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农田灌溉机井叫什么泵
80年代农田灌溉机井叫作业面潜水泵。80年代后期作业面潜水泵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逐步大型化、多元化。大中型潜水泵因为具有简化泵结构和节省泵站建设投资等突出优点,在市政、工矿、农田灌溉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1)潜水泵采用水泵与电动机直接连接,小型潜水泵甚至将水泵叶轮直接安装于电动机轴上,省掉许多连接的零件,泵整体尺寸缩短,材料消耗少,重量减轻。代替深井泵时减少了长轴故障率高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2)安装简单,不必建泵房,土建面积小,减少了基建投资,而且潜水泵直接潜入水中,仅仅需要电气控制设备的地面建筑,使用维护方便。
3)在水下运行噪声小,很适合对于工作环境要求安静的场所,如学校、医院、宾馆、会堂等的供水和排水。
4)潜水泵在水下运行,不受气候和周围工作环境的影响;便于隐蔽,适合战备与战略的需要。
5)利用潜水泵提水,提水深度增加,汽蚀问题较少。
6)内装式潜水电动机可保证干式电动机潜水泵即使在接近排干吸水池的情况下长期运行,也不必担心空载电流大导致电动机升温烧毁的问题。
7)潜水泵有可能产生漏电、电缆进水、机械密封泄漏和其他静密封部件失效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可能导致整泵烧毁或者漏电事故发生。
进水管和泵体内有空气
(1)水泵启动前未灌满足够的水,有时看上去灌的水已从放气孔溢出,但未转动泵轴交空气完全排出,致使少许空气残留在进水管或泵体中。
(2)与水泵接触的进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应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连接水泵进口的一端为最高,不要完全水平。如果向上翘起,进水管内会存留空气,降低了水管和水泵中的真空度,影响吸水。
(3)水泵的填料因长期使用已经磨损或填料压得过松,造成大量的水从填料与泵轴轴套的间隙中喷出,其结果是外部的空气就从这些间隙进入水泵的内部,影响了提水。
(4)进水管因长期潜在水下,管壁腐蚀出现孔洞,水泵工作后水面不断下降,当这些孔洞露出水面后,空气就从孔洞进入民进水管。
(5)进水管弯管处出现裂痕,进水管与水泵连接处出现微小的间隙,都有可能使空气进入进水管。
扩展资料
潜水泵保护装置不灵敏、使用不合理,造成漏电伤人事故。
潜水泵是指将泵直接放入水中使用的水泵,操作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水泵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接地),开关箱中装设漏电保护器(15mA×0.1s)。
2、泵应放在坚固的筐里置入水中,泵应直立放置。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应先切断电源,禁止拉拽电缆。
3、叶轮中心至水面距离应在3~5m之间,泵体不得陷入污泥或露出水面。
维护注意事项
1、更换润滑油:分别打开密封室及电动机内部的油孔螺钉,把密封室内和电动机内部的润滑油全部放出,更换新油,确保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2、检查易损件:潜水泵的叶轮、扣环、轴套、轴承座等是易损件。首先应把水泵部分拆下,检查易损件是否完好。严禁使用损伤和不合格的零配件。
3、拆泵壳防生锈:春季使用之前,应拆开最上一级泵壳,转动叶轮后再合闸起动,以防部件生锈不能正常起动而烧毁电机。此项保养对充水式电动机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潜水泵
【工作原理】
潜水泵有好几种,电机里的线包有油侵式和水侵式还有是干式在使用前必须先看说明书,不能搞错,长期不用,必须在使用前还得把叶轮弄转,不然会因为长期不用卡死而烧包。开泵前,吸入管和泵内必须充满液体。开泵后,叶轮高速旋转,其中的液体随着叶片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离叶轮向外射出,射出的液体在泵壳扩散室内速度逐渐变慢,压力逐渐增加,然后从泵出口,排出管流出。此时,在叶片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向周围而形成既没有空气又没有液体的真空低压区,液池中的液体在池面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入管流入泵内,液体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从液池中被抽吸上来又连续不断地从排出管流出。
【基本参数】
包括流量、扬程、泵转速、配套功率、额定电流、效率、出水口管径等等。潜水泵成套由控制柜,潜水电缆,扬水管,潜水电泵和潜水电机组成。潜水泵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包括矿山抢险、建设施工排水、农业水排灌、工业水循环、城乡居民饮用水供应,甚至抢险救灾等等。
【主要分类】
就使用介质来说,潜水泵大体上可以分为清水潜水泵,污水潜水泵,海水潜水泵(有腐蚀性)三类。潜水泵的安装方式:
1、立式竖直使用,比如在一般的水井中;
2、斜式使用,比如在矿井有斜度的巷道中;
3、卧式使用,比如在水池中使用。
【按电机位置分类】
根据泵与电机的相对位置不同,潜水泵又可以分为上泵式和下泵式。上泵式潜水泵泵在上面,电机在下面,这种结构大大减小了泵的径向尺寸,所以多用于井用潜水电泵和小型作业潜水电泵。下泵式潜水泵电机在上面,泵在下面,它又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两种。内装下泵式潜水电泵所输送的液体首先通过包围电机的环形流道,使之冷却电机后再流出泵压出口。这种泵即使在接近排干吸水池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心电机升温,故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外装下泵式潜水电泵则直接从叶轮后的压水室或导叶体出口处排出液体,电机也被抽送的液体冷却。由于下泵式结构可以在较浅的液体中也能工作,故常用于作业面潜水电泵,尤其它是大口径潜水电泵的主要结构型式。下泵式潜水电泵的机械密封位于出口水流高压区,扬程越高,此处水压力越高,所以机械密封的性能受到扬程的控制。
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水处理工具。与普通的抽水机不同的是它工作在水下,而抽水机大多工作在地面上。
潜水泵的工作原理
开泵前,吸入管和泵内必须充满液体。开泵后,叶轮高速旋转,其中的液体随着叶片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离叶轮向外射出,射出的液体在泵壳扩散室内速度逐渐变慢,压力逐渐增加,然后从泵出口,排出管流出。此时,在叶片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向周围而形成既没有空气又没有液体的真空低压区,液池中的液体在池面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入管流入泵内,液体就是这样连续不断地从液池中被抽吸上来又连续不断地从排出管流出。
潜水泵的基本参数
包括流量、扬程、泵转速、配套功率、额定电流、效率、出水口管径等等。
潜水泵成套由控制柜,潜水电缆,扬水管,潜水电泵和潜水电机组成。
潜水泵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包括矿山抢险、建设施工排、水农业排灌、工业水循环、城乡居民引用水供应,甚至抢险救灾等等。
潜水泵的分类
就使用介质来说,潜水泵大体上可以分为清水潜水泵,污水潜水泵,海水潜水泵(有腐蚀性)三类。
潜水泵的安装方式
1、立式竖直使用,比如在一般的水井中;2、斜式使用,比如在矿井有斜度的巷道中; 3、卧式使用,比如在水池中使用;
当前抽水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抽水设备主要有离心泵、深井泵、潜水泵、空压机(风泵)、射流泵等。
选择抽水设备时,应考虑吸程、扬程、出水量等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还要考虑孔深、孔径是否满足水泵等设备下入的要求,以及搬运及花费大小等。例如,水量较大,地下水埋藏浅、降深小时可用离心式水泵。埋藏深或降深大,精度要求高,井径足够大时则使用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精度要求不高,井径较小,则可选用空气压缩机(或称空压机、风泵、空气升液器)。井径小,埋藏较深,涌水量较小时,可用往复式水泵或射流泵。
(一)空压机(风泵)
1.扬水原理
空压机的扬水原理是:空压机工作时将压缩空气压入钻孔中,压缩空气由风管通过混合器(带密集小孔的管状物)均匀进入水管,并在混合器外膨胀与水混合成一种乳状水气混合物,因其比重比水轻,且在水管内外压力差和气流膨胀的驱动下,上升至管口流出,井中水向上流动补充,从而达到抽水的目的(图5-2)。压缩空气量要适当,如果压缩空气量不足,或者不能扬水,或者水流不均,呈脉冲式的流动。如果风量太大,空气会在水管中快速流动,并占据较大断面,使出水效率降低,甚至光出气不出水。
2.井孔内装置
抽水井孔通常装有风管、水管,有时还设有测水管(专为测量水位之用)。其基本的装置方式有同心式及并列式两种(图5-3a、b)。同心式适用于较小孔径,但其涌水量较同孔径并列或者为大,这是因为它的出水面积较大。并列式适用于较大孔径,并列式安装抽水效率较高,所需空气量较小。当含水层埋藏较深,以及对一些承压含水层或不完整井抽水时,可利用井壁或过滤器以上的管子作出水管(图5-3c),也有利用水管和井壁管间隙送风以增大出水断面的(图5-3d)。尽管这些装置各异,但究其实质仍属同心式或并列式。
图5-2 空压机抽水安装示意图
1—风管;2—出水管;3—混合器;4—井壁管;A—天然水位;B—动水位;H—混合器沉于动水位以下的深度(沉没深度);h—动水位至出水管口高度(扬程);h0—天然水位至出水管口高程
图5-3 空压机抽水风水管安装示意图
(a)同心式;(b)并列式;(c)用孔壁管作水管;(d)用水管与孔壁管的间隙作风管
1—风管;2—水管;3—井壁管或过滤管;4—测水管;5—混合器
如果水面埋藏过深或水位降低值过大,例如动水位距地表>100m时,可联用两台空气压缩机接力抽水。
风管及水管的直径尺寸也应配合,水管直径过小会使出水量过小,水管直径过大则出水又会不均匀,甚至不能扬水(两者之尺寸配合可参看有关手册)。另外,水管与过滤器间间隙过小,容易增加井损失,影响水向井中的运动。测水管宜细,以能下入水位计即可。
3.有关数据计算
空压机的效率及扬水的工作正常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没比,为选择适宜的空压机,还需计算送风量和启动压力。
(1)沉没比:混合器沉于动水位以下的深度称沉没深度(H),动水位至出水管口高度称扬程(h),混合器中心至出水口的距离称为水气混合液提升高度(H+h)(图5-2),沉没深度与提升高度之比称为沉没比(α),即:
专门水文地质学
沉没比愈大,效率愈高,提升单位水量所需空气量(即气水比耗值)愈小。但α愈大,所要求的启动压力愈大,而启动压力受空气压缩机压力限制,因此,通常要求α为50%~60%。如使用多级混合器(数个混合器串接)α可低至30%。风管的最佳深度可查阅水文地质手册。
(2)风量计算:每提升1m3水所需压缩空气量V0(m3)为:
专门水文地质学
式中K为经验数,可按K=2.17+0.016h计算,它是为核正以理想气体为前提的上式而设的经验核正数。
当出水量为Q(m3/h)时,所需空气量Vn(m3/min)为:
专门水文地质学
(3)抽水时启动压力(P0)计算;
P0=P+ΔP≈0.1(H+h-h0+2) (5-4)
式中:P为从混合器的中部至天然水位的静水压力(Pa);ΔP为风管阻力,一般为1.96×104Pa;h0为天然水位至出水口高度(m)。
抽水时的工作风压计算公式为:
Pn=0.1(H+LP) (5-5)
式中:Pn为工作风压(Pa);LP为送水途中压力损失(换算为米),不超过5,通常为2~3。
(二)水泵
抽水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水泵主要是离心泵、深井泵、潜水泵、射流式水泵等。
(1)离心泵: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产生的离心力来工作的。离心泵的装置主要由泵壳、泵轴、叶轮、吸水管和出水管等组成。离心泵可分为单级单吸离心泵、单级双吸离心泵和分段式多级泵等。离心泵的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离心泵的吸程理论上为10m,但因为水在吸水管内流动过程中存在水头损失,所以实际上为7~9m。离心泵在启动之前,必须把泵壳和吸水管都充满水,然后再驱动电机运行。
(2)深井泵:是抽取深井地下水的立式水泵。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滤网、吸水管和泵体部分,扬水管和传动轴部分,泵座和电动机部分,前两部分位于井下,后一部分位于井上。深井泵一般为多级叶轮,级数愈多,扬程愈大,有的深井泵扬程可超过100m。
(3)潜水泵:是将泵和电动机制成一体,浸入水中进行提升和输送水的一种泵。由于潜水泵在水下运行,因此,潜水电动机要有特殊构造,潜水泵的工作部分一般为立式单吸多级导流式离心泵,基本构造和深井泵相似。潜水泵按其使用场合不同,可分为深井潜水泵和作业面潜水泵等。深井潜水泵与深井泵相比具有重量轻,噪声小,安装维修简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射流泵:是利用高速工作的水流能量来输送水的,从钻机配备中的往复式水泵来的水流,通过钻杆(进水管)后,从喷嘴喷出的射束在其周围产生负压,吸引周围的井水,并一起流入正对喷嘴的承喷器内,井水通过进水孔补充,这即是射流泵的吸水过程。通过承喷器的水流,又因在流速的继续高压冲击下,迫使水由水孔流入出水管,连同循环水流一起上升,排出地表,完成抽水作用。由于提升地下水的能量全由给水水泵的压力势能提供,因此,其扬水高程受给水水泵压力限制,抽水量也由送水泵量决定。
2、介质PH值在6.5-8.5之间;
3、水中固体杂质比不超过0.1%粒度不大于0.2mm;
4、电泵应在额定扬程适当范围内使用。工作扬程不能低于额定扬程的85%,低于此时容易引起热保护器工作,使电泵停止运行,影响正常使用;
5、电源频率为50Hz,电压使用范围在342-420V之间,且三相电压必须平衡,如使用地距电源较远,需加长电源输送线,那么电源线的截面积必须大于电泵电缆线的截面积(即1.5mm2以上),使电压稳定在342-420之间;
6、三相电泵不得缺相使用,请加装过电流和漏电保护器。
1.Q:潜水泵。
2.D:单相电源,三相电时不标注。
3.X:下泵式,上泵式不标注。
完整的潜水泵型号一般还会加上额定流量、额定扬程和电机的额定功率。比如:QDX40-8-1.5,意思是配单相1.5kw电机,额定流量40立方米/时,额定扬程8米的下泵式潜水泵。
根据泵与电机的相对位置不同,潜水泵分为上泵式和下泵式。上泵式潜水泵泵在上面,电机在下面,这种结构大大减小了泵的径向尺寸,所以多用于井用潜水电泵和小型作业潜水电泵。下泵式潜水泵电机在上面,泵在下面,它又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两种。内装下泵式潜水泵所输送的液体首先通过包围电机的环形流道,使之冷却电机后再流出泵压出口。这种泵即使在接近排干吸水池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心电机升温,故应用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外装下泵式潜水电泵则直接从叶轮后的压水室或导叶体出口处排出液体,电机也被抽送的液体冷却。由于下泵式结构可以在较浅的液体中也能工作,故常用于作业面潜水电泵,尤其它是大口径潜水电泵的主要结构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