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在离心泵的进口管处安装调节阀,为什么?
调节阀不应安装离心泵的进口管处。
因为在离心泵的进口管处节流,会造成介质进入泵之前发生空化(产生汽相),造成泵叶损伤;
另外从调节的角度讲,离心泵本身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泵出口压力(流量)的能力,这将严重抵消调节阀的调节作用,而当超出这个范围时泵出口压力(流量)会急剧改变,使得调节阀实际可起作用的范围大大减小。
离心泵主要工作原理:
(1)叶轮被泵轴带动旋转,对位于叶片间的流体做功,流体受离心作用,由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围。当流体到达叶轮外周时,流速非常高。
(2)泵壳汇集从各叶片间被抛出的液体,这些液体在壳内顺着蜗壳形通道逐渐扩大的方向流动,使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减小能量损失。所以泵壳的作用不仅在于汇集液体,它更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吸上原理:依靠叶轮高速旋转,迫使叶轮中心的液体以很高的速度被抛开,从而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低位槽中的液体因此被源源不断地吸上。
(4)叶轮外周安装导轮,使泵内液体能量转换效率高。导轮是位于叶轮外周的固定的带叶片的环。这些叶片的弯曲方向与叶轮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其弯曲角度正好与液体从叶轮流出的方向相适应,引导液体在泵壳通道内平稳地改变方向,使能量损耗最小,动压能转换为静压能的效率高。
(5)后盖板上的平衡孔消除轴向推力。离开叶轮周边的液体压力已经较高,有一部分会渗到叶轮后盖板后侧,而叶轮前侧液体入口处为低压,因而产生了将叶轮推向泵入口一侧的轴向推力。
(6)轴封装置保证离心泵正常、高效运转。离心泵在工作是泵轴旋转而壳不动,其间的环隙如果不加以密封或密封不好,则外界的空气会渗入叶轮中心的低压区,使泵的流量、效率下降。
关出口阀。
关进口阀门会造成泵前和泵内部分区域压力下降,液体空化,严重影响水泵的效率和寿命;
关出口阀也要看泵的结构。一般地:
纯离心泵(除了工业上有特别要求的比较少见),出口阀关死都没问题,而且只要有流量就能达到扬程;
轴流泵,关出口阀门会增加叶轮负荷,通常不允许调节流量;
混流泵,可以通过出口阀门来调整流量,但是必须保持一个最小流量。不同的泵,允许的最低流量是不同的。在指标允许的流量调整范围内,对泵的扬程影响不是太大。
水泵的准确安装方法是其前后都要安装手动阀门,这是隔离水泵用的,在水泵出口到手动阀门之间还要装一个电动阀(或气动阀),一个单向阀。电动阀(或气动阀)的作用是,当水泵启动,出口水压升高时,电动阀(或气动阀)会慢慢地打开,由于水泵的出口压力大于其后续的管道压力,单向阀也就自动打开,水泵供水就向管道系统中供水。当水泵突然出现异常停泵时,由于电动阀(或气动阀)还没有来得及关闭,管道系统中的水会向水泵倒灌,可能正常水泵的叶轮受损,这时单向阀就会自动而迅速地关闭,对水泵起到保护作用。
刚才的朋友回答的比较笼统,
我来说一下,决定水泵流量和扬程的主要因素有这几个方面,1电机功率2口径3叶轮的直径和叶轮的叶片及叶轮的叶片的间距,这是设计上要完成的。
你卖到水泵后这些因素你基本上是改不了的,
每个水泵都有个性能曲线,曲线图指示的是水泵流量一般用Q来代表,扬程用H代表,当Q=一个数值是时,H=一个相对应的数值。这样的变化是可以用水泵安装后进出口的阀门来调节的,用阀门开关调节水的流量来改变扬程。流量大了扬程就会边低了,流量小了扬程就会变低了,具体调节进口的阀门还是出口的阀门要看你实际情况了。如果你实在看不懂这些东西建议你还是找水泵厂家人来调节吧。附上一个水泵的性能曲线图示例你看下
水泵进口阀门: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检修安装的,一般选择球阀、蝶阀、闸阀等;
水泵出口阀门:主要功能是调节水泵工况,限制流量的,当然也作为检修设备使用,选择和进口一样,一般要在阀门前端加装逆流阀(止回阀)配套使用。
水泵启动前检查进口是否完全打开,出口完全关闭或者稍开一点,这样才可以开机,关机相反,先关闭出口阀门后停机。
当然,这个规则不是任何地方都实用,对于小功率 小流量的水泵那就全部打开,随时起停吧,
根据你图示,你把泵的进水管改到水池底下引出,一定能解决你的问题。
2、旁路调节 利用旁路分流调节流量 可解决泵在小流量连续运转的问题,但功率损失和管线增加
3、转速调节 调节泵轴的转速调节流量 功率损失很小,但需增加调速机构或选用调速电机,改变转速的方法最适用于汽轮机、内燃机和直流电机驱动的泵,也可用变频调节来改变电动机转速
4、切割叶轮外径 切割叶轮外径调节泵的流量 功率损失小,但叶轮切割后不能恢复且叶轮的切割量有限。适用于需长期在较小流量下工作且流量改变不大的场合
5、更换叶轮 更换不同直径的叶轮调节泵的流量 功率损失小,但需备各种直径的叶轮,调节 流量的范围有限
6、堵死几个叶轮流道 堵死几个叶轮流道(偶数)减少泵的流量 相当于节流调节,但比调节阀节流节能
调节进口阀门不能改变离心泵杨程,无法达到调节的目的,而且进口阀门开度太小,容易造成水泵的汽蚀。
止回阀有时要检修,因此接在出口阀门前,以便检能断水,我认为顺序应该是:泵出口、软接、止回阀、闸阀(蝶阀)
设计规范详解手册中有说明,分两种情形:
1、水泵出水先止回阀后闸阀适用于小口径管道,闸阀有保护止回阀不致损坏的功能;
2、水泵出水先闸阀后止回阀适用于大口径管道,此时闸阀易于启闭;
止回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泵的反转速度过高及淹没泵房的情况出现。设置在泵的吸入口,则停泵水倒流依然会对泵产生影响。此外,泵的吸入口应尽量避免安装过多的管件,使泵能够维持足够的气蚀余量。
为了防止停泵时产生的水锤对橡胶头产生破坏,应将橡胶头紧接水泵出口设置,对于闸阀和止回阀还没有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决定其顺序,习惯上我院顺序为橡胶头,止回阀,闸阀
1。止回阀设在水泵前不知有什么太大意义实在想不出。
2。实际的安装顺序应该是:软接头,止回阀,闸阀。压力表最好装在水泵出水口上,但一定要在止回阀前。
理由:1)软接接头是为了起减振。当然是水泵与管路系统的连接处。
2)正常工作时,闸阀是不太操作的,而止回阀是频繁动作的,所以维修概率较大,维修时关闭该泵出水管闸阀就能维修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压力表装在止回阀前,可以防止水锤作用对压力表的冲击和破坏。
4)有人提出大口径管,止回阀装在闸阀后以便开闭,这不现实。因为水泵停止时由于止回阀存在,装在止回阀后的闸阀前后的水压是一致的,闸阀的开闭是不存在问题的。当然大口径阀门本身就比较难操作一点的。
顺便说一句,一个施工队教的经验:
泵出入口先做变径再接软接
如果泵的法兰和软接接不上
经过变径或者一段短管的过渡就接的上了
其实泵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振动源,接软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振动对管道的损害。所以象对这种设备都是首先接软(空调上冷水机组,风机也是这样),然后才是其它部件:止回阀、闸阀(蝶阀)
。当然止回阀接在出水端毫无疑问,否则也就不叫止回阀了。至于压力表的接法楼上的说法都有道理。
压力表加在软接与阀之间。原因不想多说,大家记得就行了。
正确顺序:泵、软接、压力表、止回阀、闸阀
也就是控制出口流量,让电机电流限制在额定电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