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水泵 > 正文

为什么水泵入口处有漩涡

干净的悟空
苹果花卷
2022-12-31 12:24:55

漩涡泵原理?

最佳答案
漂亮的乌冬面
专一的裙子
2025-08-15 14:06:10

旋涡泵(也称涡流泵)是一种叶片泵。主要由叶轮、泵体和泵盖组成。叶轮是一个圆盘,圆周上的叶片呈放射状均匀排列。泵体和叶轮间形成环形流道,吸入口和排出口均在叶轮的外圆周处。吸入口与排出口之间有隔板,由此将吸入口和排出口隔离开。

我们将泵内的液体分为两部分:叶片间的液体和流道内的液体。当叶轮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轮内液体的圆周速度大于流道内液体的圆周速度,故形成图1所示的“环形流动”。又由于自吸入口至排出口液体跟着叶轮前进,这两种运动的合成结果,就使液体产生与叶轮转向相同的图2(绿色)示的“纵向旋涡”。因而得到旋涡泵之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液体质点在泵体流道内的圆周速度小于叶轮的圆周速度。

在纵向旋涡过程中,液体质点多次进入叶轮叶片间(图2),通过叶轮叶片把能量传递给流道内的液体质点。液体质点每经过一次叶片,就获得一次能量。这也是相同叶轮外径情况下,旋涡泵比其它叶片泵扬程高的原因。并不是所有液体质点都通过叶轮,随着流量的增加,“环形流动”减弱。当流量为零时,“环形流动”最强,扬程最高。

由于流道内液体是通过液体撞击而传递能量。同时也造成较大撞击损失,因此旋涡泵的效率比较低。

来源:http://www.pumpzc.com/techdetail.php?id=323

最新回答
清秀的时光
含糊的石头
2025-08-15 14:06:10

由于叶片旋转的作用,或者是进水管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水流在进入水泵进口时有一定的旋转,这个叫做进口的预旋。

⑴ 就是入口中水流形成紊流,水流方向复杂,造成冲击,振动,容易损坏入口处靠前的装置,如导流片、叶轮、轴套密封等元件。

⑵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预旋现象,通常设计时将入水口都比出水口直径大,尽量使入口水流按层流流动,按我们设计的流线流动,以保护设备安全及延长使用寿命。

⑶可能导致水泵不在高效区工作,更严重时可能引起水泵的汽蚀破坏。通常设计时将入水口都比出水口直径大,尽量使入口水流按层流流动,按我们设计的流线流动,以保护设备安全及延长使用寿命。

但并不是有预旋就一定有坏处,有的时候为了满足水泵的扬程需求,是需要进口处有一些预旋的,比如有些泵前面就加有诱导轮以此来产生自己所希望得到的预旋。

瘦瘦的背包
细腻的雨
2025-08-15 14:06:10
抽水机吗?自吸原理如下:当叶轮转动时,在涡形槽的起始部分,液体因受离心力的作用,从两叶片中流出,进入槽中,两叶片中间空出的地方则由进水口吸入的空气所充填有空气较轻,它存在于叶轮间的内径处,叶轮继续转动,由于涡形槽末段逐渐变浅,水从槽中流入两叶片之间,使其内的空气受到液体压缩,在槽的末端水全部从其中流出将叶片间的空气从出水口排挤出去,如上图右所示。如此不断工作,直至将空气排完为止。

大概是这样 看你给不给我吧 我没抱太大希望

喜悦的柚子
羞涩的帆布鞋
2025-08-15 14:06:10
漩涡

漩涡

xuánwō

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抽水马桶冲水时,水流会产生一个旋涡流下排水空。有理论称,在北半球,水流旋涡是朝顺时针方向的;而在南半球,则是逆时针旋转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

其实,地球自转的作用很微弱,因此难以影响水流动的方向。你可以在一些盥洗室中轻易地验证这一点,无论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水流旋涡的方向取决于水槽的结构,而非南北半球。

先想想水流漩涡是怎么来的大部分的资料,甚至是物理老师都告诉我们水流漩涡是因为科氏力因此北半球是顺时针流下,南半球是逆时针科氏力确实造成了地球上风向的改变但科氏力会影响水流漩涡吗?如果科氏力会影响水流漩涡,那我们平常打篮球、打撞球时应该也会受科氏力影响可是好像没有吧.....事实上,水流漩涡只是因为水缸的不平稳或是水中原本就有的扰动造成的若水一开始有一点点顺时针旋转当水逐渐漏掉,由于角动量守恒角速度势必就会增加,我们也就会看到水流漩涡了假设水缸底部完全水平水中也完全没有扰动那么不论是在何处,水都会直接向下流,没有漩涡所以说,并没有所谓北半球顺时针流下,南半球是逆时针这只不过是有人科氏力解释的产物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找不同的水缸做做看实验...如果水流漩涡与科氏力那在赤道线上水流漩涡也就没有特定的方向了。

兴奋的小懒猪
清爽的哑铃
2025-08-15 14:06:10
一、旋涡泵的工作原理

旋涡泵靠旋转叶轮对液体的作用力,在液体运动方向上给液体以冲量来传递动能以实现输送液体的泵。叶轮为一等厚圆盘,在它外缘的两侧有很多径向小叶片。在与叶片相应部位的泵壳上有一等截面的环形流道,整个流道被一个隔舌分成为吸、排两方,分别与泵的吸、排管路相联。泵内液体随叶轮一起回转时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向外甩入泵壳中的环形流道,并在流道形状的限制下被迫回流,重新自叶片根部进入后面的另一叶道。因此,液体在叶片与环形流道之间的运动迹线,对静止的泵壳来说是一种前进的螺旋线;而对于转动的叶轮来说则是一种后退的螺旋线。旋涡泵即因液体的这种旋涡运动而得名。液体能连续多次进入叶片之间获取能量,直到最后从排出口排出。旋涡泵的工作有些像多级离心泵,但旋涡泵没有像离心泵蜗壳或导叶那样的能量转换装置。旋涡泵主要是通过多次连续作功的方式把能量传递给液体,所以能产生较高的压力。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由于液体的多次撞击,能量损失较大,泵的效率较低,一般为20~50%。旋涡泵只适用于要求小流量(1~40米3/时)、较高扬程(可达250米)的场合,如消防泵、飞机加油车上的汽油泵、小锅炉给水泵等。旋涡泵可以输送高挥发性和含有气体的液体,但不应用来输送粘度大于7帕·秒的较稠液体和含有固体颗粒的不洁净液体。

二、旋涡泵缺点

1.效率较低,最高不超过55%,大多数旋涡泵的效率在20-40%,因此妨碍了它向大功率方向发展。

2.旋涡泵的汽蚀性能较差。

3.旋涡泵不能用来抽送粘性较大的介质。因随着液体粘性的增加,泵的扬程和效率会急剧降低,介质的粘度限制在114 厘沲之内。

4.旋涡泵叶轮和泵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要求较严给加工和装配工艺带来一定困难。

5抽送的介质只限于纯净的液体。当液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时,就会因磨损引起轴向和径向的间隙增大而降低泵的性能或导致旋涡泵不能工作。

三、旋涡泵优点

1.旋涡泵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在船舶装置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2.具有自吸能力或借助于简单装置来实现自吸。

3.具有陡降的扬程特性曲线,因此,对系统中的压力波动不敏感。

4.某些旋涡泵可实现汽液混输。这对于抽送含有气体的易挥发的液体和汽化压力很高的高温液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5.旋涡泵结构简单、铸造和加工工艺都容易实现,某些旋涡泵零件还可以使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尼龙模压叶轮等。

烂漫的月饼
简单的煎饼
2025-08-15 14:06:10

汽蚀是当流道(可以是泵、水轮机、河流、阀门、螺旋桨甚至人和动物的血管等)中的液体(可以是水、油等)局部压力下降至临界压力(一般接近汽化压力)时,液体中气核成长为汽泡,汽泡的聚积、流动、分裂、溃灭过程的总称。

泵在吸入真空度大于允许吸入真空度时,发生汽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叶轮外缘叶片及盖板,涡壳或导轮处,不会发生在叶片进口处。例如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发生在叶片进口靠近前盖板的叶片正面处(K1)。当叶轮入口处压强下降至被送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将会发生部分汽化,生成的气泡将随液体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在高压区气泡会急剧收缩,凝结,其周围的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原气泡所占空间,产生高强度的冲击波,冲击叶轮和泵壳,发生噪音引起震动。由于长期受到冲击力反复作用以及液体中微量溶解氧的化学腐蚀作用,叶轮局部表面出现斑痕和裂纹甚至成海绵状损坏。

易产生汽蚀现象的泵类产品是一些离心泵产品,例如立式离心泵或者卧式离心泵。各种水泵产生汽蚀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1、在使用安装卧式离心泵时水泵的安装高度太高。离心泵安装高度过高,离心泵的吸水口处的真空度不断增加,导致离心泵腔内压力降得过低,这也就是水泵产生汽蚀的原因之一。

2、 水泵的实际使用工况与泵出厂设计工况点相差太多。当水泵在不在允许工况点附近下运行时,也会在离心泵叶轮下面发生自下而上的涡带。当涡带的中心压力降低到 蒸汽饱和压力 时,此涡带就会变为汽蚀带。当此涡带延生到泵内时,不但能促使与加重水泵叶轮及泵体的汽蚀,甚至还会引起水泵的激烈振动和发出不正常的声音,这也是水泵产 生汽蚀的原因。

3、水泵的入水流量不够。由于管道泵的进口管道弯头太多或者进口管径太小导致进口流量及压力分布不均匀,导致水泵的进口流量不够进水池水流太快产生漩涡也会使水泵的入口将空气吸入,同样也会使水泵入口流量不够、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水泵产生汽蚀的现象。所以水中含气量太大,则 水泵发生汽蚀的现象更容易。

4、水泵使用地区的海拔太高,通常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水泵,大气压力特别低,这样会使水泵进口口的压力也相对较低或者水泵输送的水温度太高,出现冒泡的现象,水温较高时,蒸汽饱和压力就会越大,水就越容易汽化,这也是 水泵产生汽蚀的原因。

明亮的鸵鸟
爱笑的抽屉
2025-08-15 14:06:10
潜水泵抽浅层水时,由于吸水口吸力大会形成漩涡,空气容易通过漩涡进入潜水泵而形成“气缚”,影响潜水泵的工作。为了避免潜水泵抽潜水层时吸入空气,应当设法将排(出)水口关小(通过关小阀门或其他手段),增加管路的阻力,降低水的流量,这样吸入口形成的漩涡就小了,可避免吸入空气。

生动的芝麻
震动的水池
2025-08-15 14:06:10
漩涡的产生原理: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物体在地球表面垂直于地球纬线运动时,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由于惯性,物体会相对地面有保持原来速度的运动方向的趋势,这就叫地转偏向力。

漩涡无处不在,可以说有差异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涡的可能。漩涡是两股或两股以上方向、流速、温度等存在差异的能量(如气流、水流、电流、磁流、泥石流等)相互接触时互相吸引而缠绕在一起形成的螺旋状合流。

合流在漩涡平面轴线方向形成一进一出的出入口。在入口处,合流被吸入;在出口处,合流被喷出。入口处相当于所谓的黑洞;出口处相当于所谓的“宇宙大爆炸”。

在形成漩涡的两股或两股以上能量中,速度快、温度高的一支能量为正,反之,流速慢、温度低的一支能量为负;这其实就是所谓的阴阳鱼。

扩展资料

在北半球,物体从南向北运动,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小,物体由于惯性保持线速度不变,于是就向东偏向,相对运动方向来说就是向右。从北向南运动时,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大,于是就向西偏向,相对运动方向也是向右。所以在北半球物体运动时统一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同理,物体在南半球运动时统一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

水流产生的漩涡,假如没有地转偏向力的话,那么水流将会沿着从中心出发的放射状线条流入,流入速度方向指向中心。

例如在著名的赤道之国厄瓜多尔的赤道线上,用漏斗注水实验时,水流呈垂直下降而不形成漩涡。在北半球,流入速度方向偏右,所以流入的水流速度方向指向中心偏右位置,这就形成了逆时针的漩涡。同理在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漩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