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 真空泵吸真空原理
循环真空泵(水循环真空泵/水环真空泵)
当水环式真空泵的叶轮逆市方针旋转时,水被叶轮抛向四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形成了一个决定于泵腔形状的近似于等厚度的封闭圆环。水环的下部分内表面恰好与叶轮轮盒相切,水环的上部内表面刚好与叶片顶端接触(实际上叶片在水环内有一定的插入深度)。此时叶轮轮壳与水环内界面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间,而这一空间又被水环式真空泵的叶轮叶片分成和叶片数目相等的若干个小腔。如果以叶轮的下部0℃为起点,那么水环式真空泵的叶轮在旋转前180℃时小腔的容积由小变大,而且与端面上的吸气口相通,此时气体被吸入,当吸气终了时小腔则与吸气口隔绝,当水环式真空泵的叶轮继续旋转时,小腔由大变小,使气体被压缩,当小腔与排气口相通时,气体变被排出水环式真空泵外。
循环水泵进口真空变化原因有:
1、循环水泵进行台数的变化,母管道压力的变化
2、循环水泵系统阀门开度大小。
3、循环水泵进口侧漏空气影响真空变化。
4、循环水泵叶轮的磨损,汽蚀严重也会影响真空变化
5、循环水泵进口泄露严重也影响真空变化。
6、循环水泵电机频率变化也会影响真空变化
7、循环水泵凝气方面有隔离操作也会有影响
8、循环水泵进口处水源水位变化
9、循环水泵进口滤网被垃圾堵塞,滤网后水位下降的变化
10、循环水泵流量的增加或者减小影响。
10、循环水泵进口管有杂物,吸水管阻力太大也会影响
通常实际中,离心泵的允许吸水高度不会超过7m(虽然大气压力可以把水最大压升10.33m)。如果超过7m,水中溶解的气体会因外压减小而大量溢出,造成泵出水量小,不出水,甚至产生气蚀,损坏叶片。
个人觉得,补水泵运行要求较高,宜采用自灌式安装,就不用考虑允许吸上高度的问题。
1. 往复式真空泵:犹如一个注射器连接一个T型管,连接两个单向阀,一个口吸入,一个口排出,来回抽压柱塞,通过吸入端抽真空。
2. 回转叶片式真空泵,吸入空气通过回转叶片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气体)由排气口甩出,常用的吸尘器就属此类。
3. 水环式真空泵:利用高速水流通过一个带喇叭口的出水管,高速水流产生负压,抽走气体,产生真空。因为是用水,真空度受水蒸气压的限制,或者说形成的真空中会有水蒸气。
图解见参考材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4241876.html
工作介质为水。循环水真空泵的抽真空原理与射流式抽气器不同.它仍属于离心式机械泵。圆筒形泵壳内偏心装置着叶轮转子.其叶片为前弯式.当叶轮旋转时。工作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形成沿泵壳旋流的水环。由于叶轮偏心位置.水环相对叶片作相对运行.使相邻两叶片之间的空间容积呈周期性变化.有如液体“活塞”叶栅中作径向往复运行。例如位于图中右侧的叶片从右上方旋转到下方时.每两叶片间的水活塞”就离心向外推去.使这空间容积由小逐渐变大.到最下部时达最大。于是就从轴向吸气口4把气体吸进来。而当叶片由最下方向左上方转动过程中.“水活塞”向轴心方向作相对运动.两叶片间的空间义逐渐由大变小.于是将吸入的气体渐渐压缩。通过排气口6排出。随着叶轮稳定转动.每个容积轮反复变化.使吸、排气过程继续下去。
循环水真空泵的工作水与被压缩气体是一起排出的.因此水环需用新的冷水连续补充.以保持稳定的水环厚度和温度。水环除起“液体活塞”作用.还有散热(对缩压过程).密封(叶轮与配气板之间)冷却(轴封件)等作用。因此泵的工作转速(对应一定的水环厚度)实际工作水温和配气孔布置是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抽气量、工作效率和压缩比(包括可达真空度)起决定性作用。
能随时根据系统真空度变化自动启停。当系统真空降低到比设定值还大10kPa100mbar时,机组配三台循环水真空泵.正常运行时投用一至两台。每台均为10U%容量。如一台泵运行时由另一台泵处于自动备用。则由压力开关的作用又使备用泵停下,这样就保证了抽气压力在规定范围以内运行。
真空泵
2、安装吸水管路时,进水横管应向来水方向稍往下倾斜或者水平安装,进水管任何一点都不得高于水泵进水口,否则管内空气排出不尽。
3、要防止填料涵漏气。填料涵的松紧应合适,如果过松,应上紧填料压盖;填料损坏、失效,应及时更换;填料涵盖处的水封管堵塞并发热,将引起填料涵盖漏气,应清洗水封管。
4、注意排气。在启动自吸水泵前应加足引水,以排除自吸水泵内的空气;平时应定期打开泵盖上的放气螺塞,排除积聚在里面的空气。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压缩机用时则在排气一端要接上水分离器,带水的气体进入分离器变自动分开,气体经分离器时便自动分开,气体经分离器的出口送到需要的地方去,而热水则经过自动的开关放出。(压缩气体容易发热,水由泵处出来后便成了热水),在分防离器的底部也要不断地供给冷水补充被放走的热水,同时起冷却的作用。