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水系统投入前要进行系统放空气吗
凝结水系统投入前,要进行系统放空气的。凝结水系统投入前需要1.根据系统检查卡检查凝结水系统各阀门开关状态正确,各表计齐全,泵与电机连接完好,控制气源投入,各电动门、调节门动作正常。2.确认除盐水系统、闭式冷却水系统等有关系统已投运。3.凝结水泵各项联锁保护试验合格,凝结水泵电机测绝缘合格,送电。4.凝补水箱内水质合格,水位正常,联系坑口进行补水,将凝补水箱水位补至正常,投入补水调节门“自动”。5.启动凝补水泵,检查其声音、振动、轴承温度等均正常。6.排汽装置补水至2100mm,将排汽装置补水调整门投入自动。7.确认凝结水泵电机轴承冷却水投入正常,水温不超过32℃。8.检查凝泵电机推力轴承油位在1/2~2/3之间,油质良好。9.开启凝补水至凝结水泵机械密封水门,投入凝结水泵机械密封水,排水孔见水即可。10.确认凝结水泵入口门,空气门开启,凝结水泵再循环调节门及其前后截门开启,化学精处理装置走旁路。11.确认除氧器水位调整门切手动关闭。
因汽轮机的凝结器及凝结水泵是处于真空状态下工作的。凝结水泵加装空气管的作用就是当泵内或凝结水中央带一定的空气时,立即由空气管排至凝结器,不致使空气集聚在凝结水泵内,影响到凝结水泵的正常运行;
凝泵泵体放空气阀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启泵前缓慢全开,待充水放气结束凝泵启动后关小泵体放气阀至1—2圈即可。
2、凝汽器热井水位下降,最后的措施是把凝结水泵停了。水位上来了,再启动泵的时候就打不出水来了,可能是因为泵内抽进了蒸汽或空气,后来他们把泵内得气体排除了,泵就好了。
由于凝结水泵进口是处在高度真空状态下,容易从不严密的地方漏入空气积聚在叶轮进口,使凝结水泵打不出水。所以一方面要求进口处严密不漏气,另一方面在泵入口处接一抽空气管道至凝汽器汽侧(亦称平衡管),以保证凝结水泵的正常运行。
2、水泵出口压力低,出力低。可能进口滤网堵塞,或者叶轮导叶汽蚀严重流量不足。
3、推力轴承温度高。可能冷却水量小,轴瓦磨损,油中进水乳化。
4、泵体进空气。可能轴封不严密,轴封磨损间隙大,密封水量不足,其他法兰松漏空气。
5、出口凝结水溶氧量超标,主要是进口段进空气所致,建议停机注水查漏。
6、阀门内漏,系统隔绝不严,水泵倒转。
7、突发事故。如凝结水泵突然停止运行,严重会引起跳机。
原因在于凝泵的入口是真空,尤其是在凝泵没工作时,整个泵体内都是真空状态,如果不装密封水,空气容易进入泵体造成凝泵启动时不上水。所以凝泵必须接密封水管。通常密封水管是从凝泵的出口母管上接过来的。
凝结水泵是在高度的真空下把水从凝汽器中抽出,所以进水管法兰盘和盘根处较容易漏入空气,同时进水中也可能带有空气。
因此把水泵吸入室与凝汽器的蒸汽空间相连,水泵在启动与运行时,顺此管抽出水中分离出来的空气以免影响水泵的正常运行,运行中空气管的阀门应处于稍开启的状态。
汽轮机凝结水泵的出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出的凝结水量,汽轮机负荷大凝结水量增大,负荷降低凝结水量相应的减少。
凝结水泵是立式筒袋型双层壳体结构,首轮为单吸或双吸形式,次级叶轮与末级叶轮通用,为单吸形式。
首级壳为碗形壳或螺旋壳,次级、末级壳为碗形壳;泵轴设有多处径向支承,泵转子轴向负荷可由泵本身推力轴承承受,也可由电机承受。
轴封可以为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泵转子轴系含两根轴,轴间联接为卡环筒式联轴器,泵机联接为弹性柱销联轴器或刚性联轴器联接;吸入与吐出接口分别位于泵筒体和吐出座上,并呈180°水平布置(可按15°的整数倍任意变位)。
2、备用凝泵在检修后改备用时,就是要通过先抽真空的形式来注水,注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备泵的密封水,另一种是在入口真空和凝汽器真空接近时(放气约15-20分钟即可),稍开备泵进口阀1-2圈进行注水;待注水结束后再全开备泵进口阀。
3、当备用凝泵检修后改备用过程中,若是未经抽真空,直接通过全开进口阀方式进行注水,极易引起运行凝泵跳闸(汽蚀、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