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流量与电机转速的公式,公式是什么?
1、当假定泵的效率不变时,泵的流量、压头、轴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可近似用比例定律计算,即
Q2/Q1=n2/n1,H2/H1=(n2/n1)²,N2/N1=(n2/n1)³
式中:Q1、H1、N1
离心泵转速为n1
时的流量、扬程和功率。
Q2、H2、N2
离心泵转速为n2
时的流量、扬程和功率。
上面的一组公式称为比例定律。当转速变化小于20%时,可认为效率不变,用其进行计算误差不大。
没有什么关系。一般水泵的转速是恒定的,基本上都是2900r/min,因此泵的转速和流量没有关系。要改变泵的转速实质上是改变泵的特性曲线,这方法需要变速装置或价格昂贵的变速原动机,且难以做到连续调节流量,故工业生产中很少采用。要增加流量,可以增加泵的功率。
扩展资料
改变泵出口管线上的阀门开关,其实质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当阀门关小时,管路的局部阻力加大,管路特性曲线变陡,流量减小。当阀门开大时,管路阻力减小,管路特性曲线变得平坦一些,流量加大。
用阀门调节流量迅速方便,且流量可以连续变化,适合化工连续生产的特点。所以应用十分广泛。缺点是阀门关小时,阻力损失加大,能量消耗增多,很不经济。
改变泵的转速实质上是改变泵的特性曲线。泵原来转速为n,工作点为M,若把泵的转速提高到n1,泵的特性曲线 H——Q往上移,工作点由M移至M1,流量由QM加大到QM1。若把泵的转速降至n2,工作点移至M2,流量降至QM2。这种调节方法需要变速装置或价格昂贵的变速原动机,且难以做到连续调节流量,故化工生产中很少采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离心泵
1、离心泵的工作点由水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的特性曲线共同确定:
水泵的特性曲线H = Ho - SoQ^2 是一条向下凹的递减曲线
管路的特性曲线 H = Z2-Z1 + SQ^2 是一条向上凹的递增曲线
式中:H——水泵扬程,
Ho ——流量为零时的扬程,
So——泵内摩阻,
Q——水泵流量,
Z1——水泵吸水池水位,
Z2——出水池水位,
S——管路摩阻。
离心泵出口阀门的开度的变化,意味着管路的特性曲线发生变化。当阀门的开度变小时,管路阻力增大(S增大),管路的特性曲线变陡,由水泵特性曲线的交点向流量变小,扬程变大的方向移动。当阀门的开度变大时,则相反。
至于轴功率、效率的变化应由水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的特性曲线图上确定。对于离心泵,轴功率随阀门的开度变小而变小。
2、在变频拖动的供水设备中,频率的高低决定了电机的转速,也就是水泵的转速。对于同
一台水泵来说,可以运用水泵的比例定律来计算在不同转速下的扬程,流量,功率。比例定律的定义:同一台水泵,当叶轮直径不变,而改变转速时,其性能的变化规律。
Q1/Q2=N1/N2,H1/H2=(N1/N2)平方,
P1/P2="(N1/N2)立方。
Q,H,P分别是相应转速N时的流量,扬程,轴功率。
3、流量与转速成一次方关系:Q1/Q2 = n1/n2;
扬程与转速成二次方关系:H1/H2 = ( n1/n2 ) 2
电机轴功率与转速成三次方关系:P1/P2 = ( n1/n2 ) 3
由上述推导可以知道,电机转速公式:
n=60f/p,
其中,n为电机同步转速,
f为供电频率,
p为电机极对数,可知电机供电频率f与转速成正比。这样频率与流量、扬程及电机轴功率也有上述的n次方(n=123)比例关系。
电机频率?不知问的是啥。
要算电流,先得算功率,功率=流量*压力,电流=功率/电压。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变换。
由水泵工作原理可知:水泵流量与水泵(电机)转速成正比,水泵扬程与水泵(电机)转速平方成正比,水泵轴功率等于流量与扬程乘积,故水泵轴功率与水泵转速三次方成正比(既水泵轴功率与供电频率三次方成正比)。
上述原理可知改变水泵转速就可改变水泵功率。
流量基本公式:Q∝N
H∝N2
KW=Q*H∝N3
以上Q代表流量,N代表转速,H代表扬程,KW代表轴功率。
例如:将供电频率由50Hz降为45Hz,则P45/P50=(45/50)3=
0.729,即P45=0.729
P50;将供电频率由50Hz降为40Hz,则P40/P50=(40/50)3=
0.512,即P40=0.512
P50。
水泵一般是按供水系统设计时最大工况需求来考虑,而用水系统实际使用中有很多时间不一定能达到用水最大量,一般用阀门调节增大系统阻力来节流,造成电机用电损失,而采用变频器可使系统工作状态平缓稳定,改变转速来调节用水供应,并可降低转速节能收回投资。
叶片泵
,流量,
扬程
,功率与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
Q1
/
Q2
=
n1/n2
H1/H2
=
(n1/n2)^2
N1/N2
=
(n1/n2)^3
Q、H、N分别表示流量、扬程、功率,下标1相对于转速1的物理量,下标2相对于转速2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