺水保护动作将在加泵动作前执行
P27 水泵睡眠等待时间 1-30分钟 5 当P22>0,且输出频率P27分钟后仍然<=P22,则启动水泵睡眠功能
P28 小泵投入等待时间 1-30分钟 5 当P23>0, 且系统只有一台变频主泵工作,当输出频率<=P24,P28分钟后启动附属小泵工作
P29 最低输出频率 0-50Hz 0 用于控制水泵的最低转速
P30 D/A输出控制选择 0-1 0 0—正向控制 1—反向控制
P31 睡眠重新起泵偏差 0-0.2MPa 0.02 睡眠后当前压力<=((P01或P02)-P31)时重新起动水泵工作
P32 定时开关使能 0-2 0 P32=0时,无定时功能; P32=1时,定时定压供水;P32=2时,分时段分压供水
L1 第一开机时间 时:分(06 :00 )
H1 第一关机时间 时:分(07 :30 )
L2 第二开机时间 时:分(08 :00 )
H2 第二关机时间 时:分(09 :00 )
L3 第三开机时间 时:分(10 :00 )
H3 第三关机时间 时:分(11 :30 )
P39 系统当前时钟 08:30:00 时:分:秒 (翻到此页时“P39“不显示,只显示当前时间,并不断刷新,按加键更改小时,按减键更改分钟,秒位不改动,改动完成的数据直接存入存储器中),上电初始化时设定为08:30:00
L4 第四开机时间 时:分(12 :00 )
H4 第四关机时间 时:分(13 :30 )
L5 第五开机时间 时:分(14 :00 )
H5 第五关机时间 时:分(15 :00 )
L6 第六开机时间 时:分(16 :30 )
H6 第六关机时间 时:分(17 :30 )
P46 第一时段压力值 0-2.5MPa 0.2MPa 第一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47 第二时段压力值 0-2.5MPa 0.2MPa 第二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48 第三时段压力值 0-2.5MPa 0.2MPa 第三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49 第四时段压力值 0-2.5MPa 0.2MPa 第四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50 第五时段压力值 0-2.5MPa 0.2MPa 第五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51 第六时段压力值 0-2.5MPa 0.2MPa 第六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52 上限保护压力 0-2.5MPa 1.0MPa 测量压力>=P52两秒后,所有的泵顺序关闭(消防状态除外),进入压力保护状态,AL亮红灯。当测量压力<=((P01或P02)-P31)时,系统重新投入工作
六、控制器参数功能详细说明
P00----参数修改密码。
当P00=18时,所有的参数和设定值均可修改,当P00<>18时,参数和设定值只能查看,不能修改。
P01----压力设定值,也称第一压力设定值或下限压力设定值。
当P03<>5时,P01就是系统当前的压力设定值,可在P01中设定或在运行状态直接在控制面板用"▲"和"▼"键直接设定。当P03=5时,此值为下限压力设定值。
P02----第二压力设定值,也称消防压力或动压设定值。
当外部输入信号端子DI1与CM2闭合超过2秒,则当前系统控制的设定压力值即变为P02的值,此时可在控制面板上直接用"▲"和"▼"键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数值直接存入P02参数项中。当外部输入信号端子DI1与CM2断开后,控制面板上的设定压力值又重新变回P01的压力设定值。
P03----泵工作方式。 通过P03参数的改变,控制器可以控制单台或多台泵工作在不同的工作方式:
P03=1,2,为一用一备工作模式,B1和B2互为备用泵。当P12=1时,B1和B2按照P13中设定的时间定时相互轮流接通工作,G3为超压泄水触点。
P03=3,为一台变频泵加一台工频泵工作模式。此时系统定义B1为变频泵,G1为工频泵。当B1工作频率达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值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系统直接接通G1触点将工频泵投入系统运行。如果系统出现超压,则将G1工频泵关掉,仍然靠调节B1泵的工作频率来稳定系统压力。
P03=4,是为锅炉补水或换热机组补水设计的工作模式。此模式下系统定义B1为变频补水泵,G3为超压泄水电磁阀控制端子。当测量压力>=(P01(或P02)+P20)时,G3接通,控制泄压电磁阀开启进行泄水。当测量压力<=P01(或P02)时,G3断开,泄压停止。
P03=5, 为开关位式控制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下,定义G1为1#工频补水泵,G2为2#工频补水泵,G3为超压泄水电磁阀控制端子。此时SV压力设定值窗口显示的设定值为P21上限压力设定值。此工作模式下,系统以P01为下限压力,P21为上限压力,代替电接点压力表进行压力控制。当测量压力<=P01时,延时2秒,G1接通;经过P05时间后,如果压力仍然达不到P21,则G2接通;当测量压力>=P21时,G1断开;G1断开后;如果测量压力还高于P21,G2也断开;当测量压力>=(P21+P20)时,G3接通,控制泄压电磁阀开启进行泄水;当测量压力<=P21时,G3断开,停止泄压。
P03=6,为两泵循环软启动控制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系统定义B1、B2为两台泵变频工作端子,G1、G2为两台泵工频工作端子。此模式下系统上电工作时,先接通B1,启动1#泵变频工作。当1#泵变频工作在50Hz时,延时P05秒,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设定值,则将B1断开,接通G1,将1#泵由变频状态转换为工频工作状态,延时3秒,接通B2,启动2#泵进行变频工作。当系统超压时,当2#泵变频工作在0Hz时,延时P06秒,系统仍然超压,将G1断开,切断1#泵工频,由2#泵进行变频调节保持系统的压力稳定。当测量压力>=P01+P20时,G3接通,控制泄压阀泄水。
P03=7,为三泵循环软启动控制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系统定义B1、B2、B3为三台泵变频工作端子,G1、G2、G3为三台泵工频工作端子。此模式下系统上电工作时,先接通B1,启动1#泵变频工作。当1#泵变频工作在50Hz时,延时P05秒,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设定值,则将B1断开,接通G1,将1#泵由变频状态转换为工频工作状态,延时3秒,接通B2,启动2#泵进行变频工作。当2#泵变频工作在50Hz时,延时P05秒,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设定值,则将B2断开,接通G2,将2#泵由变频状态转换为工频工作状态,延时3秒,接通B3,启动3#泵进行变频工作。当系统超压时,按先起先停的原则,逐个停掉工频泵,最后保留一台泵变频工作。当系统欠压时,再按顺序逐个启动没投入工作的泵。
P03=8,为一台变频泵、两台工频泵的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系统定义B1为变频工作泵,G1、G2为两台工频工作泵。当B1工作频率达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接通G1直接启动1#工频泵投入运行,当B1工作频率达再次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接通G2启动2#工频泵投入运行,系统靠调节B1泵的工作频率来稳定压力。如果系统出现超压,则先关闭1#工频泵,然后关闭2#工频泵。
P03=9,为一台变频泵、三台工频泵的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系统定义B1为变频工作泵,G1、G2、G3为三台工频工作泵。当B1工作频率达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接通G1直接启动1#工频泵投入运行,当B1工作频率达再次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接通G2启动2#工频泵投入运行,如果三台泵满负荷运行,延时P05秒后,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设定值,则接通G3,启动3#工频泵投入运行。如果系统出现超压,则先关闭1#工频泵,然后关闭2#工频泵,最后关闭3#工频泵。
P03=10,为两台工频泵,一用一备消防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G1、G2定义为两台工频泵,G1为主泵,G2为备用泵。G3定义为泄压电磁阀控制端子,B3定义为报警输出端子。正常工作状态下,DI1端子没有信号输入,PV窗口显示P02消防压力值。系统以P01为低压,P02为高压,以主泵G1控制系统的压力。如果测量压力<=P01,G1接通,启动主泵工作,如果测量压力>=P02,G1断开,停止主泵。如果测量压力>P02,则接通G3进行泄压。如果测量压力<=P02,则泄压停止。当DI1与CM2端子闭合超过2秒,即有消防信号输入时,则立即启动G1消防工频泵,超压也不泄水,B3报警端子接通,DI1信号撤掉也不停泵。在此状态下如果P05秒钟后测量压力<=P01,则认为主泵故障或启动失败,则将G2端子同时接通,启动备用泵投入工作。这种状态下DI2端子有停机信号输入也认为无效,只有将控制器电源停掉才能解除此状态。
P03=11,为一拖五模式:一台变频泵、四台工频泵的工作模式。在此工作模式下,系统定义B1为变频工作泵,G1、G2、G3、G4为四台工频工作泵。当B1工作频率达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接通G1直接启动1#工频泵投入运行,当B1工作频率再次到50Hz后,延时P05秒的时间,如果测量压力仍然达不到系统设定值,则接通G2启动2#工频泵投入运行,以此类推。如果5台泵投入运行后系统出现超压,则先关闭1#工频泵,然后关闭2#工频泵,依次最后关闭4#工频泵。
P03=12,为1#泵与3#泵两泵循环软起动工作模式,参照P03=6
P03=13,为2#泵与3#泵两泵循环软起动工作模式,参照P03=6.
P03=14,为3#泵单泵变频工作模式,此模式下三台泵可以定时轮流切换。
P04----变频泵切换为工频泵的时间。当P03=6,7,12,13,15时,控制器的控制模式为两泵、三泵和四泵循环软启动控制模式。在此模式下,当变频泵工作到50Hz时,如果此时系统压力达不到设定值,则要将变频泵切换成工频泵,此切换过程的时间长短,由P04所设定的时间来控制。根据泵功率的大小,通常此时间在0.1-5秒之间设定。
P05----欠压加泵时间。当P03=3,5,6,7,8,9,11,12,13,15时,此参数有效。当一台泵工作时,如果压力达不到设定值,启动下一台泵时,间隔的时间为P05。
P06----超压减泵时间。当P03=3,5,6,7,8,9,11,12,13,15时,此参数有效。当多台泵工作时,系统超压减泵时,间隔的时间为P06。
P07----输出电压选择。控制变频器工作频率的电压信号。有0--5V和0--10V两种输出选择,以适应不同品牌变频器频率输入的要求。
P08----输入传感器类型选择。控制器可以接受三种类型的压力传感器输入信号。P08=1时,可以直接接入无源的远传压力表,或有源输出的0-5V电压输出型压力变送器。要接0-10V输出型压力变送器需在订货时特别说明。
如果要接4-20mA(1—5V)的电流型压力变送器,需P08=2,此时还需在压力信号输入的两个端子(IN和GND)之间外接一个250欧姆/0.5W的精密电阻,或在订货时直接由厂家在控制器内部加上。
如果要接0-20mA的电流型压力变送器,需P08=1,此时还需在压力信号输入的两个端子(IN和GND)之间外接一个250欧姆/0.5W的精密电阻,或在订货时直接由厂家在控制器内部加上。
P09----传感器量程选择。控制器可接入不同量程的压力传感器,此值要与外接传感器的最大量程一致,否则,会造成测量压力与实际压力不符。
P10----传感器零点校正。一般在接入压力变送器时,此值无需校正。但在接入远传压力表时,一般情况下零点压力值会有误差,此参数就是为了消除零点误差。
P11----传感器满度校正。当实际压力与控制器测量压力有误差时,用P11来修正此误差。此参数修正的是控制器满量程的百分比值。
P12----定时换泵设定。当P03=1,2,6,7,12,13,14,15且P12=1时,定时换泵功能有效。
P13----定时换泵时间设定。
P14----定时换泵剩余时间。当定时换泵功能有效时,此参数用来显示离换泵还剩多少时间,只能察看,不能修改。
P15----手动输出频率控制。当P18=1时,控制器的频率控制输出电压受P15的数值大小控制。
P16----增益系数。控制系统跟踪压力误差的速度。此值越大,控制器D/A输出调节的幅度越大,跟踪压力变化的速度也越快,易产生超调。
P17----抑制系数。用来调节系统压力稳定程度的参数。数值越大越稳定性越好。当P17=0时,控制无抑制效果。
P18----D/A输出控制选择。P18=0,D/A输出受控制器自动控制,P18=1,D/A输出受P15值控制。当P18=1时,退出设定状态后,PV窗口显示的值就是P15的值,按"▲"和"▼"键可直接改变当前D/A电压的输出值,从而手动改变变频器的运行频率。
P19----压力测量滤波系数。当测量压力显示值抖动过大时,用于补偿远传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测量值抖动造成的测量值不稳定。数值越大,补偿效果越明显。
P20----泄压偏差限。当P03=1,2,3,4,5,6,10时,此值为泄压偏差上限值。当系统压力超过设定的压力上限,超过的偏差值>=P20时,控制G3端子接通,控制泄压电磁阀产生泄压动作。
P21----上限压力设定值。当P03=5时,控制模式为位式控制,模拟电接点压力表控制方式,P21为此控制模式的上限压力设定值。
P22----水泵睡眠频率。P22=0时无睡眠功能。P22>0时,当D/A输出频率值P27分钟以上仍然<=P22,则认为系统不缺水或需水量很小,此时控制器将关闭变频器,停止供水。当测量压力<=(P01-P31)时,重新启动变频器开始供水。
P23----附属小泵控制。P23=0时,无附属小泵功能。当P03=1,2,6,7且P23=1时,附属小泵为变频控制。当系统只有一台变频主泵工作,且工作频率<=P24,延时P28分钟后,关闭变频主泵,接通小泵变频接触器B4,启动小泵变频工作。当小泵工作频率达到50Hz后延时P05秒,压力还达不到设定值,则关闭小泵,重新启动主泵。当P03=1,2,6,7且P23=2时,附属小泵为工频控制。当系统只有一台变频主泵工作,且工作频率<=P24,延时P28分钟后,关闭变频主泵,接通小泵工频接触器G4,以P01为低压,P21为高压,进行位式(高低)压力控制。如果工频小泵运行P05秒后仍然达不到P01压力值,则关闭工频小泵,重新启动变频主泵投入工作。
在此工作模式中,定义B4端子为变频小泵控制端子,G4端子为工频小泵控制端子。
P24----附属小泵最低工作频率。在系统运行中当变频器的工作频率低于P24所设定的频率下限P28分钟后,认为系统不缺水或用水量很小,将附属小泵投入工作。
P25----缺水保护最小压力。系统运行中,当测量压力<=P25,并且运行时间>=P26时,认为系统缺水或泵故障,控制器切断所有输出,PV窗口交替1秒显示故障代码Er1和测量值。此时只有将控制器电源关掉才能退出此状态,重新运行。
P26----缺水保护运行时间设定。与P25配合使用。P26=0无缺水保护功能。P26参数的每个时间值代表5秒钟。
P27----水泵睡眠等待时间。当P22>0,并且输出频率P27分钟以上仍然<=P22,则启动水泵睡眠动作。
P28----附属小泵投入等待时间。当P23>0,并且系统只有一台变频主泵工作且工作频率<=P24,经过P28分钟后,启动附属小泵工作。
P29----最低输出频率设定。用来保证水泵的最低转速。
P30----D/A输出选择控制,用来控制模拟输出为正控制或反控制。
P31----睡眠后重新起泵的压力偏差,睡眠后,当前测量压力值<=((P01或P02)-P31)时重新起动水泵工作。
P32----定时开、关机控制。P32=0,无定时开、关机功能。P32=1,定时定压控制;当定时开机工作时,系统以P01或P02的压力为基准进行恒压控制;P32=2,分时段分压控制供水;当系统开机工作时,L1—L6六个定时开机时段分别对应P46—P51六个不同的设定压力进行供水。
L1-----第一开机时间 H1-----第一关机时间
L2-----第二开机时间 H2-----第二关机时间
L3-----第三开机时间 H3-----第三关机时间
P39----系统当前实时时钟。
L4-----第四开机时间 H4-----第四关机时间
L5-----第五开机时间 H5-----第五关机时间
L6-----第六开机时间 H6-----第六关机时间
P46-----第一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47-----第二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48-----第三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49-----第四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50-----第五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51-----第六开机时段的供水压力设定值
P52-----上限保护压力设定值。当测量压力>=P52时,2秒后所有的运行信号及触点完全关闭和断开,AL指示灯显示红色表示停机状态;
八、控制器显示故障代码说明
Er0---运行过程中,当测量值>=P09时,PV窗口间隔1秒交替显示测量值和Er0,表示测量数据有误或传感器断线。
Er1---系统运行中,如果P26>0,当测量压力<=P25,并且运行时间>=P26时,认为系统缺水或泵故障,控制器切断所有输出,PV窗口交替1秒显示故障代码Er1和测量值,此时只有将控制器电源关掉才能退出此状态。
Er2---在巡检过程中,如果在泵运行P28时间后,测量压力达不到P02,巡检完成后,间隔2秒,不断接通和断开G3,同时在PV窗口间隔1秒轮流显示Er2和测量值,直到断电。在此过程中,控制器所有的其他功能不受影响。
九、外部输入端子功能说明:
DI1 第二压力/消防信号输入端。当DI1与CM2端子闭合超过两秒钟后,压力设定值即变为第二压力设定值P02,此时也可在面板上更改此值并存储。断开后,设定值恢复为第一压力设定值,并可在面板上直接更改并存储。
DI2 停机信号(或缺水检测)。当DI2与CM2端子闭合超过两秒钟后,控制器所有的输出都关闭,包括D/A输出。设定与测量显示都正常。输出关闭的顺序为先关D/A 3秒,关RUN (CM1, FWD)2秒,关变频泵继电器,最后顺序关闭工频继电器(先起先停),中间间隔2秒。当(P02-P01)>=0.2MPa时,DI2停机信号无论闭合与否,控制器都不停机,保证有消防状态时,控制器不停机。上电时,先检测DI2状态,如果处于闭合状态,输出都不动作,AL亮红灯,其他正常。当DI2断开两秒后,控制器开始动作。
十、系统当前时间的调整:
按住"S"键,当显示窗口显示“-.-.- -.-.-”时松开"S"键,进入参数设定状态,按一下" "键,此时显示窗口显示的六位数字即为当前系统时间,按"▲"修改小时,按"▼"键修改分钟,秒位不能修改。时间修改完成后,按一下"S"键退出时间设定状态。
当系统处于定时关机状态时,显示器窗口显示当前的系统时间,同时四个指示灯闪烁,表示处于定时关机状态。定时关机状态下,可以进入参数设定状态,通过修改P32=0,可以取消定时状态。
如要进行手动临时开机,可按住“M”键3秒钟,当显示 “-.-.- -.-.-.”时松开,系统处于临时开机状态。此时再按住“M”键3秒,当显示 “-.-.- -.-.-.”时松开,系统又处于定时关机状态。注意:只有当P32=1、2时,“M”键才有此功能。
细化为:
1、泵上的三接断了 2、轴断了
3、轴连接泵的丝头没压紧
4、电机连接的轴松了
5、泵头的老化。
分级:材料燃烧性能的标准分级(A-B2)
*安装在钢龙骨上燃烧性能能达到B1级的纸面石膏板、矿棉声板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
*当胶合板表面涂覆一级饰面型防火涂料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不含电器、电线等物体时,宜仅在胶合板外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当胶合板用于顶棚和墙面装修并且含电器、电线时,胶合板内外表面及相应的木龙骨应涂防火涂料或采用阻燃浸渍处理达到B1.
*重量单位小于300g/㎡的纸质、布质壁纸,当直接粘贴在A级基材上时,可作为B1级装修材料使用。
*涂在A级基材上的无机装饰涂料,可作为A级装修材料使用;涂于A级基材上,湿涂覆比小于1.5kg/㎡的有机装饰涂料,可做为B1级。
一般规定:
*对重要建筑比一般建筑要求严,对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要求严;对100m以上的建筑比对一般高层建筑要求严。耐火性能一般要求:顶棚≥墙面≥地面。
*当顶棚或墙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塑料时,其厚度不应大于15mm,且面积不得超过该房间顶棚或墙面积的10%(分别不能超过)
*除地下建筑外(地下本身要求就高),无窗房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本章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信息极大损失)图书馆、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的装修材料。
*(特殊贵重设备间)大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宜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动力设备房)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见、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共享空间)建筑内设有上下层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挡烟垂壁、建筑内部变形缝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明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建筑内部的配电箱、开关、插座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泵灯、镇流器)当靠近非A级装饰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公建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该被装饰物遮挡,四周装修材料颜色应与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经常使用明火器具的餐厅、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按规定在提高一级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棚、墙面材料应采用A级,其他部位不应低于B1.
整理:
单、多层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单多层民用建筑面积小于100㎡的房间,当采用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其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一级;当单多层民用建筑需做内部装修空间内装有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他内部装修材料可降低一级;当同时装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顶棚可降低一级,其他装修材料可不限制等级。
高层建筑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除四层及四层以上地下一层,100m以上的超高层民用建筑及大于800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顶层餐厅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必须双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可降低一级。
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内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分分隔时,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的燃烧等级可降低一级。
电视塔等特殊高层建筑内的内部装修,装饰织物不应低于B1级,其他均应采用A级。
地下民用建筑内部各部位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
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应采用A级;单独建造的地下民用建筑的地上部分,其门厅、休息室、办公室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可降低一级;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
建筑保温系统防火:
无机保温材料(泡沫玻璃、加气混凝土、矿棉和岩棉),通常被认为是不燃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通常被认为是难燃材料。
有机保温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和XPS板]、硬泡聚氨酯和改性酚醛树脂),通常被认为是可燃材料。
*屋面、地下室外墙不得使用岩棉、玻璃棉等吸水率高的保温材料。
外墙外保温(内保温、外保温(有空腔、无空腔)、夹心保温):
(内外保温都有防护层,注意采用非A级时的厚度。夹心时注意夹心厚度。)
建筑外墙采用内保温系统时,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A级保温材料,不宜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严禁采用B3级保温材料;设置保温系统的基层墙体或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用火、燃油、燃气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以及各类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层等场所或部位,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对于其他场所,应采用低烟、低毒且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材料。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时,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保温材料为A级时防护层厚度不计)
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与两侧墙体构成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夹心保温)时,应符合:
当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为B1、B2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不应小于50mm(保温材料为A级时防护层厚度不计)。
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住宅建筑:高度大于10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100m≤建筑高度<27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2.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外,其他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0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A级;50≤建筑高度<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3.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除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火灾蔓延途径=危险)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
建筑高度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让步条件:
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按规定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h;应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不应小于300mm。
整理:
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类似防雨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除特殊情况外,当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它层不应小于5mm.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
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1h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B2级;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1h时,≥B1级。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作为防护层,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
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A级)带进行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