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滤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抽滤的操作过程:1。安装仪器。2.修剪滤纸。3.打开泵开关,倒入固液混合物。4.过滤后,首先排空吸瓶,然后关闭吸泵。5.从漏斗中取出固体时,将漏斗从吸滤瓶上取下,左手握住漏斗管,倒过来,用右手“拍打”左手,使固体和滤纸一起落到干净的纸上或表镜上。取出滤纸,然后干燥固体。注意事项:1。安装仪器时,漏斗管下端的斜面应朝向支管口。但不要靠得太近,以免滤液被抽走。2.当过滤后的溶液呈强酸性、碱性或氧化性时,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3.不宜过滤胶体沉淀或颗粒过小的沉淀。4.在抽滤的过程中,当漏斗中的固体层出现裂缝时,用玻璃塞等将其压紧,堵塞裂缝。如果不压实,吸滤效率会降低。5.停止抽滤时,拧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正常压力,然后关闭抽吸泵。
高中化学一般都只涉及到过滤,一般用过滤的都可以用吸滤、抽滤
其实吸滤、抽滤又称减压过滤,和一般的过滤差不多的,只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
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组成
减压过滤又称吸滤、抽滤,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吸滤瓶组成.
1)剪滤纸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以漏斗内径为标准,作记号.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修剪.放入漏斗,试大小是否合适.如滤纸稍大于漏斗内径,则剪小些,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盖住.如滤纸大了,滤纸的边缘不能紧贴漏斗而产生缝隙,过滤时沉淀穿过缝隙,造成沉淀与溶液不能分离;空气穿过缝隙,吸滤瓶内不能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若滤纸小了,不能盖住所有的瓷孔,则不能过滤.因此剪一张合适的滤纸是减压过滤成功的关键.
2)贴紧滤纸 用少量水润湿,用干净的手或玻棒轻压滤纸除去缝隙,使滤纸贴在漏斗上.将漏斗放入吸滤瓶内,塞紧塞子.注意漏斗颈的尖端在支管的对面.打开开关,接上橡皮管,滤纸便紧贴在漏斗底部.如有缝隙,一定要除去.
3)过滤 过滤时一般先溶液,后转移沉淀或晶体,使过滤速度加快.转移溶液时,用玻棒引导,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过漏斗总容量的2/3.先用玻棒将晶体转移至烧杯底部,再尽量转移到漏斗.如转移不干净,可加入少量滤瓶中的滤液,一边搅动,一边倾倒,让滤液带出晶体.继续抽吸直至晶体干燥,可用干净,干燥的瓶塞压晶体,加速其干燥,但不要忘了取下瓶塞上的晶体.
防止倒吸,关泵之前抽滤瓶内压强时很小的,如果不先断开链接,关泵的一瞬间,泵内压强大,会导致循环泵内液体进入抽滤瓶。导致实验失败。
由于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如将气体通入溶解度大的试剂时、冷却加热过的仪器等),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将水压入容器内。
晶体(crystal)是有明确衍射图案的固体,其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三维空间的周期性,隔一定的距离重复出现,这种周期性规律是晶体结构中最基本的特征。
滤渣的洗涤
洗涤滤渣的目的在于回收滞留在颗粒缝隙间的滤液,或净化构成滤渣的颗粒。洗涤液通常为水,称洗水。洗涤滤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过滤机上通入洗水进行洗涤;另一种是将滤渣先从过滤机上卸出后,放人贮槽中加入洗水进行搅拌洗涤,最后再用过滤机除去洗水。现讨论机上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